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有疑问才会产生认识的冲突,才会有认知的需求,认知也才会深刻、完整。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对问题的提出却越来越少,这既不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所以让学生学会质疑,是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
一、营造宽松氛围,提高学生质疑的积极性
民主的教学氛围是开启学生智慧的无形钥匙,是陶冶学生情操的潜在力量,也只有如此,学生才会敢想、敢说、敢问、乐问。对此教师应首先端正态度,以实际行动真诚欢迎学生提出问题,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肯定,保护学生的积极性。由于学生的层次不同,提出的问题质量也会参差不齐,作为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新奇独特的想法,给予热情鼓励和引导,从而唤起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逐渐养成质疑的习惯,提高质疑能力。
如《钠的化合物》这一节内容中,有关Na2O2与H2O的反应,按照课本实验,学生能够知道Na2O2和水反应生成O2,接着,可补充一个向反应后的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的实验,学生能发现溶液变红,振荡,红色突然消失。这时,我们会发现学生有一种很想知道原因的欲望,当学生提出质疑时,我们要适当解答,同时为讲下面的内容埋下了伏笔。
二、创设质疑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在化学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进入生疑、释疑的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诱发学生的质疑意识,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永不满足、不断进取的积极状态。
如在讲述《化学平衡》中的合成氨适宜条件的选择时,为学生设置“假如你现在是合成氨工厂的老板,你如何提高自己工厂的经济效益”的问题,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的思维也高涨起来了,有的问工厂的设备怎样,有的问合成氨的技术如何,有的问原料能否充分利用等等,然后再逐步引向本节课的重点:改变合成氨的条件,提高氨的产量。学生的质疑能力对本课的教学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又如在讲授《盐类水解》时,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判断NaC1、NH4C1、CH3COONa的水溶液的酸碱性,接着让学生实验用PH试纸来测定上述溶液的PH值,然后根据现象进行思考。学生发现有的盐溶液显酸性、有的显碱性、有的显中性,在惊讶之余产生了疑问:为什么盐的水溶液不都显中性?这就使学生带着渴求的心理探索其中的原因。
三、改变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质疑欲望
教学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达到“教为了不教”。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一味强调知识,而忽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采用质疑的教学模式,即自学教材→讨论交流→解决问题→巩固总结,通过采用问题教学,激发学生的质疑欲望。
如在学习《电解池》一节中,先让学生在原电池的基础上阅读电解池,通过对比提出一些想知道的问题,再展示案例,由学生分组讨论案例,各组派代表发言,最后师生协作完成对案例的总结。整个过程中教师起到适时铺路、引导、点拨的作用,而学生在这种质疑模式的教学活动中则一直处于思维活跃的状态,增加了学习的兴趣,培养了质疑能力,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四、利用合作讨论,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合作讨论学习,就是以异质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师生关系由原来的“权威——服务”的关系变成了“指导——参与”的关系,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达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目的。教师要做的是给学生一把钥匙,让学生自己去开锁,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互动功能,让学生之间相互质疑,相互启发,相互讨论,个人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发展。
如在讲解《糖类》这一章中“各种糖类的性质”时,采用分组合作讨论的方法,各小组通过糖分子结构的分析来讨论各种糖的性质。在讨论中,小组成员间相互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气氛浓厚。在成果交流会上,各小组学生发表了各自的观点,也对其他小组的质疑进行解答,聪明才智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创新精神和质疑能力得到了充分提高,学习能力有差异的学生在相互的带动下,学习主动性也提高了,每位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阳市天目湖中等专业学校)
一、营造宽松氛围,提高学生质疑的积极性
民主的教学氛围是开启学生智慧的无形钥匙,是陶冶学生情操的潜在力量,也只有如此,学生才会敢想、敢说、敢问、乐问。对此教师应首先端正态度,以实际行动真诚欢迎学生提出问题,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肯定,保护学生的积极性。由于学生的层次不同,提出的问题质量也会参差不齐,作为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新奇独特的想法,给予热情鼓励和引导,从而唤起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逐渐养成质疑的习惯,提高质疑能力。
如《钠的化合物》这一节内容中,有关Na2O2与H2O的反应,按照课本实验,学生能够知道Na2O2和水反应生成O2,接着,可补充一个向反应后的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的实验,学生能发现溶液变红,振荡,红色突然消失。这时,我们会发现学生有一种很想知道原因的欲望,当学生提出质疑时,我们要适当解答,同时为讲下面的内容埋下了伏笔。
二、创设质疑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在化学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进入生疑、释疑的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诱发学生的质疑意识,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永不满足、不断进取的积极状态。
如在讲述《化学平衡》中的合成氨适宜条件的选择时,为学生设置“假如你现在是合成氨工厂的老板,你如何提高自己工厂的经济效益”的问题,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的思维也高涨起来了,有的问工厂的设备怎样,有的问合成氨的技术如何,有的问原料能否充分利用等等,然后再逐步引向本节课的重点:改变合成氨的条件,提高氨的产量。学生的质疑能力对本课的教学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又如在讲授《盐类水解》时,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判断NaC1、NH4C1、CH3COONa的水溶液的酸碱性,接着让学生实验用PH试纸来测定上述溶液的PH值,然后根据现象进行思考。学生发现有的盐溶液显酸性、有的显碱性、有的显中性,在惊讶之余产生了疑问:为什么盐的水溶液不都显中性?这就使学生带着渴求的心理探索其中的原因。
三、改变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质疑欲望
教学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达到“教为了不教”。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一味强调知识,而忽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采用质疑的教学模式,即自学教材→讨论交流→解决问题→巩固总结,通过采用问题教学,激发学生的质疑欲望。
如在学习《电解池》一节中,先让学生在原电池的基础上阅读电解池,通过对比提出一些想知道的问题,再展示案例,由学生分组讨论案例,各组派代表发言,最后师生协作完成对案例的总结。整个过程中教师起到适时铺路、引导、点拨的作用,而学生在这种质疑模式的教学活动中则一直处于思维活跃的状态,增加了学习的兴趣,培养了质疑能力,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四、利用合作讨论,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合作讨论学习,就是以异质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师生关系由原来的“权威——服务”的关系变成了“指导——参与”的关系,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达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目的。教师要做的是给学生一把钥匙,让学生自己去开锁,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互动功能,让学生之间相互质疑,相互启发,相互讨论,个人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发展。
如在讲解《糖类》这一章中“各种糖类的性质”时,采用分组合作讨论的方法,各小组通过糖分子结构的分析来讨论各种糖的性质。在讨论中,小组成员间相互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气氛浓厚。在成果交流会上,各小组学生发表了各自的观点,也对其他小组的质疑进行解答,聪明才智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创新精神和质疑能力得到了充分提高,学习能力有差异的学生在相互的带动下,学习主动性也提高了,每位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阳市天目湖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