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文化之力铸学校之魂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eaj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文化力是基于学校文化的一种特定的、个性化的人本力量。无数优秀学校的发展表明:强大的学校文化力决定着学校战略及相应的制度策略的制定,决定着教育质量提高和学校发展的速度及校内各种资源的开发与组合,协调着学校与外部生态的互动,塑造着学校的社会形象。那么,在学校文化力建设中要蓄怎样之力,才能铸学校之魂呢?
  
  传承校史厚重力
  
  校史对推进学校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学校要充分发挥校史的文化功能,发挥其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奠基作用。学校应从五方面发掘和传承校史厚重力:第一,学校的优良传统。这是学校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对后世发生积极影响的风俗、道德、作风、艺术、制度等,它是学校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学校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第二,校史中的人物及其思想、业绩。学校文化发展历史进程中,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的作用是不可磨灭的,他们的思想、业绩往往给学校历史文化抹上浓墨重彩。第三,学校的历史事件。这是指在学校历史中的某些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这些事件已成为学校历史文化的一部分,对学校的发展始终起着重要影响作用。第四,已固化的办学经验。这是指学校文化的发展历史中所积累的经验,是学校文化发展的重要借鉴。如,学校的办学经验、德育经验、师资培养经验等。第五,学校遗存。包括历史遗留下来的图书资料、文书档案、设施设备、历史形成的制度体系、历史文化景点等。这些对学校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物质基础的支撑作用和精神食粮的营养作用,成为学校历史文化的物化象征。
  
  增强办学运行力
  
  增强办学运行力就是要优化学校管理,激活学校各因素的“活力”,确保学校高效运转。为此,学校管理要做到“四化”:一是管理层级化。学校岗位要按照“职、权、责、利”相统一的原则,实行层级领导,分层管理。分级负责;按照“因事设岗、精简效能、结构合理”的原则,设置不同的岗位,形成“竞聘上岗、按岗聘任、合同管理”的动态管理机制。二是决策民主化。学校要充分发挥广大教职工的智慧,广泛收集和听取教职工的意见、建议,通过设立意见箱、开启学校决策论坛、公开学校决策邮箱等方式,为教职工提出意见和建议、参与决策搭建平台,做到保证教职工畅所欲言,共同关注、共同参与、共同决策,保证学校的各项决策合民意、聚民心、集民智,确保学校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三是执行规范化。学校要对每个职能部门制订出明确且操作性强的工作规范,严格按规范办事。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约束人。加强制度的执行力,规范过程管理。通过制度规范行为,做到有章可依、有规可循,不偏离轨道。通过规范管理,引导践行,促使制度内化为广大教职员工的行为习惯,积淀成为学校的一种文化和精神。四是评价多元化。学校评价要关注人的发展,强调评价的民主化、人性化的发展,重视被评价者的主体性及评价对个体发展的建构作用;要建立“自评、互评和他评”的评价模式,将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丰富评价方式;要建立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社区和专家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
  
  提升教育竞争力
  
  一所学校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是否能让社会、家长和学生满意,质量是关键,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得好坏的最显性的标杆。事实上,抓质量就是抓课堂、抓课程和抓教育科研,所以,提升教育核心竞争力重点要围绕课堂文化、课程文化和科研文化三方面展开。一是打造富有魅力、高效的多元课堂文化。要在课堂中开展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互动的教学活动,构建多向互动、交流的对话文化;要在课堂中倡导以问题为纽带的探究式教学,构建尊重差异、彰显个性的质疑文化和创新文化;要以课堂为中心建立学习共同体,构建面向全体、整体提高的团队文化。二是建立富有特色,有利于新课程实施的课程文化。要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足开好各类国家课程;要大力开发综合实践课程,建立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综合实践基地;要根据本校的传统,结合当地资源优势,从学生的兴趣和发展出发,开发具有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符合学校实际的校本课程。三是构建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教育科研文化。要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加强教师理论和业务学习的引导,逐步让教师把学习作为自己工作的必须;要深入开展校本教研,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教师上研究课、示范课、汇报课等;要鼓励教师撰写教学论文和参加学术交流活动,逐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教学风格;要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创设教学研究氛围,引导教师开展和运用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教育科研项目。
  
  培育文化生长力
  
  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内核,它影响着一所学校的精神面貌和学校品位,是师生共同成长、学校长期发展的精神驱动力,也是学校文化中最具“生长活力”的因子。学校要从三方面培育文化生长力,一要强化“校训”和“三风”(校风、教风、学风)的教育,使其成为学校师生共同的追求。校训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积淀,学校精神的象征,学校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学校的行动纲领与指针,更是全校师生员工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三风”,是一所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师生的品德、治学、立身处世等风尚的反映,是一所学校所特有的居主导地位的行为习惯和群体风范,体现为一种独特的心理氛围,稳定而具有导向性,具有教化、熏陶、规诫等教育功能。学校要利用班会、集会、升旗、问卷、测试、活动等形式强化师生对“校训”“三风”的理解。二要弘扬学校优秀的办学传统,促进“文化惯性”的形成。每一所学校在办学的历程中都会形成自己的传统。学校要善于在其中寻找有利因素,用榜样的力量激励人,用道德的力量感召人,用成功的事例鼓舞人。学校应该有自己的建校纪念日,并利用这个日子开展纪念活动,以此延续传统,实现学校文化的薪火相传,从而产生文化的惯性。三要认真组织学校的典礼和节庆活动,形成重要的文化载体。学校文化是在实践中产生,同时也是在实践中得以体现。学校要利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成人典礼”“艺术节”“体育节”“校庆日”“读书日”以及其他的一些重要节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师生喜闻乐见的一些庆典活动,让学校文化找到绽放的形式,同时,也要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学校特有的文化载体,使学校文化既有形式,又有内容。
  
  打造持续创新力
  
  学校文化的不断发展,是由各个主体不断创造出新的文化元素来推动的。所以,学校文化建设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强化他们的创新意识,营造创新环境,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促进学校文化的不断创新。为此,学校要做到“五个转向”,即:从强调物 本管理转向注重人本管理;从强调常规管理转向注重创新管理;从强调有形管理转向注重无形管理;从部门优化管理转向注重整体优化管理;从强调刚性管理转向注重柔性管理。同时,要淡化管理意识,增强服务意识,凸显管理的人性化,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做到“六个解放”:要解放教师,让教师成为自我实现的人,要尊重教师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要将教师从沉重的负担下解放出来,给他们学习、研究、反思的时间和机会;要解放学生,让学生成为真正自主发展的人;要解放学生的时间,使学生从低效重复甚至无效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要解放学生的空间,让学生从封闭的学习环境中走出来;要解放学生的个性,让学生从片面追求分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促进学校发展力
  
  构建起学校发展中的文化战略对于以文化立校、以文化育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要促进学校发展力,务必做好“四篇”文章,一是规范学校管理行为,在教育新文化的落实上做文章。在学校管理中,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情感管理”的策略,要“尊重教师需求,让教师享受权利”,引入细节决定成败法则,要求每一个管理者在管理行为中注重细节、精益求精、精雕细刻,这是教育新文化执行力的最基本要求。二是规范领导班子行为,在校长文化的建设上做文章。校长文化是学校的核心,其“核心”的作用的发挥,体现着学校文化鲜明的个性,也明晰着学校文化育人的基本方向,反映着校长高瞻远瞩的文化视野,昭示着校长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文化功力。校长作为领导班子的领军人物,“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应是其领导行为的主要文化内涵。三是规范教师行为,在教师文化的建设上做文章。教师文化作为学校内部的群体文化之一,上承校长文化的影响,下启学生文化的发展,其开放性的特点直接影响着这一群体文化的行为文化的发展。在教师文化建设上要求教师“为人师表,文明施教,尊生爱生,礼待家长”;提倡教师修身养性,提高亲和力、感召力,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的言行;要求教师放下架子,蹲下身子,与学生做朋友。力求使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以自身的良好群体文化来引领文化育人的创新与发展。四是规范学生的行为,在学生文化的建设上做文章。学生文化是全体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和文化取向,是在形态和物质观念上的反映。其行为文化直接反映着学校文化的本质内涵,铸就着学校的品牌。
其他文献
汉江从仙桃穿流而过,仙桃市仙源学校就在汉江边上,牢固、结实的汉江大堤让汛期洪水规规矩矩汇入长江。而在汉江大堤之外也有这样一位“筑堤人”,他就是仙桃市仙源学校校长———武家仿。  一、提升教师,花多大代价都做  2013年7月20日至23日,“中国李镇西式好老师”颁奖典礼在湖北武汉仙源学校举行。来自全国十几个省市200多名教师齐聚仙源学校,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亲临现场做了精彩的报告。仙源学校作为会议
一、课堂教改———务实,有效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学校抓课堂教学改革注重了五个关注:一是关注习惯养成。教师和学生严格执行《教师教学常规》《学生课堂常规》,尤其是注重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热爱学习的良好品质。二是关注夯实基础。要求学生当堂应知应会的内容决不拖到课外,把封闭的课堂变成开放的课堂,沉静的课堂变成活跃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体验成功与快乐。领导听课要对教师的“教
作为一校之长,面对的人物和事态可谓不少,也可能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如果遇到群情激奋、怒气冲冲的家长,你如何处置呢?以下是美国《校长》杂志告诉你的几种化解家长怒气的有效策略。  一、表现自信  面对愤怒的家长时,无论从你的面部表情还是姿态上都要表现出镇静和自信,说话的声音要平稳,表明你不会被吓倒。同时还要表现出你很乐意倾听他们的想法,而不是用个人的反应使家长的愤怒火上浇油。  自信的校长不会固执己见
三、实新学校的精神文化的定位与实践  从文化自觉、文化形态、文化变革、文化创新的视角看,该校选择了从文化变革的视野,来探索现代学校与学校新文化的匹配,旨在将文化传统改造成为新文化的根基和底座,试图在新文化的平台上对文化传统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和提升。依据所处地理位置及资源现状,实新的办学宗旨、办学理念、办学目标等理念文化特定位如下:  办学宗旨:让逐步走向富裕的农村家庭的孩子享受可与城市学校相媲美的优
作为学校的管理者,你想进一步理解校本教研的含义与作用,想知道如何组织校本教研活动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学校的发展吗?作为教师,你想更深入地理解校本教研的内涵,想知道怎样参加校本教研活动才能有助于自己的专业成长吗?作为专职教研员,你想在指导中小学校本教研活动中更加游刃有余吗?要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对校本教研这一概念进行实践性的思辨,有利于更有效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校本教研≠本校教研 
年初两会上,人大代表批评三十年来教育外部环境的变化超越了教育内部的变化,这些还余音绕梁。而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已经掷地有声。前者反映的是人民大众的心声,后者表现的是党中央国务院“办人民满意教育”的不可动摇的决心。智慧的教育是顺势而上的教育,智慧的教育应该让教育改革由会场走进课堂。  教育是行动的科学。记得一位智者说过一句话:“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受教育者由自
一、两个真正可看可学的培训  案例1:以“动态”来呈现培训内容和形式  前不久,笔者在上海中福会少年宫,见识了这样的培训:国际合唱联盟副主席、澳大利亚著名指挥家、教育家、上海学生合唱团艺术总监史蒂芬·李克(StephenLeek),为近百位长三角地区音乐教师亲授课程,为学员提供别具一格的指导,并带来了最新的国际合唱动态和信息。这位大师的指导培训,可用“手舞足蹈”来刻画,几乎是在“动态”中完成的,坐
我们的愿望是能办成这样一所学校———“校园里,孩子们尽情地释放着童年的荷尔蒙,或爬树,或搭个小窝,或捉条小虫子……树阴下,孩子们或坐,或立,或依,轻轻地交流着,沉静地阅读着,会心地微笑着……运动场里,孩子们欢快地奔跑着,或打篮球,或踢足球,或演绎着白泉民俗活动,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阅览室、机房、科学室、书法室等都有孩子们的身影。在这样的学校里,教师用心地播撒着爱心、热情,用责任心构筑起了校园文化的
近年来,我们进行了“三个课时,三步训练”的作文教学尝试。反复的教学实践,已经显示了这种做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现总结如下:  第一课时,准备素材、尝试习作  1.准备素材。我们提出了“准备”。这里的“准备”就是根据作文教学的需要,在进行作文课之前提早安排,让学生及早地进入生活,观察事物,学会从生活中收集内容。如,学完了《只有一个地球》后,我布置了:看———“看一看”身边的地球资源:水、土等;读———
课程改革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课程改革实践却仍然举步维艰,这种情况在普通高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从理念的更新到实践的革新,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沟壑,可能主要是三个原因导致的:一是课程改革的深入会导致高中教育教什么与考什么的分离;二是课程改革不仅仅改了教什么,同时也对怎么教提出了挑战,直接表现为传统课堂很难容纳多元的课程体系;三是课程改革中新设课程与传统课程的冲突,如果新课程只做加法,就会冲淡传统课程,导致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