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原,交出满意答卷

来源 :宁夏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581193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门路,脱贫奔小康不落一户一人,在海原已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在一系列脱贫惠民政策的支持下,在全市干群共同努力下,经县级自评自验、中卫市复验和自治区第三方评估,海原县减贫25476户99788人,126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2014~2019年,海原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2.2%、8.5%、9.8%、11.4%、11.1%、11%,彻底改变了“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历史发展困境。
  自脱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海原县把严格执行“两不愁、三保障”作为一项政治纪律来落实,坚决落实“六个精准”基本要求和“五个一批”工程,严格执行“户申请、两评议、一比对、两公示、一公告”识别认定制度;每年开展一次贫困对象大调研大排查活动,严把标准,严格程序,简化流程,一户一户“用尺子量”,一人一人“用条件卡”,该纳入的全部纳入,该退出的予以退出,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完善动态管理机制,切实降低漏评率、错退率,提高精准质量。同时,严格执行脱贫退出“组提名、村评议、乡复核、县验收、两公示、一公告”制度,防止错退、漏退,做到公平、公开、公正,得到了群众认可拥护。
  为了如期完成脱贫目标,海原县严格落实县委书记、县长“双组长”责任制。所有县级领导和乡镇部门负责人向县委、政府立下“军令状”, 24名县级领导每人包保1个乡镇和1个贫困村,151个区市县直部门和22家企业定点帮扶126个贫困村,6070名帮扶干部每人帮扶3~5户贫困户,126名“第一书记”长期驻村,1500多名乡村干部坚守一线,层层签订责任书,实行“周通报、旬调度、月研判”,形成上下联动、立体高效的推进体系。
  为让群众实现脱贫致富,海原县深挖“有土”“离土”两篇文章,坚持既定发展思路,建立“普惠+特惠”扶持机制,强化到村到户产业基础。在“有土”文章上,海原县立足全县草畜、马铃薯、枸杞中药材、瓜菜、小杂粮“一主四特”产业优势,实行联农带农富农机制,因地制宜发展富硒功能农业、高效节水农业和旱作有机农业,引龙头、建基地、提品质、树品牌、拓市场。依托“基础母牛银行”模式,积极探索创新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124个村通过“基础母牛银行”获得固定分红,年收益5.534万元,2个村通过企业入股分红,年收益10万元以上。在“离土”文章上,围绕劳务输出、交通运输、剪纸刺绣、特色餐饮“四大离土”品牌,以就业需求为导向,转观念、强技能、建基地、抓就业、带创业。2014年以来,累计完成贫困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33996人,建成扶贫车间25个,每年转移就业近10万人、创收10亿元以上,农民工资性收入占到总收入的近50%。
  此外,海原縣紧紧围绕“三保障”要求,全面实施五大兜底保障工程,累计实现自来水入户76118户,集中供水率达到99.6%、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9%、水质达标率100%、供水保证率达到90%以上。累计改造安全住房29401户,群众安全住房保障全覆盖。全面实施义务教育保障工程,确保贫困家庭学生上好学、上得起学。全面实施基本医疗保障工程,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年度住院个人医疗费用支出控制在10%以内,年内累计个人支付不超过5000元。全面实施社保兜底保障工程,推行农村低保与扶贫政策两项制度衔接,将符合条件的2.71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提高低保补助标准,确保特殊困难群众不愁吃、不愁穿。
  海原县成功退出国家级贫困县是中卫市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取得的重大成果。这一成果,凝聚着海原县百姓的辛勤努力,凝聚着全市干部群众的殷切期待。
  多年来,向往美好生活的海原百姓,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以众志成城、永不言弃的精神,脱掉了贫困县的“穷帽子”,攻下了一个又一个“困中之困”“ 艰中之艰”,向党和人民递上了一份满意的脱贫攻坚答卷。
  (部分图片为资料图)
其他文献
抗擊疫情期间,灵武市认真落实中央、区市关于持续抓好疫情防控和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部署要求,坚持有序化原则,超前谋划、积极备战、稳步推进,把疫情防控措施做到最实,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平稳发展。  安全先行,打牢疫情防控安全基础  突出“防、控、治、保”各个环节,严防输入、严格管控、严看死守,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保持调子不变、工作不松、力度不减,及时跟进区市疫情防控形势变化、政策调整
期刊
教育扶贫——让孩子们有学上,上好学  “在海原县各乡镇,最气派的建筑非校舍莫属。”近年来,当问起海原县最气派的建筑是什么时,很多人都会如此回答。  据官方资料显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之时,海原县全县仅有一所初级中学,在校学生53名。小学只有30所,全县在校学生仅为3000多名。  作为宁夏贫困程度最深的县区,海原县近年来不断加大财政投入,提升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确保城乡学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促进义
期刊
按照西吉县委、政府安排部署,西吉县工业园区党工委、管委会全力协调服务,在严格做好园区各企业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协同企业积极复工复产。截至2月底,西吉县工业园区已复工复产企业18家,复工率100%,共有返岗员工176名。  走进宁夏泽艾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佩戴口罩、身着防护服正在分单、包装、发货;每个岗位之间超过1.5米的距离,一切有条不紊。宁夏泽艾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為应急物资供应企业
期刊
面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形势,盐池县坚决扛牢责任,严把企业疫情防控关口,按照“分区分级精确防控,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秩序恢复”的要求,分批次、分区块、分行业推动企业复工复产,保障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构建五级责任体系,全面压实“责任关”  建立县委主要领导包抓,县级、部门(乡镇)、企业、企业工作小组、企业职工逐级负责的五级责任体系,成立9个企地联合临时党支部,工业园区成立6个工作组,指导、督促
期刊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石嘴山大武口区根据辖区各企业实际,严抓疫情防控,有序推进复工复产。  “我们在门岗设置了党员先锋岗,值班人员帮上岗人员测体温、消毒、发口罩,消毒人员对厂区、车辆等区域进行消毒,采取分隔、错时用餐,避免人员聚集。”近日,在正弘升(宁夏)环境化工有限公司厂区门口,员工们正在有序进行进厂前的一系列检测和消毒程序。  大武口区对正常生产企业及申请复工复产的企业要求在厂区进出口全部设置
期刊
海原县人力资源相对丰富,劳动力总数达22.1万人。近年来,海原县借势发力,狠抓政策支持、技能培训、孵化引导,突出劳务输出、交通运输、刺绣剪纸、特色餐饮四大“离土”品牌,坚持“企业订单、培训机构列单、劳动者选单、政府买单”培训方式。2019年,完成各类技能培训6363人,培育劳务中介组织28个、劳务经纪人582人,建立劳务基地22个,设立公益性岗位4092个,建设扶贫车间18个。通过创办务工基地、组
期刊
随着复工复产,银川市的一些理发店、宾馆也陆续开门营业。这些行业与市民联系密切,也是监管部门近期监督检查的重点。  “廢弃口罩不能扔垃圾桶,要扔到专门的密闭收集桶里,这样不容易造成污染。”按照要求,理发时使用的梳子、推子等工具,要做到一客一消毒。使用过的废弃口罩、一次性手套要设有专门的密闭收集桶。对于发现的问题,检查人员要求检查出问题的理发店尽快整改完善。  在另一家理发店,检查人员对于店内如何消毒
期刊
3月4日,自治区政府第58次常务会议研究决定,批准同心县、原州区、海原县3个国家贫困县和红寺堡区1个自治区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按照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贫困退出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的贫困县退出标准和程序,经县级自评、市级初审和自治区行业部门专项检查、自治区第三方专项评估检查,同心县、原州区、海原县和红寺堡区综合贫困发生率低于3%,脱贫人口错退率、贫困人口漏评率均明显低
期刊
在美丽的罗山脚下,有一个叫红寺堡的地方。这里街道整洁,村庄秀美,人心思进,祥和安宁。  红寺堡区是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的核心区,也是国内最大的异地生态移民安置区。  整合筹措资金4.79亿元,规划脱贫攻坚项目157个,重点向深度贫困村和产业、基础设施等脱贫薄弱环节倾斜;农业招商引资5亿元,上争项目20个,争取项目资金1.5亿元;现有耕地面积73万亩,农作物种植面积62万亩,粮食播种面积33.19万
期刊
走进同心县扶贫产业园中核(宁夏)同心防护科技有限公司扶贫车间,工人们在流水线上有序生产,车间内干净整洁,疫情防控横幅标语和流程图醒目显眼,马艳和班组长正在核对当日订单任务表。“原本想着春节过后就要上班了,没有想到发生疫情,在家呆了1个月了,心里很着急,上不了班就没有了收入。2月23日经社区干部、医护人员和园区领导核实登记、健康检查合格后,我被通知24日正式上班,心里特别高兴,我要好好努力,多挣钱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