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住有所居”需注重统筹协调

来源 :群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wgp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住房问题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房产经济也是整个经济大厦的基石之一,它的轻微震动都会影响宏观经济的走向。可见,“住有所居”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多领域、多部门共同关注、共同推进。这里就产生了一个如何统筹协调的问题,没有必要的统筹协调,各部门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就会引起诸多利益纠纷,多走很多弯路,“住有所居”将不能得到有效的落实。
  当前,政府推进“住有所居”工作正面临着很多挑战。从宏观的方面讲主要是房地产市场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已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过热苗头,通货膨胀压力仍然很大,货币政策还需从紧,美国次贷危机也在进一步衍化等等。从微观的方面讲,推进“住有所居”工作也面临一些具体的困难,一是保障资金筹措难。以南京市为例,要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每年需要经济适用房、中低价商品房建设资金50多亿元,另外需要房屋整治、小区出新、廉租房保障资金约6亿元,住房保障方面需要的资金量大,筹措比较困难。二是土地储备供应难。在国际粮油价格大幅上涨的背景下,实施粮食自给政策将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战略意义,今后我国对耕地的保护力度也将越来越大,这意味着房产开发的选地征地难度进一步增加,土地储备供应越发紧张。三是“夹心层”改善住房难。当前的房产市场发展不平衡体现在部分群众购买了多套住房,部分群众仍然居无定所。这些既不符合现有保障条件又无力购买商品房的困难群体(又称为“夹心层”)面广量大,要将他们全部纳入保障体系,政府的负担比较重;要是把他们推向市场,现有的房价水平他们又难以承受。
  很明显。这些困难和问题很多是互相交织、互为因果的,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多层次性等特点,处理起来十分棘手。要解决这些问题,在“住有所居”上真正有所作为,政府迫切需要从更高的战略层面出发,加强统筹协调的力度,坚持“住有所居”的整体推进。
  在总体思路上应强调三个统筹:一是加快发展与推进“住有所居”的统筹兼顾,善于在发展的过程中更好地解决群众的住房困难。主要就是要通过经济的持续发展。不断提高居民收入,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为老百姓改善住房条件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二是优化城市功能与实现“住有所居”的统筹兼顾,善于在提升城市居住品质的过程中更好地改善群众的住房条件。一方面要加大“三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中低价商品房)建设力度,加快房屋整治、小区出新和危旧房改造,更好地解决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另一方面,要通过城市地铁、过江通道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加强城市生活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优化生产、就业、居住的布局,引导群众购房向城郊转移,疏散主城人口,降低群众的购房负担。三是确保经济安全与推进“住有所居”的统筹兼顾,力争在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推进“住有所居”工作。这方面的关键就在于加强宏观调控的力度,进一步平衡土地供求关系,保持相关市场的健康和稳定,引导形成理性的市场预期,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在具体工作中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坚持把利益的统筹协调放在首位。对房产市场进行统筹协调,核心还是在于利益的协调。地方政府、房地产商、金融机构、有房群众和无房困难户,在住房问题上各有自己的利益诉求,政府的任务就是“求同化异”,抓住共同的诉求点深入开掘,加以落实,化解分歧的立场。目前显而易见的是,房价暴跌或者暴涨,都不符合各群体的共同利益,那么保持房价稳定就是政府调控房产市场的基本原则。地方政府掌握土地的供应权,应本着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合理控制土地供应量和供应的布局,保持土地供求的平衡;金融机构上承政府,下接房产开发商和普通群众,可以通过利率等金融手段引导房产开发理性进行。以达到稳定房价的目的。在稳定房价的基础上,再通过“三房”建设、危旧房改造和旧住宅区整治出新等各种优惠政策,逐步改善困难群众的住房条件;通过“双限房”(限房价、限初次购房者购买)建设和政府贴息的办法帮助“夹心层”解决住房困难。总之,要充分运用市场手段,规范房产开发秩序,同时加强政府保障性投入力度,在促进各利益群体共赢的基础上实现“住有所居”。
  坚持以规划引领统筹协调工作全局。江苏省委常委来南京集体调研时强调,优化城市结构、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规划是关键。一个城市每年建设多少商品房、建设多少保障性住房。都应落实在规划上。不断扩大“三房”建设规模,是“住有所居”工程的重要内容,首先就要在规划上给予保证。比如同等条件下,应在规划中优先确保“三房”的建设用地。同时,要通过规划引领保障性住房项目的选址布局,做到“三个衔接”,即保障性住房项目与城市功能提升相衔接,满足城市功能布局的需求;与地铁、过江通道等城市重要交通基础设施相衔接,满足城郊群众交通出行的需求;与医院、学校、邮政、商业等城市配套设施相衔接,满足群众基本的生活需求。
  坚持通过政策创新实现“住有所居”的统筹协调。以新一轮的机构改革为契机,改变“部门政策”的局限性,整合行政资源,形成推动“住有所居”的合力效应。例如,储备地铁沿线土地,用土地收益平衡地铁建设资金是城市交通发展的新思路。我们可以在这个创新上更进一步,规定地铁沿线建房全部用作限价房房源,限价房与商品房的差价以新增储备土地来平衡。这一政策创新涉及多部门的协调,是一种整体性的创新,通过这个创新可以实现多个目标:一是疏散了主城人口;二是解决了限价房源不足的问题:三是为地铁建设筹集了资金,加快了城市交通的发展:四是在地铁沿线大规模集聚居民,符合现代城市发展规律,优化了城市结构,同时提升了城市竞争力。
  (作者单位:中共南京市委办公厅)
  
  责任编辑:尤 健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省十次党代会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实施科教兴市、经济国际化、城市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几年来,我省把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途径,积极抢抓国际产业加速转移的历史机遇,着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出现了以下四个方面的积极变化。一是三次产业结构明显改善。2007年,全省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726.1亿元、14285.8亿元和9548.2亿元。三次产业比为6.7:55.9:37.4,与1978年的2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昆山市委市政府坚持把人才发展作为强市之基、竞争之本、转型之要;坚持人才优先,充分发挥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的作用;坚持以用为本,实现人才的科
太钢,作为中国老牌的大型钢铁企业和最大的不锈钢生产基地,与众多的传统企业类似,其本身并不具备新兴IT企业所具有的与生俱来的网络优势,太钢的信息化不可能也不应该是一个一
期刊
党的十七大进一步强调“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并且具体提出。“推进公平准入,改善融资条件,破除体制障碍,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这是对我们的极大鼓励!我出席十七大之后深深感受到,当前如何按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定位和发展,是我们民营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  回顾我们红豆集团的多年实践,我觉得民企需要塑造和彰显红色品质与绿色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把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作为重点,提升城镇发展质量和水平。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对扩大消费和投资需求、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等具有重大意义。小城镇建设过程中的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公共服务、农村劳动力转移等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但地方政府财力很难满足巨大的资金需求,因此,金融应充分利用资金融通的功能和优势,在助推小城镇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胡锦涛同志在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发表了关于增强“三个意识”的重要讲话,他指出:“越是形势好了,越要保持清醒头脑:越是条件好了,越要发扬优良
在经济欠发达的苏北泗洪县,残疾人的幸福指数达到了“五星级”:所有的残疾适龄儿童都上学,所有的下肢残疾人都坐上免费轮椅,所有的白内障患者都免费做手术再见光明,所有有一定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