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值招聘旺季学生求职谨防中“招”

来源 :商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xing7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亲历:求职未果 掏钱还遭恐吓
  利用人们求职心切的心理,以各种名目诱骗求职者掏钱,是骗子公司最常用的伎俩之一。小刘不久前就中了这类骗子公司的“招”。
  小刘是一名大专毕业生,5月底,与同学一起来上海求职。寻寻寻觅觅中数月已过,他和同学一直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不免焦急。一日,小刘看到一则招聘广告,称某某公司招聘“计算机操作员”,看上去门槛不高,而且还特别注明“包食宿”,小刘和他的同学欣然前往。到达目的地后,负责接待的一位女性“工作人员”表示应聘要录入个人信息,需要交10元钱,“填好资料才能跟经理面谈”。小刘没有多想便交了钱,领到一张信息表后填写了个人信息。
  随后,小刘等便坐着等待“经理”面试。在等待的过程中,该公司的接待电话一直十分繁忙,应聘咨询电话相当多,新来的应聘者也是络绎不绝。每个人都像小刘一样交了10元钱填表后等待面试。
  良久,轮到小刘面试。面试者也是一位女性,基本没问什么问题,拿着小刘的个人简历说,“你的条件不错,但目前还不能满足公司的要求,要上岗必须先通过培训。”她同时表示,培训和考试需要先交300元,一旦录用后将每天返还50元,并称“考试通过后就能上岗”。
  小刘虽有些疑惑,但听对方信誓旦旦,所说的一切似乎也在理,而且那么多人跟自己一起应聘,自己不交的话就等于失去了机会,便掏出口袋里仅有的100元,交给了对方,表示下次来培训的时候再补齐200元。随后,小刘还签订了一份书面的所谓“合同”。
  在回去的路上,小刘和同学结识了两位同样来该公司应聘的求职者,大家把各自的经历一说,发现每个人情况都一样,连“经理”说的话都一模一样。小刘和同学这时才感觉不妙。
  越想越不对劲的小刘想要回自己交的100元,便致电该公司交涉,接电话的人表示,“这是你自己同意的,我们已经签过合同了,你自己不想做了就是违约,钱不退的。”小刘当即表示要向有关部分投诉,对方依旧不肯退钱。几次打电话过去交涉后,对方竟然恐吓小刘:“继续纠缠不清的话,我们晚上去找你!”
  小刘此时在沪求职已有数月,生活费所剩无几,又上当受骗,十分气愤。
  剖析:骗子公司设置“连环套”
  先交信息费,后交培训费,培训后才能上岗,这是骗子公司的惯用伎俩。拆解小刘与其同学上当受骗的经历,不难看出骗子公司设下的是一个环环相扣的圈套。为了制造“真实”的招聘场景,使求职者放松警惕,骗子公司可谓煞费苦心。
  圈套一:允诺“高薪”,“包食宿”
  骗子公司通过各种渠道投放的假招聘广告中,无一例外地突出“招聘人数多”、“高薪诚聘”、“包食宿”、“一经录用待遇从优”等字眼,而对职位的具体职责描述和要求一笔带过,给人感觉招聘单位似乎门槛不高,只要能进去,轻轻松松就能拿高薪。特别是一些外地求职者,因一直未找到合适的工作,求职心切,看到类似的广告便十分动心,以为是个好机会,兴冲冲地赶过去。岂料,这就是受骗上当的第一步。
  圈套二: 造足声势———公司正规,竞争激烈
  因为骗子公司允诺条件优厚,心动的求职者不少,接下来骗子公司要做的便是造足声势。据小刘回忆,当时进入这家公司时,看到有前台,有漂亮的办公桌,还放置了好几台电脑,觉得这家公司的环境还不错,给人感觉挺正规的;另外,接待电话一直来电不断,还不时有新的应聘者加入,现场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种竞争的氛围。很多人一开始可能还存有戒心,进门一看,“这么多人来应聘,总不至于都上当吧,”便放松警惕,一头扎进了圈套之中。
  圈套三:编造“合理”理由,先从小钱收起
  骗子公司骗钱往往从小钱开始。接待人员那儿一般会放置一台电脑、一沓子个人信息表,你过去应聘时,接待人员会拿出一张表,并表示“公司要按照统一的格式录入你的资料并打印,填好资料才能跟经理面谈,请交10元钱。”求职者觉得这个理由挺合情合理的,再说10块20块钱也不多,而且每个人都交,不只自己一个。这就是掏钱的开始。
  圈套四:先培训或买产品,交钱后签“合同 ”
  正如小刘的经历一样,随后的伎俩是,一位经理模样的人表示你的条件不错,公司考虑录用,但必须先通过公司的培训,考试合格后方能上岗;还有的公司是先购买一些产品,倘若你能够在1周(或3天等)之内将产品销售出去,就表明你过关了等等。为了蒙骗应聘者,同时也为了避免纠纷,骗子公司会事先准备一份“合同”,要求应聘者签订,一旦签了合同,就等于认可了先培训后上岗,或先买产品,销售出去后才能上岗。
  等到应聘者发现所谓的培训考试根本是骗局,或是花高价买来的产品不值钱,而且根本无法推销出去时,骗子公司就会拿出那份“合同”,声明是应聘者违约或不符合要求。应聘者只好一肚子苦水往下咽,还有的应聘者甚至到最后还不知道是中了圈套,以为自己是被“淘汰”的。
其他文献
编者按:毕业季又到了,今年是大学生就业形势最严峻的一年,是自1949年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为699万人。然而相关统计资料显示,尽管大学毕业生比去年增加19万人,招聘岗位与往年相比却下降大概15%。就业不顺,有的同学选择继续深造,有的却想尝试创业,大学毕业生创业,这条路靠谱吗?看看李开复怎么说,此文虽是一篇旧文,但仍很值得一读。  二十年后,中国最伟大的企业,和成功走向世界舞
期刊
秋末冬初。晴空万里。燕子站在停车场边上,抬头仰望大厦,大厦背后是深远的天空。转瞬间,燕子眼角的余光里,一团黑影从天而降,紧接着一声闷响。有人在尖叫。燕子跑过去。那男人侧着头趴在水泥地面上,殷红的血,从白衬衫下蔓延开来。  是他!  神秘女郎  一周以前。  大韩航空758次航班正穿越赤道的夜空,目的地是远在南半球的岛国——斐济。乘客中有这样一位中国人:徐涛,华夏房地产公司的财务处长。他四十岁上下,
期刊
一批又一批的人加入传销组织,去这个充满欺骗谎言、不讲诚信的染缸里接受洗脑和熏染。面对金钱的诱惑,他们的朋友、亲人、甚至连亲生父母都有可能成为“拉人头”的对象。  一个原本不难识别的骗局,一种人所皆知的非法行为,何以屡禁不止,让一些人如飞蛾扑火般前往?  ——终究是个谜。  ①500名民警和其他政府部门执法人员在广西南宁良庆区展开打击传销行动。在一栋民房的七楼房间内,警方查获多名正在“上课”的传销者
期刊
6月17日,一封来自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彬的信送达到了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处。李子彬在这封信里向马凯反映的主要问题是当下中小企业面临的生存困境,尤其是紧绷的资金链让众多中小企业的经营难以为继,在此背景下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也愈发突出。  这是对当前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吁请关注的呼声之一。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经济下行的风险正在使得众多产业面临着调整的风险,而在中国经济产业最为薄弱一环的中小企业,在渡过了金融危
期刊
2006年年初,我第一次见到了今天在UC创业的两个搭档何小鹏和梁捷,当时我还在联想投资,而他们正在找投资。接到他们递过来的名片,我愣了一下:两个人名片上的Title怎么都是副总经理?  我马上就问总经理是谁?他们的回答让我眼前一亮。实际上,小鹏和梁捷就是公司的负责人,都印“副总经理”有两个考虑:第一是见客户的时候,如果有些问题不好当场拍板,可以说“我们再回去跟老大商量商量”。更关键的是,他们觉得两
期刊
一、加盟动机偏颇  再优秀的连锁体系也不可能保证所有的加盟店都能百分之百地经营成功。以日本的摩斯汉堡为例,日本人相当自豪其95%的高成功率,但即使如此,也表示有5%的失败率。该公司从一年间的1000位加盟应征者中严加挑选,最后缔结契约的仅是其中的5%,即50人。尽管这50人具备了强烈的创业意愿,和总公司具有同样的经营理念,最后的结果也不过是95%的成功率。  从众多失败的案例可以看出,最重要的失败
期刊
IT业:城头变幻大王旗  电脑大王是谁?谁是最早靠电脑发家的牛人?  或许没人能给出准确的答案。  不过,一提起计算机行当的英雄,人们自然就会想起IBM、惠普、戴尔、微软、英特尔、苹果以及这些公司的BOSS们:让大象可以跳舞的郭士纳、车库创业的HP、直销之王迈克尔·戴尔、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创定摩尔定律的摩尔、伟大的梦想家乔布斯。  但在这些牛人们登上舞台之前,已有一位中国人,在美国硅谷建立了自己
期刊
中国99%的白领以及他们的家庭即将面临破产。而且是必然破产,无路可逃。这件事可能是发生在未来2-10年。你可以尽量去怀疑这个数字。但它必然发生,绝非危言耸听。就如我预言中国国营企业职工必然失业一样,在当时来说没人信。但确实发生了。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快速腾飞。但旧的体制并没有完全更改。各种重要行业依然施行的是政府垄断机制在运转。如:银行、金融、冶金、能源、信息、医疗、教育、土地等。在
期刊
有一个行业,当前中国市场年产值保守估计8000亿元,两年后,将超过1万亿大关,而且是实打实的刚性需求。  有一个项目,你无需专业基础,也不需要什么关系、背景,甚至连店面都可以省了,只要你有创业的雄心,你便可以做,一年赚个百八十万不在话下。  ——这个行业,便是家装行业。这个项目,便是美居雅阁,中国家装行业领导品牌。其主流业务就是为千千万万的中国家庭(公司)提供绿色环保、个性化家装产品和服务。  一
期刊
究竟什么样的人最适合创业呢?  答案是:赌徒。  道理很简单,创业本身就是一项冒险活动。赌徒最有胆量,敢下注,想赢也敢输,所以,他们最适合创业。科学研究发现,赌徒的心理承受能力远远强过普通人,而创业正是最需要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的一项活动。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大凡成功人士都有某种程度的赌性,企业界人士尤然。史玉柱的赌性大家都知道。当年在深圳开发M-6401桌面排版印刷系统,史玉柱的身上只剩下了4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