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异名的理据初探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q80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依据古籍文献与现今方言词汇对“蚂蚁”这一昆虫的记载和命名,例举并分析了蚂蚁在汉语各方言中的异名,简要探究其得名的理据,主要根据蚂蚁的古籍记载和现存方言实际语料的来反映,方言异名词在交流输入和输出间体现的文化文化融合现象。
  关键词:蚂蚁;理据;异名
  中图分类号:H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2-0-02
  
  蚂蚁是一种十分古老且久负盛名的昆虫。它的起源可追溯到1亿年前,大约与恐龙同一时代。蚂蚁不但常见而且种类繁多,目前地球上的蚂蚁有近万种。蚂蚁是陆地上一股强大力量,已知的蚂蚁有8800种,其中有一种大头蚁就有1000多种,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类。除了两极地区以外,在世界上大部分陆地都有蚂蚁出没,以数目来说地球上所有的蚂蚁数以亿兆计,远远超过全部哺乳类动物、鸟类、水陆两栖动物的总和。蚂蚁的异名也非常丰富。据查,汉语典籍中有三十多个,还有些方言地区没有实际记载的书面材料。俗话说“好汉有三个绰号”,蚂蚁也许就是昆虫世界中的一条好汉。
  让人们瞠目结舌的应该要数蚂蚁所特有的精神品质了,古代很多历史故事都与之有关,现在流行语中也不乏体现:民间有“三月三,蚂蚁上灶山”之谚语。今俗谚云“蚂蚁戴笼头”,例此言,亦可言蚁著辔可驾乎!还有歇后语“热锅子上蚂蚁——走头无路”等等。随着社会的发展,也会有不少的附加意义来丰富词汇的运用范围。如当今广为人知的以蚂蚁群居性特征命名的“蚁族”,它并不是一种昆虫族群,而是“80后”一个鲜为人知的庞大群体——“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指的是毕业后无法找到工作或工作收入很低而聚居在城乡结合部的大学生。“蚁族”,是对“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典型概括。他们是有如蚂蚁般的“弱小强者”,他们是鲜为人知的庞大群体。同名图书《蚁族》就是描述这一群体的读物。这个形象的名称很显然是来源于蚂蚁天生的群居性。
  一、蚂蚁的古籍理据
  “理据”一词,在中国占籍中应最早见于南朝齐僧岩《重与刘刺史》“纤辱还海,优指仍降,徴庄援释,理据皎然。”其中“理据”一词的意思是“道理和根据所在”。词的理据(motivation),简而言之,就是一个事物的得名之由,即我们为何会选用这个词语称呼它而不用别的词语。其概念基本相当于认知功能语言学派的语言的“象似性”(iconicity),指语言的内容和形式,或能指和所指之间有一种天然联系,即是有理据的(motivated)。1940年,美国哲学家皮尔斯认识到,每种语言都具有合乎逻辑的象似性。
  我国古代很早就有关于蚂蚁的文字记录,成书于汉代初期的《尔雅》中就有蚍蜉、蚁、打蚁、飞蚁等字,但这里所指的蚁有的与白蚁相混。据考证,直至南宋罗愿著《尔雅翼》(公元1174年)时,才把蚂蚁和白蚁真正分开叙述。
  《尔雅·释虫》:“蚍蜉,大蚁,小者蚁。”《尔雅注疏·释虫第十五》:“蚍蜉,大螘。(俗呼为马蚍蜉。)小者螘。(齐人呼蚁蚁蛘。)蠪,打螘。(赤駁蚍蜉。)螱,飞螘。(有翅。)其子蚳。(蚳,蚁卵。《周礼》曰:“蜃蚳酱)。”○螘,鱼绮切。蠪,音聋。朾,直耕切。螱,音尉。蚳,音池。)
  《方言》云:“蚍蜉,齐鲁之间谓之玄蚼蟓(驹、养二音),西南梁益之间谓之玄蚼,燕谓之蛾蛘(蚁、养二音),其场谓之坻,或谓之垤。”是也。其大而赤色斑驳者名蠪,一名朾螘。有翅而飞者名螱,即飞螘也。其子在卵者名蚳,可以作醢。
  《说文·虫部》:“螘,yi3,蚍蜉也。从虫豈聲。魚綺切。”《说文·虫部》:“蜉,lie4,商何也。从虫寽聲。力輟切。”
  《说文解字注·十三篇下》:“蜉,蚍蜉也。《蟲部》蚍蜉,大蚁也。此不言大蚁者,义见上一字,全书之例如是也。蚍蜉,大蚁。释蟲文。郭云:俗呼为马蚍蜉,按:马之言大也。从虫橐声。缚牟切。【三部】。蜉,蠹或从虫从孚。孚声,古音孚读如浮。”
  《说文解字注·十三篇下》:蚍蠹,双声。蠹见《虫部》。大蚁也。《尔雅》文。从蟲毗声。房脂切。【十五部】蚍,蚍或从虫比声。《方言》作“蚍蜉”。
  《說文解字注·虫部》:“蚁,蚍蜉也。俗作蚍蜉,非是。今正。《蟲部》曰:蚍蜉,大蚁也。析言之也。浑言之则凡蚁皆曰蚍蜉。《尔雅》:蚍蜉,大蚁。小者蚁。亦是析言。从虫义声。鱼绮切。按:当鱼豈切。古音在【十五部】。《广韵》入尾韵者,古音也。入纸韵者,缘蚁字而合之也。”
  《礼记·学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也”。汉·郑玄注“蛾,蚍蜉也。”
  对蚂蚁的各种异名,前人已作了不少的研究,多数已涉及其理据。在公元前123年前后成书的《淮南子》就有蚁生活史的记述。其后《酉阳杂俎》、《太平御览》、《六收故》和《本草纲目》等历代文献,都记述了古人对蚂蚁的观察和认识。
  《尔雅·释虫》中的名物词存在着各类理据,通过对散佚在各种文献中资料的爬梳,可以将其理据(包括间接理据)归为形体特点、生活习性、于人利害、喻代命名、借称命名、同义相授、音转途径、合音途径等八大方而,分大、中、小三个层次。
  《诗·东山·正义》引舍人曰:“蚍蜉,即大蚁也,小者即名蚁也。”
  《楚辞·招魂·注》亦云:“小者为蚁,大者为蚍蜉”。
  郝懿行《尔雅义疏》云:“蚍蜉,今顺天人称为”马蚁’。”“马”有“大”义。
  【子部·清代笔记】清·许奉恩《里乘》-卷三/《笔记小说大观》本云:“海州四怪,一鳢、一蜘蛛、一蜈蚣、一蚂蚁也……蚂蚁,大若栲栳,臀坚胜铁,五兵不能入。”“蚂蚁殿其后,以臀堵洞口。……人以蚂蚁臀肉之坚,皆称为“铁屁股蚂蚁”云。”
  【子部·清代笔记】清·陈恒庆著《谏书稀庵笔记》-一卷/虞初近志本云:“又见珠宝市街天合金店,蚂蚁大如蜂,聚生于楼下窟中。”
  由此可见,蚂蚁的得名应得义于其形体特征,古之“蚍蜉”被称作当今“蚂蚁”或“马蚁”,“马”形体肥大,有“大”之义。因此有,小者为“蚁”,大者为“蚍蜉”的记载。
  二、蚂蚁异名的方言造词理据
  下面从各方言区方言点的实际语料,我们可以纵观“蚂蚁”一名在不同方言地的异名:
  (一)“蚂蚁”在吴语、赣语、客家话、闽语、粤语中的异名
  蚂蚁的称呼也合乎一定的地域性,在吴语、赣语、客家话、闽语、粤语中对蚂蚁的称呼大多是一样的,如吴语的福建浦城、南浦,赣语的福建建宁,客家话的福建永定,以及闽语福建的南平等地,蚂蚁被称为蚁子,虽然属于不同的语系,但是他们在地理位置上是接近的,在方言接触过程中会互相交流学习。闽语中蚂蚁的称呼比较丰富,广东的揭阳把它称之为蚁寿或蚁空;在福建一带更是有五花八门的称呼,福安称为蚁蚣(蚁公),莆田却称为蚁婆,根据其用词的异同,我们看出方言词汇是当地民众根据性别特征来为事物命名的,又如福建邵武和松溪把蚂蚁称为蚁子子,蚁蚁蚂,福建清流的客家话作蚁蚁公,是用重叠式造词的形式来为蚂蚁命名。
  (二)“蚂蚁”在晋语、中原官话,西南官话中的异名
  据本人调查发现,山西省境内及周边地区对蚂蚁的称呼可谓是千姿百态,如晋语区有代表性的称呼有蚂匹蜉(定襄)、蚂白皱(静乐)、蚂变蜂(山阴)、蚂蚍蜉(岚县)、蚂蜉儿(孝义)、蚂蚍蜉儿(榆次)、蚂变媳妇儿(河北张家口);中原官话中有蚁羊(山东曲阜)、蚂蚁王子(新疆)、蚂蚁撇蝠(山西河津)、蚂蚂蚍蜉(山西临猗),以上称呼是人们从蚂蚁这一昆虫的色泽、形状、性能等散发出的特征来冠以亲昵的称呼,并在大多数地区用“儿化”的构词口吻来表现它本身的娇小可爱以及表达人民对它的喜爱之情。
  把蚂蚁称作“蚂蚍蜉”,在山西境内的晋语区大都如此,只山西东南说“蚂蚁”,不说“蚂蚍蜉”。《普通话基础方言基本词汇集》共收录93点方言,“蚂蚁”条除晋语区外,只有甘肃天水说“蚍蜉蚂蚂”、西安说“蚍蜉蚂”。(词序与晋语不同)韩愈的著名诗句“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蚍蜉”指的就是大蚂蚁。
  据1925年河北《献县志》记载:“《释文》:北人谓蚍蜉曰蚁。《方言》云:蚍蜉,燕谓之蚁羊。”以及古代文学作品《醒世姻缘传》第五六回中:“无千打万的丑老婆队里,突有一个妖娆佳丽的女娘在内,引惹的安人就似蚁羊一般。”清桂馥《札朴·乡里旧闻》中的“鲁人呼蚁为马蚁,齐人呼为蚁羊。”和《聊斋俚曲集·磨难曲》第十回中“我想那严公子,待杀个州县官,只像碾杀个蚁羊,有何难哉!”今冀鲁官话、中原官话把蚂蚁称作“蚁羊”(也作“蚁蛘”)的历史源来已久。在1928年的《胶澳志》还有这样的记载:“蚁羊,蚁群之谓。”即胶县方言称“蚁羊“是对聚在一起的蚂蚁的总称。
  西南官话和江淮官话一带对蚂蚁的称呼主要是蚂英子(四川重庆)、蚂蚁子(四川成都)、蚂蚓子(贵州沿河)、蚂蜒子(湖北天门)、蚂燕子(湖北武汉)、蚂英(江苏连云港)、蚂米(江苏如皋)、蚂蚁子(安徽芜湖)、蚂蝇子(安徽芜湖),以四川成都为代表的西南官话,称蚂蚁为蚂蚁子。早在唐枢《蜀籁》中就有这样的句子:“慢慢走看把蚂蚁子踩死了。”还有克非的《悄悄地回声》中这样描述:“他羞愧得后颈窝里像有一堆蚂蚁子在爬。”中原官话中,蚂蚁的称呼“蚂蚁王子”,指体大长翅膀的蚂蚁。如:新疆吐鲁番、兰银官话和新疆乌鲁木齐等地。
  根据相关统计,蚂蚁在各方言区的异名已达38种之多,好多方言沿袭古代叫法,如晋语“蚂蚍蜉”;还有根据蚂蚁的雄雌来命名,如“蚁公”“蚁蚣”“蚁蚁公”,“蚂娘子”;有的把蚂蚁类人化,称之为“蚂蚁王子”“蚂变媳妇”,有的名称儿化、子尾化、重叠化如“蚂蚍蜉儿”、“蚂蝇儿”“蚂蜉儿”“蚂蚓子”、“蚂虮羊子”、“蚂蝇子”、“蚂蜒子”、“蚁蚁”;还有更具蚂蚁的形体特征命名,如“蚂蝇儿”,是蚂蚁张成大蚁时有两翼类似蝇状。可见,从古代造词开始就显示出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蚂蚁的观察和称呼是有差异的,他们从不同的侧面来给蚂蚁命名。有大的共性,但也有细微的个性来体现它的异样。
  
  参考文献:
  [1]许宝华,宫田一郎等.汉语方言大词典[M].中国复旦大学,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合编。
  [2]黎良军.螳螂异名的理据[J].广西民族研究,1999,(4).
  [3]胡奇光等.尔雅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4]陈淑梅.试论汉语同源词的意义关系[C].语言应用研究.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
  [5]高晓虹,刘晓海.汉语描写借词的地理变异[J].世界汉语教学,2008,(1).
其他文献
摘要:在我国的电力系统调度中,尤其是对远距离高压直流电的传输,传统的电力系统自动化调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这种情况,电力系统的高度运行性对电力系统调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了更新型的自动化调度理念诞生。本文从有关电力系统自动化调度的问题出发,探讨电力系统中调度自动化的合理设计。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调度;合理设计  中图分类号:TM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2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对传球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解答。  关键词:传球问题;解答  中图分类号:G23.5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2-0-01    有这么一道题:甲、乙、丙三人相互传球,由甲开始,经5次传球,仍回到甲手中的概率为多少?  这道题应该说难度不大,甚至可以用枚举法数出所有回到甲手中的情况,然后再除以总情况,即为结果.但如果次数为n时,就不是那么简单了。  
期刊
摘要:电能的生产——电能的输送——电能的转换(电能的消耗、电能的运用)都有许多设备组成,在运行中如有任何设备出现故障或事故,都将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工作);从而影响供用电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甚至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国家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加强设备管理,对设备定期检测和维护,保证设备经常处于完好健康技术状态,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及可靠运行,是保证企业增效和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  关键词:设备定
期刊
摘要:近几年,方言电视节目引发了空前的收视热情,开创了一种全新的电视形式。本文运用社会语言学、文化学及电视学等相关理论对当前我国方言电视节目的主要特征和优势进行了分析,指出其蓬勃兴起的原因和目前存在的各种问题,并由此预测了方言电视节目的前景,认真思考方言电视节目的生存和发展策略,以期使之服从于媒体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普通话;方言;方言电视节目;语言规划  中图分类号:G223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要:新疆是个多民族共同聚居生活的地方,新疆各民族的团结和谐至关重要,在新疆实施爱国主义教育能促进各民族群众的团结,在新疆的外语教学中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更加能促进新疆的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外语语言知识教学、外国文化教学和外国文学教学都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新疆;爱国主义;外语教学;民族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2-0-02   
期刊
摘要:中英文化的巨大差异导致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而两者思维方式的差异又直接体现为其语言表达形式的独特风格。因两者在思维整体性与个体性的差异、思维具象性与抽象性的差异以及思维主体意识与客体意识的差异,在翻译过程中采用增补、缩减及改头换面的信息加工策略可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译文更为准确地道,更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规范。这对更好的认识思维方式与语言本质之间的相互影响及进行翻译实践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期刊
摘要:20世纪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经济的发展,中国动画的脚步也在不断的前进,但我们的记忆是否还停留在童年的时候那些具有丰富传统色彩的动画片中呢,回想上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堪称中国动画片的“黄金时期”,一些让世界人民都惊叹,记忆犹新,引起巨大反响的动画片,标志着当时的中国动画艺术已经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直到上世纪70至80年代,中国动画作品一直保持着独有的绘画特色,随着美国迪斯尼动画片
期刊
摘要:本文对变压器常见冷却系统控制回路的构成做详细的说明,并简要分析了冷却系统出现全停的原因,以及如何处理一些常见的异常信号,提高我们处理变压器异常的能力。  关键词:冷却系统;控制回路;冷却器全停;异常处理  中图分类号:TM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2-0-02    本文介绍的晋陵变采用东芝变压器厂的分相式自耦变压器,有油浸自冷,油浸风冷,强迫油循环3种冷
期刊
摘要:高职英语教育是一门基础教育, 具有自身特点。目前高职英语教育中普遍存在生源英语基础薄弱, 师资不足、外教上课散漫、教学方法陈旧及教学设备落后等问题, 严重的阻碍了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让高职英语教育陷入了固步不前的尴尬境地,应尽快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课程设置、扩大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以适应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育;困
期刊
摘要: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方式。隐喻运作的基本方式是映射。映射一般由表示具体事物的源域向抽象的目标域进行。中国古典诗词情景交融,具体的意象映射着诗人的情感。翻译时,应保留这种映射关系,给译文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中国古典诗词;隐喻;映射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2-0-02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