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细节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li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细微、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地描写,它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细节描写越生动,人物形象就越鲜明。文章若少了细节,人物形象就失去了血肉和神采。生活中,能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常常是一些细节。只要我们善于抓住真实、生动的细节,进行必要的分解、放大,就会使人物形象丰满起来。下面我就如何对人物进行个性化的细节描写,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捕捉细节、勾勒特征
  生活中不是缺少细节,而是缺少发现细节的眼睛。我们要善于用双眼发现细节,学会在观察中捕捉细节。譬如描写一个人,我们就要用心观察,巧妙地抓住他的外貌特征,运用白描手法,真实、简洁地对其勾勒,就可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譬如:描写某人的外貌的细节。
  此人圆滚滚的身躯上安着一个圆滚滚的脑袋,中分的头发向两边梳着,透过厚厚的镜片可以看到一双小小的眼睛。像两根红肠似的嘴巴上边长着一只小“巧”的鼻子。一笑起来,只见原来就很小的眼睛更是眯成了一条缝,嘴巴发出“哈”“哈哈”的笑声,浑身的肉也像注了水似的颇个不停。活脱脱一个安西老爹的翻版。这段外貌描写,作者能用心观察,充分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胖”,运用真实而细腻的笔触,对其外貌进行放大、集中笔墨特写,将人物写鲜活了。
  二、分解细节。真实刻画
  试比较下面两段描写动作的文字。
  写“孝顺体贴的爸爸”:
  1 奶奶躺在病床上的时间太长了,想坐起来歇会儿。爸爸赶忙把奶奶拉起来。
  2 奶奶躺在病床上的时间太长了,想坐起来歇会儿。爸爸连忙俯下身子,用左手托住奶奶的后背扶着她坐起来。一边替奶奶披上棉衣,一边说:“妈,您要是觉得坐着累,就告诉我。我再扶您躺下。”
  第2段作者就采用了动作分解的方法,真实、细致地刻画人物动作、语言,有利于凸现父亲的形象。
  再看吃辣椒的细节描写:
  1 粗写:一个人很怕吃辣椒。
  2 细写:他啃了一口辣椒,只见他把脖子一缩,脸部肌肉皱成一团,张大嘴巴。大喊一声:“哇呀!”舌头掉在外面,半天伸不进去。
  第2段描写精彩,作者在仔细观察的基础。分解了吃辣椒时的动作,动作描写逼真,用词生动传神。
  片断训练:场景中的人物:得知试卷分数的我(用分解的方法写出得知分数后,我的一连串动作;或者分解出我得知分数后的若干表情)
  范文展示:
  就在那时,祈祷好像都无济于事了。我好像看见满试卷鲜红的又组成一张巨大的网向我席卷而来,使我不得动弹,不能呼吸。我又仿佛看到了老师满面的怒容,仿佛听到了父母悲伤的叹息声和旁人的嘲笑声。终于,试卷静静地反躺到我的课桌上了。我用有点颤抖的手去掀试卷,一个鲜红的“7”字映入我的眼帘,我的手一抖,试卷又合上。我一咬牙,把手伸到试卷底下,用力一翻,随着“啪”的一声,我看到了我的分数——78,可怜的“78”,我“唉”的一声便“瘫”在了桌上。
  为了准确传神地描写人物,我们可以对表现人物的细节进行分解,如果细节是一个静态的域面,我们可以将其分解成若干个点进行简笔描摹;如果细节是一个动作过程,我们可以将其分解成一连串细微动作,运用最为精炼传神的一个句子,最为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来传达人物的精神风貌。
  三、放大细节,精笔细描
  请看下面一首简单而又美丽的小诗:
  沙扬娜拉
  ——致日本女郎
  徐志摩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诗的开始,以一个构思精巧的比喻,将少女“温柔低头”的这一动作进行放大,将其比喻成“不胜凉风吹拂而左右摇摆的水莲花”,让读者读来不知是写人,还是写花?抑或花就是人,人就是花?虽已分不清,但感到一股朦胧的美感透彻肺腑,像吸进了水莲花的香气一样。临别时美貌女子的娇羞神态,特别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让人醉在心里,也碎在心里。
  由此看来,为了准确传神地描写人物,我们可以对那些被分解出来的,最能触动人心的细节进行单独渲染放大,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以细腻的笔触对人或事物作详尽而细致的描摹,传其神韵。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乡县隆基中学
  责任编辑 张晓楠
其他文献
始创于我们如皋的“活动单”导学模式现已越来越多地受到国内外教育界的关注。其“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理念和“让学生主动发展” 的基本策略,已经得到教育界的广泛认同。随着这种教学模式的深入推进,一项新的教育技术手段也应运而生,这就是由我市教育局首创的“多媒体视频交互系统”。这套多媒体视频交互系统由电脑、电子白板、投影机、摄像头(每个小组上方各安装一个)组成。它的使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增
期刊
必修课本已上到第五册,高二已经开始。通过新课程培训我愈发坚定地想,无论课程如何改革,树立科学的效益观依然应是我们教学关注的核心。教学不是花拳绣腿,不是无源之水,不是视听效应,不是蜻蜓点水。提高课堂实效,就是在课堂40分钟内获得最大的效益,我认为尤其是高一阶段,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方法,抓住文本仍是根本。下面结合上学期实践浅谈我的几点认识:  一、以考扣本  上学期继续是高中语文学养形成及向高二逐步过渡
期刊
想象力是创造的翅膀,只有让学生插上这有力的翅膀,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才有扎实的基础。正如一位五年级学生所说:“给我们以飞翔的翅膀,让我们到大自然中尝试、创造吧!”在科学学科领域开展创新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科学涉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多方面的知识,综合性、实践性、时代性强,更能激起学生质疑、探究、想象和创造的欲望。因此,在科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不仅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才能,而且能养成学生超越自我、勇于
期刊
上学应当带好课本、笔记、文具。可是,如果你在浙江某中学就读的话,还有一样东西可别忘了捎带,这就是——一把可以测量距离的尺子。因为该校最近推出了一项新校规:男女学生不得成双成对单独出现在校园里,男女同学之间的距离不能小于50厘米。对此,校方表示:禁令的目的只有一个——男女生不得独处。这是为防止学生早恋,给他们打个预防针。  其实,要说这条在媒体上很是引起了一番热议的新校规有多少别出心裁的地方倒也不见
期刊
从我手拿教杆儿,一朝来把班主做的时候,就渴望拥有一种《聊斋》里术士穿墙而过如若无物的本领。当然,这样的念头,随着我班主任阅历的增长,其内涵与外延也在发生着变化。  起初,我渴望有一种“透视术”,能一眼洞穿十岁顽童们的内心世界,他们在想些什么,又想做些什么,我希望能够未卜先知,于是乎能未雨绸缪,防微杜渐,将班级打理得跟军营一般,把孩子们制得服服帖帖。但是,我既没有二郎神的第三只眼,也没有术士们的穿墙
期刊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比较注意那些对一个人命运起转折作用的事情发生,主观上也愿意看到和相信这些事情的出现,并倾向将此奇迹化。古人讲:“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还创造出十分动人的“鱼跃龙门”的美丽神话。在安徒生童话中,“丑小鸭”的经历,作为孩子成长的一种隐喻性意义显示,与人命运变化思想有共同性,因而传入中国后,很快被接受。所谓“丑小鸭变成白天鹅”,长期以来,已成为普遍肯定的、具有很大影响力的教育观念。  
期刊
纵观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往往更重视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而忽视学生之间的互动,导致学生之间的一些研讨、交流关注了表面形式,俨然成了高举新课程大旗的“伪互动”研讨。   临床表现一:虚晃一枪走过场   “看到这个问题,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课堂上,我们经常听到老师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每当这时,总可以看到整个班级呈现出一派热闹非凡、唇枪舌战的景象。但只要留心一下就会发现,很
期刊
我校地处陕南一个农村小镇,我们在一次调查统计中发现:学校的留守儿童竞超过60%,附近学校也是相差无几。所以,对留守的教育更是我们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重点,我们应毫不犹豫地扛起这份重担。那么,如何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勤于调查研究  班主任应多角度地了解学生,全方位地掌握情况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和基础,这是提高班级管理水平的重要条件。作为农村小学的一名班主任,我通过
期刊
语文者,语言文字也,说具体一点,学习祖国语言,祖国文学,最终归结为字、词、句、篇——即能写出具有水平,具有能连篇成句的好文章能力。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难于上青天。很早就有“学生怕上星期三”的说法。从小学到中学,普遍都有“谈作文而色变”的感觉。可见语文难,作文更难。笔者现就小学高段作文教学方面发表一点粗略的见解,敬请各位老师、专家斧正。  一、 培养学生“好阅读”之习惯   教师首先要勤于
期刊
针对许多学生在阅读方面的欠缺,我觉得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注重平时的阅读教学,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潜能,在课堂中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对文本的阅读理解之中,注重品读过程,掌握阅读技巧,学会欣赏品悟文章。具体心得归纳如下:  一、设计新颖的教学创意,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教学创意就是充满新意的有个性的,带有一定创造性的教学构想,就是准备实施教学的新点子、新角度、新思路、新策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