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产后骨盆环损伤综合征应用针灸+手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产后骨盆环损伤综合征者66例,随机分为参照组33例行手法治疗,联合组33例行针灸+手法治疗。对比各组治疗前后疼痛和功能障碍程度改善情况,以及总体疗效。结果:各组治疗前VAS和ODI评分对比(P>0.05),经治疗后联合组VAS和ODI评分均较参照组低;体疗效93.94%较参照组的69.70%高,各组对比(P<0.05)。结论:在产后骨盆环损伤综合征的治疗中应用针灸+手法治疗有利于改善病患疼痛和功能障碍程度,提升总体疗效,值得推广。
关键词:产后骨盆环损伤综合征;针灸;手法治疗;临床效果
产后骨盆环损伤综合征多是由于分娩时骨盆环受损未及时修复而致,临床症状多体现为臀部、下腹、下腰或下肢疼痛等,对产妇身心健康影响极大[1]。中醫治疗该疾病多以手法复位治疗,虽可松解紧张软组织,促进关节复位,但单一的疗法通常效果不佳[1]。而根据中医学对产后骨盆环损伤综合征病机的分析,认为机体气血不足,分娩时骨盆受损,进一步损伤气血,产后外邪袭体,脉络受阻,气血淤积,终至疼痛,故治疗还需疏筋通络、调节气血,而中医针灸可达上述之效[2]。为此,本文特就产后骨盆环损伤综合征应用针灸+手法治疗的临床效果作探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产后骨盆环损伤综合征者66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参照组初产妇28例,经产妇5例;年龄21至42岁(27.4±3.6)岁。联合组初产妇27例,经产妇6例;年龄21至40岁(28.1±3.9)岁。入选标准:均为单胎足月妊娠者;临床症状及超声检查均符合骨盆环损伤综合征者诊断标准者;均为自愿参与研究者。剔除标准:孕前存在骨盆环损伤综合征史者;合并精神疾病、沟通障碍和妊娠合并症者。各组普通资料比较(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参照组行手法治疗,即根据病患具体情况实施关节整复,对骶髂关节后错位者行单髋过伸复位法,以右侧为例,病患呈俯卧位,使右下肢近膝处位于床沿,抬起双手,医者对患肢实施牵拉旋转,3至6次后上提右腿过伸,右手于右骶髂关节下缘施力向下按压,进行反方向推按,听到复位声响或手下存在复位感时结束手法;对骶髂关节前错位者行单髋过屈复位法,以左侧为例,病患呈仰卧位靠于床沿,医者左手握持病患左踝,右手托左膝,由医者助手按压右下肢膝关节前侧,使其呈伸直状态,医者使患者髋膝关节呈半屈曲位,然后向同侧季肋区外侧和对侧季肋部进行屈曲,达到极限声响或手下存在复位感时结束手法;对耻骨分离行侧卧挤压复位法,病患呈侧卧位,医者手交叉置于其髋部进行反复用力按压数次[2]。
联合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行针灸治疗,即取毫针0.30×40mm分别针刺阿是、环跳、曲骨、居髎、腰俞、肾俞和大肠俞等穴位,捻转得气后留针30min,1次/d。各组均连续治疗2周后比较疗效。
1.3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对比各组治疗前后疼痛和功能障碍程度改善情况,以及总体疗效。疼痛: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评估,量表分值为0至10分,得分越低表示痛感越轻微[2]。功能障碍程度:应用功能障碍指数量表(ODI)评估,量表包含10个条目,每条目评分为0至5分,得分越低表示功能障碍程度越轻微[3]。总体疗效判定分为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消除,X线检检查骨盆环病变消除;有效:临床症状有所缓解,X线检验骨盆环病变有所改善;无效:未满足上述标准,总体疗效=显效率+有效率[3]。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t检验,以(
)表示,计数资料c2检验,以(%)表示,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各组VAS和ODI评分
各组治疗前VAS和ODI评分对比(P>0.05),经治疗后联合组VAS和ODI评分均较参照组低(P<0.05),如表1。
2.2 对比各组总体疗效
联合组总体疗效93.94%较参照组的69.70%高(P<0.05),如表2。
3 讨论
中医学将产后骨盆环损伤综合征归属为“产后腰痛”和“产后痹证”等范畴,认为产后气血亏虚,气虚阻碍血液循环,血则积于体内,故血虚、血淤常并存,而不通、不荣则痛,终致该病[3]。手法治疗是中医治疗骨关节类疾病的常用方法,将其用于产后骨盆环损伤综合征治疗中,可有效复位错位关节,松解肌肉、组织黏连症状,促进血液循环和病灶修复。但有报道指出,仅用此方法效果并不佳,而结合针灸治疗可显著提升疗效[4]。本研究也显示,联合组经治疗后病患VAS和ODI评分均较参照组低;总体疗效93.94%较参照组的69.70%高,各组对比(P<0.05)。针灸同为中医的特色疗法之一,通过针刺环跳穴可达通经活终、祛寒止痛之效;曲骨穴可达调经止痛之效;居髎穴可达舒筋利节、祛风除湿之效;腰俞穴可调经通络、渗湿清热;肾俞穴可达益肾固本、活络止痛之效;大肠俞可达通经活终、活血止痛之效;对上述诸穴施以针灸即达强肾健腰、通络活络及祛寒止痛之效,故可显著提升临床疗效[4]。
综上所述,在产后骨盆环损伤综合征的治疗中应用针灸+手法治疗有利于改善病患疼痛和功能障碍程度,提升总体疗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洋,韦建深,李志海,等. 韦氏骨盆整复手法治疗产后骨盆环损伤综合征疗效观察[J]. 广西中医药,2018,41(6):31-33.
[2]董小磊,李文浩,刘学显,等. 针刺联合正骨手法治疗产后骨盆环损伤综合征疗效观察[J]. 健康忠告,2021,15(9):60.
[3]王明星,杜美容,刘伟然,等. 针刺联合正骨手法治疗产后骨盆环损伤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2021,40(5):595-599.
[4]李树怀,刘学显,李文浩,等. 针灸联合手法治疗产后骨盆环损伤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J]. 家有孕宝,2021,3(7):54.
关键词:产后骨盆环损伤综合征;针灸;手法治疗;临床效果
产后骨盆环损伤综合征多是由于分娩时骨盆环受损未及时修复而致,临床症状多体现为臀部、下腹、下腰或下肢疼痛等,对产妇身心健康影响极大[1]。中醫治疗该疾病多以手法复位治疗,虽可松解紧张软组织,促进关节复位,但单一的疗法通常效果不佳[1]。而根据中医学对产后骨盆环损伤综合征病机的分析,认为机体气血不足,分娩时骨盆受损,进一步损伤气血,产后外邪袭体,脉络受阻,气血淤积,终至疼痛,故治疗还需疏筋通络、调节气血,而中医针灸可达上述之效[2]。为此,本文特就产后骨盆环损伤综合征应用针灸+手法治疗的临床效果作探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产后骨盆环损伤综合征者66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参照组初产妇28例,经产妇5例;年龄21至42岁(27.4±3.6)岁。联合组初产妇27例,经产妇6例;年龄21至40岁(28.1±3.9)岁。入选标准:均为单胎足月妊娠者;临床症状及超声检查均符合骨盆环损伤综合征者诊断标准者;均为自愿参与研究者。剔除标准:孕前存在骨盆环损伤综合征史者;合并精神疾病、沟通障碍和妊娠合并症者。各组普通资料比较(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参照组行手法治疗,即根据病患具体情况实施关节整复,对骶髂关节后错位者行单髋过伸复位法,以右侧为例,病患呈俯卧位,使右下肢近膝处位于床沿,抬起双手,医者对患肢实施牵拉旋转,3至6次后上提右腿过伸,右手于右骶髂关节下缘施力向下按压,进行反方向推按,听到复位声响或手下存在复位感时结束手法;对骶髂关节前错位者行单髋过屈复位法,以左侧为例,病患呈仰卧位靠于床沿,医者左手握持病患左踝,右手托左膝,由医者助手按压右下肢膝关节前侧,使其呈伸直状态,医者使患者髋膝关节呈半屈曲位,然后向同侧季肋区外侧和对侧季肋部进行屈曲,达到极限声响或手下存在复位感时结束手法;对耻骨分离行侧卧挤压复位法,病患呈侧卧位,医者手交叉置于其髋部进行反复用力按压数次[2]。
联合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行针灸治疗,即取毫针0.30×40mm分别针刺阿是、环跳、曲骨、居髎、腰俞、肾俞和大肠俞等穴位,捻转得气后留针30min,1次/d。各组均连续治疗2周后比较疗效。
1.3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对比各组治疗前后疼痛和功能障碍程度改善情况,以及总体疗效。疼痛: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评估,量表分值为0至10分,得分越低表示痛感越轻微[2]。功能障碍程度:应用功能障碍指数量表(ODI)评估,量表包含10个条目,每条目评分为0至5分,得分越低表示功能障碍程度越轻微[3]。总体疗效判定分为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消除,X线检检查骨盆环病变消除;有效:临床症状有所缓解,X线检验骨盆环病变有所改善;无效:未满足上述标准,总体疗效=显效率+有效率[3]。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t检验,以(
)表示,计数资料c2检验,以(%)表示,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各组VAS和ODI评分
各组治疗前VAS和ODI评分对比(P>0.05),经治疗后联合组VAS和ODI评分均较参照组低(P<0.05),如表1。
2.2 对比各组总体疗效
联合组总体疗效93.94%较参照组的69.70%高(P<0.05),如表2。
3 讨论
中医学将产后骨盆环损伤综合征归属为“产后腰痛”和“产后痹证”等范畴,认为产后气血亏虚,气虚阻碍血液循环,血则积于体内,故血虚、血淤常并存,而不通、不荣则痛,终致该病[3]。手法治疗是中医治疗骨关节类疾病的常用方法,将其用于产后骨盆环损伤综合征治疗中,可有效复位错位关节,松解肌肉、组织黏连症状,促进血液循环和病灶修复。但有报道指出,仅用此方法效果并不佳,而结合针灸治疗可显著提升疗效[4]。本研究也显示,联合组经治疗后病患VAS和ODI评分均较参照组低;总体疗效93.94%较参照组的69.70%高,各组对比(P<0.05)。针灸同为中医的特色疗法之一,通过针刺环跳穴可达通经活终、祛寒止痛之效;曲骨穴可达调经止痛之效;居髎穴可达舒筋利节、祛风除湿之效;腰俞穴可调经通络、渗湿清热;肾俞穴可达益肾固本、活络止痛之效;大肠俞可达通经活终、活血止痛之效;对上述诸穴施以针灸即达强肾健腰、通络活络及祛寒止痛之效,故可显著提升临床疗效[4]。
综上所述,在产后骨盆环损伤综合征的治疗中应用针灸+手法治疗有利于改善病患疼痛和功能障碍程度,提升总体疗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洋,韦建深,李志海,等. 韦氏骨盆整复手法治疗产后骨盆环损伤综合征疗效观察[J]. 广西中医药,2018,41(6):31-33.
[2]董小磊,李文浩,刘学显,等. 针刺联合正骨手法治疗产后骨盆环损伤综合征疗效观察[J]. 健康忠告,2021,15(9):60.
[3]王明星,杜美容,刘伟然,等. 针刺联合正骨手法治疗产后骨盆环损伤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2021,40(5):595-599.
[4]李树怀,刘学显,李文浩,等. 针灸联合手法治疗产后骨盆环损伤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J]. 家有孕宝,2021,3(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