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图书馆微服务研究现状分析

来源 :图书馆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zc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图书馆微服务领域的研究进展,选取中国知网中132篇有关图书馆微服务的相关文献,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其进行归纳和梳理.研究结果显示,微服务的概念包含两层涵义,一是作为软件架构的概念,表明了一种新型的应用程序模式;二是作为一种服务形式的概念,指利用移动设备或网络平台等提供的服务.图书馆微服务的相关研究主要包含3个方面内容:“三微一端”、第三代图书馆服务平台和微服务体系架构.针对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应拓宽研究视角,丰富研究问题;深入理论探索,拓展实践应用;加强智慧图书馆的微服务研究.
其他文献
“信息支持设计”是指将信息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引入数字信息环境设计中,以支持新的、创造性的数字信息环境设计,或改善现有的数字信息环境.文章对信息支持设计的概念、意义进行梳理,指出信息支持设计在促进信息科学理论发展、推动学科融合、支持数字信息环境设计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文章还探讨了信息支持设计对我国的三点启示:关注研究前沿,推动理论与实践对接;聚焦交叉领域,搭建学科之间融合桥梁;彰显学科优势,参与数字信息环境设计.
利用文献调研、网络调查、电话访谈等方法,从服务资源、服务团队、服务模式、服务平台4方面,调研我国60家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开展服务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建议从政府引导、转变观念、明确定位、创新服务等方面进行优化,以期为今后我国在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领域实践提供参考借鉴.
本文通过对来自30余个省市自治区及下设地市的近600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相关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工作文件的分析,可以发现在国家层面的整体部署下,各地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在文化体制改革、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建设、文旅融合等重点工作领域进行了部署.从实效上看,那些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主体结构优化、财政金融支持、人才队伍建设、绩效评估和设施机构定级等方面加强治理的地区,通常在基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实践方面也有优异表现,可见地方治理对于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具有很强的引领作用.地方公共数字文化的政策治理整体已收到
明尼苏达大学双城校区是美国著名的公立研究型大学,其图书馆新型学习空间在业内极具代表性和先进性,通过对明尼苏达大学双城校区图书馆新型学习空间的服务及实践进行研究分析,得出其特点:重视图书馆空间运营的规划;整合多方资源,拓展服务范畴;重视在线学习支持服务;积极拓展同伴教育服务.
王老师,能不能帮我找找这本书(Monitoring the world economy,1820-1992)的电子版,中英文版本都可以,但好像没有中文版,我在亚马逊上有找到纸质版的,但是从国外买回来时间可能来不及开题了,就想找找电子版,但是今天我找了小半天都没找到,就想来求助一下老师,麻烦老师了.rn深夜,接到我所服务的院系研究生的信息,当时正好我还没有关电脑,就顺手查了一下,很快通过搜索引擎Qwant(www.qwant.com)找到了相关的资料.rnQwant还提供与这本书相关的其他有用信息,比如同作
期刊
以构建的图书馆虚拟现实技术用户需求调查指标为基础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分析工具从信息需求、环境需求、情感需求、教育需求、个性化需求5个方面对图书馆用户针对图书馆虚拟现实技术的需求进行分析.明确了用户对图书馆虚拟现实技术的主要需求内容及程度,并从学生群体深入调查、个性化服务、特殊群体服务、用户反馈等方面对图书馆应用虚拟现实技术提供了具体建议.
探索我国民营书店融入城市阅读空间的有效途径,对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构建和完善我国城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对我国民营书店融入城市阅读空间的实践进行分析,从我国民营书店融入城市阅读空间过程中涉及的人、财、物、政策、监管5个51方面进行了思考,提出设置准入标准、优化资源配置、稳定资金来源、制定政策法规、建立监督考核机制等措施,为民营书店融入城市阅读空间提供发展路径与思路.
为获得国外文献对信息素养研究的内容类别和常用方法类别,为我国信息素养研究提供借鉴参考,本文采用配额抽样+随机抽样的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Web of Science平台中有关信息素养主题的761篇文献进行阅读,采用文本分析和开放式编码对其研究主题和采用方法进行分析归类,得到国外信息素养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常用方法.国外信息素养研究内容主题包括:信息素养的意识形态、信息素养课程教学、信息素养情境、信息素养评估、信息素养因素、健康信息素养;采用的研究方法为多样化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
数据可携带权作为一项新兴权利,在我国尚未引起广泛的讨论.研究数据可携带权对我国个人数据保护体系的建构、国内互联网企业走向国际市场都将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然而仔细审视这一新兴权利,其仍存在权利属性建构的缺陷、价值目标实现的不确定性、对他人权益的限制存在过当性以及技术上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因此我国确立数据可携带权不能生搬硬套欧盟模式,而是应在对我国数据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充分调研的前提下,对数据可携带权进行本土化调适.应明确数据可携带权的权利属性、确立数据可携带权的主要价值取向、平衡数据可携带权与他人合法权益的关
从法律视角研究政府数据开放许可协议,有助于精准识别协议的基本性质和法律构造,提升协议履行的规范化、法治化,保障政府数据开放运动的持续、健康发展.理论源流方面,开放许可协议契合知识共享、数据生产理论,是基于数据权属争论和数据安全考量下的必然选择.法律属性上,开放许可协议兼具公法“行政”属性和私法“合同”属性,应认定为新型行政合同.未来,开放许可协议应该吸收公法规制与私法自治的合理成分,在恪守程序正当原则基础上,探索建立公益诉讼或者代表人诉讼等救济机制,以全方位提升政府数据开放的法治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