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口腔运动干预方案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效果观察

来源 :昆明医科大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_bright_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研究早期口腔运动干预方案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效果观察。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6年12月45例早产儿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1月--2017年8月45例早产儿为研究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喂养方式,研究组实施早期口腔运动干预方案,观察两组患儿喂养进程、早产儿生长情况、喂养表现、胃肠动力、喂养不耐受情况。 结果 两组早产儿开始经口喂养时的PMA、静脉营养时间无差异,出生时两组早产儿平均体重与头围无差异,两组早产儿在开始经口喂养时摄入奶量比上无差异,两组早产儿腹胀时间、呕吐时间均无差异,P>0.05,研究组完全经口喂养时的PMA、过渡时间短于对照组,出院后2个月时研究组平均体重与头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研究组在开始经口喂养时、完全经口喂养时喂养效率、出院体重均优于对照组,研究组初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 早期口腔运动干预方案可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患儿静脉营养明显好转,且胃肠动力好转,生长速度相比较快,喂养进程良好,值得应用。
  关键词:早期口腔运动;早产儿;经口喂养
  【中图分类号】R3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0)02-091-03
  目前我国早产儿发生率逐年出现上升趋势,但由于早产儿大脑发育不成熟,各项神经反射并未完善,在经口喂养方面表现较为突出,容易出现吞咽功能障碍、行为状态组织能力下降,使得经口喂养困难[1]。而经口喂养的困难已经影响早产儿达到全口腔喂养的能力,会延长住院时间,长期会出现喂养问题,但目前有研究指出,通过口腔刺激能够改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影响,但仍缺乏一定论证[2]。与足月儿相比,早产儿免疫功能较低,胃肠功能较差,且早产儿宫內储备少,代谢较高,因此需要积极寻找有效的干预方式[3]。本文通过将早期口腔运动干预纳入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45例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5月-2016年12月收入的早产儿作为对照组,2017年1月--2017年8月45例早产儿为研究组。纳入标准:(1)均为早产儿,胎龄小于34周,出生体重低于2500g;(2)实施全管饲喂养,生命体征较为稳定;(3)家属均知晓本文研究且愿意参加。排除标准:(1)重度窒息者;(2)合并先天性严重疾病;(3)出现严重并发症、感染者;(4)相关信息不全者。其中对照组:男23例,女22例;胎龄在191-241天之间,平均胎龄为(223.34±13.45)天;出生体重1312-1425g,平均体重为(1381.43±103.54)g。研究组:男22例,女23例;胎龄在191-243天之间,平均胎龄为(222.55±13.34)天;出生体重1312-1422g,平均体重为(1381.56±103.43)g。上述患者基线资料之间,无差异,P>0.05,可纳入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喂养方式:根据胃功能耐受情况、体重调整耐量,间隔2h喂养1次,在喂养期间需要使用体位支持,防止颈部、肩部受限,并间隔3-5次拔出奶嘴暂停喂养,在早产儿休息片刻后,继续进食。
  研究组实施早期口腔运动干预方案:对脸颊、牙龈、舌头、嘴唇进行刺激,使用3min非常养性吸吮。2.干预期间,在早产儿开奶后开始干预,早产儿需要辅助通气,需要在辅助通气撤除48h后进行干预。并选择一次喂养前30min实施非营养性吸吮训练5-10min,口腔按摩10min,遵循无菌操作,每天一次,每次15-20min,连续3周。干预期间患儿出现生命体征不稳定,心动过缓情况,需要停止干预。口腔按摩具体操作方法如下:①舌部运动训练:医护人员双手戴无菌手套后,用左手中指按压其舌根,右手拇指向下拉舌,连续5-10次,整体时间持续1-2min。②咬肌按摩训练:医护人员双手戴上无菌手套后,对早产儿行咬肌按摩训练,该项训练是咬合动作的主要执行肌肉,其与颊肌,颞肌,翼内肌,翼外肌,口轮匝肌等一起,协同作用,共同完成咀嚼动作,连续5-10次,整体时间持续1-2min。③口腔峡部训练:双手戴无菌手套后,使用食指和中指指腹配合拇指指腹于两侧狭部口腔内旋转柔压。连续5-10次,整体时间持续1-2min。④下颌运动训练:双手清洗温热消毒后,上抬、下抬早产儿下颌关节,连续5-10次,整体时间持续1-2min。⑤吞咽反射训练:双手清洗温热消毒后,用手指轻柔摩擦早产儿甲状软骨至下颌下方的皮肤,引起舌体前后及下颌上下方运动,连续5-10次,整体时间持续1-2min。
  1.3 观察指标
  记录所有早产儿喂养进程[4],其中喂养定义为首次经口奶瓶喂养≥5ml/次,完全经口喂养指经口喂养奶量120ml/(kg·d),无需管饲达48h;并记录经口喂养时的纠正胎龄(PMA)及完全经口喂养时的PMA,过渡时间为经口喂养转换到完全经口喂养所需天数。
  记录所有早产儿住院期间生长情况,包括平均体重、平均头围、身高[5]
  记录所有早产儿喂养表现:包括喂养效率(每分钟摄入奶量):摄入奶量比(单次经口摄入奶量占医嘱奶量比例),并记录经口摄入量时间,计算喂养效率和摄入奶量比[6]
  同时记录胃肠动力情况、喂养不耐受情况,及住院时间[7]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本文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早产儿喂养进程
  两组早产儿开始经口喂养时的PMA、静脉营养时间无差异,P>0.05,研究组完全经口喂养时的PMA、过渡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出生时与随访期间两组早产儿生长情况
  出生时两组早产儿平均体重与头围无差异,P>0.05,出院后2个月时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2.3 两组早产儿喂养表现
  两组早产儿在开始经口喂养时摄入奶量比上无差异,P>0.05,研究组在开始经口喂养时、完全经口喂养时喂养效率、出院体重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3。
  2.4 两组早产儿胃肠动力情况、喂养不耐受情况
  两组早产儿腹胀时间、呕吐时间均无差异,P>0.05,而研究组初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4。
  3 讨论
  早产儿大多需要5-7个阶段从静脉营养过渡到完全经口喂养,也就是从全肠外营养到部分肠外,最终到母乳喂养,其中管饲营养过渡到完善经口喂养,属于重要且困难的阶段,也是早产儿需要面对的重要环节[7]。而大多医院将体重或胎龄作为评估经口喂养能力的指标,认为早产儿可在34周后具备经口喂养的能力,或体重达到1500g可经口喂养。但目前研究认为早期早产儿采取不成熟的吸吮模式,可通过反馈机制该病吸吮模式,完成有效的经口喂養[8]。对于早产儿来说,吸吮与吞咽功能不协调,使得早产儿经口喂养出现一定困难,需要给与静脉营养,但静脉营养整体不够理想,因此对这类早产儿实施经口喂养有积极作用[9]
  本文通过将早期口腔运动干预纳入研究,结果:两组早产儿开始经口喂养时的PMA、静脉营养时间无差异,P>0.05,研究组完全经口喂养时的PMA、过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在进行口腔运动干预后,早产儿经口喂养时的PMA、过渡时间短,在进行口腔运动干预方案,有效缩短了管饲喂养过渡到完全经口喂养的时间,能够改善早产儿营养情况,降低后期不良实践发生率[10]。而结果中:出生时两组早产儿平均体重与头围无差异,P>0.05,出院后2个月时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于早产儿来说,由于经口喂养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而过度经口喂养会导致其出现疲乏,影响体重增长,因此成功的经口喂养,要求早产儿在一定时间,摄入合适的奶量,能够保证体重增长,有利于早产儿健康成长。两组早产儿在开始经口喂养时摄入奶量比上无差异,P>0.05,研究组在开始经口喂养时、完全经口喂养时喂养效率、出院体重均优于对照组,P<0.05。喂养表现主要表现在喂养效率上,能够反映早产儿的耐力情况,本文结果中的喂养效率并无差异,可能是由于时间的进展,早产儿逐渐向经口喂养过渡,吸吮不断有经验,也提出了喂养成效的概念[11]。通过对早产儿的舌部、咬肌、下颌及吞咽反射等进行针对性训练,及时刺激其吮吸、吞咽功能成熟,从而加大吮吸量,达到充分吸收营养的目的。且通过口腔运动干预后,能够提高经口喂养的成效,但相比之下,对照组速度较慢[12]。两组早产儿腹胀时间、呕吐时间均无差异,P>0.05,而研究组初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在口腔运动干预下,早产儿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主要是在经口喂养7天后,就具备了良好的出院能力,但可能是由于呼吸情况不稳定,或体重较低的情况,使得住院时间延长[13]。但由于早产儿体重增长与其他因素也存在一定联系,不同营养策略的不同,会使得体重增长方面出现一定差异。但口腔运动干预有助于体重增长,可能是使得早产儿获得较为理想的行为状态,氧合改善后,使得能量利用减少,保证了营养素的吸收[14]。但由于本文样本数量较小,数据均来自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会使得结果出现一定偏差,可能存在一定片面性;因此后期可扩大样本容量,使得研究结果更加准确。
  综上所述,早期口腔运动干预可有效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情况,有利于早产儿体重增长,并缩短其住院时间,改善喂养进程、喂养表现,使得早产儿能够健康成长,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Ayton, Jennifer,Howes, Faline,Hansen, Emily et al.Evaluating the prevention of premature cessation of exclusive breastfeeding in the general practice setting during the scheduled child immunisation consultation: a pilot study[J].Australian journal of primary health,2015,21(3):299-304.
  [2]章优,童燕芬,厉建英等.非营养性吸吮和口腔支持对早产儿经口喂养进程及表现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 (33):4821-4822,4823.
  [3]乐琼,吴丽芬,黄燕等.母乳口腔运动联合母亲声音刺激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效果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8,32(14): 2242-2245.
  [4]司徒妙琼,李智英,谢巧庆等.口腔运动干预对吸吮吞咽功能障碍早产儿喂养表现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6,15(3):36-39.   [5]蔡炜,陶亚琴,姜善雨等.四联早期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体质量和经口喂养效果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13):111-113.
  [6]Suppo de Souza Rugolo, Ligia Maria,Almeida de Sa, Milene Piorkowsky,Kurokawa, Cilmery Suemi et al.There is no difference in nitric oxide metabolites and neonatal outcome between premature infants born to pre-eclamptic and those born to normotensive women[J].Paediatrics and international child health,2015,35(1):47-52.
  [7]刘翠,崔丹,王秀美等.基于听、触、视觉以及前庭的多感官干預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 16(6):99-101.
  [8]陶亚琴,马兰,邓晓洁等.口腔功能训练联合腹部按摩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24):3479- 3482.
  [9]彭东风,仇宁,范莉莉等.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口腔按摩刺激对早产儿经口喂养效果的系统评价[J].安徽医学,2018,39(11):1363 -1366.
  [10]郭敬民,林华川,施晓茜等.基于本体感觉训练为主的综合干预法治疗早产儿功能性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9,41(5):344-347.
  [11]巫雪芬,李晓玲,陈咏鸽等.早期初乳口腔内滴注防治极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16):48-49.
  [12]Malkar, Manish B.,Gardner, William P.,Mandy, George T. et al.Respiratory Severity Score on Day of Life 30 is Predictive of Mortality and the Length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Premature Infants With Protracted Ventilation[J].Pediatric Pulmonology,2015,50(4):363-369.
  [13]周梅,尹华英,程茜等.无明显脑损伤早产儿早期口腔吸吮模式与6月龄时神经发育结局相关性研究[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6,11(1):8-12.
  [14] Hussein, Nouran Fahmy,Ghany, Eman Abdel Ghany Abdel,Abu Elhamed, Walaa Alsharany 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gene polymorphism and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 premature neonates[J].The clinical respiratory journal,2015,9(4):450-456.
  课题研究: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自筹经费科研课题(Z2016808)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探究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 本文将我院骨科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探究,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开展应用,观察组患者则应用椎间孔镜TESSYS技术开展应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过后的疼痛情况VAS评分、功能障碍情况以及满意程度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情况VAS评分、功能障碍情况以及满意程度明显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行美托洛尔、稳心颗粒联合治疗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1月-2019年03月期间收治的90例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予以随机分组,研究组(n=45)行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稳心颗粒,对照组(n=45)行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记录两组用药8周后疗效。结果:完成8周用药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5.56%),数据对比P<
期刊
摘要: 目的 研究那坡县壮族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率变异性(HRV)情况。方法 37例CHF患者(CHF组),37例心功能代偿的心血管病患者(心功能代偿组),37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HRV时域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CHF患者24小时HRV指标变化与心功能NYHA分级的关系。结果 CHF组SDNN低于对照组、心功能代偿组(P<0.05),心功能代偿组SDNN比较对照组无显著下降(P>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非布司他控制慢性肾脏病病人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肾脏病伴高尿酸血症患者,按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别嘌呤治疗,实验组采用非布司他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后的临床效果以及血尿酸水平变化等相关情况。结果:两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73.33%、96.67%,实验组患者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
期刊
摘要:产妇在分娩时需要经历很大的体力消耗,如果补充不足,可能会导致产力下降,从而导致难产,分娩异常,产后出血,剖宫产率增加和新生儿窒息率的增加,从而威胁母婴生命安全[1].分娩过程中母体能量和体液补充一直是产科医务人员特别关注的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明确指出,在分娩期间需要及时补充能量和体液,以提高产力,降低阴道分娩和分娩的风险[2]。但是,现在介于如何补充?补充种类?补充的量与何时补充?有关的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予以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地塞米松对其C-反应蛋白(CRP)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的影响。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抽选本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STBI共30例患者進行研究,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观察组(于对照组前提下加以地塞米松)各15例,统计并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的CRP水平和GCS评分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CRP水平差异不显著(P
期刊
摘 要:目的 研究血脂康结合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对高血压伴冠心病患者血压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00例高血压伴冠心病患者,以随机双盲法,分成对照组(予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和观察组(予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血脂康治疗),各150例。分析两组应用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血压水平,观察组SBP、DBP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对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儿童孤独症患儿治疗中家庭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抽选39例于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入我院诊治的孤独症患儿开展临床研究,随机分组时以系统法为标准,19例对照组患儿治疗中配合常规护理,20例研究组患儿治疗中配合家庭干预,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孤独治疗评估量表(ATEC)、孤独症儿童心理教育评核-第三版(PEP-3)评分以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6个月后A
期刊
摘要: 目的 讨论老年性粗隆间骨折实施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8例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纳入本次实验,按回顾分析法将其中24例纳进实验组(实施锁定钢板内固定),剩余24例纳进对照组(实施保守治疗),比较2组治疗价值。结果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是95.83%,对照组是60.87%,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可进行组间比较。  排除标准[5]:(1)患有骨伤史;(2)患有心脏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肺泡灌洗液(BALF)检出白细胞(WBC)吞噬细菌现象对鉴别RICU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致病菌与定植菌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呼内重症监护室(RICU)收治的下呼吸道感染的108例患者,给予BALF收集、涂片、培养检查,统计分析BALF涂片吞噬细菌现象与患者临床症状、细菌培养的一致性对于鉴别致病菌和定植菌的辅助诊断作用。结果 108例患者中有基础疾病患者占86.1%;有感染指征患者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