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粤语流行曲--三个时期、三种不同风格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wo4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港的粤语流行曲"这篇文章介绍粤语流行曲的发展概况,特别着重评论1970年代中在香港兴起的流行曲,其风格和特色是以粤语来演唱,朴实简练,充满了阳光、自信、实干精神,深得香港居民的喜爱,在短短的20年间传遍神州大地以至海外华侨所在地区。香港的粤语流行曲在19世纪、20世纪初以粤曲的形式出现,而粤曲则源于粤剧和八大音的散曲、小品,既不需要布景也不用戏服,因此业余爱好者自发地组织民间音乐团体,工余聚在一起自拉自唱,蔚然成风。20世纪初,香港的一些游乐场和茶楼设有粤曲歌坛,演唱者多为名妓女。1950年代粤剧名伶开始形成不同风格的腔调,如新马腔(模仿新马师曾唱腔)、新艳芬腔、新红线女腔、新何非凡腔等。在粤曲歌坛演唱粤曲的也模仿这些不同的唱腔。此乃粤语流行曲在香港发展的第一个时期。太平洋战争时期(1941—1945),包括粤曲歌坛的百业萧条,1949年前后上海的电影明星、作曲家和导演纷纷南下香港,把上海的时代曲也带来了香港,一向以粤剧、粤曲为主流的香港听众被星光灿烂的人物和音乐所吸引,传统的清唱粤曲开始衰落,海派时代曲席卷香江。1960年代台湾的歌星又带来了一阵台湾时代曲,"披头四"访港又带来了欧美流行曲,这个时期(1945—1970)是过渡时期。1970年代香港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市民生活明显改善,香港居民,包括从内地移民香港的人们,对香港这个小岛开始有了安身立命之感,现代粤语流行曲在顾嘉煇和许冠杰带领之下开始兴起。在1970—1990这20余年里,香港粤语流行曲及其创作人(音乐人和填词人)和演唱者风魔了海峡两岸三地以及海外华侨地区,这是粤语流行曲在香港发展的第个二期。进入21世纪,过去的光辉不再,粤语流行曲已失去了魔力,是否像黄霑所说的那样已衰落了?粤语流行曲的内容与风格随着香港社会的变化而改变,不仅在风格上与1970—1990年代的不同,更失去了原有的香港的阳光、自信和实干的精神,这便是粤语流行曲在香港发展的第三个时期,前后也是20年。讲座还分析评论现代粤语流行曲的曲式、音域和调性。
其他文献
中药炒炭即用武火炒至药材表面焦黑,部分炭化,内部焦黄,但仍保留原有药材固有气味(即存性)者成为炒炭. 1 炭药的功用 1.1 温经活血止血 中兽医认为红属火,黑属水,根据五行相克
<正>一、问题的提出我国土地使用权有偿有期限使用始于1988年,早先的使用年限从20年到法定最高年限都有,年限短的目前已临近到期。到期后的土地该怎么办,是由国家无偿收回呢?
期刊
<正>1概述目前,国内农产品生产从简单农副产品向精、深加工和开发系列产品发展。我国传统酿造的食醋除了调味功能外,还具有多种营养保健功能和医疗价值,它不仅有消除疲劳、生
从课件开发的共性出发,根据Flash软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针对Flash课件设计与制作的流程、素材的收集和处理、教学场景的创建、模块化开发和常用的ActionScript语句,阐述各个
在音乐文论的书写抑或具体的编辑实践中,首先面临的问题往往是标题的提炼与设定,同时还包含文论之中各个次级结构所使用的分支标题及其序码的使用。本文结合音乐文论的书写现状
雨季造林是加快荒山荒地绿化的重要途径,雨季造林在我省有着传统的习惯,每年的七、八月份是降水集中的多雨季节,温度高、湿度大、墒情好,是荒山造林的主要季节.雨季造林时间
期刊
林业发展遵循"调研出思路、思路带规划、规划带项目、项目促投资"工作规律,社会发展不断的变化,只有体制创新,才能为林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增强林业发展活力.各地区应该
期刊
中国音乐史与中国音乐史学是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的关系。中国古代音乐史强调文献史料描述性的研究特点,依据史料的文字语言了解古代音乐存在情况,属于"无声性"的音乐史研究。
随着政府管理机制改革的逐步入,行政允诺行为作为市场经济下政府主导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在发挥指导引领地方发展作用的同时,仍然存在着实践上的缺陷,政府"承诺容易实践难"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