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变玻璃围护结构蓄能特性及对室内热环境影响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sn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玻璃围护结构蓄能特性直接影响其热工性能,其与材料本身有关.传统玻璃围护结构热惰性小、传热系数大特点,造成建筑能耗较大,并对室内热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以玻璃围护结构蓄能特性调控为研究目标,建立了填充多种材料玻璃围护结构建筑热分析模型,分析了玻璃腔内置空气、二氧化硅气凝胶、相变材料对玻璃围护结构蓄能特性的影响,并研究了其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研究发现:玻璃围护结构添加相变材料时蓄能和热惰性更强;同填充二氧化硅气凝胶、空气相比,相同室内外环境条件下玻璃围护结构添加相变材料时内表面温度分别降低1.50K和3.54K,内表面峰值热流分别降低1.26 W· m-2和2.62 W· m-2;玻璃围护结构添加相变材料能有效改善室内温度分布均匀性和室内热舒适性.
其他文献
使用FLUENT软件建立了中深层套管式地埋管换热器三维数值传热模型,基于正交试验极差法,分析了入口温度、埋深、内管径、岩土热导率、地温梯度对中深层套管式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这五项因素对中深层套管式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性能的影响显著性依次为:埋深、地温梯度、入口温度、岩土热导率、内管径;其次基于平均能源成本法建立中深层套管式地埋管换热器经济性评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中深层套管式地埋管换热器的平均能源成本随埋深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在选定参数条件下,2500 m埋深的中深层套管式地埋管换热器
拉萨地区冬季寒冷,但太阳能资源丰富,在改善当地冬季室内热环境的技术分析中,减少当地室内热量损失和增强墙体太阳能热利用对围护结构的保温与蓄热性能产生了不同的需求.为平衡这种需求,使得围护结构对室内热环境改善效果达到最佳,对围护结构蓄热与传热性能的相对强弱及其对围护结构室内侧导热量的影响进行研究.首先运用拉普拉斯变换法,得到集墙体厚度、材料导热系数及体积热容为一体的评价围护结构蓄热性能与传热性能相对强弱的RSHST数,然后运用Energyplus模拟分析拉萨地区一定保温性能墙体的不同RSHST值对冬季围护结构
该研究针对太阳能被动建筑供暖与主动供暖系统之间的相关性和相互反馈作用,建立了以建筑及系统总成本最低为优化目标,以建筑零能耗运行为约束条件的太阳能主被动供暖系统协同优化模型.以拉萨地区某2层民居建筑为例,得到了不同供暖时长保证率下建筑与太阳能供暖系统的最佳设计参数组合,并对优化后的建筑能耗及成本分摊比例进行分析,最后对不同价格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建筑设计、建筑保温、直接受益窗、太阳能系统各部分建筑能耗分摊比例分别约为7%、60%、17%和16%;而建筑保温、直接受益窗、太阳能系统各部分成本分摊比
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技术手段.太阳能集热器-内嵌管式相变顶板系统是一种将相变板内衬于屋顶内侧,可用于房间的隔热保温,并通过相变材料存储太阳能实现全天室内空气供暖的拥有高效节能潜力的系统.为了研究该系统的传热、节能特性,根据该内嵌管式相变顶板的结构形式建立了一种二阶可变热容热阻简化传热模型并提出一种简便的参数配置方式,进一步建立了该结构的数值模型,利用模拟结果验证该简化模型的准确性.结果 表明:简化模型的建模方法是可行的,该二阶可变热容热阻简化模型可以预测该内嵌管式相变顶板的传热
为揭示中深层地埋管换热器周围岩土的热恢复特性,建立数值传热模型,基于有限差分法进行求解,并利用项目实测数据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深层地埋管换热器周围岩土全年的温度场变化.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特定工况下,中深层地埋管换热器对其周围岩土的热影响范围有限,其热影响半径为9.3m;中深层地埋管换热器的取热区域主要集中在1200~2000 m的岩土;岩土热恢复率随着恢复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减小,以恢复两个月的热恢复率为基准,热恢复4个月、6个月、8个月热恢复率在前一基础上分别增加2.1%、0.9%和0.5%;经过8
蒸发冷却空调系统的设计既要考虑室外气候条件的影响,同时也要适应不同建筑冷负荷变化.通过研究典型城市室外气候条件对建筑冷负荷、间接蒸发冷水机组出水温度、蒸发冷却空调制冷量的影响,提出蒸发冷却空调系统冷源选型、空调设备二次空气选用等设计要点.对比分析得到蒸发冷却空调系统制冷量并非随建筑冷负荷呈规律性变化,需考虑峰值负荷时蒸发冷却空调系统供冷能力不足的问题.此外,深入研究典型城市室外空气状态点的分布情况,提出不同工程应根据建筑冷负荷设置蒸发冷却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建议干热气候区蒸发冷却空调系统设计应充分利用夜间
在负荷模拟软件TRNSYS中建立了带有双层相变通风屋面的建筑模型,在以武汉市为代表的夏热冬冷地区气候条件下,分别研究了相变层相变温度范围、相变层厚度和通风速度对屋面热工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优化设计.从空调累积负荷、相变材料利用率和经济性因素考虑高温相变层的最佳相变温度范围为26~28℃,最佳厚度为30 mm,最佳通风速度为2~3 m/s,低温相变层的最佳相变温度范围为15~17℃,最佳厚度为20~30 mm.经过优化设计后,双层相变通风屋面与参照屋面相比,在供冷期的累积冷负荷可降低30.18%,在供热期的累
通过搭建实验装置,实测封闭模式、日间自然通风模式及中午自然通风模式下双层皮幕墙的运行参数,研究自然通风模式及光伏透过率对双层皮幕墙冬季运行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三种通风模式下内层皮温度、传导热流密度和辐射热流密度差异较小,说明通风模式对室内得热量基本无影响;日间部分时间段空腔顶部温度高于20℃,合理选择自然通风时间可同时为室内提供热量和新风;且日间自然通风模式更有利于提高发电功率.光伏材料可改善双层皮幕墙的保温性能,并大幅度降低冬季室内得热量.
针对被动太阳能窗白天太阳得热要求的太阳总透射比大和夜间防止失热希望的传热系数小的矛盾问题,开发了一种热工参数可变的被动太阳能窗,实现了窗户传热系数U和太阳得热系数SHGC阶跃可变.采用WINDOW和THERM软件对窗户的热工性能进行了模拟与优化,给出了不同玻璃组合形式、窗框型材及窗框比下的热工性能参数,并通过第三方检测对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 表明:模拟相对误差约为4%,可满足工程应用精度要求;对于热工参数可变的被动太阳能窗(G3玻璃系统),白天内窗扇开启时,SHGC升高至0.69,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得
光伏复合墙体是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的应用形式之一,凭借其特殊的构造体系,具有冬季保温、夏季隔热的性能.基于沈阳地区实验装置的监测数据,研究光伏复合墙体冬季温度变化规律,通过实测和模拟,量化了主被动两种热利用方式的供热量和供热效率.冬季太阳直射条件下,南墙光伏组件的温度可达到45~55℃,空气间层温度可达到35~45℃.在被动模式下,光伏复合墙体内的空气与室内空气自然循环,适用于空气间层温度高于30℃工况,基于对比实验装置,发现相对于未使用光伏复合墙体的B建筑,应用光伏复合墙体内循环模式的A建筑可节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