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抗战中的大后方影剧人贺孟斧

来源 :文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iuru1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5年5月10日,战斗在电影、话剧舞台,戏剧理论、戏剧翻译等岗位上的贺孟斧先生在重庆导演话剧《离离草》中遽然逝世,时尚差两个月才满34岁!成渝等地文艺界人士闻此噩耗惊骇不已。这位以艺术为武器从事斗争的勇士竟未能看到三个月后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多么的遗憾啊!
  贺孟斧(1911—1945)原名善柯,湖南长沙人,生长于北京,“汇文中学”高中英语高材生,1928年秋考入“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戏剧系,成绩名列该系第一。1931年春,他到华北电影公司作编译工作,并苦学精通英俄语文。不久公司总经理罗明佑调贺入罗在上海创办的联华影业公司。贺即成为那一批从“亭子间”出来的、以生气勃勃的青年艺术家为核心的联华创作群体的一员。
  贺孟斧是1933年费穆成名作《城市之夜》的主要编剧。30年代早期,贺还编剧并执导了电影《联华交响曲》中的《月夜小景》部分,执导了《艺海风云》中的《话剧团》与《将军之女》;翻译了《月亮上升》《街头人》;与朱石麟合编出剧本《青春》,并在报刊上办《剧刊》等;以后调任联华的总公司编译部任主任兼导演。1936年,贺排练导演了陈白尘的《太平天国》(《金田村》)。贺还曾同赵丹成立“星期实验小剧场”“业余剧人协会”“业余实验剧团”等进步话剧团体,宣传抗战。“七七事变”爆发后,贺即随“业余剧人协会”于1938年1月到达成都。
  老成都人都熟知贺孟斧在成都“西北电影制片厂”(以下简称西电)于1940年拍出的影片《风雪太行山》。“红日照遍了东方……”这首《在太行山上》鼓舞人心的歌曲曾经响彻成都大街小巷。这部影片不但是贺孟斧所导而且剧本也是他写的。原来在1938年,贺孟斧的好友秦威正负责西电迁成都建厂工作,便聘请“业余剧人协会”(从武汉撤退来蓉)的贺加入西电;而贺又约陈晨、瞿白音、谢添(天)等同去西电。厂方即组织贺与陈晨、瞿白音等组成记录片摄制组去华北战区拍摄《华北是我们的》,又请贺孟斧以太行山为题材拍一部故事片。贺尚未出发即着手以《风雪太行山》为主题开始写电影剧本;并约杨霁明为故事片摄影。他们出发经西安时,遇见了去延安的老友冼星海。贺孟斧向冼星海提出为《风雪太行山》配歌曲的要求。冼欣然应允写出《在太行山上》这首不朽歌曲。剧组在《华北是我们的》外景镜头完成后返回成都。《华北是我们的》这部记录片在海外发行后产生巨大影响。此间,贺孟斧怀着满腔的爱国热忱和战斗情怀,完成了《风雪太行山》电影剧本的修改,同时把故事片所需外景镜头也拍了下来。他把所有素材带回成都西电(1939年1月正式挂牌),在十分简陋的条件下约集演员谢天(添)、欧阳红樱等人补拍前期内外景;亦在同样十分简陋的条件下进行后期制作,最终于1940年完成了《风雪太行山》这部后来脍炙人口的抗战影片。
  贺孟斧还以西电现实话剧社社长身份导演了多台话剧。西电在成都话剧舞台先后上演了颇有影响的《民族光荣》《残雾》《新生》《雾重庆》《全民总动员》《天罗地网》《雷雨》《茶花女》《日出》等剧。贺还应邀导演了由白杨、耿震、丁然、李恩琪等参演的名剧《家》。1941年西电撤销后,贺又来回奔波于成渝之间,为国立戏剧学校、上海业余剧人协会、抗敌剧团、中华剧艺社(社理事)、留渝剧人剧团、中国万岁剧团、中电剧团等社团苦心孤诣地导演了《自由魂》《凤凰城》《战歌》《太平天国》(《金田村》)《愁城记》《风雪夜归人》《忠王李秀成》《北京人》《闺怨》《新生》《秣陵风雨》(《桃花扇》)《花溅泪》《离离草》等剧,先后在成都智育影院及重庆各影剧场隆重公演,获得了广大观众好评,上座率极佳,从而推动了大后方话剧艺术的蓬勃发展!
  贺孟斧在舞台美术方面造诣颇深,是一名出色的舞台美术照明设计工作者。谢添(天)执导《茶花女》时,特请贺孟斧担任舞台管理,贺的夫人方菁担任置景。
  抗战期间,贺孟斧在重庆等地执导《秣陵风雨》《金田村》《愁城记》等话剧时,其舞台布景简练独特而独具匠心。他还应聘担任国立戏剧学校研究实验部主任,并讲授舞台装置课。贺孟斧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戏剧理论家和翻译家,除撰写评述文章外,著有《海魂》《海啸》《这一代》等话剧剧本和《舞台照明》等。他还翻译了苏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我底艺术生活》、美国诺立斯·霍顿的《苏联演剧方法论》和《近代戏剧艺术》《世界名剧作家及其作品》等,为大后方的广大戏剧工作者开阔了眼界,提高了修养。此外,他亦与赵越合著了《舞台装饰论》;惜在译述泰奈著的《戏剧史》时,因突然辞世而成未竟之业。
  抗战八年,贺孟斧勤奋战斗在影坛、舞台及讲坛、写字台前,日以继夜,废寝忘食,为大后方的抗战影剧人作出了楷模。贺孟斧关注国事,于1945年2月22日,在《新华日报》《新蜀报》等报刊上与郭沫若、茅盾等三百余人共同署名发表《陪都文化界对时局进言》。1945年4月7日,重庆银社公演了贺孟斧执导,由夏衍编剧的象征人民胜利信心的《离离草》一剧(连演47场)。不料5月10日贺孟斧辞世的惊天噩耗却突然传出,一时震惊了大后方文艺界。当时重庆追悼会由郭沫若主祭,老舍、曹禺等文艺界同仁以及数百市民及贺的遗孀方菁参加。贺的遗体棺木由作家刘盛亚安葬在重庆南岸海棠溪后坝瓦窑湾刘家祠堂侧。执绋送葬行列迤逦至长江。成都追悼会则在三益公剧场举行,艾芜、沙汀等文艺界三百余人参加,贺孟斧遗孤贺多芬、贺凯芬姐妹服孝与会接受致哀。成渝报刊纷纷发表众多哀悼文章。
  如今,贺孟斧过世已经69周年,又正值全国人民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之际,特写此文以缅怀大师风采,亦缅怀那些曾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作出过贡献的影剧人、文化人和其他各界爱国人士。
  作者单位:峨眉电影制片厂(成都)
其他文献
在不要求极限f0,f∞是0或∞且f-g≥0的条件下,利用锥不动点定理,获得一类非线性脉冲时滞微分方程至少存在1~2个正ω-周期解的充分条件.
目的 测定高血压(EH)患者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P)的水平,并探讨其与左心室肥大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EH患者血清PIP的水平,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解剖、舒缩功能参数,并
了解庚型肝炎病毒在本地区非甲-戊型肝炎中的流行情况及其临床特征。方法用RT-PCR和ELISA法对30例非甲-戊型肝炎患者的血清进行HGV-RNA和抗-HGV检测。结果30例非甲-戊型肝炎患者中检出3例,HGV-RNA阳性,其中2例为急性肝
2013年11月17日,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文史研究馆主办的已故馆员余中英(字兴公)《兴公书画集》首发式暨作品展在成都举行。
探讨α-干扰素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重组α-干扰素2b作用于NIH3T3成纤维细胞,用MTT法及流式细胞仪对细胞的生长速度,生长周期及DNA含量进行检测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