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影响技校学生就业稳定性的因素及对策探讨

来源 :中国教师与教育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3483864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就业形势的不断变化,市场对技术工人的需求不断增大。但在良好的政策和市场下,近年技校毕业生的就业稳定性逐年下降,很多的毕业生流动频繁、盲目跳槽。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到底影响技校生稳定就业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才能使职业教育不但实现高就业率,还能保证高的稳定率,值得教育者思索。
  【关键词】技校生;就业;稳定;因数;对策
  Shallow Xi influence employment stability of student in the skill school of factor and counterplan study
  Zhou Jie
  【Abstract】Current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continuously variety, need of market to technique worker continuously enlarge.But under good policy and market, the employment stability of the recent years skill school graduate student year by year descend, a lot of graduate student flow multifarious, the blindness change employment.So, in this process exactly influence the skill school living stability employment of the factor have which, how make occupation education not only realization high employment rate, return ability assurance Gao of stability rate, worthy of education deliberation.
  【Key words】The skill school living;Employment;Stability;Factor;Counterplan
  一、当前就业背景分析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實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目前,我国仍然处于工业化的中期,产业结构是以低端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为主,增加的就业岗位大部分是制造业、一线普通服务人员。根据人社部对全国100多个城市劳动力供求情况的分析,各技能等级岗位空缺数量和求职人员的比率都大于1,表明技能劳动者仍然供不应求。其中高级技师、技师和高级工程师的求人倍率达到2.72、2.31和2.13。近年来,随着技工人才的走俏,各类技校也都十分重视学生的就业工作,多种渠道的去解决学生出路,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当前职业院校、技工学校学生的就业率非常高,普遍在95%以上,甚至在校期间就被各个企业“订购”一空,表明技能型人才需求强劲。但是有的学校却忽视了毕业生离校后就业的稳定性,刚到企业就出现流动频繁、盲目跳槽或随意辞职回家的现象,最后在社会上闲荡,导致家长抱怨,用工企业意见大,影响了学校声誉和招生工作的开展。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稳定好坏同时也是衡量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此,随着劳动力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为了让技校学生更好的提高就业的稳定性,本文着重对影响技校生就业稳定性的因素及提高就业稳定性作了初浅探讨。
  二、影响技校生稳定就业的因素
  1. 年龄特性,导致情绪上不稳定,自控能力差
  技校生入校年龄一般为15岁左右,就业时年龄为17、18岁,正是心理变化最为激烈的时期,也是产生心理困惑和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随之发展,他们越来越重视自我表现;常常好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对任何事物都持批评态度;对人对事有时过于偏执;常以自己个人感受、体验、直觉和情感做事,好冲动。 同时长期以来的在校生活相对简单,他们普遍涉世不深,对日益复杂的社会很难从容应对,对变化的环境难以及时适应,遇到生活或工作等问题时情绪上很不稳定,自控力也较差,遇到挫折容易感到前途一片灰暗,丧失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从而直接影响了就业的稳定。
  2. 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俗话说的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90后的技校生,尽管有七成是生长在农村县镇,但在家也是娇生惯养,大部没有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练,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从基层做起的思想准备,对企业生活环境、福利待遇期望值过高,在意志力、忍耐性、吃苦耐劳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经不起挫折、受不得委屈。在毕业择业时,往往表现为好高骛远、拈轻怕重,干工作讲条件、图实惠,不讲实干和奉献。
  3. 认识自我不足,生涯模糊
  当前部分学生因为自身定位不准,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想干什么,发展方向在哪里,在就业过程中就出现盲从。他们觉得大多数人钟情的工作一定是好工作,大多数人选择的单位一定是好单位,大多数人去哪里我就去哪里,我就去哪里,缺乏开拓进取的精神,没有客观分析自身的能力。到了企业后才发现这个企业根本不是自己想要的工作,于是开始后悔,出现频繁更换工作或非名企不进的现象。技校生一般都工作在生产一线,所以经常有学生抱怨工作环境不是很好,有些学生到实习单位转一圈或干几天,就因为条件差、工作累、工资低等客观原因就不再去了。面对岗位,一些学生由于自身定位不准确或企业达不到自己的理想,干脆拒绝实习。   4. 喜欢攀比,跳槽频繁。
  技校生在初就业过程中常常存在一种攀比心理,这种心理左右着他们在企业的工作态度,工作兴趣,导致毕业生总是跳槽。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理论知识扎实、专业技能强,所以在工作中不能比别人差,不能输给别人。即使当前所在的单位非常适合自身的发展,但跟其他同学的就业单位相比,好像有很多地方都不如他们,有些学生是看到平时什么都不如自己的同学却找到一个比自己更好的单位,于是心理不平衡。还有些学生就业后和单位的老员工攀比,他们觉得自身条件好,有学历有技能,又是干同样的事情,受的待遇不如人家,心理又开始不平衡了。于是他们就彷徨放弃,想去找更好的单位,频繁跳槽,往往导致耽误自己良好的就业机会,阻碍自己的发展前途。
  5. 缺乏责任感
  陶行知先生说:“滴自己的汗,吃白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责任感对技校生尤为重要。没有责任感的人,是不可信任的;如果一个单位和职工没有责任感,这个单位迟早要垮掉;如果一个社会的公民没有责任感,这个社会很难有凝聚力。有调查显示,仅大连地区每年约有20%的技校毕业生被企业淘汰,除技能的原因外,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缺乏责任、爱心,真的很让人痛心。现在的90后技校生们被一群大人呵护着,他们习惯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对自己、对他人、对企业、对集体、对国家都缺乏责任感。
  6. 就业指导教育不到位
  当前的技校里普遍开设有就业指导相关课程,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学方式和内容不能更好的联系企业实际,教学质量和水平也参差不齐,缺乏互动性。就业指导教师往往对技校当中少则十来种,多则三四十种专业的就业市场不够熟悉或推荐就业经验不足,缺乏对日益变化的就业形势分析,并来不及对就业市场的了解,导致就业指导课达不到预期效果。还有的技校只是在学生毕业前夕搞突击工作,开几个讲座讲讲就算,使学生的就业准备不充分,而影响学生的就业稳定。
  三、对策探讨
  1.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就业心理素质
  目前许多技校工作中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但随着技工教育的发展,要把学生的就业心理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培养良好的就业心理。可以通过成立心理咨询室,定期为学生提供咨询和心理辅导,也可利用QQ、Email、微信等网络手段进行心理咨询和辅导,这种方式特别是对不愿意公开身份的学生解决心理问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还可以利用晚自习的值班或主题班会做好学生的团体心理辅导工作。学校也可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专栏,解答学生的不同时期心理问题,积极帮助学生调适好就业心态。
  面對部分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的浮躁心理、 从众心理、焦虑心理、依赖心理、自负心理、自卑心理等做好及时引导。学校负责就业的老师可以经常打电话关心学生,有问题及时帮他们处理。其实学生也非常愿意给学校打电话,向学校老师诉下苦、抱怨下,从而缓解心理的不适。这时学校应在心理上多安慰他们,用学有所成的优秀毕业生的成功人生经验疏导他们,鼓励他们积极适应社会,这种精神上的安慰和心理上的疏导是提高学生就业稳定性的有效方法。
  2. 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
  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社会信息瞬息万变,对个人的社会适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面临无数机会与挑战的技校生,要想有一番作为,就必须培养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缩小与社会的距离,主动适应社会 、融入社会。对于技校生而言,身怀一技好就业。不过,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大环境下,技校毕业生还是要有清醒认识,首先要吃苦耐劳、脚踏实地,不要过分计较个人得失……”。作为教育工作者,技校生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必须贯穿整个技校教育过程。我们应该在技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活动或手段去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技校生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军训期: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的最有成效的活动,在军训期间, 在教官的严格训练下,同学们经受了日晒雨淋的考验,锻炼了意志,严明了纪律,经历了艰辛,洒下无数汗水和泪水,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得到实质性的提高。2、课堂教学熏陶、校内外社团活动期: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把本校毕业生中成功者的事业奋斗史讲给学生听,使得学生明白成功事业来之不易,唯有努力奋斗才可获得成功。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社团,参与校园社会团活动,定期参加校园劳动,爱护环境卫生,共建一个整洁、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爱校护校的思想。每学期定期组织爱心社团,到敬老院服务,为老人义务工作等,带学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在实践中体验做人和做事,学会关心他人,敢于承担责任,培养吃耐劳精神。3、顶岗实习期:顶岗实习是中职生涯后期最后一次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的历练。顶岗实习能够帮助学生学会吃苦耐劳的本领,并明白具有吃苦耐劳精神,是一个人成就事业的先决条件。一年的顶岗实习锻炼,能让学生更好的明白任何事情要想获得成功,必须不怕苦,不怕累,能够吃苦耐劳,克服各种体质或精神上的困难,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
  3. 正确的生涯定位
  目前的劳动力市场表面上是需大于求,实际上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相当一部分技校毕业生在思想上对此并没有清醒的认识,他们自认为具备一定的技能,为此在就业过程中,定位较高,不切实际。我校很多毕业生就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定位,他们看不上某些行业,瞧不起某些岗位,往往要求工作环境好,工资待遇高。在我校的一次毕业生调查中,80%以上的学生热中于国企、大型外资企业或选择自己专业对口的企业。实际上相当一部分毕业生由于技能单一,水平低,知识面窄,到企业后缺乏竞争力,达不到自己理想的要求,产生跳槽。技校生,文化成绩差,这是不争的事实,在小学、初中阶段大部分已经饱受指责。作为技校的老师,就要扬长避短,善于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帮助他们从不同的渠道获得成功。为此,要帮助学生正确分析自己的各个方面,对自己有个准确的认识和定位,寻得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然后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走好、走高。同时,还要教会学生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职业品质,制定适合自己的成才之路。因此,学生在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中如何“识业、择业、求职、试业”,并充分体现出个性特征,是我们技校就业指导过程中,首要解决的问题。   4. 开展责任心的教育,提高树立责任意识的自觉性。
  责任心,是人的一项基本素养。也是未来社会对人才基本素质的要求之一。
  要在学生中开展责任心的教育,提高树立责任意识的自觉性。在校期间,老师们可以组织班集体的学生多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利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从自身做起,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可以通过“天下兴亡,我的责任”的主题班会形式、通过开展“我为集体争光彩”活动以及与此相关的系列活动,逐步培养学生对自己的责任感。 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来欣赏和赞扬学生。通过对班级的、学校的好人好事进行表扬,让他们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规范,做到自尊自律。让学生明白自己主人翁的身份,时刻以主人翁的身份来约束自己,增强自身的责任感,使他们自觉地去維护集体利益,培养自觉为集体争光的责任感。鼓励学生参与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班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青年志愿者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为此教师的工作具有二重性,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在班集体生活中,就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爱心。
  5. 有效开展就业指导,全过程指导学生
  技校生思想较单纯,他们没有过多的社会经历,不懂得社会的复杂性,认识不到就业指导的重要性,想象不到未来就业过程的艰难。学校可以开设就业指导课,在入前期着重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灌输竞争择业的意识、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注意培养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与人沟通能力和承受挫折的心理调适能力。到就业前期着重进行创业意识、就业形势就业指导实践课带学生到当地的劳动力市场进行求职实践,体会一下激烈的竞争经验。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用人单位的现场招聘活动、举办就业形势分析会、专业就业情况通报会、各业界人士就业工作座谈会等,培养学生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就业观。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有更大的动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因此,技校需要开展高质量的就业政策等方面的指导课,引导学生树立竞争意识,克服懒惰思想,要敢于竞争,挑战自我,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学生毕业后的一年内,学校可以选择几个学生就业比较集中的单位去了解他们的工作岗位变化和酬薪、生活状况;了解学生对企业的满意度。与用人单位的基层领导沟通,一方面听取用人单位基层领导对学生就业后工作情况的意见,另一方面向用人单位基层领导反映学生的个性特点,以便他们了解学生。同时,也要把用人单位基层领导对学生工作情况的意见反馈给学生,表现好的给予鼓励,差的予以批评帮助。这种方式更能使学生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关爱,更能促进学生好好工作、稳定就业。
  总之,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严峻的就业压力,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找准技校发展的切入点、着眼点。技校教育必须把培养学生具备健康良好的心态、拥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及富有责任感放在重要的位置,引导学生作好合适的生涯定位,充分有效的做好当前技校生的全程就业指导工作,从而为学生的稳定就业、快速适应在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摘要】手机在校园内普及,特别是智能手机的上市,给学校管理和学生的成长教育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本文就中学生手机管理方法进行一些探讨,让学生和家长参与管理,从源头上减少了手机进校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中学生;手机;管理方法  进入信息化时代,由于经济状况的改变,手机在中学校园内普及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在给学生家长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无论是学业方面还是教育方面,都是弊大
期刊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课堂上应尊重学习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学生将成为“教师式学生”,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使学生“自主学习”而不是“放任自流”,“合作探究”而不失“独立学习”。这对教师组织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教师需要全方位提高自身素质,实现自我成长。  一、更新观念,与时俱进 
期刊
【摘要】注意力是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学习时学生注意力分散,不能集中在一定的学习对象上,就不能很好地感知和认识教材,学习的效果也会很差,所以,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是尤为重要。本文从六个方面讲了如何调控学生的注意力。  【关键词】低年级;数学课堂;注意力  学生在课堂注意力的集中程度,直接决定课堂的收效。心理学资料表明7―10岁儿童注意的稳定性只能保持15分钟左右。由于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能持久,
期刊
【摘要】农村偏远地区学校的教师现状主要有以下特点:1、年龄偏大;2、杂事情太多;3、难有新鲜血液;4、专业性不强;5、上进心不强;6、家务事情多;7、身体状况欠佳;8、工作时间长等。  【关键词】调研;农村教师;现状  根据县教育局指示,本人牵头,县教研室兼职教研员王丽丽、李亚慧两同志共同参与,对农村偏远地区学校现状进行课题研究。主要目的是通过我们的调研给教育局合理布局学校调整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
期刊
【摘要】音乐能震撼人心,鼓舞斗志,表达思想,增进交往,陶性养性,净化心灵。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亦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乐以治性,故能成性,成性亦修身也”。从中提示了音乐对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有着其独特的功能。现代的“情智互动理论”、“情商理论”等也阐明了音乐对提高人的情感意志水平的作用,而情感意志水平又是幼儿今后能否成材、立足于社会、贡献于社会的关键因素。因此,音乐能使幼儿情感丰富,性格
期刊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也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关键是培养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也是思想政治课老师在实践中认真思考和探索的课题。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要阵地。如何利用这块阵地,发挥学生个体的主体性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的参与能力。中学政治课的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研究学生的
期刊
【摘要】历史课程本身具有过去性、不可再现的性质,历史知识本身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比较远,学生不容易理解,难以产生兴趣。其实,历史课本身是一门充满趣味性的学科,那些充满智慧哲理的历史小故事,让人崇拜景仰的历史人物,只要利用得当,则无一不会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新课标下的历史教材,考虑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从内容编排到栏目设置,都充分考虑到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关键词】初中历史
期刊
作为教学第一线的历史教师,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和如何才算教得好,是必须考虑、值得考虑的大问题,尤其是用什么方法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更是老师们经常要思考的问题。然而这些思考显然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忽视了教学主体:学生为什么学,怎样学,如何才能学得好的重要教学目标,这是过去及现在历史教学中仍在的严重问题。那么,怎样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使学生能够以持久的热情,高涨的情绪积极、主动地参与教 学,
期刊
大家知道:學习数学的目的最终是数学的运用和创新。任何科学都离不开探索,有了号的探索和发现,科学才会发展,人类社会才会有更大的进步,没有探索能力似乎就称谓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要注重对学生数学探索能力的培养,包括兴趣指导、鼓励与创新等几个方面:  1学习的动力在学习兴趣的基础上的  在我们的生活周围,处处都离不开数学教学这一学科并不神秘,平日教学加强基础知识,学生就会很好的接近数学
期刊
物理一直是令学生头疼的学科。如何让学生提高物理成绩,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实验,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结合多年物理教学的实践、总结和成功经验,我认为要使学生学好物理,应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一、积极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学习氛围  培育有利于学习物理的“肥沃土壤”,消除学生的“恐物症”。对于学生来说,陌生的学习环境可能给他们学习物理带来障碍。这时,需要物理教师正确引导,在师生关系、学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