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医学高等专科教育的目标,是为基层培养高素质实用型医学人才。笔者结合民族地区医学高等职业院校实际及学生的思想特点,对中医学课程进行了优化教学内容和改革教学方法的思考和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黔东南 中医学 教学改革
一、课程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
1.教育理论的更新
现代正确的教育理论应符合医学高等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因此,教学任务的转变,教学思想的更新,对教学内容和方法提出了改革要求。
2.医学高等职业专科教育目标的需要
医学专科教育应有明确的专业性与实用性。我校地处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一所少数民族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目标是面向农村的医学实用型人才。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有着丰富的中草药资源,苗族、侗族若干年来用中草药治病防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因此,中医学教学必须突出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建立人才培养的新思路。
3.改变中医教育现状,提高中医教育水平
如何改变中医教育现状,提高中医教育水平,使这门具有独特疗效的传统医学焕发新的光彩,因此,与时俱进是中医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
4.中医教学内容多与学时少的矛盾,需要优化教学改革
在西医专业设置中医课程包括中医基本理论及中医内、外、儿、妇等内容,总教学学时仅70学时左右,涉及知识面广,教学内容多,如何优化教学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因此,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从素质型人才培养目标入手,寻找课程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切入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职能,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组合,改进教学方法和建立课程评估体系,组织学生参与课外教学活动达到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临床上中西医结合防病治病打下牢固基础。
三、课程教学改革基本内容与实践
1.优化教学内容
针对我校西医专业中医课学时少,教学内容多的矛盾,教学内容的改革要突出“少而精”,对常见病、多发病针对性突出重点,在“精”字上做文章。同时,以教材为主,兼顾新知。
2.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1)多采用多媒体教学,拓展学生视野。中医教学长期以来以课堂讲授为主,缺乏比较形象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兴趣不大,教师授课死板,可增加多媒体教学,拓开学生视野,目前有许多中医、针灸方面教学视频,教学课件可以采用。如在介绍穴位取法,手法技能等方面的理论知识,通过光盘、录像等方式,让学生了解针灸名老专家的手法、手技,提供借鉴。也可看真实的病例,如何辨证分型、取穴、施术及护理,既节约了时间,学生又有兴趣,印象深刻,并开拓了视野。
(2)加强病案教学,遵循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原则。掌握病案的广度、深度、难度恰到好处,对每个病案教学中需要解答和讨论的问题,重点和难点应精心设计,掌握达到教学需要的目的。早期以教师为主进行病案教学,在讲完一个系统,举出1~2个病案,以教师讲解为主,利于学生复习和思考。课程后期可以以学生为主,分成几个组,学生寻找资料,独立思考,上课时分组讨论,先找出主要症状及四诊摘要,然后辨证分析,明确诊断,立法处方用药。学生讨论结束后,由每组代表上台发言,教师总结。这种病案教学具有故事性、现实性,使理论形象化、具体化,使辨证施治有明显的形象性,可启发学生临床思维,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有利于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通过教师和学生互动,帮助学生通过感性知识掌握疾病的辨证施治。
(3)纵横联贯式教学,所谓纵横连贯式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讲了数章节后,有主观地和前面的纵向内容汇总在一起,进行横向比较,综合分析,加强系统性,使学生对疾病、中药的认识更加深刻,便于学生鉴别了解。如讲到祛风湿药物独活,可将以前学过的羌活联系在一起比较、分析。
(4)逆向反向教学法对难点教学内容,加强逆向反向教学法,可引起学生注意和广开思路。如在讲麻黄的宣肺平喘功能时,临床除了主要用于风寒束肺的气喘咳嗽等症状外,为何又可用于风寒热壅肺的气喘咳嗽,咳出黄痰症,其道理为什么?再讲后可停10~20秒,留给学生思考,然后提问,教师在阐明问题。告知麻黄虽属辛温之性,热性喘息应禁用,但其宣肺平喘作用强,可配伍清肺热药物石膏或黄芩,用苦寒药物监制麻黄辛温之性而为寒凉之用,发挥清肺平喘的功能。如此讲授可讲清难点,促进学生集中注意力,帮助记忆,提高教学效果。
(5)采取多种形式,加强课外实践课外辅导,一直是中医学的薄弱环节。我院地处少数民族集聚区,野生中草药资源非常丰富,长期以来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用中草药防病治病的临床经验,课外实践可采用多种形式,并作为课程教改的延伸。如同学到药圃和山野采认中草药,通过对中草药的直观了解,“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每一味中药在学生头脑中已不再是一个空洞的“药名”,而是实际概念形成感性形象的“实体”,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理论结合实际。并结合暑假社会实践和三下乡活动,由老师带领学生上山下乡采认中草药,为农民中医治病,深受群众欢迎。同学们反映这种形式既能巩固专业知识,又能结合病人,采认中草药,增强感性认识,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能感到中草药在农村防病治病中的重要作用,既巩固专业思想,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6)培养学生临床创造性思维能力。中医学是宏观医学,非常重视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自然界的相互关系。
它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在功能上相互调节,相互为用,在病理上相互影响。整体观念是中医的基本特点,同时也正是这一特点使中医学具有局限性。针对这些问题在教学中应对学生启发,引导学生培养临床创造性思维,进行中西医的有机结合。如消渴患者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其病机不一定阴虚燥热,而是随病情的进展变化,因此治疗上要随之改变。由于中医的给药方式主要是汤剂,对慢性疾病十分有效,而对急症病人救治尚有一定的局限性,应该怎样理解,进行改革?因此在教学中应掌握中医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和与西医进行比较,开发学生临床的创造性思维,为培养具有现代科学意识,具有较强综合能力的中医人才。
综上所述,民族地区高校,特别是高职高专的中医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教学改革应根据培养高素质实用型医学人才,采用现代的课程改革的理论依据,明确改革思路,多层次、多方位进行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采用不同的方式相互渗透,相互补充。从不同方面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临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为广大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医学人才。
[关键词] 黔东南 中医学 教学改革
一、课程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
1.教育理论的更新
现代正确的教育理论应符合医学高等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因此,教学任务的转变,教学思想的更新,对教学内容和方法提出了改革要求。
2.医学高等职业专科教育目标的需要
医学专科教育应有明确的专业性与实用性。我校地处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一所少数民族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目标是面向农村的医学实用型人才。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有着丰富的中草药资源,苗族、侗族若干年来用中草药治病防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因此,中医学教学必须突出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建立人才培养的新思路。
3.改变中医教育现状,提高中医教育水平
如何改变中医教育现状,提高中医教育水平,使这门具有独特疗效的传统医学焕发新的光彩,因此,与时俱进是中医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
4.中医教学内容多与学时少的矛盾,需要优化教学改革
在西医专业设置中医课程包括中医基本理论及中医内、外、儿、妇等内容,总教学学时仅70学时左右,涉及知识面广,教学内容多,如何优化教学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因此,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从素质型人才培养目标入手,寻找课程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切入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职能,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组合,改进教学方法和建立课程评估体系,组织学生参与课外教学活动达到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临床上中西医结合防病治病打下牢固基础。
三、课程教学改革基本内容与实践
1.优化教学内容
针对我校西医专业中医课学时少,教学内容多的矛盾,教学内容的改革要突出“少而精”,对常见病、多发病针对性突出重点,在“精”字上做文章。同时,以教材为主,兼顾新知。
2.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1)多采用多媒体教学,拓展学生视野。中医教学长期以来以课堂讲授为主,缺乏比较形象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兴趣不大,教师授课死板,可增加多媒体教学,拓开学生视野,目前有许多中医、针灸方面教学视频,教学课件可以采用。如在介绍穴位取法,手法技能等方面的理论知识,通过光盘、录像等方式,让学生了解针灸名老专家的手法、手技,提供借鉴。也可看真实的病例,如何辨证分型、取穴、施术及护理,既节约了时间,学生又有兴趣,印象深刻,并开拓了视野。
(2)加强病案教学,遵循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原则。掌握病案的广度、深度、难度恰到好处,对每个病案教学中需要解答和讨论的问题,重点和难点应精心设计,掌握达到教学需要的目的。早期以教师为主进行病案教学,在讲完一个系统,举出1~2个病案,以教师讲解为主,利于学生复习和思考。课程后期可以以学生为主,分成几个组,学生寻找资料,独立思考,上课时分组讨论,先找出主要症状及四诊摘要,然后辨证分析,明确诊断,立法处方用药。学生讨论结束后,由每组代表上台发言,教师总结。这种病案教学具有故事性、现实性,使理论形象化、具体化,使辨证施治有明显的形象性,可启发学生临床思维,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有利于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通过教师和学生互动,帮助学生通过感性知识掌握疾病的辨证施治。
(3)纵横联贯式教学,所谓纵横连贯式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讲了数章节后,有主观地和前面的纵向内容汇总在一起,进行横向比较,综合分析,加强系统性,使学生对疾病、中药的认识更加深刻,便于学生鉴别了解。如讲到祛风湿药物独活,可将以前学过的羌活联系在一起比较、分析。
(4)逆向反向教学法对难点教学内容,加强逆向反向教学法,可引起学生注意和广开思路。如在讲麻黄的宣肺平喘功能时,临床除了主要用于风寒束肺的气喘咳嗽等症状外,为何又可用于风寒热壅肺的气喘咳嗽,咳出黄痰症,其道理为什么?再讲后可停10~20秒,留给学生思考,然后提问,教师在阐明问题。告知麻黄虽属辛温之性,热性喘息应禁用,但其宣肺平喘作用强,可配伍清肺热药物石膏或黄芩,用苦寒药物监制麻黄辛温之性而为寒凉之用,发挥清肺平喘的功能。如此讲授可讲清难点,促进学生集中注意力,帮助记忆,提高教学效果。
(5)采取多种形式,加强课外实践课外辅导,一直是中医学的薄弱环节。我院地处少数民族集聚区,野生中草药资源非常丰富,长期以来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用中草药防病治病的临床经验,课外实践可采用多种形式,并作为课程教改的延伸。如同学到药圃和山野采认中草药,通过对中草药的直观了解,“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每一味中药在学生头脑中已不再是一个空洞的“药名”,而是实际概念形成感性形象的“实体”,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理论结合实际。并结合暑假社会实践和三下乡活动,由老师带领学生上山下乡采认中草药,为农民中医治病,深受群众欢迎。同学们反映这种形式既能巩固专业知识,又能结合病人,采认中草药,增强感性认识,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能感到中草药在农村防病治病中的重要作用,既巩固专业思想,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6)培养学生临床创造性思维能力。中医学是宏观医学,非常重视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自然界的相互关系。
它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在功能上相互调节,相互为用,在病理上相互影响。整体观念是中医的基本特点,同时也正是这一特点使中医学具有局限性。针对这些问题在教学中应对学生启发,引导学生培养临床创造性思维,进行中西医的有机结合。如消渴患者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其病机不一定阴虚燥热,而是随病情的进展变化,因此治疗上要随之改变。由于中医的给药方式主要是汤剂,对慢性疾病十分有效,而对急症病人救治尚有一定的局限性,应该怎样理解,进行改革?因此在教学中应掌握中医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和与西医进行比较,开发学生临床的创造性思维,为培养具有现代科学意识,具有较强综合能力的中医人才。
综上所述,民族地区高校,特别是高职高专的中医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教学改革应根据培养高素质实用型医学人才,采用现代的课程改革的理论依据,明确改革思路,多层次、多方位进行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采用不同的方式相互渗透,相互补充。从不同方面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临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为广大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医学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