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进校园的“固本”与“守正”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rtis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戏曲 校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育人
  【中图分类号】D421.65 【文献标识码】A

  2017年8月,中宣部等四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戏曲进校园实现常态化、机制化、普及化,基本实现全覆盖的总体目标。虽然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但戏曲进校园活动在全国各地已然蓬勃展开,不少地区已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亮点。同时,随着活动的不断开展,一些问题也随之呈现。就目前而言,戏曲进校园活动亟需加以思考和解决的重点是“固本”和“守正”,无论相关组织部门还是参与对象,都应该及时总结经验,努力把戏曲进校园活动进一步引向深入。

坚持“面向全体”“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是戏曲进校园的“固本”之道


  从戏曲行业来看,一个良好的传承发展环境,至少应该由专业戏曲工作者和广大的观众构成,没有观众是不可能形成良好的戏曲传承发展环境的,未来的观众就在今天的广大学生之中。同时,青少年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唯有最广大的青少年继承中华文化瑰宝,才能真正形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传承好中华文化的基因。
  从活动目标来看,戏曲进校园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加强戏曲通识普及教育,增进学生对戏曲艺术的了解和体验,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营造戏曲传承、发展的良好环境”。其基本原则之一是“坚持育人为本,面向全体。遵循美育特点和学生成长规律,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让每个学生都享有戏曲教育的机会,成为戏曲进校园的受益者”。“育人为本”本质上体现为对人的重视。因此,坚持“面向全体”“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就是戏曲进校园的“固本”之道。
  坚持“育人为本”的首要原则,是对每一个受教育者个体的尊重。在教育过程中必须明确教育目的,从受教育者的类型、层次等各方面对教育对象加以区别,在目标一致的前提下,科学定位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目标。从教育目标上来看,戏曲进校园是针对普通学校广大学生进行的戏曲通识教育,而非戏曲职业教育。戏曲进校园旨在让广大学生领略传统戏曲的美感。因此,目标应该以培养戏曲观众、激发学生对传统戏曲的兴趣爱好为基本层面,而非培养专业演员或票友。因此,在戏曲进校园过程中,要避免追求专业化训练、以汇报演出检验教学成果的倾向。在强调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可以兼顾提高和深造,以满足不同特点、层次、类型学生的需求。为兴趣较高、有一定能力的学生提供系统而有深度的戏曲知识教学和训练辅导,甚至提供一定的专业实践机会,使之在兴趣基础上进一步形成特长,作为戏曲进校园活动的提高模式。甚至也不排除在戏曲通识教育中,发现个别具有强烈个人兴趣、同时具备专业条件并志愿从事戏曲事业的学生,将其选拔进入专业领域。但无论是提高模式或职业选拔模式,都应视作戏曲进校园活动的一种收获,而不能成为活动本身追求的目标,以免违背通识教育面向全体的初衷。
  从受众选择来看,戏曲进校园要面向全国所有大中小学的在校学生。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必须加以区别,不仅大学和中小学的教学内容应有不同,更应该针对不同的年龄层次如小学低年级、小学中高年级以及初中、高中等进行细分,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制定出适应的标准。如剧目的选择,无论是组织学生观看还是进行课堂体验,都需要更加慎重,与成年人的戏曲兴趣活动严格区别。比如,有些学校和教师让小学生学演《红娘·佳期》《拾玉镯》等。即便是戏曲院校,在低年级阶段学这些戏也是从学习、掌握程式出发,对于剧目内涵、人物情感也不求甚解,实际上是传统戏曲职业教学中沿袭传统的无奈之举。对于普通学校的通识教育显然并不合适。还有不少地方让一些低年级学生学唱新编京剧《大唐贵妃》主题曲《梨花颂》并上台演出。虽然这个唱段在当下相对流行,但其本身内容却并不适合少年儿童,完全不应进入中小学校园。
  历史上,虽然传统戏曲在观众年龄上从未有过严格的区别规定。但历代对于戏曲剧目也从道德、伦理以及意識形态等方面出发,通过各级官府公告、民间组织劝诫以及家族家规等形式,作出了不少禁限性规定,也就是所谓的“禁戏”。可见,虽然立场、观点有所不同,但青少年尤其是低幼儿接触戏曲剧目应有所选择,这也是一种文化传统。
  “育人为本”的另一个基本要点,是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建设。师资是戏曲进校园活动的重要构成,是对学生教育的直接责任者。教什么、如何教,都必须有严格的要求。在戏曲进校园初期,由于师资力量严重缺乏,各大中小学普遍缺乏具有专业背景的戏曲教师,难以满足教学需求。因此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戏曲进校园活动,参加对象主要由专业团体演员担任,还涵盖了部分研究人员、非遗传承人以及志愿者,包括一些知名票友等。这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参与者的热情,解决了燃眉之急,但也不免于人员芜杂、水平参差不齐的弊端。
  不容否认的是,戏曲从业人员尤其是专业演员,普遍存在长于专业技术和专业训练,而拙于理论阐述和通识教学的现象。包括非遗传承人在内的很多演员本身文化程度不高,虽然具有本行业较高的技术能力,但对于行业历史、专业理论则往往知识储备不足。而以票友为代表的业余爱好者,更容易陷于个人热情和偏好,而偏离通识教育的基本轨道。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存在基础知识和艺术导赏流于简单空泛的问题,而“实践”和“体验”则过于专注,竞相对学生进行演唱或表演训练,而这些演唱和片段教学的内容和审美,往往以教师的擅长和喜好为标准。结果可能导致学生埋头于技能、体能训练,而忽视了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根本任务。更有甚者,一些社会机构虽然以专业演员、研究者的名义承接了戏曲进校园的教学、表演任务,自身却并不具备足够的人员和资质,遂雇佣其他人员如艺术院校的在校学生到中小学进行教学,使得教学质量失控。因此,从“育人为本”出发,提高教师素养,加强师资队伍的业务培训和质量监管,是戏曲进校园持久深入的必要保证。

坚持与“育人为本”相适应的培养目标、内容方法和价值导向,是戏曲进校园的“守正”之举


  首先,课程建设上应针对不同对象设置课程内容,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大纲或教学标准。在知识传授环节,尤其针对低年级学生,要着重于文化传承和审美价值引导,而不能仅仅着眼于专业术语的灌输。举例来说,戏曲脸谱是戏曲知识教学环节中难以避免的一个重要内容。很多学校会请一些专业戏曲演员来讲授。而这些演员往往会认真细致地按专业操作标准给小学、初中的学生介绍每一个脸谱的类型如三块瓦、十字门、碎脸、整脸以及勾、揉、抹等化妆专业术语。甚至还会详细介绍各流派演员不同谱式的细微差别。结果导致这些初次接触戏曲的学生们坠入五里雾中。而事实上,戏曲脸谱的勾画,在目前许多大中专戏曲院校的专业学生中,也并非人人能够掌握的专业技能。虽然从专业角度看来,讲授的内容已是最低限度,但学生却仍是难以接受。显然,专业技能教学和通识教育存在一定的认识偏差。其实,针对中小学生,在讲授脸谱这一具体知识点的时候,仅需讲明如何判断颜色、认清形状、抓住特征即可。重点应该放在介绍脸谱背后关联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颜色的一般认识和戏曲脸谱对于人物表情、神态描画的夸张、写意的表现方式,以及对戏曲人物的评价取向等基本鉴赏信息,从而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审美。
  其次,教材的采用需严格审定,尽量做到统一编写。在坚持正确的审美导向的前提下,必须严格保证知识点准确,逻辑清晰,易于接受。目前,由于没有统一的或经过严格审定的针对戏曲进校园的通识教材,一般学校会采用社会上出版的一些普及读物,作为教材或辅助读物。然而,有些关于戏曲的普及读物质量极其令人担忧,不仅存在大量常识性错误,文字拼凑杂乱,配图更是错误百出。例如,个别书籍中将长绸误作水袖、将《贵妃醉酒》误作《霸王别姬》、将张君秋误作孙怡云、京剧司鼓伴奏却配上了爵士鼓的图片等,可以说不堪卒读。这样的书籍,一旦成为戏曲进校园的教材或辅助读物,结果可想而知。因此,戏曲进校园的教材问题亟待解决。
  再次,戏曲进校园演出的剧目审定程序需进一步完善。依据《实施意见》的要求,“各地宣传部门会同教育、文化等部门每三年认定一次戏曲进校园的剧(节)目目录。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聘请相关专家和人员组成剧(节)目目录认定委员会,按照‘思想性、艺术性、教育性和观赏性’原则,研究确定适合进校园的戏曲门类及相应剧(节)目,并形成目录菜单。兼顾学生年龄阶段特点,对应不同学段的学生确定观看剧(节)目目录。认定的剧(节)目目录于上年度11月30日前通过网站向社会公布”。目前,有些省市公布了戏曲进校园或高雅艺术进校园的剧目清单,而有些省市则并未公布。有些省市虽然制定了相关清单,但很难在网上查到具体内容。因而导致许多基层学校在实施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这些清单,在教学中显示出较大的随意性。
  最后,戏曲进校园不能离开理论研究。应该充分发挥有关高校和专业研究机构的作用,把科研和普及结合起来,及时把相关研究的前沿成果运用到活动中去。目前的戏曲进校园活动中,由于参与人员庞杂,在具体教学内容上把控相对薄弱,存在不少常识性的问题。如在介绍京剧史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把京剧形成的标志事件“徽班进京”说成“四大徽班进京”。这是个由来已久的错误,“徽班进京”发生在公元1790年,进京的仅“三庆”一班。而“四大徽班”是清道光年间京城最为有名的四个徽班,“四大徽班各擅胜场”是當时笔记中记载的京城戏曲舞台状况,距“徽班进京”已半个世纪。这一错误,在研究领域早已得到纠正并形成共识,但在社会上仍被当作常识流传。可见,随着戏曲进校园活动的深入开展,结合研究而进行有效、正确的戏曲科普,刻不容缓。戏曲专业院校为配合戏曲进校园活动和全社会的戏曲普及,在本科和研究生阶段设置戏曲教育专业方向,培养社会戏曲师资力量,也亟需提上议事日程。
  总之,“固本”是“守正”的前提和基础,而“守正”则是“固本”的必然要求和基本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戏曲学院师生的回信中,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广大师生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优良传统,坚持守正创新,在教学相长中探寻艺术真谛,在服务人民中砥砺从艺初心,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这一要求不仅针对专业艺术院校,也适用于戏曲进校园活动的全体参与者。戏曲进校园作为一项着眼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血脉延续的工程,唯有充分认识其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根本任务,才能保证不离初衷,影响深远。
  (作者为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博导)
  【参考文献】
  ①《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中国政府网,2017年8月3日。
  责编/李一丹 美编/杨玲玲
其他文献
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催人奋进,浓墨重彩的时代画卷接续绘就.以“壮丽史诗伟大飞跃”为主题的四川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展览,奏响了庆祝建党百年的深情乐章.rn踏着
期刊
近日,中国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港澳台办公室主任刘锦表示,2016年至2019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251.8万人,回国201.3万人,学成回国占比近八成(79.9%).rn“我们通过引进国
期刊
民间社会舆论的生成与国家政策的实施以及国家地方治理的开展有关.在社会舆论生成的过程中,地方士人介入并进行价值引领,使社会舆论以各种文本的形式表达出来,扩大了社会舆论
【关键词】百年 中国共产党 自我革命 党的建设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人类历史无数次证明,堡垒最容易从内部被攻破,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尤其是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简称苏俄,1922年苏俄加入苏联。但是由于苏联领导人放弃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理想信仰丢失以及自身建设中的失误,竟使自己培养的党员干部,特别是一些高
“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习近平“我们对时间的理解,是以百年、千年为计。”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国家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此,我们开展了融合传统文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研究.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对融合传统文化中出现的问题
期刊
【关键词】产业扶贫 组织创新 内生发展能力 农民合作社 【中图分类号】D601 【文献标识码】A  当前,中央着眼于“三农”工作重点的历史性转移,作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大战略部署。其中,有效衔接是脱贫地区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而在近年我国脱贫攻坚进程中,产业扶贫已成为覆盖面最广、带动人口最多的扶贫举措。因而推动产业扶贫可持续发展是实现有效衔接的关键。農业农村组织化形态的转型和
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改革开放的总基调,从此,我国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同时也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纪元.机遇总是伴随着挑战,道
期刊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传承红色精神,全省各地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共同庆祝党的百年華诞,礼赞百年辉煌。  (责编/ 范吴瑕)
当前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我们在新时代探索思政课教学的新路径.本文将社会工作的理念、方法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努力创新思政课教学、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