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7-0011-01
一、“减负”时代背景分析
近年来,随着社会各界对减负问题的关注,政府、教育部门也制定了相关政策,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减负问题,指出“推进素质教育。各级各类教育都要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快课程、教材、教育方法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把中小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实践、创造。” 在2010年颁布并实行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2)》中就明确指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另外,很多省、市教育部门也制定了“减负”工作实施措施,尽管如此,为什么到目前为止,中小学的减负问题还是迟迟得不到解决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二、“减负”的内涵厘定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明远指出:学生“减负”的关键是要对学生的负担进行正确理解。“减负”即减轻负担,这里的负担是指学习负担。笔者认为学生“减负”不仅仅是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更重要的是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这与国家的教育普及制度、考试制度、文化等因素有密切的联系。其实“减负”的实质就是使学生轻松学习、愉快学习,健康快乐的成长。
三、学生学习负担加重的原因
事物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需要的不再只是具有单一知识的人,更多需要的是知识技能、创造能力与创新精神全面发展的人。因此,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必然要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这就必然会引起整个教育系统的变革和要素(家庭、学校)的发展变化。
(一)家庭教育观念
为了使孩子有个良好的前途和未来,家长都希望孩子能接受好的教育,从而会把孩子送到教育质量好、教育环境好的学校。此外,有些家长还盲目的将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攀比,没有认真考虑自己孩子的需要和特点,常常帮孩子选择或决定一些自己认为是对孩子有益的事情。但是各位家长,“孩子们真的快乐吗?”。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是自然人,不是某个人或社会的奴役。那些将自己意愿强加给孩子的家长的做法,无意之中将自己的孩子当成了自己的奴役,反而给孩子增加了无形的压力。
(二)传统的学校办学理念、教师教育观念
学校作为实施教育的主要场所,肩负着培养社会人才的重任。但是由于现在教育大多强调“升学率”,强调教育内容课程化,一味的在课程、教材等方面做“加法”,什么内容都塞进课堂教学,已经成为使很多学校增添了功利主义的色彩。有些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吸引更多的生源,打造自己的教育品牌,就会增加负担、考试施压、相互竞争,而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的主体,在教育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因此教师就承担着学校教育品牌建设的重任。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很多教师就会把自己身上的这种隐性的压力施加在学生身上。
四、帮助孩子步入共同体课堂,为孩子创设减负殿堂
课堂作为特殊而有效的教学场所,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域。它是由教材、教师、学生共同组成的学习共同体共存的特殊的生活世界,离不开各主体间平等、和谐、真挚的交往,只有这样,各主体间才能真诚的交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各交往主体间内心的恐慌和压力,减轻学生的压力和负担。因此,如果要提高“减负”效率,就需要创建一种积极地、轻松地、和谐地课堂学习共同体,促进各主体间的理性交往。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课堂质量和教学效率。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引导者,是进行教学管理,制定教学制度、设计教学活动的主力军,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是“导学者”,因此,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发展水平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发展水平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减负”意识,转变教师传统教育观念,增强课堂教學管理能力,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富有建设性的课堂环境中成长。一直以来,传统的教学观念,严重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思想。为了改变教师的传统教育观念,教师培训模式也发生了转变,逐渐适应了现代社会和教育本身专业化水平的发展,把培养教师的目的定为把教师培养成为具有理论背景专业化理论能力和知识的新型学习型教师,开展“拜师收徒、结对指导、师带徒”活动,指导青年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实践,实行同伴指导制度,此外,学校还经常组织教师专业教育培训活动,实行“请进来,走出去”的策略,让一线老师吸取更多的经验,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二)建立课堂学习共同体,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1.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首先,教师作为学生的合作者,应引导学生明确需要预习的内容、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鼓励学生自主研究教材、查找相关资料、相互交流研讨,这正符合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自主性学习的要求。在预习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大胆对预习的内容提出质疑或新的发现,为更好地学习课文内容奠定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此外,在课堂教学中,也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并创造条件使学生经常体验到创造的乐趣,形成独特的创造力,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感悟心灵。更加要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体现出“真语文”的特点。
2.建立学生学习共同体。课堂中,学生的时间被均质化,个人经验被剥夺。这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要建立学生学习共同体,首先,应该让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要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实行“小组合作制”,让学生在组内竞争,组与组之间竞争,更加深刻的明确自己的学习能力,明确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从而让学生在合作和竞争中不断改进学习方法,认识、发展和提高自我。
总之,课堂教学是学生减负的殿堂,也是提升学习效率的关键点。所以我们应该抓好课堂教学,共同创建课堂“学习共同体”,真正实现师生互动,让学生步入“真教、真学”“教真、学真”的殿堂,促进学生真实性的、实际性的发展。
(作者单位:青岛市黄岛区香江路第一小学)
一、“减负”时代背景分析
近年来,随着社会各界对减负问题的关注,政府、教育部门也制定了相关政策,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减负问题,指出“推进素质教育。各级各类教育都要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快课程、教材、教育方法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把中小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实践、创造。” 在2010年颁布并实行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2)》中就明确指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另外,很多省、市教育部门也制定了“减负”工作实施措施,尽管如此,为什么到目前为止,中小学的减负问题还是迟迟得不到解决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二、“减负”的内涵厘定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明远指出:学生“减负”的关键是要对学生的负担进行正确理解。“减负”即减轻负担,这里的负担是指学习负担。笔者认为学生“减负”不仅仅是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更重要的是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这与国家的教育普及制度、考试制度、文化等因素有密切的联系。其实“减负”的实质就是使学生轻松学习、愉快学习,健康快乐的成长。
三、学生学习负担加重的原因
事物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需要的不再只是具有单一知识的人,更多需要的是知识技能、创造能力与创新精神全面发展的人。因此,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必然要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这就必然会引起整个教育系统的变革和要素(家庭、学校)的发展变化。
(一)家庭教育观念
为了使孩子有个良好的前途和未来,家长都希望孩子能接受好的教育,从而会把孩子送到教育质量好、教育环境好的学校。此外,有些家长还盲目的将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攀比,没有认真考虑自己孩子的需要和特点,常常帮孩子选择或决定一些自己认为是对孩子有益的事情。但是各位家长,“孩子们真的快乐吗?”。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是自然人,不是某个人或社会的奴役。那些将自己意愿强加给孩子的家长的做法,无意之中将自己的孩子当成了自己的奴役,反而给孩子增加了无形的压力。
(二)传统的学校办学理念、教师教育观念
学校作为实施教育的主要场所,肩负着培养社会人才的重任。但是由于现在教育大多强调“升学率”,强调教育内容课程化,一味的在课程、教材等方面做“加法”,什么内容都塞进课堂教学,已经成为使很多学校增添了功利主义的色彩。有些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吸引更多的生源,打造自己的教育品牌,就会增加负担、考试施压、相互竞争,而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的主体,在教育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因此教师就承担着学校教育品牌建设的重任。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很多教师就会把自己身上的这种隐性的压力施加在学生身上。
四、帮助孩子步入共同体课堂,为孩子创设减负殿堂
课堂作为特殊而有效的教学场所,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域。它是由教材、教师、学生共同组成的学习共同体共存的特殊的生活世界,离不开各主体间平等、和谐、真挚的交往,只有这样,各主体间才能真诚的交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各交往主体间内心的恐慌和压力,减轻学生的压力和负担。因此,如果要提高“减负”效率,就需要创建一种积极地、轻松地、和谐地课堂学习共同体,促进各主体间的理性交往。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课堂质量和教学效率。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引导者,是进行教学管理,制定教学制度、设计教学活动的主力军,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是“导学者”,因此,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发展水平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发展水平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减负”意识,转变教师传统教育观念,增强课堂教學管理能力,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富有建设性的课堂环境中成长。一直以来,传统的教学观念,严重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思想。为了改变教师的传统教育观念,教师培训模式也发生了转变,逐渐适应了现代社会和教育本身专业化水平的发展,把培养教师的目的定为把教师培养成为具有理论背景专业化理论能力和知识的新型学习型教师,开展“拜师收徒、结对指导、师带徒”活动,指导青年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实践,实行同伴指导制度,此外,学校还经常组织教师专业教育培训活动,实行“请进来,走出去”的策略,让一线老师吸取更多的经验,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二)建立课堂学习共同体,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1.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首先,教师作为学生的合作者,应引导学生明确需要预习的内容、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鼓励学生自主研究教材、查找相关资料、相互交流研讨,这正符合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自主性学习的要求。在预习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大胆对预习的内容提出质疑或新的发现,为更好地学习课文内容奠定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此外,在课堂教学中,也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并创造条件使学生经常体验到创造的乐趣,形成独特的创造力,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感悟心灵。更加要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体现出“真语文”的特点。
2.建立学生学习共同体。课堂中,学生的时间被均质化,个人经验被剥夺。这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要建立学生学习共同体,首先,应该让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要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实行“小组合作制”,让学生在组内竞争,组与组之间竞争,更加深刻的明确自己的学习能力,明确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从而让学生在合作和竞争中不断改进学习方法,认识、发展和提高自我。
总之,课堂教学是学生减负的殿堂,也是提升学习效率的关键点。所以我们应该抓好课堂教学,共同创建课堂“学习共同体”,真正实现师生互动,让学生步入“真教、真学”“教真、学真”的殿堂,促进学生真实性的、实际性的发展。
(作者单位:青岛市黄岛区香江路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