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奋斗是青春厚重的底蕴》有感

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liji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读过一些励志书籍,看到各种人群,虽历经磨难,但最后都实现了自己的目标。他们之中既有知名人士,也有草根大众。往日,简单地认为奋斗就是人在不同的阶段,朝着自己的目标以坚强的意志,坚韧的品性为支撑。熟不知,能够让人在青春的路上奋斗实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理想无疑是指路明灯,远大理想犹如人心中的灯塔。理想为灯固然指引着前方,但如若只知埋头苦干和横冲直撞,那无疑会头破血流,因而懂得变通,才能少走弯路。
  曾经天真地认为,对于奋斗,年轻人应该一马当先,不能畏首畏尾,犹豫徘徊。奋斗从未有年龄的界限,所以才有今日年近古稀的射击高手托马尔。以自己的努力为国家赢得了荣誉,为自己成就了辉煌。也有从小天赋异禀,爱好音乐,并受家庭亲人言传身教的音乐达人茜拉。在困难面前,她没有屈服,而是以坚强的意志,用歌声放飞梦想,用音乐唱响青春。在取得辉煌时,她不沾沾自喜,而是坦诚自己心迹,明确目标“要让歌声征服世界,把流行音乐带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还有以做生命中永不熄灭的红烛为座右铭的巴西“励志姐”阿尔西丽娅,她有着那个年代人贫穷痛苦的经历。辍学,结婚,生子,这些在外人看来她的一生将不会泛起波澜。可不懈的奋斗,让她在41岁成功考取了巴西最具声望得学府――圣埃斯皮里托联邦大学。奋斗,从来就没有身份地位的“高栏”,澳大利亚以身试药,造福人类的伟大科学家巴里·马歇尔。英雄的故事说不完道,道不尽,但他们都不是天生圣人,只是凭借着执着与无畏,在岁月中砥砺前行,成就自己,奉献社会。
  俞敏洪曾说“每个人的心中都潜伏着一只雄狮”。而社会也是把人简单分成几类,有成功者当然也有失败者,无乎其外亦有平庸者,前两者或成功或失败,但没有人否认他们曾经努力奋斗过,他们唤醒了内心深处的那只雄狮与人生理想,他们懂得,拼搏过就不言悔,而于平庸者他们安于现状,害怕面对生命中的得与失,甘于平淡无奇,安于现实安稳。但人又怎会没有理想,罗曼罗兰说:“一种理想就是一种力量。”平庸者不过是将理想埋藏在内心深处,因为其力量有限。他们有的只是对成功者投以艳羡的眼光,对失败者又沾沾自喜,生活如一潭死水,没有任何涟漪,就这样将时光消耗殆尽。
  我們无法否认他人的生活,但我们应该让自己的生活充满色彩。在每个人的人生中都有那么一段时光,是自己不懈奋斗着的。奋斗中,让自己感到很充实,而奋斗后更让自己不言悔,此刻,成功与否,都显得不那么重要。过往的泪水,辛酸,早已幻化成今日的欢笑,满足。让我们朝着目标不懈拼搏。以个人梦想为基奠,让奋斗成为青春厚重的底蕴,为我锦绣中华增添异彩,早日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作者通联:江西兴国县第三中学高一(1)班 指导教师:郑世荣]
其他文献
设计了一种实时描绘焊接操作过程的模拟训练系统。该系统采用了激光扩束准直系统,CCD成像技术和桥式传感电路,并通过微机实时记录焊接员的操作情况,给出了操作状态曲线。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诗词教学一直是重点与难点之一,尤其是中国古典诗词的教学。一方面,诗词知识的传授成为了教学的重点,而立足于知识传授往往又会影响到诗词教学的效果;另一方面审美能力与审美意识的培养也是诗词教学必须要承担的任务,这就一定程度上使教师个人审美与学生审美产生差异。而从本质上来看,初中语文诗词教学不应仅仅有知识传授与审美教育,还应有学生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培养,才能使诗词教学的实效更富有成效,且对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而诗歌就是中华文化的优秀代表。作为传统的文化题材,诗歌具有极特殊的意义,所以在语文教学中也占据着不可撼动的地位。但是在目前的诗歌鉴赏教学过程中,还是有很多同学对这一模块的学习有着很大程度的反感,这也使得诗歌鉴赏教学活动存在着较大的缺憾,并且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高考语文成绩。笔者对开展诗歌鉴赏教学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列举一些现阶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
现代文阅读两步走:一读文,二作答。一、读文之道解读文章有道有法,遵乎道,合乎法,一切皆呈现。
为了加快发展广西淡水渔业,本文作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联系广西淡水自然资源和渔业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实际,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提出充分发挥区域资源比较优势,搞好优
不知道有多少老师如我一样,少时读诗,只觉朗朗上口,良多趣味;后来读诗,回味无穷,品之不尽,而现在教诗的时候却觉得无比苦恼,总觉得有那么一些道不尽,说不完的失意与惆怅,无边的苦恼源于似乎学生们总不能如我们一样,品得其中三味,一瞬间就领略到那种唇齿留香的美。  究竟怎么了?诗还是那些诗,为什么换了一个身份面对的时候却有了完全不同的感觉呢?长久的思索,也曾无数次的在自己的教学中去进行尝试,终于越来越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