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福建省厦门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员教育工作提出的新思想、新要求,提高工作站位、强化大局意识,将党员教育特别是电教工作作为推动基层党建的重要抓手,不断推动工作理念、方法的创新,积极探索多样化党员教育载体,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有效推进新时代党员电教工作转型发展。
积极转变观念, 探索党员电教新思路
传统的党员电教工作正面临着互联网和多元价值观的冲击,语言体系相对滞后,且普遍存在内容单一、形式传统、传播局限等问题。在清晰认识到现实形势的基础上,厦门市电教工作严把政治方向,用好用活新媒体新技术,着力提高电教作品的可学性、可看性、可达性。
一是选题策划注重更新创作理念。摒弃“大而全”“高大上”的思想,转而追求“小而精”“小而美”。结合组织工作重点任务和本地特色,选取身边人、身边事,让先进典型回归原型,突出真实可信、以小见大,让先进人物的人性魅力与党性光辉更自然地融合。先后策划了纪念《党的生活》电视栏目30周年系列专题片、小区党建专题片、村级组织换届系列微视频等作品;在拍摄中突出强调与党员群众的相关性,从小切口着手,进一步提升电教作品的可学性。
二是拍摄制作注重更新表现手法。在研究当前主流传播方式与载体后,选择以“微视频”作为突破口,推动电教片摄制的创新。通过压缩单片时长、提高信息密度、突出创意策划,并在叙事表达上改变以往党员电教片存在的脸谱化、说教式等不足,以更契合党员群众的欣赏习惯;通过平视化的镜头语言挖掘细节、理顺情节、激发情感,把有意义的事情讲得有意思,切实提高党员电教片的可看性。
三是传播推广注重紧跟时代发展。新媒体具有传播主体多元交互、方便快捷、开放包容等特性。在跟进党员群众信息获取渠道和欣赏习惯变化的基础上,一方面在“新”字上下功夫,建设党员教育管理微信公众平台和相关公众号矩阵,利用手机APP、门户网站等,加强与知名主流新媒体的合作交流,探索使用“抖音”APP等新传播载体;另一方面在“全”字上下功夫,注重运用全媒体理念,开展“榜样的声音”征集活动,制作集音频、视频、图片、文字等于一体的内容资源,多渠道投放,扩大宣传教育覆盖面。
举办微视频大赛, 构筑党员电教新平台
2018年,厦门市以“幸福·奋斗”为主题,举办了全市首届党员教育微视频大赛,搭建展示党建成果和先锋形象的新平台。
一是“重一线”挖掘典型。贴近基层、聚焦一线,通过精准动员、精心指导、精细调度,督促跟进各区各系统工作进展,把“重点点题”与“普遍报题”相结合,把跟踪督促和靠前指导相结合,推动各级党组织深入基层一线挖掘典型,用多样化镜头语言展现先进人物的精神内涵。大赛共收到参赛作品近250部,数量远超预期,最终产生60部获奖作品,涌现出一批有时代感、有感染力的高质量作品,切实提高了党员电教片的传播力和吸引力,进一步推动了全市党员电教工作转型。
二是“多渠道”扩大影响。在网站、微信、APP等多种平台上开展为期30天的网络展评,并在传统电视、移动电视、新媒体等渠道进行集中宣传。全市广大党员群众纷纷为优秀作品点赞,大赛网络平台点击量累计达1150万人次,投票数超过640万,成为厦门市依托互联网开展党员教育的现象级事件。适时举办大赛颁奖仪式,通过现场播放一等奖作品、访谈先进典型和主创人员等方式,为党员群众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党课,也让党员电教片转型理念深入人心。在加大传统媒体宣传力度的基础上,加强与新浪、美拍、澎湃等知名媒体合作,持续展播优秀作品,极大提升了党员教育影响力。
三是“重整合”强化保障。摄制汇总范例视频,在全市树立好片子标准。有针对性地举办微视频创作培训班,邀请上级组织部门、央视、知名高校学者等专家授课,引导学员转变思路,与新时代电教工作新要求接轨,提升业务水平。协调本地高校相关专业力量,成立20多人的志愿队伍,为参赛单位提供技术指导和业务支持。同时,筛选12家制片能力强、政治可靠的影视制作团队,为参赛单位提供低酬服务。通过组织供需对接会,切实把资源下沉到基层。
持续创新提升, 打造党员电教新名片
厦门市电教工作围绕上级部署要求,紧密结合本市实际,与时俱进推动创新,不断丰富新时代做好党员教育工作的实践经验。
一是创新学习教育载体。将党员电教工作形式从“视频”拓展到“音频”,从单一形式拓展到全媒体产品。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及时跟进,精心策划录制《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107问)》《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音频教材,上线“厦门党建e家”微信公众号供党员群众利用碎片化时间开展自学,以更符合党员群众学习、收听习惯的方式推进党员教育工作。树立全媒体创作理念,策划开展“学身边榜样,聚初心力量”系列学习宣传活动,涵盖摄制依托电视栏目《党的生活》平台播出的“初心故事”系列专题节目、开展“榜样的声音”征集活动及拍摄“初心·使命”系列微视频等活动,在全市掀起学榜样、践初心热潮,丰富党员学习内容,教育引导党员实现自我教育,进一步拓展学习教育形式。
二是拓展宣传教育平台。在传统远教站点基础上,建设高清远教户外广场并向党员群众开放。同时,创新工作机制,引入信息化管理手段,探索提升遠教信息化管理水平。依托“厦门党建e家”微信公众号的学习管理系统,融入远教站点信息化学习记录功能,实现基层远教站点党组织学习有记录、管理有工具、监督有依据的管理模式。充分运用互联网平台特别是“两微一端”,让党员教育工作实现从“室内”走向“室外”、从“固定”转向“移动”、从“党员”推及“群众”的良好效果。同时,注重加强与主流互联网媒体平台的合作,积极运用其传播优势,不断提升厦门市党建工作的影响力。
三是持续提升制片水平。始终牢记电教片姓党,以提升党员教育实效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目标,充分发挥党员电教片在典型宣传、舆论引导、文化传播等方面的独特优势,积极推动全市各级党组织拓展思路、与时俱进,强化典型引路,注重挖掘基层鲜活事迹,摄制更多切口小、立意高、情感真、党性强的作品。同时,抓好全市电教队伍建设,组织全市电教工作同志赴复旦大学参加首个电教业务工作异地培训班,邀请复旦大学、上海市广播电视台等知名学者和业界权威授课,通过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创意策划能力等进一步提升电教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为推动全市电教工作再上新台阶打下坚实基础。
积极转变观念, 探索党员电教新思路
传统的党员电教工作正面临着互联网和多元价值观的冲击,语言体系相对滞后,且普遍存在内容单一、形式传统、传播局限等问题。在清晰认识到现实形势的基础上,厦门市电教工作严把政治方向,用好用活新媒体新技术,着力提高电教作品的可学性、可看性、可达性。
一是选题策划注重更新创作理念。摒弃“大而全”“高大上”的思想,转而追求“小而精”“小而美”。结合组织工作重点任务和本地特色,选取身边人、身边事,让先进典型回归原型,突出真实可信、以小见大,让先进人物的人性魅力与党性光辉更自然地融合。先后策划了纪念《党的生活》电视栏目30周年系列专题片、小区党建专题片、村级组织换届系列微视频等作品;在拍摄中突出强调与党员群众的相关性,从小切口着手,进一步提升电教作品的可学性。
二是拍摄制作注重更新表现手法。在研究当前主流传播方式与载体后,选择以“微视频”作为突破口,推动电教片摄制的创新。通过压缩单片时长、提高信息密度、突出创意策划,并在叙事表达上改变以往党员电教片存在的脸谱化、说教式等不足,以更契合党员群众的欣赏习惯;通过平视化的镜头语言挖掘细节、理顺情节、激发情感,把有意义的事情讲得有意思,切实提高党员电教片的可看性。
三是传播推广注重紧跟时代发展。新媒体具有传播主体多元交互、方便快捷、开放包容等特性。在跟进党员群众信息获取渠道和欣赏习惯变化的基础上,一方面在“新”字上下功夫,建设党员教育管理微信公众平台和相关公众号矩阵,利用手机APP、门户网站等,加强与知名主流新媒体的合作交流,探索使用“抖音”APP等新传播载体;另一方面在“全”字上下功夫,注重运用全媒体理念,开展“榜样的声音”征集活动,制作集音频、视频、图片、文字等于一体的内容资源,多渠道投放,扩大宣传教育覆盖面。
举办微视频大赛, 构筑党员电教新平台
2018年,厦门市以“幸福·奋斗”为主题,举办了全市首届党员教育微视频大赛,搭建展示党建成果和先锋形象的新平台。
一是“重一线”挖掘典型。贴近基层、聚焦一线,通过精准动员、精心指导、精细调度,督促跟进各区各系统工作进展,把“重点点题”与“普遍报题”相结合,把跟踪督促和靠前指导相结合,推动各级党组织深入基层一线挖掘典型,用多样化镜头语言展现先进人物的精神内涵。大赛共收到参赛作品近250部,数量远超预期,最终产生60部获奖作品,涌现出一批有时代感、有感染力的高质量作品,切实提高了党员电教片的传播力和吸引力,进一步推动了全市党员电教工作转型。
二是“多渠道”扩大影响。在网站、微信、APP等多种平台上开展为期30天的网络展评,并在传统电视、移动电视、新媒体等渠道进行集中宣传。全市广大党员群众纷纷为优秀作品点赞,大赛网络平台点击量累计达1150万人次,投票数超过640万,成为厦门市依托互联网开展党员教育的现象级事件。适时举办大赛颁奖仪式,通过现场播放一等奖作品、访谈先进典型和主创人员等方式,为党员群众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党课,也让党员电教片转型理念深入人心。在加大传统媒体宣传力度的基础上,加强与新浪、美拍、澎湃等知名媒体合作,持续展播优秀作品,极大提升了党员教育影响力。
三是“重整合”强化保障。摄制汇总范例视频,在全市树立好片子标准。有针对性地举办微视频创作培训班,邀请上级组织部门、央视、知名高校学者等专家授课,引导学员转变思路,与新时代电教工作新要求接轨,提升业务水平。协调本地高校相关专业力量,成立20多人的志愿队伍,为参赛单位提供技术指导和业务支持。同时,筛选12家制片能力强、政治可靠的影视制作团队,为参赛单位提供低酬服务。通过组织供需对接会,切实把资源下沉到基层。
持续创新提升, 打造党员电教新名片
厦门市电教工作围绕上级部署要求,紧密结合本市实际,与时俱进推动创新,不断丰富新时代做好党员教育工作的实践经验。
一是创新学习教育载体。将党员电教工作形式从“视频”拓展到“音频”,从单一形式拓展到全媒体产品。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及时跟进,精心策划录制《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107问)》《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音频教材,上线“厦门党建e家”微信公众号供党员群众利用碎片化时间开展自学,以更符合党员群众学习、收听习惯的方式推进党员教育工作。树立全媒体创作理念,策划开展“学身边榜样,聚初心力量”系列学习宣传活动,涵盖摄制依托电视栏目《党的生活》平台播出的“初心故事”系列专题节目、开展“榜样的声音”征集活动及拍摄“初心·使命”系列微视频等活动,在全市掀起学榜样、践初心热潮,丰富党员学习内容,教育引导党员实现自我教育,进一步拓展学习教育形式。
二是拓展宣传教育平台。在传统远教站点基础上,建设高清远教户外广场并向党员群众开放。同时,创新工作机制,引入信息化管理手段,探索提升遠教信息化管理水平。依托“厦门党建e家”微信公众号的学习管理系统,融入远教站点信息化学习记录功能,实现基层远教站点党组织学习有记录、管理有工具、监督有依据的管理模式。充分运用互联网平台特别是“两微一端”,让党员教育工作实现从“室内”走向“室外”、从“固定”转向“移动”、从“党员”推及“群众”的良好效果。同时,注重加强与主流互联网媒体平台的合作,积极运用其传播优势,不断提升厦门市党建工作的影响力。
三是持续提升制片水平。始终牢记电教片姓党,以提升党员教育实效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目标,充分发挥党员电教片在典型宣传、舆论引导、文化传播等方面的独特优势,积极推动全市各级党组织拓展思路、与时俱进,强化典型引路,注重挖掘基层鲜活事迹,摄制更多切口小、立意高、情感真、党性强的作品。同时,抓好全市电教队伍建设,组织全市电教工作同志赴复旦大学参加首个电教业务工作异地培训班,邀请复旦大学、上海市广播电视台等知名学者和业界权威授课,通过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创意策划能力等进一步提升电教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为推动全市电教工作再上新台阶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