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住房问题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房产经济也是整个经济大厦的基石之一,它的轻微震动都会影响宏观经济的走向。可见,“住有所居”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多领域、多部门共同关注、共同推进。这里就产生了一个如何统筹协调的问题,没有必要的统筹协调,各部门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就会引起诸多利益纠纷,多走很多弯路,“住有所居”将不能得到有效的落实。
当前,政府推进“住有所居”工作正面临着很多挑战。从宏观的方面讲主要是房地产市场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已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过热苗头,通货膨胀压力仍然很大,货币政策还需从紧,美国次贷危机也在进一步衍化等等。从微观的方面讲,推进“住有所居”工作也面临一些具体的困难,一是保障资金筹措难。以南京市为例,要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每年需要经济适用房、中低价商品房建设资金50多亿元,另外需要房屋整治、小区出新、廉租房保障资金约6亿元,住房保障方面需要的资金量大,筹措比较困难。二是土地储备供应难。在国际粮油价格大幅上涨的背景下,实施粮食自给政策将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战略意义,今后我国对耕地的保护力度也将越来越大,这意味着房产开发的选地征地难度进一步增加,土地储备供应越发紧张。三是“夹心层”改善住房难。当前的房产市场发展不平衡体现在部分群众购买了多套住房,部分群众仍然居无定所。这些既不符合现有保障条件又无力购买商品房的困难群体(又称为“夹心层”)面广量大,要将他们全部纳入保障体系,政府的负担比较重;要是把他们推向市场,现有的房价水平他们又难以承受。
很明显。这些困难和问题很多是互相交织、互为因果的,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多层次性等特点,处理起来十分棘手。要解决这些问题,在“住有所居”上真正有所作为,政府迫切需要从更高的战略层面出发,加强统筹协调的力度,坚持“住有所居”的整体推进。
在总体思路上应强调三个统筹:一是加快发展与推进“住有所居”的统筹兼顾,善于在发展的过程中更好地解决群众的住房困难。主要就是要通过经济的持续发展。不断提高居民收入,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为老百姓改善住房条件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二是优化城市功能与实现“住有所居”的统筹兼顾,善于在提升城市居住品质的过程中更好地改善群众的住房条件。一方面要加大“三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中低价商品房)建设力度,加快房屋整治、小区出新和危旧房改造,更好地解决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另一方面,要通过城市地铁、过江通道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加强城市生活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优化生产、就业、居住的布局,引导群众购房向城郊转移,疏散主城人口,降低群众的购房负担。三是确保经济安全与推进“住有所居”的统筹兼顾,力争在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推进“住有所居”工作。这方面的关键就在于加强宏观调控的力度,进一步平衡土地供求关系,保持相关市场的健康和稳定,引导形成理性的市场预期,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在具体工作中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坚持把利益的统筹协调放在首位。对房产市场进行统筹协调,核心还是在于利益的协调。地方政府、房地产商、金融机构、有房群众和无房困难户,在住房问题上各有自己的利益诉求,政府的任务就是“求同化异”,抓住共同的诉求点深入开掘,加以落实,化解分歧的立场。目前显而易见的是,房价暴跌或者暴涨,都不符合各群体的共同利益,那么保持房价稳定就是政府调控房产市场的基本原则。地方政府掌握土地的供应权,应本着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合理控制土地供应量和供应的布局,保持土地供求的平衡;金融机构上承政府,下接房产开发商和普通群众,可以通过利率等金融手段引导房产开发理性进行。以达到稳定房价的目的。在稳定房价的基础上,再通过“三房”建设、危旧房改造和旧住宅区整治出新等各种优惠政策,逐步改善困难群众的住房条件;通过“双限房”(限房价、限初次购房者购买)建设和政府贴息的办法帮助“夹心层”解决住房困难。总之,要充分运用市场手段,规范房产开发秩序,同时加强政府保障性投入力度,在促进各利益群体共赢的基础上实现“住有所居”。
坚持以规划引领统筹协调工作全局。江苏省委常委来南京集体调研时强调,优化城市结构、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规划是关键。一个城市每年建设多少商品房、建设多少保障性住房。都应落实在规划上。不断扩大“三房”建设规模,是“住有所居”工程的重要内容,首先就要在规划上给予保证。比如同等条件下,应在规划中优先确保“三房”的建设用地。同时,要通过规划引领保障性住房项目的选址布局,做到“三个衔接”,即保障性住房项目与城市功能提升相衔接,满足城市功能布局的需求;与地铁、过江通道等城市重要交通基础设施相衔接,满足城郊群众交通出行的需求;与医院、学校、邮政、商业等城市配套设施相衔接,满足群众基本的生活需求。
坚持通过政策创新实现“住有所居”的统筹协调。以新一轮的机构改革为契机,改变“部门政策”的局限性,整合行政资源,形成推动“住有所居”的合力效应。例如,储备地铁沿线土地,用土地收益平衡地铁建设资金是城市交通发展的新思路。我们可以在这个创新上更进一步,规定地铁沿线建房全部用作限价房房源,限价房与商品房的差价以新增储备土地来平衡。这一政策创新涉及多部门的协调,是一种整体性的创新,通过这个创新可以实现多个目标:一是疏散了主城人口;二是解决了限价房源不足的问题:三是为地铁建设筹集了资金,加快了城市交通的发展:四是在地铁沿线大规模集聚居民,符合现代城市发展规律,优化了城市结构,同时提升了城市竞争力。
(作者单位:中共南京市委办公厅)
责任编辑:尤 健
当前,政府推进“住有所居”工作正面临着很多挑战。从宏观的方面讲主要是房地产市场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已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过热苗头,通货膨胀压力仍然很大,货币政策还需从紧,美国次贷危机也在进一步衍化等等。从微观的方面讲,推进“住有所居”工作也面临一些具体的困难,一是保障资金筹措难。以南京市为例,要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每年需要经济适用房、中低价商品房建设资金50多亿元,另外需要房屋整治、小区出新、廉租房保障资金约6亿元,住房保障方面需要的资金量大,筹措比较困难。二是土地储备供应难。在国际粮油价格大幅上涨的背景下,实施粮食自给政策将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战略意义,今后我国对耕地的保护力度也将越来越大,这意味着房产开发的选地征地难度进一步增加,土地储备供应越发紧张。三是“夹心层”改善住房难。当前的房产市场发展不平衡体现在部分群众购买了多套住房,部分群众仍然居无定所。这些既不符合现有保障条件又无力购买商品房的困难群体(又称为“夹心层”)面广量大,要将他们全部纳入保障体系,政府的负担比较重;要是把他们推向市场,现有的房价水平他们又难以承受。
很明显。这些困难和问题很多是互相交织、互为因果的,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多层次性等特点,处理起来十分棘手。要解决这些问题,在“住有所居”上真正有所作为,政府迫切需要从更高的战略层面出发,加强统筹协调的力度,坚持“住有所居”的整体推进。
在总体思路上应强调三个统筹:一是加快发展与推进“住有所居”的统筹兼顾,善于在发展的过程中更好地解决群众的住房困难。主要就是要通过经济的持续发展。不断提高居民收入,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为老百姓改善住房条件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二是优化城市功能与实现“住有所居”的统筹兼顾,善于在提升城市居住品质的过程中更好地改善群众的住房条件。一方面要加大“三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中低价商品房)建设力度,加快房屋整治、小区出新和危旧房改造,更好地解决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另一方面,要通过城市地铁、过江通道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加强城市生活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优化生产、就业、居住的布局,引导群众购房向城郊转移,疏散主城人口,降低群众的购房负担。三是确保经济安全与推进“住有所居”的统筹兼顾,力争在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推进“住有所居”工作。这方面的关键就在于加强宏观调控的力度,进一步平衡土地供求关系,保持相关市场的健康和稳定,引导形成理性的市场预期,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在具体工作中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坚持把利益的统筹协调放在首位。对房产市场进行统筹协调,核心还是在于利益的协调。地方政府、房地产商、金融机构、有房群众和无房困难户,在住房问题上各有自己的利益诉求,政府的任务就是“求同化异”,抓住共同的诉求点深入开掘,加以落实,化解分歧的立场。目前显而易见的是,房价暴跌或者暴涨,都不符合各群体的共同利益,那么保持房价稳定就是政府调控房产市场的基本原则。地方政府掌握土地的供应权,应本着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合理控制土地供应量和供应的布局,保持土地供求的平衡;金融机构上承政府,下接房产开发商和普通群众,可以通过利率等金融手段引导房产开发理性进行。以达到稳定房价的目的。在稳定房价的基础上,再通过“三房”建设、危旧房改造和旧住宅区整治出新等各种优惠政策,逐步改善困难群众的住房条件;通过“双限房”(限房价、限初次购房者购买)建设和政府贴息的办法帮助“夹心层”解决住房困难。总之,要充分运用市场手段,规范房产开发秩序,同时加强政府保障性投入力度,在促进各利益群体共赢的基础上实现“住有所居”。
坚持以规划引领统筹协调工作全局。江苏省委常委来南京集体调研时强调,优化城市结构、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规划是关键。一个城市每年建设多少商品房、建设多少保障性住房。都应落实在规划上。不断扩大“三房”建设规模,是“住有所居”工程的重要内容,首先就要在规划上给予保证。比如同等条件下,应在规划中优先确保“三房”的建设用地。同时,要通过规划引领保障性住房项目的选址布局,做到“三个衔接”,即保障性住房项目与城市功能提升相衔接,满足城市功能布局的需求;与地铁、过江通道等城市重要交通基础设施相衔接,满足城郊群众交通出行的需求;与医院、学校、邮政、商业等城市配套设施相衔接,满足群众基本的生活需求。
坚持通过政策创新实现“住有所居”的统筹协调。以新一轮的机构改革为契机,改变“部门政策”的局限性,整合行政资源,形成推动“住有所居”的合力效应。例如,储备地铁沿线土地,用土地收益平衡地铁建设资金是城市交通发展的新思路。我们可以在这个创新上更进一步,规定地铁沿线建房全部用作限价房房源,限价房与商品房的差价以新增储备土地来平衡。这一政策创新涉及多部门的协调,是一种整体性的创新,通过这个创新可以实现多个目标:一是疏散了主城人口;二是解决了限价房源不足的问题:三是为地铁建设筹集了资金,加快了城市交通的发展:四是在地铁沿线大规模集聚居民,符合现代城市发展规律,优化了城市结构,同时提升了城市竞争力。
(作者单位:中共南京市委办公厅)
责任编辑:尤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