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2月25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中华民族的历史由此又翻开了崭新的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进而在会议上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三农”工作的重心将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他指出,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骄傲自满、松劲歇脚,必须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
放在历史的长河中,放在中华民族奋斗的史册中,这次会议既是对脱贫攻坚工作的总结表彰会,又是全面乡村振兴的誓师动员会;既是马到成功、完胜脱贫攻坚硬仗硬任务之后的凯旋号,又是乡村全面振兴大工程、大任务、大战役再冲锋的集结号。
闻号而动,各路人马快速奔赴到乡村振兴的最前沿和第一线。
率先到位的自然是“指导机关”。2021年2月25日,也就是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举行的当日,在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国家乡村振兴局的牌子正式挂出,代替了此前挂在同一个地方的“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牌子。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表明“三农”工作的重心从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的历史性转移。与脱贫攻坚工作一样,乡村振兴工作也需要“上下一股绳,全国一盘棋”,国家乡村振兴局将在上下协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明确全国乡村振兴的全面顶层设计规划。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是2021年青海开展的万名干部下乡活动的主题。自3月1日活动启动以来,40天的时间里,青海全省1.3万余名干部驻村入户,把“十四五”时期青海省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政策,特别是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等与农牧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政策举措原原本本宣传到村社到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促进基层全面发展。目前萬名干部在生产一线更贴近农牧民,带着感情深入基层一线、按下乡村振兴、真抓实干的“快进键”。
2021年2月24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召开发布会,宣布将在统筹推进乡村振兴上持续发力,推动党的“三农”方针政策落实落地。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健全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将脱贫攻坚中形成的组织推动、要素保障、政策支持、协作帮扶、考核督导等工作机制,运用到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完善乡村振兴联系点制度,落实省级领导同志联系县、市县包乡镇、乡镇包村责任制。加强党委农村工作机构建设和人员力量,开展乡村振兴全面培训,落实分级培训责任,对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书记开展轮训。注重选拔使用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优秀干部,确保县乡党政领导班子配有熟悉农业农村工作的干部。此外,对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开展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内容。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纳入乡村振兴考核范围。
江苏省委、省政府今年初决定,要进一步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实现共同富裕。省级层面将重点帮促“6+2”片区、12个重点县(区),将农村低保对象、农村特困人员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等农村低收入人口和经济薄弱村作为重点帮促对象,定期监测评估,适时优化调整。在新发展格局下,江苏还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实施现代种业创新工程,解决一批“卡脖子”技术,打好种业“翻身仗”。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稳定生猪生产恢复势头及水产养殖面积产量,抓好禽蛋奶果菜等农产品生产。同时,以“培优一粒种子、增绿一棵蔬菜、提质一条链子”为主线,全力服务全省千亿元级绿色蔬菜产业,确保全省蔬菜播种面积2100万亩、绿色蔬菜产业产值900亿元。
与此同时,各地方也在为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出“实招”、拿“实策”。比如陕西提出2021年农业农村工作将做强产业,扮靓乡村。聚焦“农民增收推进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围绕“以现代化示范区为抓手,推进农业现代化;以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推进农村现代化”两轮驱动,采取“抓两头、带中间”三级推进,突出“保供、建设、改革、增收”4个关键,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甘肃提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跟踪收入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定期核查、及时发现、精准帮扶、动态清零。内蒙古决定,要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持续加大就业和产业扶持力度,做好易地搬迁后续帮扶工作,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增收,集中支持一批脱贫旗县推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与城市发展不同,乡村的首要任务就是维护国家的粮食安全。为此,需要牢牢守住国家18亿亩的耕地红线。各个地方对此也都有具体的措施。黑龙江全面提出,要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围绕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新建高标准农田1010万亩,粮食播种面积达2.169亿亩。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持续推进优质粮食工程,提升粮食产能和供给品质。深入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行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河南已经安排,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新建高标准农田750万亩,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6亿亩以上。
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许多地方明确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才能为农村发展注入新活力,实现乡村振兴。海南提出了要以乡村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质量效益,推动农旅、农商融合,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辽宁强调了要探索完善乡村振兴项目、工商资本下乡项目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把增值收益更多留在农村、留给农民。江西深化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实施6000个村庄整治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3000公里,50%以上县(市、区)基本完成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任务。山西则提出了要加快编制“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加强农村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覆盖面,新开工生活污水处理设施600个以上,整村分类推进改厕30万户。此外,还要加大传统村落保护力度;实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带头人培育工程;推进文明村镇、文明农户创评,推动移风易俗。 此外,乡村振兴,电力先行。素有“黔送铁军”之称的贵州送变电有限责任公司作为电网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把加快推进电网建设,保障安全可靠电力供应作为服务地区发展的出发点,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乡村振兴离不开科技和各路科技人才。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怀进鹏表示:“中国科协在几代人36年前赴后继的扶贫工作里有许多成果和经验,下一步的乡村振兴工作中我们要把科技支撑工作做实、做细,实现从扶贫到智志双扶,把产业振兴、人才振兴与乡村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为国家发展作出科技界的贡献。”
中国公路学会将从架桥铺路方面的专业优势出发,通过为贫困农村捐建致富桥、开展“蓝色飘带”公益活动捐献扶贫物资等方式,开展工作。学会负责人表示,未来中国公路学会将持续助力提升农村公路安全、质量、舒适度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乡村交旅融合、产业走廊、运输物流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撑和新鲜科技经验。
中国林学会将以保护贫困地区脆弱生态为基础,通过以“绿”生“金”、林间产业、智志双扶等方式开展脱贫攻坚助力工作。未来他们将聚集产业振兴、培养乡土人才、实施科普惠民,以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作为重点来开展乡村振兴工作。
中华护理协会发挥自身专家优势,组织团队深入山西、贵州、广西、甘肃等贫困地区无偿开展护工培训服务和健康护理活动,通过培训、授课、技术指导等形式提升当地护理水平,助力当地组建高水平护理队伍,提升老百姓健康素养,减少“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
最高人民检察院不久前宣布开展司法救助,服务乡村振兴。决定自2021年起至2023年在全国检察机关深入开展“司法救助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专项活动,对进入检察办案环节的因案致贫返贫的当事人、生活困难的涉法涉诉信访人等5类农村地区贫困当事人加大司法救助工作力度。社会救助和最低生活保障,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兜底手段,然而有一些人却打上了违规享受低保等政策的“歪主意”。为此,地方检察机关通过督促相关部门依法履行职责,确保精准扶贫政策落实落地,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贡献检察智慧和力量。
4月14日,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主持召开部务会,审议《关于巩固拓展交通运输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化“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工作的意见》等。会议强调,发展农村交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方面,也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重要内容。统筹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一步推动农村公路、客货运输、物流快递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除了政策的支持、人力的聚集,各部门、各单位积极行动,乡村振兴还需要大量的财力。财力从哪里来?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出,中央对于解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钱从哪里来”有全面的谋划,明确提出要加快形成财政優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不断增加,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明确要求确保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公共财政首先得给力,要加快建立涉农资金整合的长效机制,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通过财政资金撬动更多金融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乡村振兴。
第二,农村金融要回归本源。要坚持农村金融改革的正确方向,健全符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农村金融机构要为乡村振兴提供多元化、多样化的金融服务,把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
第三,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创新政策机制,把土地增值收益这块“蛋糕”切出更大的一块用于支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要集中力量建立高标准农田,对新增耕地指标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实行跨省域调剂机制,将所得收益全部用于支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回首“十三五”,中国告别了贫困,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幸福、温暖和振奋;进入“十四五”,中国上下正用心用情用力描绘乡村振兴新篇章。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蓝图绘就号角响,乡村振兴的热潮正在中国大地涌动。可以预期,经过数年的奋斗,“农业强”会取得新成效、“农民富”会进入新时代、“农村美”会开启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进而在会议上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三农”工作的重心将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他指出,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骄傲自满、松劲歇脚,必须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
放在历史的长河中,放在中华民族奋斗的史册中,这次会议既是对脱贫攻坚工作的总结表彰会,又是全面乡村振兴的誓师动员会;既是马到成功、完胜脱贫攻坚硬仗硬任务之后的凯旋号,又是乡村全面振兴大工程、大任务、大战役再冲锋的集结号。
闻号而动,各路人马快速奔赴到乡村振兴的最前沿和第一线。
“指导机关”率先到位
率先到位的自然是“指导机关”。2021年2月25日,也就是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举行的当日,在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国家乡村振兴局的牌子正式挂出,代替了此前挂在同一个地方的“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牌子。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表明“三农”工作的重心从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的历史性转移。与脱贫攻坚工作一样,乡村振兴工作也需要“上下一股绳,全国一盘棋”,国家乡村振兴局将在上下协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明确全国乡村振兴的全面顶层设计规划。
各路干部共赴新乡村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是2021年青海开展的万名干部下乡活动的主题。自3月1日活动启动以来,40天的时间里,青海全省1.3万余名干部驻村入户,把“十四五”时期青海省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政策,特别是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等与农牧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政策举措原原本本宣传到村社到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促进基层全面发展。目前萬名干部在生产一线更贴近农牧民,带着感情深入基层一线、按下乡村振兴、真抓实干的“快进键”。
2021年2月24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召开发布会,宣布将在统筹推进乡村振兴上持续发力,推动党的“三农”方针政策落实落地。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健全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将脱贫攻坚中形成的组织推动、要素保障、政策支持、协作帮扶、考核督导等工作机制,运用到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完善乡村振兴联系点制度,落实省级领导同志联系县、市县包乡镇、乡镇包村责任制。加强党委农村工作机构建设和人员力量,开展乡村振兴全面培训,落实分级培训责任,对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书记开展轮训。注重选拔使用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优秀干部,确保县乡党政领导班子配有熟悉农业农村工作的干部。此外,对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开展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内容。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纳入乡村振兴考核范围。
江苏省委、省政府今年初决定,要进一步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实现共同富裕。省级层面将重点帮促“6+2”片区、12个重点县(区),将农村低保对象、农村特困人员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等农村低收入人口和经济薄弱村作为重点帮促对象,定期监测评估,适时优化调整。在新发展格局下,江苏还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实施现代种业创新工程,解决一批“卡脖子”技术,打好种业“翻身仗”。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稳定生猪生产恢复势头及水产养殖面积产量,抓好禽蛋奶果菜等农产品生产。同时,以“培优一粒种子、增绿一棵蔬菜、提质一条链子”为主线,全力服务全省千亿元级绿色蔬菜产业,确保全省蔬菜播种面积2100万亩、绿色蔬菜产业产值900亿元。
多地为乡村振兴出“实招”
与此同时,各地方也在为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出“实招”、拿“实策”。比如陕西提出2021年农业农村工作将做强产业,扮靓乡村。聚焦“农民增收推进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围绕“以现代化示范区为抓手,推进农业现代化;以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推进农村现代化”两轮驱动,采取“抓两头、带中间”三级推进,突出“保供、建设、改革、增收”4个关键,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甘肃提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跟踪收入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定期核查、及时发现、精准帮扶、动态清零。内蒙古决定,要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持续加大就业和产业扶持力度,做好易地搬迁后续帮扶工作,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增收,集中支持一批脱贫旗县推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与城市发展不同,乡村的首要任务就是维护国家的粮食安全。为此,需要牢牢守住国家18亿亩的耕地红线。各个地方对此也都有具体的措施。黑龙江全面提出,要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围绕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新建高标准农田1010万亩,粮食播种面积达2.169亿亩。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持续推进优质粮食工程,提升粮食产能和供给品质。深入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行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河南已经安排,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新建高标准农田750万亩,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6亿亩以上。
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许多地方明确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才能为农村发展注入新活力,实现乡村振兴。海南提出了要以乡村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质量效益,推动农旅、农商融合,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辽宁强调了要探索完善乡村振兴项目、工商资本下乡项目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把增值收益更多留在农村、留给农民。江西深化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实施6000个村庄整治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3000公里,50%以上县(市、区)基本完成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任务。山西则提出了要加快编制“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加强农村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覆盖面,新开工生活污水处理设施600个以上,整村分类推进改厕30万户。此外,还要加大传统村落保护力度;实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带头人培育工程;推进文明村镇、文明农户创评,推动移风易俗。 此外,乡村振兴,电力先行。素有“黔送铁军”之称的贵州送变电有限责任公司作为电网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把加快推进电网建设,保障安全可靠电力供应作为服务地区发展的出发点,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八方铺就乡村振兴“高速路”
乡村振兴离不开科技和各路科技人才。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怀进鹏表示:“中国科协在几代人36年前赴后继的扶贫工作里有许多成果和经验,下一步的乡村振兴工作中我们要把科技支撑工作做实、做细,实现从扶贫到智志双扶,把产业振兴、人才振兴与乡村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为国家发展作出科技界的贡献。”
中国公路学会将从架桥铺路方面的专业优势出发,通过为贫困农村捐建致富桥、开展“蓝色飘带”公益活动捐献扶贫物资等方式,开展工作。学会负责人表示,未来中国公路学会将持续助力提升农村公路安全、质量、舒适度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乡村交旅融合、产业走廊、运输物流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撑和新鲜科技经验。
中国林学会将以保护贫困地区脆弱生态为基础,通过以“绿”生“金”、林间产业、智志双扶等方式开展脱贫攻坚助力工作。未来他们将聚集产业振兴、培养乡土人才、实施科普惠民,以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作为重点来开展乡村振兴工作。
中华护理协会发挥自身专家优势,组织团队深入山西、贵州、广西、甘肃等贫困地区无偿开展护工培训服务和健康护理活动,通过培训、授课、技术指导等形式提升当地护理水平,助力当地组建高水平护理队伍,提升老百姓健康素养,减少“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
最高人民检察院不久前宣布开展司法救助,服务乡村振兴。决定自2021年起至2023年在全国检察机关深入开展“司法救助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专项活动,对进入检察办案环节的因案致贫返贫的当事人、生活困难的涉法涉诉信访人等5类农村地区贫困当事人加大司法救助工作力度。社会救助和最低生活保障,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兜底手段,然而有一些人却打上了违规享受低保等政策的“歪主意”。为此,地方检察机关通过督促相关部门依法履行职责,确保精准扶贫政策落实落地,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贡献检察智慧和力量。
4月14日,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主持召开部务会,审议《关于巩固拓展交通运输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化“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工作的意见》等。会议强调,发展农村交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方面,也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重要内容。统筹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一步推动农村公路、客货运输、物流快递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除了政策的支持、人力的聚集,各部门、各单位积极行动,乡村振兴还需要大量的财力。财力从哪里来?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出,中央对于解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钱从哪里来”有全面的谋划,明确提出要加快形成财政優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不断增加,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明确要求确保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公共财政首先得给力,要加快建立涉农资金整合的长效机制,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通过财政资金撬动更多金融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乡村振兴。
第二,农村金融要回归本源。要坚持农村金融改革的正确方向,健全符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农村金融机构要为乡村振兴提供多元化、多样化的金融服务,把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
第三,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创新政策机制,把土地增值收益这块“蛋糕”切出更大的一块用于支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要集中力量建立高标准农田,对新增耕地指标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实行跨省域调剂机制,将所得收益全部用于支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回首“十三五”,中国告别了贫困,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幸福、温暖和振奋;进入“十四五”,中国上下正用心用情用力描绘乡村振兴新篇章。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蓝图绘就号角响,乡村振兴的热潮正在中国大地涌动。可以预期,经过数年的奋斗,“农业强”会取得新成效、“农民富”会进入新时代、“农村美”会开启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