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之真谛

来源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SE7ENA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論风流》中有这样一句话:“真名士真风流之人,必有玄心。”这份心,是参透伟大之真谛后所得。伟大不在于自我标榜,而在于为他人奉献,谋求人生的幸福。
  我曾读到过这样一则寓言故事:一个挖井人在挖井的过程中用挖出的泥土为自己塑了一座雕像,他以为自己会受到众人的膜拜,然而众人对他的做法嗤之以鼻。直到他真正挖好了井,让众人饮上了甘甜的井水,众人才开始赞颂他的伟大。原来,再高大的雕像也代表不了伟大,真正伟大的人,往往是那些躬身挖井、源源不断地为人们输送甘甜井水的人。
  由此观之,帮助他人、为他人谋幸福才是伟大的真谛,才是人生的不二法门。
  这实质上是对人生价值的重构,是一个人灵魂的升华,是崇高价值的来源。伟大只有在为他人的奉献中才可以找到归依,才可以突破自我伟大的幻想局限而到达彼岸。在这种价值观的引导下,渐行渐远的人生和自我误解下的个体才得以在平和的心态中超越个人的狭隘思维,得到人们真正的尊重和认同。
  从体己到体人原是生命视野的转换,在这转化中,伟大的价值才得以彰显。挖井人在为自己掘土塑像时,这种行为至多也不过是完成了一项不小的工程。但当这口井真正为其他有需要的人服务时,挖井人的价值方才得到了真正的升华。生命原是独立个体的修行,每个人都行至其中,但有的人,终其一生却碌碌无为;有的人却在前行的道路上,为后来的人斩除荆棘。后者成了前行道路上黑暗中闪亮的群星。鲁迅先生一生都在寻着一艘能普度众生灵魂的船,他折骨为笔,刺血为墨,成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敢于只身迎战黑暗的文人。他创造了无限的精神财富,是真正伟大之人。
  传道者说:“虚空的虚空,一切都是虚空。”人的一生本就短暂,倘若没有一座可供灵魂攀登的山峰,只囿于个人小成就中不能自拔,并自诩伟人,这样的人凭什么让时间记住你的名字?佛教有偈语:“鸳鸯绣出从君看,莫把金针度与人。”此话旨在劝人们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不要丢了自己的本体和依靠。但自古以来,无数的人在为他人谋求幸福的路上牺牲了自我,他们的名字前总有个前缀叫“伟大”。
  人生有两层境界,一层是营造自我生命的光辉,一层是为他人谋求雨露甘霖。前者或许美艳动人,但只有后者才能担当起“伟大”之名。
  在人生的旅途中,时刻想着为他人谋求幸福的雨露,这样一来,伟大之真谛便自然渗透进了我们的生命之中。
  点评
  本文围绕一则寓言故事展开论述,旨在证明一个道理:伟大并非自诩,也无法通过自诩而实现。真正的伟大来源于奉献与付出,只有一心助人的人才有资格被大众铭记。文章缘事析理,有破有立,逻辑严密,语言内敛。文中不乏一些颇具哲理、值得品味的句子,这也让文章闪现着思辨的光辉。
其他文献
我在春暖花开的季节,又一次悄悄地来到你的窗前,你穿一件单薄的素色毛衣,正望着窗外那棵缀满伶仃花骨朵的紫丁香发呆。我知道此刻的你又一次跌入了记忆的海洋,那么,就让我来告诉你,告诉你那些时光教会我们的事。  你曾说过,爱情最美的时候是初见时的惊鸿一瞥。所以在那个草木萋萋的春日,当你路过拐角被他迎面而来的单车撞倒时,你就应该明白,那是你的福祉,亦是你的劫难。可是你没有,钻心的疼痛让你的眼泪不可遏止地掉了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教学需要更加突出学生 的主体地位。在此背景下,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得 到了广泛的应用。探究式教学是指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教师负 责启发和引导,
【正】 北京兴兴交通通信工程技术公司成立于1992年,系中国交通通信中心的全资公司,是交通部具有"邮电通信工程施工"二级资质证书和"电予工程施工"资质证书的国有企业,是以科
为保证疫情期间学生的学习效果,教育部鼓励学 校引入线上教学制度,精心做好教育教学衔接。但由于大范围 线上教学仍为首例,对学校、教师、家长及学生均带来了巨大挑 战。基于此,
中学是学生学习生涯中重要的阶段,有着承上启 下的作用。初中阶段学生初次接触生物,对其有着强烈的好奇 心和新鲜感。教师要重视初中生物的教学,要利用好身边一切 事物帮助学生
在鉴赏诗歌时,很多学生对“移情”这种艺术手法认识模糊,往往把“移情”同“情景交融”混为一谈。  其实,“移情”和“情景交融”不是一回事,可能是因为很多“情景交融”的诗句中常用“移情”手法,以致我们混淆了二者的区别。  人教版第三册语文教材中《离骚》一诗中便有“移情”手法。诗中屈原把自己高洁的志行寄寓在“披明月兮佩宝璐”等用香草美玉点缀的特异美好的佩饰中;寄寓在“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