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空间分析跨学科影响的教学模式创新思考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A123_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共享经济或按需经济是一种地理定位经济,在这种经济中,对空间环境位置的导航已成为交付物品或服务的基础。地理信息技术代表了一个新的领域,它与地理和设计相交叉,帮助人们在新经济中茁壮成长,使他们能够思考新的、更可持续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本文着眼于它对高等教育的影响,评估了国内外大学中出现的地理信息技术课程及相关设计项目;而后通过地理信息技术设计的方法,引导一种学生自组织的多元趣味且高效的教学环境。
其他文献
在混浊水域中进行目标检测的最有效工具之一是成像声纳。然而,成像声纳的纵横角通常很小,这是对高检测精度的牺牲。为了使成像声纳在大角度大目标检测中实用,研究连续声纳帧的海底障碍物匹配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一种利用多波束合成孔径侧扫声纳图像的海底障碍物匹配方法,主要研究弱回波信号和后续声纳图像不匹配问题。海底障碍物和投射阴影区域之间的对应关系用于提取障碍物的区域。此外,水下航行器的状态参数用于近似图像
期刊
5月17日11时左右,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从海拔5800米的过渡营地出发,用时近5个小时,到达海拔6500米的珠峰前进营地。
期刊
基坑水平位移监测可以采用自由设站法用全站仪进行测量,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自由设站法,该方法能有效解决基坑施工中水平位移监测难以找到合适固定测站和固定基准点的问题,而且可以不需要测定水平方向基准点的距离,因此该方法对于城市复杂环境下的基坑监测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另外该方法可以通过一次设站测量基坑一侧边上的全部监测点,容易操作,工作效率高。理论计算及误差分析表明了这种方法足以满足基坑监测精度的要求,模拟监测
期刊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施用生石灰、生石灰与过磷酸钙混施、草木灰对连作土壤的改良效果和对平邑甜茶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石灰与过磷酸钙混施或单独施用适宜浓度的生石灰以及草木灰,均对连作土壤有改良效果,幵促迚了平邑甜茶幼苗生长。兵中,以1 g/kg生石灰与1 g/kg过磷酸钙混施效果最好,连作土壤p H值提高,土壤中细菌与真菌数量的比值增加最高,是对照的15.45倍,兵中细菌数量升高了291.3%,
期刊
2020年2月28日,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政研中心)以"将温室气体纳入环境统计及协同管理体系研究"项目开题以及"城市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核算方法学研究及应用"项目中期生态环境部研讨为契机,组织召开了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视频研讨会,政研中心副主任田春秀在线出席会议并参加研讨,来自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国家
期刊
飞机表面孔的加工和检测仍是飞机自动化装配领域的一大瓶颈,主要有工程量大,材料复杂多样,精度要求高以及表面多为大型自由曲面等原因。为了实现飞机表面锪窝孔的非接触式自动化检测,首先分析实际工程中锪孔检测的难点,结合装配时的根本质量需求和接触式量规的测量原理,给出锪孔参数的评价标准;然后,借助窝深量规的测量原理,提出一种针对粗糙曲面工件的补偿模型及修正算法;最后,基于线激光三维扫描技术得到的点云数据及灰
期刊
据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简称GSMA)预测,2010年至2025年,全球物联网连接数将增长约13倍,达到250亿个。伴随着连接规模的快速增长,物联网市场规模随之水涨船高,以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为例,2025年将突破8000亿美元,其中应用层占比将过半,即新增市场规模中,感知层、连接层及平台层的总和与应用层接近。新的理论来自新现象和新实践,物联网的发展同样有赖于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本文通过对物
期刊
随着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慧交通逐渐成为新环境下提升交通运输效率、保障交通运输安全的有效措施,本文通过分析5G时代智慧交通行业"路、车、人(出行)"三大模块的发展趋势、产业生态以及运营商的业务分布,探讨运营商在智慧交通领域的机遇,并提出相关策略建议。背景及意义早在2006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将智
期刊
日前,中科院向莫桑比克正式赠送了该国10米分辨率耕地制图数据,该数据将有助于加强莫桑比克对洪涝、旱灾、农作物病虫害等灾害的应对能力,为当地农业发展与水资源合理开发提供信息支撑,保障粮食安全。这是"数字丝路"项目造福非洲的又一举措。"数字丝路"是2016年启动的一个国际计划,由中国科学家倡议发起,
期刊
由我国极地考察办公室牵头组织编写的《极地科学基础研究优先领域》规划,已确定6大优先领域,希望未来5~10年科学家能对此6大领域的创新研究有所贡献。6大优先领域具体包括:(1)极地冰盖不稳定性和海平面变化;(2)北极海-冰-气相互作用及其气候效应;(3)南大洋环流变化及其全球效应;(4)南北极地质过程及资源环境效应;(5)极地生态系统的敏感性与脆弱性;(6)日地耦合与极区大气圈层相互作用。创新是引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