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红了

来源 :小品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langzhi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立秋过后,老家的柿子也开始由青转红。只是,真正红透需要一两个月时间的等待。
  我从小寄养在浙东四明山麓一个小山村祖父祖母家,对于柿子有着比常人更深挚的感情。这不仅因为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物质严重匮乏之时,柿子曾做过果腹的食物,更因为它几乎是老家唯一的水果。
  我们村的柿子树,除了长在村民住房旁、田畴间外,大多位于山脚下。平日里,它就是最不起眼的树种,全身黑硬且斑驳皲裂的树皮,到底难以吸引路人的眼球。到了春天,虽有芽绽出,有叶初展,肯定也难与开满花的桃树、梨树媲美。但是,这些静寂与低调都是积蓄和等待。

  当大多数柿子还青涩着的时候,总会有极个别的开始率先透红而鹤立鸡群。但通常情况下,最先红的,往往就是最顶端的柿子,或是被虫子叮咬而受过伤的。柿树顶端最先红,当与接受阳光照射最多有关,至于与虫子叮咬之间的关联,是否与愈挫愈勇、加速成熟的机制有关,就不得而知了。但不论如何,当柿子还是青涩一片的时候,若哪天突然有红柿子横空出世而悬挂其上的话,小伙伴们惊喜的目光总是会齐刷刷地聚焦其上。只怨树太高,大家不敢随便攀爬,只能望洋兴叹,玩耍时瞟下它,走路时盯着它,心里默念它能早早从树上自己掉下来。
  有一天,我与伙伴们在村小背后的地里割猪草,抬头突然发现水井旁的柿子树顶上挂着一只熟透了的红柿子。禁不住伙伴们的百般怂恿,我脱掉外衣,以最快的速度爬上树去摘,结果居然还被树上的一群大头蚂蚁咬了,不得不跳到树下的水井里“救命”。祖父祖母见我一身湿漉漉的,问到了真相,既批评我不该偷摘隔壁大妈家的红柿子,又责备我不该不顾危险而随便爬树、跳树。隔壁大妈闻讯赶来,不仅没有嗔怪,反而宽慰我:“你呀,如果喜欢我家柿树上的红柿子,你尽管去摘,不过,就是你不要随便去爬,很危险,得借专用工具。”
  所谓专用工具,其实也就是在一根直径四五厘米的长竹竿开头部分,锯掉结节以后分别在两边削出像红缨枪一样的尖头,因为竹子中间是空的,这样就可以借此夹住柿子的根部枝条,用力旋转以后就能将柿子顺利摘下。当年柿子树都是分到了户的,柿子挂红的时候,村民们总会来个全家总动员。因了柿子树的树龄普遍较大,所以都得爬上树去采摘,还要根据柿子生长部位不断变换攀爬位置———采摘柿子也是一项颇为艰辛且有危险的劳动。值得一提的是,每一棵柿子树上都会被刻意留下三五只柿子。问其故,曰:“马上就要进入冬季了,鸟雀们觅食困难。留下一点柿子,也是为了帮助它们过冬。这可是咱祖上传下来的做法呵!”
  结束寄养生活以后,我回到了城里父母身边。每当柿子上市的季节,小叔先行送上一大筐柿子。其实,我的父亲比我更喜爱老家的柿子,除了送来的柿子,还会让小叔一次次代买,直到柿子落市。父亲吃柿子确乎有点“像饥饿的人扑到面包上一样”,一吃就是十来只。有一次周末的早晨,吃了一碗面条回家的父亲,又一只接一只地开始吃柿子。一番酣畅饕餮以后,肚子开始胀痛,到了中午竟吃不下饭,第二天还开始拉肚子。我們送父亲住了院,经初步诊断:可能是患了柿石症。医生告诉我们:面条与柿子相克,何况你父亲又一口气吃下了这么多的柿子。如果今明两天肚子不断鼓胀,那就得动手术治疗。医生的诊断,终于得到了验证。两天后,父亲动了生平第一次大手术。面对手术取出来的足有四公分直径的“柿石”,全家人便开始轮番“教训”:今后千万别再贪吃柿子了。然而,父亲不免是“好了伤疤忘了痛”。尽管嘴上说要接受教训,但第二年开始他依然照吃不误,他给出的理由是:“老家柿子的滋味谁挡得住?”
  因为祖父祖母已经离世,加之工作繁忙,我已经好多年没回老家了。去年,正当柿子上市的季节,应小叔之邀,终于可以开车回来。坐在小叔的新屋里,透过窗户,我竟看到当年爬过的邻家那棵柿子树。除了树身稍稍变粗,它还是那个模样。走出去定睛细看,树上大头蚂蚁依然在奔跑忙碌。
  选自《文汇报》
其他文献
散步,是再寻常不过的养生锻炼模式了。从来没有听人说不喜欢散步的。散步的人,大都没有什么目的,即使是思绪万千,那也是在大自然中的冥想。我尤爱在刮风、下雨或落雪的日子,一个人在树林或湖边散步。在那里,你是自由的,得意忘形的,你可以和小鸟、树木、花草、湖水对话。我相信世间的万物都有语言,都有思想,甚至都有灵魂。你不要觉得它不说话,就以为它真的就是一个僵死的物件。不是这样的。你看,我面前的一张红叶书签,已
早晨上班,车载音响的随机循环突然唱起了《青花瓷》,“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听到这句的时候正好路过一家早餐店,包子出笼,整个店面都冒着蒸汽,我忽然想起了几十里外那个小村子里的炊烟。  故乡多山,虽不大却也将大地切割得支离破碎,家家户户都藏在山坳里。一条公路沿河而行,在路过村庄的时候,能看到的都只是片瓦只檐,只有偶尔顺着那条进村的小路往里延伸的时候,你才会发现原来村庄的内涵如此丰富,小路可以一直
意大利人福朗发微信,一只石榴,剥开,他太太一半榨汁和红酒、洋葱、油一起炒饭,另一半则用来拌饭,乃成意式石榴饭。石榴籽当然一并吞下。福朗是家人的同事,石榴乃家人送其同事们分享的。石榴呢,则来自临潼,是我学生托果农亲戚寄来的。之前再三推辞,学生说很希望我尝尝自家种的土特产,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于是,就有了意式石榴饭,在剥而食之的常法之外添了非常态,只是中国同事的第一反应是,石榴籽要吃下去吗?这么硬,怎
又一个朋友要走了,与她的德国丈夫回德国去。一晃,他们来中国,竟然有了二十多年。曾经,朋友与我,热火朝天逛夜市、吃夜宵、嘻嘻哈哈、在路边地摊上买二手书。时间越久,友谊越深,我知道朋友十分喜爱武汉家常菜。眼看凛冬将至,我决定煨汤。我想精心煨一铫子排骨藕汤,为朋友饯行。可惜,事不凑巧,朋友们时间总也对不上,關于煨汤的美好设想,也就随风而去了。然后思来想去,还是心有不甘。现实生活中没有机会煨汤,那就用文字
没有主题的旅行如同没有主旨的文章,走着走着便拉杂散漫了。这次前往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主题自然是新会陈皮,那么次题呢?当然和以往相同,找出些本地特色美食,增广见闻兼以解馋吻。作为天津人,我几十年前知道陈皮,是糖果店里的陈皮梅,可惜只见盐梅不见陈皮。近些年来,随着国内物流大发展,许多偏僻之地的特色名产渐渐流传到天津,其中便有陈皮。然而,中药讲究地道药材,食品讲究珍稀名品,既然要用陈皮,不到江门新会走一
南昌有不少资溪面包店,与各大面包品牌店并存。资溪面包店在小街小巷见缝插针,各大面包品牌雄踞广场黄金地段和大型购物商城。2006年之前,女儿在豫章路上读幼儿园,那几年我们常在幼儿园边上一家资溪面包店买面包。一杯热豆浆加五六只面包,就是一顿丰盛的早餐。不过,过了挺长时间才弄清楚,资溪面包是指资溪人做的面包,并不是某种面包品牌。十余年前,我去过一趟资溪,调研大觉山旅游开发,顺道在县城参观了几家面包作坊。
花馍,在晋南人的生活中除了可以果腹,还有着传承礼俗的重要作用。故而流传“有馍就有事,有事就有馍”的说法。因为晋南面塑将风俗民情融入其中,所以千百年来长盛不衰,成为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花馍,又称“面花”“面塑”,是一种汉族传统名点,因花式多样而称为花馍。它体现了农妇们的心灵手巧和艺术想象力,也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善良与纯朴的民俗艺术的见证。花馍能在晋南流行,成为影响极为深远和普遍的非物质文化遗
晨起坐在书房,看着窗外朵朵繁花,突而忆起四十多年前的儿时———那是一段“花儿”无处不在的岁月。那时对美好的向往,并没有因为贫穷而打折扣。好像所有的快乐与美好,都是不经意间从母亲嘴角溜出来的。  不信?随我穿越几十年的岁月看看去。  母亲切葱时会说,“来,妈给咱切葱花”,葱白在她的刀下显得很听话,就那么一圈一圈倒下去,倒成层层绽放的花。红萝卜也很可爱,母亲自个高兴,或想让我绷着脸变高兴,也会给我切个
身为北方人,我很喜欢榕树。那多半是因为罗大佑《童年》中有一句歌词叫“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小的时候,我喜欢哼唱,想象什么样的榕树,什么样的知了,以及在哪个池塘边。不断地哼唱和想象,最终榕树之于我变成了美好的存在。在我的中学校园里,有一棵高大的树,古老挺拔,每到春夏,便开满了红色的绒花,我们都叫它绒花树。在很长时间里,我一直认为它就是罗大佑歌曲中的“榕树”。校园里的绒花很美,夏天开
初夏的一个清晨,我又一次回到梦魂萦绕的故乡。  这个地方是我无论走到哪里也忘不了的地方。  故乡因为资江的一条小支流善溪江而得名。这个名字到底存在了多长时间,县志上或许有记载,或许没有,因为它太小,在世人眼里也微不足道,至于名字的来源,我不清楚,村里的老人也说不太清楚。  这里有山羊揽胜、红岩山、塘鱼石等景观,有三江米酒、梅兰豆腐等美食,野菜也很多,春暖花开的时候,田野里到处生长着野菜,还有各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