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城市规划、建筑与城市交通

来源 :科学时代·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920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的建设,尤其是中小城市的城市化进程,这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一定的程度上也促进了经济、社会的进步。城市发展体现在政治、经济、环境、人文、精神等方方面面,本文主要从城市规划、城市建筑、城市交通入手,对城市发展的基本要素做简单介绍。
  【关键词】中小城市;城市发展;规划;建筑;交通
  一个国家现代化的过程,也是这个国家的城市化过程,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必然要求加速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是指在工业化过程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地域空间上城镇数量的增加和城镇规模的扩大,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流动和集聚,城镇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成为社会前进的主要基地,以及城市的经济关系和生活方式广泛地渗透到农村的一种持续发展的过程。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大城市由于规模效益显著而保持着旺盛的增长势头,但是数目不会太多,乡镇企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则会更多的带动中小型城市的逐渐壮大,这也为城市均衡发展奠定了基础。另外,我国是农业大国,实现由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中小型城市对于接纳数量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至关重要,所以,大力发展中小型城市是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1.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一份准确合理的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管理的重要依据,城市规划做的好不好,会直接影响到城市建设的基本质量。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坚持可持续发展,依此为理论指导,做好中小城市的城市规划,需注意以下几点:
  1.1科学定位,合理规划
  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各地域风土人情多姿多彩,经济发展也各有差异,而城市建设并不需要千篇一律,多需要注重的是结合实际的地方特色,专线发展,突出城市的个性塑造。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中小城市并不能像大城市一样能轻而易举的建立起比较完善的重、轻工业体系来带动自身的经济发展,所以,因地制宜,发挥特长,走特色化的城市建设才是发展的出路。这就需要对城市有个科学准确的定位,结合各方能力,发挥最大效力。
  1.2保护生态环境,创建绿色城市
  宜居城市要求的不仅是物质生活的提高,对于人们的居住环境也有很高的要求。在规划的时候,我们不仅要考虑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同时还应确保居住环境的稳定、舒适、环保,而这一点也是符合可持续战略发展要求的。在提倡低碳、环保的今天,创建绿色城市是今后城市建设的一个方向,而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也是高标准城市建设的体现。
  1.3做好城区改造,保护文化遗产
  城市规划必然会涉及到旧城改造,新建住宅以及商用建筑等也是必须,只是我们在大规模修建高楼建筑时,不能只考虑经济上的利益可得性而忽略了城市的古典建筑物的存留以及城市内部那积淀已久的悠久历史和文化遗产,由此,也需要我们在规划时综合考虑各种建筑的价值,结合实际进行衡量取舍。在“建新”的同时适当“守旧”,保留城市的原汁原味。
  1.4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实行人性化管理
  城市建设不仅仅是对物质条件的改善,在精神风貌上也要有所提高。实行人性化的城市管理,全民参与,建城,管城,爱城,以人为本,才能共创和谐。
  1.5 高瞻远瞩,增强超强意识,着力解决规划滞后问题
  规划是城市建设的蓝图、管理的依据,又是节约用地、合理布局的前提。要结合各地区的特点,气候差异,注重地形、地貌、民族风情等,“城市化、社会化、现代化、协调化”来规划建设。
  (1) 超前性。整个规划必须确立“高起点一步到位,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的指导思想。正确处理近期和远期、生产与生活、经济发展与环保土管等方面关系,使城市建设与乡镇企业连片发展、工业小区合理开发结合起来,与市场流通、社会设施、住宅区域及公用事业等项建设兼顾起来,做到三十年不落后,五十年不拆迁。
  (2)连续性。规划可以随着形势的发展进行调整完善,但大的思路不能变化,不能半途而废,朝令夕改,更不能出现规划一套,实施一套,规划和实施两张皮的现象,必须确立战略眼光,扬“接力赛”,努力维护城市规划的严肃性、整体性、系统性。
  (3)可操作性。城市规划既不能不切实际,急功近利,好高骛远,也不能瞻前顾后优柔寡断,消极等待,必须处理好量力而行和尽力而为的关系:一方面要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一方面要有紧迫感,创造条件,不丧失任何一个发展机遇,使整个规划看得见,摸得着,易操作,好实施。
  2.城市建筑
  建筑是人们居住、工作、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城市的外在形象。目前中小城市的建筑也在向高层、高科技的新式建筑发展,逐渐成为城市建设中的主角。由于中小型城市发展很快,但是还有上升的空间,中小型城市建筑业的发展在综合实力、技术、发展环境等方面与大城市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在一定的程度上制约了中小城市建筑业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2.1中小城市建筑的趋同性
  我国大城市的建筑目前有的正处于探索阶段,中小城市建筑目前仍还只是处于一个发展过程中,由于中小城市具有一定滞后性,由此带来了更大的困境。随着改革开放,我国跟外界的交流越来越多,许多不同风格的建筑类型引进国内,一时间仿西方的建筑花开遍地,其中不乏精品,当然也有粗制滥造。可是建筑作为社会、政治、科技、文化以及地理条件的综合反映,虽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但它不可能超越当时当地社会大环境中诸多因素的制约,在中小城市中的建筑就更是如此。但随着全面发展和地域文化意识的觉醒,这种趋同会逐渐减弱、消失。长远来看目前趋同是暂时的,发展和创新才是社会文化发展的必然。地域文化对中小城市建筑特色的形成将会起到更加突出的作用。
  2.2中小城市建筑企业综合实力较弱,发展环境有待改善
  大城市集结了国内绝大部分的设计人员,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了中小城市而且还汇集了设计人员中的精英,也有为数不少的外国著名建筑师参与设计,因此在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建筑业中,首先就设计人员的数量和质量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另中小城市的建筑企业在硬件上也有些不足:企业规模小,资质低,管理水平也不高,发展动力不足;缺乏龙头企业,拓展外地市场能力差,有些中小城市特级企业数量较少;劳务分包体系还不完善,企业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要发展就要加强市场的监管力度,形成良好的运作环境,才能保证企业健康成长,稳定进步。   3.城市交通
  城市交通是反映城镇化进程的特性之一,人们出行方式和交通工具的改变也能够反映出城市发展的进度和程度。发展带来的益处我们随眼可见,但是由此产生的一些问题也不容我们忽视。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带动购买力的提高,大城市中的私家车逐渐增多,但是也为交通造成了更大的压力,拥堵问题始终得不到改善。同时尾气的排放造成大气污染,在无形中也加剧了城市生存环境的损害。中小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大城市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对道路网布局以及交通出行有个合理的规划,发展绿色交通,保证中小城市快速、健康发展,从而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
  3.1合理规划城市道路网络
  中小城市道路建设滞后于城市化、机动化的发展,道路间距不均匀,路网错综复杂,由于旧城区改造,许多地段是先建房后通路,造成道路开辟的随意性和无序性。建设和完善城市道路网络,是从硬件的角度优化现有道路设施结构,提高路网容量的手段。加强主干路和次干路的建设,使主、次干路比例协调;打通断头路,增大支路密度,建立片区微循环系统逐步完善城市的人行系统,减少行人对机动车道的干扰。
  3.2控制主城区人口密度
  大城市交通压力大的一个根本原因是主城区的人口密度过大。黄金地段的建筑高楼林立,鳞次栉比,过于集中的人口给主城区的交通带来很大压力。中小城市的规划既要考虑城市经济发展需求,也要考虑集中建设带来的交通压力。
  3.3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相对于私人机动车,公共交通工具承载能力强,占有道路资源少,尾气排放量相对较少等优点,在提倡绿色环保的今天,推行公共交通,加强公共交通设施建设,能够有效缓解交通压力,改善大气环境。另外自行车、摩托车等传统的出行模式交通法规难以规范,发展公共交通资源能够减少其造成的道路混乱,还能够抑制机动车的发展势头,从而从根本上缓解城市交通的压力。城市公共交通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各级政府大力支持、扶持的一项产业。交警部门也要主动做好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参与到公共交通发展事业中去,对公交专用车道、公交站点的设计规划等工作要早谋划,早安排,全力做好公共交通道路基础设施的筹备工作。
  3.4加强交通管理,加强宣传,提高全民出行安全意识
  通过科学合理的城市交通管理,规范道路交通秩序、提高交通安全水平、最大限度地提高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从而提高城市交通体系的供给水平,缓解交通拥挤。在管理的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普及交通法律法规,提倡安全出行,文明交通,全民参与,提高交通安全素质力求“人、车、路、交通环境”的和谐发展。
其他文献
声乐演唱学习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即为呼吸。它也是声乐学习和演唱的关键所在,正确的呼吸方法是获得美妙歌声的基础,能让声音增添生命力、充满活力。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好呼吸才能
近年来,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升,为了更好地丰富自己的生活,许多人都会选择通过聆听交响乐演奏的方式,达到愉悦身心、放松心情的目的。在此过程中,一些跳动的音符,会给人一种独特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音乐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使思想政治教育更贴近生活。而将影视的具象直观与抽象的音乐相结合,不仅
“千般锣鼓,百班灯”。原生态的花鼓灯自诞生以来,就具有很强的氛围性与代入感,以演员的情感抒发与地域的流派特色为主要出发点,突出“味”的重要性。无论是安徽花鼓灯老艺人们的
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繁荣,人民群众对休闲娱乐项目的要求也提高了许多,并且大众的精神文化修养也在日益提高。在这种全民参与文化娱乐活动的情景下,群众舞蹈这种休闲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