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所谓写作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主要就是要解决写作教学“教什么”的问题。由于很多一线教师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模糊、选择不当和把握不准,致使在具体的写作教学中没能准确定位教学内容,让太多无关的、无用的、不必教的内容占据了课堂,造成了写作教学的低效甚至是无效。
关键词:写作教学 内容理解 把握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最大也是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写作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是否合理准确”,许多一线教师自己都不清楚写作教学究竟该从哪里开始,也没有理清“教什么”和“怎么教”孰先孰后、孰轻孰重的问题,往往出现“该教的没教,不该教的乱教”这种情况。
一、初中写作教学在“教什么”
1.写作教学的内容就是写作知识讲解和例证
写作知识包括文体知识、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等,这些有关写作的概念非常繁杂。许多教师的作文指导和作文讲评就是以讲解写作知识为主。让人忧心的是大多数写作训练只是在写作的概念上下工夫,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如果我们的写作教学只是停留于教师讲解写作知识、区别一些概念,写作的目标也只是指向于学生在文章中有没有体现写作的知识点,那么与想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无疑是南辕北辙的。
2.写作教学的内容就是写作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没有“教学内容”的专门说明,写作教学作为子目自然更谈不上了。很多教师把写作教学中方法和技巧的指导等同于教学内容,于是各种分门别类的写作指导用书大行其道,也成了教师写作教学的重要参考。如认为写作教学是从审题开始的教师,写作课就重点而有序地讲解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布局等。更有甚者,挖空心思地寻找作文的“格”,诸如“排比段式散文”“20句快速记叙文”“15句议论文成文描红”之类模式化作文训练登堂入室,几乎被当做法宝。写作的本源在于学生情感表达的需要,“写作对于人的精神、思维、生存还有另一个意义,即是一个‘自我丰富与发展’的过程”。不能准确把握教学的内容无疑是一线教师教学中存在的最大的问题。
3.写作教学的“写”与阅读教学的“写”区分不明
在浙江省初中语文新课程“写作教学疑难问题解决”专题研讨会上,我曾观摩到一节“基于阅读的写作课”,教师在课前让学生准备好自己喜欢的书籍的读后感,第一个环节就是展示多位学生的读后感,然后教师就展示了一篇小说《三好生》,让学生快速浏览之后复述故事情节,教学的内容完全是阅读教学,接着让学生替文中的主人公给班主任写一封信,最后是教师自己写的信的展示。
真正的写作是表达自我。阅读教学的“写”的不良导向是:为别人写,揣摩别人的需要和所谓的正确的答案来写。一是揣摩教师的要求,期望自己的文字能得到教师的赞赏。二是揣摩课文本身的主题、内容,期望自己的文字是建立于深刻理解文本之上的,这样既写了,又加深了对于作品的理解,做到“一箭双雕”。如果教师把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杂糅一起并冠之以“基于阅读的写作教学”的名号,看上去似乎是改革中的创新,暴露的却是理念的偏差和课程理解的错误。
二、初中写作教学该“教什么”——写作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钱理群先生曾经指出,教师在进行中小学写作教育时会遇到三个层面的问题:首先是学生写作的态度问题;其次是“写什么”的问题;最后才是“怎么写”的问题。而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通常只关注了最后一个问题,而学生愿不愿意写、写什么以及如何创设情境的问题则几乎成了写作教学的盲区。在我看来,唤醒学生用笔说话的欲望和意识与发现写作的素材才是写好文章的关键。教师要能准确把握写作教学内容,解决好前面两个层面的问题,然后在解决的过程中,再具体解决最后“怎样写”的问题。具体而言,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引导学生树立写作的动力意识
我认为,写作教学首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唤醒学生的写作愿望,燃起他们用笔说话的热情,引导他们树立写作的动力意识,使写作真正成为自己精神发展的需要。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树立写作的动力意识:是自己要写,是为自己写。在这样的前提下,写作才是真正发自自己内心的,是出于自我实现的需求。
写作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公众的演说。因此,自己的文字能发表的光荣与梦想是巨大的写作动力源。一个人的内在写作动力往往需要外部动因的激活,我们的教学现实是带班教学,并不是去一个陌生的地方面对陌生的学生开展一堂写作公开课。唤醒学生的写作动力需要进行精心的组织、引导和激励,这恰恰是教师容易忽略的写作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
2.引导学生树立发现意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经历,这些都可以成为写作的题材。学生并没意识到日常的身边小事就是自己写作的源泉。他们看见了、听到了这些小事,心灵却没有被这些事触动。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发现意识,培养学生修炼出一双能够“内视”的眼,回望咀嚼自己的心灵世界。只有让学生发现他们所看到的事、物、人是有意思的,才能让他们集中注意力来观察。写作时就不能仅靠细致的观察,而要借助作者已有的生活经验,用想象来合成加工。当学生树立了发现意识,就会自觉去关注丰富的内心世界,把心灵世界捕捉住,然后用文字呈现出来,就会觉得原来文字是可以抵达心灵的。
3.引导学生写作的个性意识
言语的自由是写作具有个性的保证。在教学实践中,绝大多数的学生都不敢用自己的私人话语体系来写作,每次作文,他们都会搜肠刮肚地搬那套自己不熟悉的公共话语体系,这让教师在评改学生作文时感觉像被石磨碾压了一次又一次,见到开头已经知道下面写的是什么。
其实,每一个人的个体之中都留存着言语的基因密码。教师所要做的是激活这些基因,而不是独辟蹊径地填塞。如果教师能给予学生足够的言语自由,让学生用自己熟悉的话语方式来写作,他们定能真实而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世界。而只有当学生明白写作就是用自己的话语体系来记录自己的事儿,读者才能感受到充满率真与个性的、不经伪装与刻意修饰的心声。让学生用私人话语体系来进行写作,表达出个性的自己是我们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保护、尊重、宽容、鼓励”则是我们写作教学中培育学生语言个性的关键词。
4.引导学生正确并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识
当然,在解决了该“写什么”的问题之后,“怎样写”也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和有效指导。写作教学也必然要在语言形式的规范与生动性等方面具体而微地教给学生行文的方法。当然,技巧终究是末事,而且许多技巧本就是学生自己在写作中逐渐体悟到的,教师只需在学生表达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到如何修改会更好就可以了。
最后,笔者在此尤其要强调的是,我们引导学生“发现自我”,强调要反映真实的生活,表达真切的情感,说有个性的话,这自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表现出一个是怎样的“自己”和如何提升自我生命境界的问题。在强调言语主体的个性之时,不能让学生陷入自我迷恋的泥淖。如今的中学生,由于其年龄的特点以及时代原因,很容易陷入自恋自怜的精神误区,教师一旦引导不当,就会进入教学的误区。这就提醒我们,写作教学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帮助学生立人。教师必须明确的是真正的个性化写作,绝不是所谓的自然人性的自然流露。我们要通过写作教学,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视野高远、心灵世界丰富的人,这样学生才能写出真正的好文章来。
参考文献:
[1]钱理群.关于中小学写作教育的断想.教师之友,2003(2).
[2]黄厚江.作文教学,我们教什么?.中学语文教学,2010(11).
[3]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主张.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责编 张亚欣)
关键词:写作教学 内容理解 把握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最大也是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写作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是否合理准确”,许多一线教师自己都不清楚写作教学究竟该从哪里开始,也没有理清“教什么”和“怎么教”孰先孰后、孰轻孰重的问题,往往出现“该教的没教,不该教的乱教”这种情况。
一、初中写作教学在“教什么”
1.写作教学的内容就是写作知识讲解和例证
写作知识包括文体知识、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等,这些有关写作的概念非常繁杂。许多教师的作文指导和作文讲评就是以讲解写作知识为主。让人忧心的是大多数写作训练只是在写作的概念上下工夫,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如果我们的写作教学只是停留于教师讲解写作知识、区别一些概念,写作的目标也只是指向于学生在文章中有没有体现写作的知识点,那么与想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无疑是南辕北辙的。
2.写作教学的内容就是写作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没有“教学内容”的专门说明,写作教学作为子目自然更谈不上了。很多教师把写作教学中方法和技巧的指导等同于教学内容,于是各种分门别类的写作指导用书大行其道,也成了教师写作教学的重要参考。如认为写作教学是从审题开始的教师,写作课就重点而有序地讲解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布局等。更有甚者,挖空心思地寻找作文的“格”,诸如“排比段式散文”“20句快速记叙文”“15句议论文成文描红”之类模式化作文训练登堂入室,几乎被当做法宝。写作的本源在于学生情感表达的需要,“写作对于人的精神、思维、生存还有另一个意义,即是一个‘自我丰富与发展’的过程”。不能准确把握教学的内容无疑是一线教师教学中存在的最大的问题。
3.写作教学的“写”与阅读教学的“写”区分不明
在浙江省初中语文新课程“写作教学疑难问题解决”专题研讨会上,我曾观摩到一节“基于阅读的写作课”,教师在课前让学生准备好自己喜欢的书籍的读后感,第一个环节就是展示多位学生的读后感,然后教师就展示了一篇小说《三好生》,让学生快速浏览之后复述故事情节,教学的内容完全是阅读教学,接着让学生替文中的主人公给班主任写一封信,最后是教师自己写的信的展示。
真正的写作是表达自我。阅读教学的“写”的不良导向是:为别人写,揣摩别人的需要和所谓的正确的答案来写。一是揣摩教师的要求,期望自己的文字能得到教师的赞赏。二是揣摩课文本身的主题、内容,期望自己的文字是建立于深刻理解文本之上的,这样既写了,又加深了对于作品的理解,做到“一箭双雕”。如果教师把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杂糅一起并冠之以“基于阅读的写作教学”的名号,看上去似乎是改革中的创新,暴露的却是理念的偏差和课程理解的错误。
二、初中写作教学该“教什么”——写作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钱理群先生曾经指出,教师在进行中小学写作教育时会遇到三个层面的问题:首先是学生写作的态度问题;其次是“写什么”的问题;最后才是“怎么写”的问题。而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通常只关注了最后一个问题,而学生愿不愿意写、写什么以及如何创设情境的问题则几乎成了写作教学的盲区。在我看来,唤醒学生用笔说话的欲望和意识与发现写作的素材才是写好文章的关键。教师要能准确把握写作教学内容,解决好前面两个层面的问题,然后在解决的过程中,再具体解决最后“怎样写”的问题。具体而言,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引导学生树立写作的动力意识
我认为,写作教学首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唤醒学生的写作愿望,燃起他们用笔说话的热情,引导他们树立写作的动力意识,使写作真正成为自己精神发展的需要。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树立写作的动力意识:是自己要写,是为自己写。在这样的前提下,写作才是真正发自自己内心的,是出于自我实现的需求。
写作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公众的演说。因此,自己的文字能发表的光荣与梦想是巨大的写作动力源。一个人的内在写作动力往往需要外部动因的激活,我们的教学现实是带班教学,并不是去一个陌生的地方面对陌生的学生开展一堂写作公开课。唤醒学生的写作动力需要进行精心的组织、引导和激励,这恰恰是教师容易忽略的写作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
2.引导学生树立发现意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经历,这些都可以成为写作的题材。学生并没意识到日常的身边小事就是自己写作的源泉。他们看见了、听到了这些小事,心灵却没有被这些事触动。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发现意识,培养学生修炼出一双能够“内视”的眼,回望咀嚼自己的心灵世界。只有让学生发现他们所看到的事、物、人是有意思的,才能让他们集中注意力来观察。写作时就不能仅靠细致的观察,而要借助作者已有的生活经验,用想象来合成加工。当学生树立了发现意识,就会自觉去关注丰富的内心世界,把心灵世界捕捉住,然后用文字呈现出来,就会觉得原来文字是可以抵达心灵的。
3.引导学生写作的个性意识
言语的自由是写作具有个性的保证。在教学实践中,绝大多数的学生都不敢用自己的私人话语体系来写作,每次作文,他们都会搜肠刮肚地搬那套自己不熟悉的公共话语体系,这让教师在评改学生作文时感觉像被石磨碾压了一次又一次,见到开头已经知道下面写的是什么。
其实,每一个人的个体之中都留存着言语的基因密码。教师所要做的是激活这些基因,而不是独辟蹊径地填塞。如果教师能给予学生足够的言语自由,让学生用自己熟悉的话语方式来写作,他们定能真实而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世界。而只有当学生明白写作就是用自己的话语体系来记录自己的事儿,读者才能感受到充满率真与个性的、不经伪装与刻意修饰的心声。让学生用私人话语体系来进行写作,表达出个性的自己是我们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保护、尊重、宽容、鼓励”则是我们写作教学中培育学生语言个性的关键词。
4.引导学生正确并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识
当然,在解决了该“写什么”的问题之后,“怎样写”也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和有效指导。写作教学也必然要在语言形式的规范与生动性等方面具体而微地教给学生行文的方法。当然,技巧终究是末事,而且许多技巧本就是学生自己在写作中逐渐体悟到的,教师只需在学生表达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到如何修改会更好就可以了。
最后,笔者在此尤其要强调的是,我们引导学生“发现自我”,强调要反映真实的生活,表达真切的情感,说有个性的话,这自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表现出一个是怎样的“自己”和如何提升自我生命境界的问题。在强调言语主体的个性之时,不能让学生陷入自我迷恋的泥淖。如今的中学生,由于其年龄的特点以及时代原因,很容易陷入自恋自怜的精神误区,教师一旦引导不当,就会进入教学的误区。这就提醒我们,写作教学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帮助学生立人。教师必须明确的是真正的个性化写作,绝不是所谓的自然人性的自然流露。我们要通过写作教学,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视野高远、心灵世界丰富的人,这样学生才能写出真正的好文章来。
参考文献:
[1]钱理群.关于中小学写作教育的断想.教师之友,2003(2).
[2]黄厚江.作文教学,我们教什么?.中学语文教学,2010(11).
[3]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主张.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责编 张亚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