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眼镜的女孩

来源 :新青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me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择生活,选择工作,选择家庭,选择一本书。
  选择健康,选择起点,选择朋友,选择一本书。
  你选择你的未来,旅途,仕途,前途,宏图。
  我干嘛?我选择一本书。
  理由呢?没有理由。
  
  很少有作家愿意为戴眼镜的女孩写一本书,眼镜,原本是沾在灰姑娘裙子上的炉灰,让豌豆公主隔着二十床褥子和二十床鸭绒被也能感觉出的豌豆,卖火柴的小女孩手中握着的火柴……总之,它是童话故事中顺带一提的道具,戴眼镜的女孩,永远都是被主人公身影遮挡住的配角人物,可以忽略不计。
  现代灰姑娘变身依靠水晶鞋吗?不,只需要一副眼镜:戴上眼镜她们是麻雀,摘下眼镜就变成凤凰,像《窈窕美眉》中艺术到另类的兰妮,《我的巨型希腊婚礼》中暗淡的服务生托拉,《公主日记》中还没变成公主的洛杉矶女孩米娅……甚至当年后街男孩经典MV 《As Long As You Love Me》中都有这样的桥段:戴眼镜的女孩一摘下眼镜,所有的男孩都被煞到。
  当人们的目光集中在凤凰身上,谁还会惦记麻雀?也因此,由派屈克·蒙迪安诺著、让·雅克·桑贝图的《戴眼镜的女孩》一书,才显得分外珍贵,因为它独辟蹊径,揭开了戴眼镜女孩卡特琳和她戴眼镜的父亲被眼镜遮盖住的内心世界。
  从卡特琳的舞蹈启蒙老师走过来对她说:“亲爱的,你跳舞的时候可不能戴着眼镜”的那一刻起,一直为眼镜烦恼的卡特琳渐渐体会出戴眼镜的好处了:“只有我可以生活在两个世界里,一个清晰锐利,一个朦胧温柔,进出就在一摘一戴这两个简单动作之间”,于是卡特琳对父亲说:“如果我不是一个戴眼镜的女孩,我不可能跳得像现在这么好”,这话触动了同样戴眼镜的父亲,让他陷入回忆中:“年轻那会儿,我发现我不戴眼睛的时候,眼神会有种异常飘渺轻柔的神气……对很多人来讲,那是一种不可抗拒的魅力……”
  我最喜欢看书中这对眼镜父女的互动:他们一同站在仓库磅秤的秤台中央量体重——“我拿掉了我的眼镜,爸爸也拿掉了他的,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薰薰然,时间静止,感觉十分舒畅”;爸爸刮胡子的时候会拿着沾满刮胡泡的刷子追得卡特琳满屋跑——“跑累玩够了,我们俩就静下来把各自眼镜片上沾的刮胡泡擦得干干净净”;如果在用餐时碰到喜欢高谈阔论的卡斯特拉先生,爸爸会悄悄对卡特琳说:“把眼睛摘了,这样我们就名正言顺地看不到卡斯德拉先生了”……
  之所以这么倾心于《戴眼镜的女孩》,是因为从很小起我就是一个戴眼镜的女孩,并且恨眼镜多年,我的鼻梁算高了,但因为眼镜泰山压顶,山峰变土坡,我的睫毛算长了,但因为眼镜如围栏挡在外,长睫毛只能如杂草般自生自灭……总之,我可数的几样优点都被眼镜无情地抹杀,这让我怎能不恨它?!所以隐形眼镜一问世,我就迫不及待地扔掉眼镜,变回一个不戴眼镜的女孩:一切都清晰如常,再没有不方便的障碍了,终于可以明眸善睐了,可不知为什么心底总有一丝忐忑:担心十二点的钟声敲响,我就又变回戴眼镜的灰姑娘。
  因为自己戴眼镜,所以看书时总对戴眼镜的女孩格外留意。特别喜欢埃里奇·西格尔的《爱情故事》,除去喜欢书中机智俏皮的对白和回肠荡气的情节外,还有一个原因是书中的主人公詹尼是个戴眼镜的女孩,想当初奥利弗去图书馆借书,值班的有两位姑娘,“一位高个儿,像个爱打打网球的;另一位戴眼镜,似依人小鸟”,他“挑了那个四眼小妞儿”,于是他开启了自己的爱情故事。没想到四眼小妞儿是个伶牙俐齿的丫头,当两人针尖对麦芒对峙时,她摘下眼镜,棕色的眼睛对着奥利弗直瞅,结果,初次交锋以奥利弗失败告终。
  我喜欢看詹尼摘下眼镜的小细节,每摘一次,她平静的心湖就荡起一阵涟漪。后来连奥利弗也感觉到了,他邀请她去看自己的冰球比赛,“我们在冰上作赛前准备时,我并没有向她挥手,甚至连看都没有看她。不过她大概还以为我在偷眼看她。我是说,奏国歌的时候她摘下眼镜,总不见得是为了表示对国旗的尊重吧?”只有戴过眼镜的女孩才能体会出这里面曲折的心思:无论再自信的女孩都希望用摘下眼镜的眼睛,去凝望爱人。
  念大学的时候,高年级的学长对我说:“王小妮是我们系的骄傲,咦,你和她很像,爱写诗,会画画,戴眼镜”。后来我找了很多王小妮的诗来读,发现我们并不像,且不说她的诗才如何高不可攀——她的先生徐敬亚这样形容:她把一些字,从天堂的辞典里,像沙场秋点兵一样轻柔地取出来,巧妙地抽出一丝丝纤细的光,她靠纺织那些光,额外地活着——就是她戴眼镜的方式,也与我截然不同,大大的眼镜像两个大句号挂在脸上,仿佛关于世界的一切疑问都终止于此,她是那么的坦然,自信,不遮掩,让戴着隐形眼镜的我汗颜低首。
  我的外甥女也是在小小年纪戴上眼镜的,她从不为此烦恼,她一边哼着周笔畅的歌——“这戴眼镜的女孩/会看清楚未来/不对运气过分依赖……”,一边挑选最时尚的眼镜框架,我真羡慕她。
  如今的我,也重新戴起了框架眼镜,累了,随手摘下眼镜,让眼睛休憩片刻,这时,便能清晰地体会到卡特琳所描述的摘下眼镜的感觉:“……眼前的一切朦胧得美丽起来,所有锐利的线条,人的分明轮廓、物的棱角边缘,都消失了,代之以柔和的光晕;所有肮脏的细节也被稀释,所有的声音被过滤,渐渐低沉,渐渐温和。整个世界就像一个丝绒枕头一样,那么软,那么大,让我深陷其中,满足得入眠”……
  因为这本薄薄的小书《戴眼镜的女孩》,还有那几个戴眼镜的女孩,我终于体尝到戴眼镜的乐趣。
其他文献
环保主义的一个重要主张是尽量少地消耗物质,比如买大车不环保,骑自行车则环保;买大房不环保,米数够用则比较环保;买多美服不环保,蔽体穿暖则环保……我当然赞同环保主义,也在一定范围身体力行,但是我没有大车、大房和巨多的华美衣服却不是出于对环保主义的支持,而是因为没有很多很多的¥。要对一个穷人说,你的生活状态很环保,那是要遭骂的。  买房、装修、布置房子是“人生中最富压力、最其挑战性的大事件之一”。新房
加号   有一个家庭,这家的孩子的数学一直不好,父母给他换了不少学校。最后,父母给孩子换了一个教堂小学,这个孩子的数学就名列前茅了。  父母很奇怪,就问:“是不是老师教的好?”孩子说:“不是。”父母又问:“是不是教材不一样?”孩子说:“不是。”父母问:“那是什么?”孩子说:“我一进教室,我就知道这里对数学很重视,因为我一进门,我就看见有一个人被钉在加号上!”    古人聪明   甲:“还是古人最聪
我一说你就知道,那些俗不可耐的人究竟都是些什么人。就是那些口袋里有些闲钱,能给家里买一些又漂亮又可爱的装饰品的家伙们,然而他们的欣赏水平如此低劣,买的那些东西都透着一身的俗气,你知道我这是在说谁呢吗?我说的就是我自己。  其实这也不怪我们,确实我们对自己所要做的事情真是一无所知,我们走进了一家布料店,茫然地看着那一小块一小块的布料样品,究竟该选那种布料呢?朱卡斯塔拿着那块要做窗帘的布料在商店里的沙
爱你的微笑/爱到担当不起/爱来爱去没了反应/灯火惊动不了神经/有时爱情徒有虚名  悠若喜欢穿行于都市夜色的街。那种喧闹的黑暗让她有种隐蔽感,好像把自己包裹起来,隔着夜色看这纷扰人世,有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觉。悠若会对自己的这种想法不屑,装什么孤傲,你还不是这俗世洪流中的一分子吗。不也是被人抛弃了却还放不下不肯承认被人甩,俗的不能再俗了。  每天下班后她都不急着走,要等到天色暗下来才走出办公大厦。有
快高考了,四下里,都弥漫着紧张的空气。  12:50,午休的铃声响过,学生们有的回到了宿舍,有的跑进了教室。是生存还是毁灭,在这样的时刻,无论做什么,他们似乎都是对的。 我们一伙值班老师,也不敢怠慢,一拨儿转教室,一拨儿转宿舍。在这样关键的时候,任何环节都不能有丝毫闪失。  不一会儿,偌大的校园就安静了下来。然而,一阵轰鸣声从远处传来。原来,是学校左近的建筑工地,民工们上班了。此刻,是午后1点,
在我自己规定的感恩月的头一天里,我那5岁的小儿子早上5:15分就醒了,而且觉得一切都“索然无味”。我还在妻子的手提包里发现了一张开车超速的罚单,说来也巧,我走进浴室,刚刚打开淋浴,我们家的热水器就寿终正寝了。如果要是在平时,我马上就会牢骚满腹,整个一天都不会心平气和下来,一天之季在于晨,这可真是个让人讨厌的开头。可是今天却是与众不同的一天,虽然在这个不讨人喜欢的时候醒来,我儿子脸上的酒窝多可爱呀!
我的家乡有一座净元庵,那年庵中新剃度了一个19岁的小尼姑。据说她是为情所伤,万念俱灰之下才来此了却尘缘的。没过几天,有一个大娘便频频进出净元庵。她并不信佛,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把那小尼姑带走了。  这个大娘姓李,她是我们县里最出名的女人。她有一个特殊的家庭,家里大大小小的孩子十多个,却都有着不同的姓氏。是的,那些孩子都是李大娘收养的孤儿或流浪儿。她住在城郊,有一个极大的院子,养了许多猪羊,这是她家的
马老师:您好!  我活得好累好累,请您帮帮我。  今年我都26岁了,至今还没有谈恋爱。  因为我有个怪病,我总认为我的年纪还小,没有长大,认为自己才十七八岁,其实我知道我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我从十七八岁时就来汕头打工,在这里一干就8年。8年当中除了工作之外很少和外面的人接触。由于人生地不熟,又没有老乡,所以就没有什么朋友,我工作的地方总共才三四个人。因为和老板的关系还不错,所以一直没有离开过。
尼尔最近身材越来越棒了,我知道这是因为他每天去超市买菜回家都绕远走着回来的结果。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这样一来,街角那家肉铺的老板就不会看到他手里拎着的刚刚从大超市里买回来的新鲜羊肉了。尼尔一想到肉铺老板可能看到他去超市买肉这件事儿,心里就涌上一种莫名其妙的负罪感。他想象着那家肉铺老板站在自己家的窗户前,看着尼尔拎着印有那家大型超市名称的塑料袋从自己的窗前走过,默默地扪心自问:“这个犹大,他为什么
兰亭:曲水流觞竞风流    清晨,唐晋心印伫立于青天白日之下。镌有“兰亭”的大石,落寞于丛生的乱草中。一块平淡无奇的指示牌,指向条貌不惊人的小路。  忽然之间,有种韶华已逝的沮丧感觉。错过了名士风流的两晋,错过了斗酒赋诗的盛唐,仿佛是在错误的时间来到错误的地点,刹那迷失方向。  然而这世间,又有多少是不早不晚恰到好处的相遇呢?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自古至今,名为错过的戏码反复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