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网络开展生物课外活动

来源 :金色年华·学校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vi81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的好处传播容量大、速度快、范围广,双向交互作用性强,它在时间、地域、学习的内容、师生的交流方式、学习的方法和途径上都是开放性的。利用网络来开展生物课外活动,更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网络下生物课外活动的内容
  
  1.宣传生物科学知识。以往我们用来进行生物科普知识宣传的黑板报和宣传栏所承载的信息量非常有限,同时,它们也只能是利用简单的图片、文字来达到宣传目的,其效果也不够显著。但利用校园电视网和校园局域网来进行宣传,则使内容更充实、形式更多样。这样,更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操。
  例如:4月5日的“爱鸟周”,我们大力进行了爱鸟、护鸟的宣传活动。在宣传栏进行了“爱鸟周”的介绍之后,我们充分利用每天学校电视台演播时间,播放了像《白鹇》、《丹顶鹤》等有关珍贵鸟类的纪录片。同时,还在局域网上发布了配以精彩动画、漂亮图文、悦耳声音的网页《鸟类——我们De朋友》,从鸟类与人类的关系(鸟类对森林、农业虫害的防治、鸟类对鼠类的捕食作用、鸟类对科学研究的贡献)、威胁鸟类生存的主要因素、鸟类的保护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介绍。每个学生在课外随时都可以通过电子阅览室或教室的终端进行浏览。对这一切,他们无不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样的方式,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并不是天然的具有剥夺动物生命的权利,而在学会与动物和平共存”,培养了他们的生态道德。
  2.开展电子问卷调查。利用校园局域网开展电子问卷调查,在调查的广泛性和统计的及时性上,取得的效果大大优于传统的问卷调查。
  例如:在校园电视网上播出了关于“克隆”的系列纪录片、科幻片之后,我们做了一个网上调查:没有被调查过的同学在登录后都会被要求填写一份关于“克隆”的调查问卷。学生通过鼠标的点击进行选择,提交后计算机就会立即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教师可以迅速、全面的获得充实而详尽的第一手资料。
  3.组织专题知识讨论。网络在时间、地域和交流方式上具有开放性。在网上进行专题知识的讨论,能较好的扩大参与面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鉴别能力。
  我们在完成了关于“克隆”的生物调查后,在校园BBS上设立了一个专门讨论组,讨论的主题是《“克隆人”将带来?》。很多同学在网上自由地发表了言论,有的持肯定意见,有的持谨慎态度,有的对其他同学的看法表示赞赏,有的又提出质疑……参与积极,争论热烈。在讨论进行了一段时间后,我们又组织了大型的专题讲座《克隆与社会》。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而且使他们对有关遗传和变异的课堂知识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
  4.展示学生科技成果。组织生物科技活动,可以加强学生的智力开展和能力培养,促进课堂教学,提高生物教学质量。而科技成果的展示,将使学生获得一种荣誉感,从而得到极大的鼓励,也将吸引更多的同学参与到生物科技活动中来。在网上展示学生的科技成果,不但能很好地解决展示场地、作品保管等问题,而且有利于更多的同学来参观和研讨。
  例如,我们组织进行了“押花贴画”比赛之后,将各个班的优秀作品的相片和制作说明,在網上发布。这样,既保证了优秀作品不受损坏,又增强了展示效果,还吸引了更多的同学来参观。又如:我们组织了名为《生态校园》的网站,发表了许多优秀小论文,并欢迎继续投稿到校园信箱和E-mail上,更多的学生,甚至外校的学生也投来了稿件。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思辨能力,又使学生对生物与环境的课堂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还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
  5.设立青春心理信箱。身高、体重的迅速增长,第二性征的出现,给正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带来了烦恼和困惑;对他们的心理问题的解答,也是生物教师工作的一部分。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能得到老师的帮助,我们在校园网上设立了“青春心理信箱”。凡是需要帮助的同学都可以把自已的要求写到信箱,了解学生需要后,根据不同要求,采取合适方式进行心理指导,或面谈,或回信……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健康成长。
  
  二、网络开展生物课外活动的注意点
  
  1.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让大部分学生浏览我们的生物网页的同时,也要让对生物、对计算机感兴趣的同学参与到我们的网页制作中来:让他们去查找资料、制作软件、维护网站,让学生感到这是自己的网站。在制作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探索品质、协作精神和独立工作能力,培养了一批生物和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2.网络不能替代实践活动。生物是一门重视实践和创造的学科,生物课外活动更应重视实践。在实际活动中,无论是采集标本或栽培、养殖生物,都需要仔细观察、分析各种生物现象,并参阅大量资料,去说明和解决一些问题,促进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及独立工作能力的发展。这是网络不能替代的,所以不能因为网络的使用而削弱甚至替代了实践活动。
其他文献
在海拔1342米,气候变幻莫测,三四月仍寒气逼人,被誉为凤冈西藏的崇山峻岭中,有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天桥中心完小。看,这是一片树木繁茂、草绿莺飞、洁净清爽的林园;也是一个安逸舒适、欢心愉悦、文明进步的乐园;还是一个书香浓浓、墨香飘飘、琴悦画美的学园;更是一个温馨和谐、平安幸福、团结互助的家园;老师们乐观向上,精神抖擞,爱岗敬业;孩子们活泼礼貌,行为规范,勤奋好学。教育教学质量逐年上升,硕果累累。整
期刊
素质教育是時代赋予教师的责任,而要真正搞好素质教育,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仅需要教师注重学生的知识和思想品质的培养,更主要的是要关注学生情感、意志、性格、动机、习惯等方面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非智力因素不具有认知事物、处理信息的机能,而主要对于认知性心理系统起调节和催化作用。  很多专家认为,要想出色地完成一项工作任务,特别是产生创造性、创新性、开拓性的成果,智力因素是前提,是基础,而丰富的情感、
期刊
摘 要: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教学中一种先进、有效的手段,将其科学合理地应用于数学课堂,能创设出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与探究以及合作交流的教学情景,达到最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本文就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于数学教学”谈几点看法,共大家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数学教学 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主要包括幻灯片、投影、录音、录像、光碟、计算机、网络资源等。它能将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和视频图像等有机
期刊
摘 要:小学科学教材已经走进了我们的课堂,我们对现在的科学课教学现状进行仔细观察和冷静地分析后会发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 探究 课程教学    小学科学教材已经走进了我们的课堂,我们能明显地感受到教师们的观念在逐渐更新,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地凸现,但如果我们对现在的科学课教学现状进行仔细观察和冷静地分析后会发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仍存在
期刊
当今教育各学科时兴有教案参考,而教师并不仅只是参考,而是不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只管按现成的教案照本宣科严重了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所以使得学生学得毫无兴趣,索然无味,产生了厌学情绪。那么怎样才能合理组织教学,激发学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本人就物理科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意愿    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才会方向明确,才有恰当的志向,这样才会努力学习。
期刊
全国有三十八万体育教师,他们肩负着两千五百万中小学生健康培育的重任,他们处心积虑在为如此众多的学生健康成长服务的同时,但他们的健康状况,并没有真正引起社会的关注。在学校,他们是一群披星戴月的早出晚归者,收入之上他们是学校的“贫下中农”,考评之中他们是处于边缘的弱势群体;在整个社会,他们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遭人白眼的另类;在家长的眼中,他们是学生文化课成绩提高的“拦路虎”或“胡球捣鼓”者。大家更
期刊
小明:段老师,你好。我是初二的学生。因为,看了你写的“学生学习方法” 我受益匪浅。非常感谢你。但我还有一些问题想请教你。  段老师:你好,说说你要问的问题。  小明:我不知道,如何才能提高成绩?请你帮帮我。  段老师:你考试的成绩如何呢?   小明:这次期中考试,从原来的第9名,退到了20名,我很苦恼。  段老师:卷面上反映出的是什么问题呢?   小明:我做题慢,所以觉得时间不够。有一些题不会。 
期刊
前久拜读了《莫让培养信息素养--成为神话》一文,作者在文中分析了信息素养的产生及信息技术学科的现状,认为在此基础上实现培养信息素养的目标举步维艰。对此,笔者则很积极的认为信息素养的培养已渗透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但没有得到很好的提炼和总结。因此,笔者认为,应从客观中立的角度评价当前的信息技术课堂  教学对信息素养的培养。    一、信息素养的概念    从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提出信息素养
期刊
现行的高中生物教材中有不少知识点容易混淆,给学生学好生物带来很大困难,而这些知识点又是考试时常出现的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的对比分析研究,帮助学生归纳总结,找出异同。平时注意多加强调,考试时才不会过多失分。    一、“芽”“芽体”及出芽生殖    芽的概念:芽是处于幼态而未伸展的枝,花或花序,也就是枝,花或花序尚未发育前的邹体,以后发展为枝的芽称为枝芽,发展为花序或花的芽称为花芽。  酵母
期刊
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们应该由重传授知识向重培养兴趣转变,由重传授结果向重思维过程转变,由学生的被动接受向主动参与转变,由原来的单纯模仿与记忆的学习方式向动手实践、主动探究逐步转变。   小学数学教学要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就应当把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作为导向,使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心理学家也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