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坚持了“对话”的阅读本质观。在人物篇教材中,“对话”的本质尤其明显。苏教版教材中的人物形象多种多样,如何在课堂上引领学生与文本发生深层的对话,达到走向语言和生命对话的高度,让人物形象走向“立体化”?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展开想象,感悟人物品质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中有这样一句话: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了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师:读了这句话,你明白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谈迁在遇到打击之后的坚强。
师:那是多大的打击呀?
生:他用毕生的心血写成的史书被偷了。
师:那又是怎样的坚强呢?“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说明这样的打击之大。想想,一般人遇到这样的打击可能会怎样?
生:把毛笔、纸张全部扔到地上,从此不再写作。
生:气得大病一场。甚至疯掉。
生:借酒浇愁,终日以泪洗面。
……
师:是啊,年迈的谈迁承受了常人所不能承受的打击,并且决定重新开始。是什么支撑着谈迁重新站起来了?
生:他想:“我从小就想写好这部史书,现在史书被偷了,我要重新写一部,这是我的心愿。”
生:他想:“几十年的心血没有了,我一定要重新写,而且要写得更好!”
师:说得好!这就是直面厄运时永不放弃的信念!这就是遭遇厄运时敢于挑战自己的谈迁!
教学中我欲扬先抑,在学生浅层次理解谈迁的那份坚强的基础之上引出常人之所为,对比突出谈迁内心的超常坚强。紧接着追问“是什么支撑着谈迁重新站起来了”,让学生展开想象,说出谈迁内心深处的潜台词,对话直接命中课文的题眼“信念”一词,不仅巧妙地让学生领悟到谈迁的信念之“深”,而且给学生的心灵带来巨大的冲击:理想、信念对一个人有多重要!
二、聚焦细节,体察人物情感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文着力表现了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一番深情,细节描写突出,课堂上我们紧扣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展开对话,层层深入体察彭德怀的内心。
如读:彭德怀有些不耐烦了,他大声地对身边的警卫员说:“邱南辉,传我的命令,让方副官长负责杀骡子!”
生:我从“大声”看出彭德怀心情很不好,他其实不忍心杀大黑骡子。
生:我从“不耐烦”也感觉到他心里很乱。
师:联系上文,想想彭德怀是在什么情况下“不耐烦”的?
生:是在大家劝不要杀大黑骡子的时候。
师:对啊,大家都劝彭德怀不要杀大黑骡子,大家都爱大黑骡子。彭德怀呢?
生:更爱大黑骡子。
师:这就是忍痛割爱啊!可见“不耐烦”也是爱。
……
课文的字里行间或有声或无声的描写都直接传递出彭德怀对大黑骡子无限的爱意,在师生的交流对话中,读出了“发火也是爱”、“怒吼也是爱”、“不耐烦也是爱”等,这份细腻的情感得到淋漓尽致的诠释。
三、写作运用,升华人物精神
《天游峰的扫路人》塑造了一位普普通通的劳动者形象,课堂结尾,我这样设计:他是一位平凡的老人,但他的乐观自信、豁达开朗却深深地感染了我们。其实,我们身边也有许多这样平凡而又让我们感动的人,我们也曾用我们的笔写下我们的感动。还记得吗?《南通铁人——陈进》、《农民变名人》、《田野上的运动员》、《跑步健将陈进》、《长跑达人——陈进》、《跑道上的农民身影》、《体育巨人》,这些题目中哪一个不与课题有异曲同工之处?假如这位老人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请你写一份颁奖词,你又会怎么写呢?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目标强调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针对教材特点,在充分品读文本的基础上,找准对话的着力点,用追问、交流、写作等不同形式展开有效对话,深入人物内心世界,让学生在积极的表达中真实地触摸人物的品质、情感、精神,提高学生“感受形象、体验情感、品味语言”的水平。
作者单位 江苏省海安县大公镇中心小学
编辑 薛小琴
一、展开想象,感悟人物品质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中有这样一句话: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了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师:读了这句话,你明白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谈迁在遇到打击之后的坚强。
师:那是多大的打击呀?
生:他用毕生的心血写成的史书被偷了。
师:那又是怎样的坚强呢?“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说明这样的打击之大。想想,一般人遇到这样的打击可能会怎样?
生:把毛笔、纸张全部扔到地上,从此不再写作。
生:气得大病一场。甚至疯掉。
生:借酒浇愁,终日以泪洗面。
……
师:是啊,年迈的谈迁承受了常人所不能承受的打击,并且决定重新开始。是什么支撑着谈迁重新站起来了?
生:他想:“我从小就想写好这部史书,现在史书被偷了,我要重新写一部,这是我的心愿。”
生:他想:“几十年的心血没有了,我一定要重新写,而且要写得更好!”
师:说得好!这就是直面厄运时永不放弃的信念!这就是遭遇厄运时敢于挑战自己的谈迁!
教学中我欲扬先抑,在学生浅层次理解谈迁的那份坚强的基础之上引出常人之所为,对比突出谈迁内心的超常坚强。紧接着追问“是什么支撑着谈迁重新站起来了”,让学生展开想象,说出谈迁内心深处的潜台词,对话直接命中课文的题眼“信念”一词,不仅巧妙地让学生领悟到谈迁的信念之“深”,而且给学生的心灵带来巨大的冲击:理想、信念对一个人有多重要!
二、聚焦细节,体察人物情感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文着力表现了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一番深情,细节描写突出,课堂上我们紧扣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展开对话,层层深入体察彭德怀的内心。
如读:彭德怀有些不耐烦了,他大声地对身边的警卫员说:“邱南辉,传我的命令,让方副官长负责杀骡子!”
生:我从“大声”看出彭德怀心情很不好,他其实不忍心杀大黑骡子。
生:我从“不耐烦”也感觉到他心里很乱。
师:联系上文,想想彭德怀是在什么情况下“不耐烦”的?
生:是在大家劝不要杀大黑骡子的时候。
师:对啊,大家都劝彭德怀不要杀大黑骡子,大家都爱大黑骡子。彭德怀呢?
生:更爱大黑骡子。
师:这就是忍痛割爱啊!可见“不耐烦”也是爱。
……
课文的字里行间或有声或无声的描写都直接传递出彭德怀对大黑骡子无限的爱意,在师生的交流对话中,读出了“发火也是爱”、“怒吼也是爱”、“不耐烦也是爱”等,这份细腻的情感得到淋漓尽致的诠释。
三、写作运用,升华人物精神
《天游峰的扫路人》塑造了一位普普通通的劳动者形象,课堂结尾,我这样设计:他是一位平凡的老人,但他的乐观自信、豁达开朗却深深地感染了我们。其实,我们身边也有许多这样平凡而又让我们感动的人,我们也曾用我们的笔写下我们的感动。还记得吗?《南通铁人——陈进》、《农民变名人》、《田野上的运动员》、《跑步健将陈进》、《长跑达人——陈进》、《跑道上的农民身影》、《体育巨人》,这些题目中哪一个不与课题有异曲同工之处?假如这位老人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请你写一份颁奖词,你又会怎么写呢?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目标强调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针对教材特点,在充分品读文本的基础上,找准对话的着力点,用追问、交流、写作等不同形式展开有效对话,深入人物内心世界,让学生在积极的表达中真实地触摸人物的品质、情感、精神,提高学生“感受形象、体验情感、品味语言”的水平。
作者单位 江苏省海安县大公镇中心小学
编辑 薛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