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家校协同育人是实现三全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成长成才离不开高校和家庭的相互配合与支持。本文针对目前高校家校协同育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认为高校家校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应利用新媒体建立家校长效沟通机制,创新家校协同育人的活动形式,学生工作管理部门也应理顺体制机制,明确辅导员育人职责,使辅导员减负增效,为家校协同育人工作的开展提供条件和保障。
【关键词】家校协同育人 辅导员 家校沟通
【Abstract】The school?鄄family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mechanis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ree whole education”. Students?蒺 growth and success depend on their cooperation and support. In view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ooperative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chool?鄄family cooperative education mechanism should be constructed by using the new media to establish the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mechanism, to innovate the activities of the cooperative education, and to straighten out the system of students management department and clarify the educating responsibilities to reduce burdens and increase efficiency of the counselors, thereby providing conditions and guarantees for school?鄄family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Keywords】 school?鄄family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counselors; school?鄄family communication
【基金项目】湖北省高校学生工作精品项目(2017XGJPX3004)。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7-0028-02
一、高校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高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工作的深入推进,高校学生工作的开展越来越离不开各方力量的协同和整合,尤其是学生家长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教育始于家庭,人在成长过程中最先接触的是家庭,父母所给与的关注和陪伴更为打动人心。对于95后、00后大学生来说,身心的成熟程度并不一定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节奏,特别是从严格管理督促的高中校园过渡到相对宽松自由的大学校园时,常常会有失去奋斗目标的茫然和被眼花缭乱的社团活动眯眼的时刻,家长参与大学生管理不可或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不能自由放任,也不能仅依靠学校教育,需要发挥学校和家庭两个积极性,构建一种长效的协同育人机制,给大学生以正确的引导。
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代青年大学生抱有很高的期望,提出当代大学生要在感悟时代、紧跟时代中珍惜韶华,自觉按照党和人民的要求锤炼自己、提高自己,做到“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开拓”,在火热的青春中放飞人生梦想,在拼搏的青春中成就事业华章。如何在珍贵的大学期间、最美丽的青春时光里成长成才,需要大学生自身的努力,也离不开高校和家庭相互配合与支持,共同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守护。为了密切家校联系,共同关注大学生成长,构建大学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刻不容缓。
二、当前高校家校协同育人工作中的不足
家校协同育人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学生管理的一种有效方式。但受限于家校地理距离远近和辅导员责任心强弱等原因,高校家访工作实际开展情况并不乐观。具体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辅导员日常事务性工作多,有心無力。
多数高校辅导员缺编现象突出,辅导员所带学生数远远高于核定工作量,再加上日常事务性工作较多,既要管理学生学业发展,又要管理学生日常生活琐事的方方面面,疲于应付事无巨细的学生工作,导致无法保证计划性地开展家校协同育人工作。
2.家校之间没有建立起长效沟通机制。
绝大部分高校与学生家庭缺乏长效沟通,家长没有有效的途径来动态跟随大学生成长,实际的情况往往是当学生在校遇到重大的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才会联系家长,而家长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也一无所知,只有学生受到重大处分或是发生重大问题需要联系父母协助解决时才被动知晓。
3.家校沟通活动形式较为单一。
受限于空间和时间原因,辅导员实际走进学生家庭开展家校沟通的机会较少。实际情况中,往往以电话联系较为普遍,有时家长正忙于工作只随意应对几句,导致家校沟通收效不大。
三、构建高校家校协同育人机制的几点思考
家校协同育人是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有助于辅导员深入细致地做好一系列学生工作,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大学生的学业规划和指导、心理问题学生的情绪改善等问题的解决。对于构建高效的大学家校协同育人体系,应该着重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利用新媒体建立家校长效沟通机制。
家校地理上的距离可以通过新媒体沟通来拉近。 一是通畅家校沟通渠道。在新媒体发展迅速的今天,QQ、微信、微博等通讯手段越来越被频繁地应用于家校之间的沟通联系上。新生入学即可建立家校联系QQ群、微信群。
二是构建家校长效沟通机制,实现家长动态监测学生在校成长。辅导员可为每名学生建立家校沟通档案,动态记录学生入学后的学习、综合表现、获奖等情况,并通过QQ群、微信群、E-mail等新媒体手段周期性地与家长进行沟通,记录家长态度,取得家长支持与反馈,并能够根据学生变化随时调整侧重点。让家长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种学习生活也能有较为清晰的了解,在遇到突发问题时可随时沟通协商解决,化解沟通难题。沟通周期可根据辅导员具体工作情况来定,建议不超两个月。
2.创新家校协同育人活动形式。
一是新生入学时,可通过召开家长座谈会、家长访谈、家庭支持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新生的家庭成长环境、家庭经济状况、与父母间的信赖程度、心理发展状况等信息。同时邀请家长为新生制定大学学习与生活规划,及早地规划大学生活,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二是在校期间,利用多种方式加强家校聯系,如利用每个学期初的学业预警单寄送让家庭及时了解学生在校学习情况,是督促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关键节点开展针对性的访谈活动,如考研家庭访谈、就业家庭访谈等,及时了解家庭对学生考研、就业和其他情况的意见和支持,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学生问题。
三是利用寒暑假,开展针对性的实地家访活动。对学习困难、家庭经济困难、心理困惑的学生应尤为关注,通过深入这些学生家庭,与家长谈心谈话,既能全面了解受访学生及其家庭,取得较好的沟通效果和改进效果,也可以实地考察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为学生资助工作提供实际依据。
3.理顺家校协同育人体制机制,使辅导员减负增效。
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在高校人才培养和校园稳定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不可替代的作用。辅导员工作职责涵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党团和班级建设、学风建设、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校园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等九大方面,学生工作任务重,头绪多,开展家校沟通工作难免力不从心。为了更好地开展家校协同育人,高校学生工作管理部门应切实理顺体制机制,为辅导员有效开展家校联系提供条件和保障,给辅导员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行政工作,减负增效,让辅导员能有时间和精力深入了解学生,通过与家庭建立常态沟通机制,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学习动态,切实发挥学校和家庭在学生成才方面的两个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吴成峡、肖丽霞、李晨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与家庭协同育人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0,第37卷第10期.
[2]房昱.辅导员家访在高校危机应对中的价值和策略[J].黑龙江教育,2015.10.
[3]黄春雷、高霞.高校辅导员家访活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大学教育,2016.9.
[4]张硕.基于协同育人理念的高校辅导员家访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第14卷第7期.
[5]李大庆.家校共同体:高校协同育人模式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政教育,2016.12.
[6]苏鹏.新媒体下高校家坊工作创新研究——“互联网+”背景下的多元转型[J].改革与开放,2016.14.
作者简介:
韩丽萍(1983—),女,山西夏县人,厦门大学历史学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家校协同育人 辅导员 家校沟通
【Abstract】The school?鄄family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mechanis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ree whole education”. Students?蒺 growth and success depend on their cooperation and support. In view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ooperative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chool?鄄family cooperative education mechanism should be constructed by using the new media to establish the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mechanism, to innovate the activities of the cooperative education, and to straighten out the system of students management department and clarify the educating responsibilities to reduce burdens and increase efficiency of the counselors, thereby providing conditions and guarantees for school?鄄family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Keywords】 school?鄄family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counselors; school?鄄family communication
【基金项目】湖北省高校学生工作精品项目(2017XGJPX3004)。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7-0028-02
一、高校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高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工作的深入推进,高校学生工作的开展越来越离不开各方力量的协同和整合,尤其是学生家长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教育始于家庭,人在成长过程中最先接触的是家庭,父母所给与的关注和陪伴更为打动人心。对于95后、00后大学生来说,身心的成熟程度并不一定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节奏,特别是从严格管理督促的高中校园过渡到相对宽松自由的大学校园时,常常会有失去奋斗目标的茫然和被眼花缭乱的社团活动眯眼的时刻,家长参与大学生管理不可或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不能自由放任,也不能仅依靠学校教育,需要发挥学校和家庭两个积极性,构建一种长效的协同育人机制,给大学生以正确的引导。
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代青年大学生抱有很高的期望,提出当代大学生要在感悟时代、紧跟时代中珍惜韶华,自觉按照党和人民的要求锤炼自己、提高自己,做到“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开拓”,在火热的青春中放飞人生梦想,在拼搏的青春中成就事业华章。如何在珍贵的大学期间、最美丽的青春时光里成长成才,需要大学生自身的努力,也离不开高校和家庭相互配合与支持,共同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守护。为了密切家校联系,共同关注大学生成长,构建大学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刻不容缓。
二、当前高校家校协同育人工作中的不足
家校协同育人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学生管理的一种有效方式。但受限于家校地理距离远近和辅导员责任心强弱等原因,高校家访工作实际开展情况并不乐观。具体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辅导员日常事务性工作多,有心無力。
多数高校辅导员缺编现象突出,辅导员所带学生数远远高于核定工作量,再加上日常事务性工作较多,既要管理学生学业发展,又要管理学生日常生活琐事的方方面面,疲于应付事无巨细的学生工作,导致无法保证计划性地开展家校协同育人工作。
2.家校之间没有建立起长效沟通机制。
绝大部分高校与学生家庭缺乏长效沟通,家长没有有效的途径来动态跟随大学生成长,实际的情况往往是当学生在校遇到重大的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才会联系家长,而家长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也一无所知,只有学生受到重大处分或是发生重大问题需要联系父母协助解决时才被动知晓。
3.家校沟通活动形式较为单一。
受限于空间和时间原因,辅导员实际走进学生家庭开展家校沟通的机会较少。实际情况中,往往以电话联系较为普遍,有时家长正忙于工作只随意应对几句,导致家校沟通收效不大。
三、构建高校家校协同育人机制的几点思考
家校协同育人是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有助于辅导员深入细致地做好一系列学生工作,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大学生的学业规划和指导、心理问题学生的情绪改善等问题的解决。对于构建高效的大学家校协同育人体系,应该着重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利用新媒体建立家校长效沟通机制。
家校地理上的距离可以通过新媒体沟通来拉近。 一是通畅家校沟通渠道。在新媒体发展迅速的今天,QQ、微信、微博等通讯手段越来越被频繁地应用于家校之间的沟通联系上。新生入学即可建立家校联系QQ群、微信群。
二是构建家校长效沟通机制,实现家长动态监测学生在校成长。辅导员可为每名学生建立家校沟通档案,动态记录学生入学后的学习、综合表现、获奖等情况,并通过QQ群、微信群、E-mail等新媒体手段周期性地与家长进行沟通,记录家长态度,取得家长支持与反馈,并能够根据学生变化随时调整侧重点。让家长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种学习生活也能有较为清晰的了解,在遇到突发问题时可随时沟通协商解决,化解沟通难题。沟通周期可根据辅导员具体工作情况来定,建议不超两个月。
2.创新家校协同育人活动形式。
一是新生入学时,可通过召开家长座谈会、家长访谈、家庭支持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新生的家庭成长环境、家庭经济状况、与父母间的信赖程度、心理发展状况等信息。同时邀请家长为新生制定大学学习与生活规划,及早地规划大学生活,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二是在校期间,利用多种方式加强家校聯系,如利用每个学期初的学业预警单寄送让家庭及时了解学生在校学习情况,是督促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关键节点开展针对性的访谈活动,如考研家庭访谈、就业家庭访谈等,及时了解家庭对学生考研、就业和其他情况的意见和支持,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学生问题。
三是利用寒暑假,开展针对性的实地家访活动。对学习困难、家庭经济困难、心理困惑的学生应尤为关注,通过深入这些学生家庭,与家长谈心谈话,既能全面了解受访学生及其家庭,取得较好的沟通效果和改进效果,也可以实地考察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为学生资助工作提供实际依据。
3.理顺家校协同育人体制机制,使辅导员减负增效。
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在高校人才培养和校园稳定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不可替代的作用。辅导员工作职责涵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党团和班级建设、学风建设、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校园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等九大方面,学生工作任务重,头绪多,开展家校沟通工作难免力不从心。为了更好地开展家校协同育人,高校学生工作管理部门应切实理顺体制机制,为辅导员有效开展家校联系提供条件和保障,给辅导员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行政工作,减负增效,让辅导员能有时间和精力深入了解学生,通过与家庭建立常态沟通机制,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学习动态,切实发挥学校和家庭在学生成才方面的两个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吴成峡、肖丽霞、李晨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与家庭协同育人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0,第37卷第10期.
[2]房昱.辅导员家访在高校危机应对中的价值和策略[J].黑龙江教育,2015.10.
[3]黄春雷、高霞.高校辅导员家访活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大学教育,2016.9.
[4]张硕.基于协同育人理念的高校辅导员家访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第14卷第7期.
[5]李大庆.家校共同体:高校协同育人模式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政教育,2016.12.
[6]苏鹏.新媒体下高校家坊工作创新研究——“互联网+”背景下的多元转型[J].改革与开放,2016.14.
作者简介:
韩丽萍(1983—),女,山西夏县人,厦门大学历史学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