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e2009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堂提问是实现语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之一,提问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关乎课堂教学的成效。作者主要就课堂提问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体会。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课堂提问 有效性
  
  尽管新课程实施已经多年,但是我发现当前课堂提问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有:表面性提问,旨在追求活跃的场面,要求一问齐答,不考虑问题的难易程度,表面热闹,实则空洞;习惯性提问,问题未经精心设计,每讲一两句便问“是不是、对不对”,如同口头禅一般,发问不少,但收效甚微;惩罚性提问,发现某一学生精力分散、心不在焉,于是对他突然发问,借机批评,久而久之使学生对老师的提问产生恐惧心理,等等。这些类型的提问利少弊多,甚至不如不问。
  对于课堂提问,我最初也感到很头痛,不知道怎样的课堂提问才有利于语文教学,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实现教学的有效性。我请教了不少有经验的老教师,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再加上自己这几年的课堂探索与实践,有了一些心得,整理成文,与大家交流。
  一、集中注意,激发兴趣
  注意是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对于学生来说,它是适应课堂环境和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教师通过巧妙的提问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在听课过程中表现出认真、主动的心理状态,从而激起学习兴趣,这是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那如何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兴趣呢?
  1.在最佳的时机提问。提问的时机是要精心选择的,过早则学生对教材认识缺乏准备,启而不发;过迟则问题已经解决,成了马后炮。例如《老王》一文结尾中写道:“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此时可问:“杨绛对于老王为什么有愧怍?老王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从而让学生顺利地掌握文章的主旨。
  2.在内容矛盾处提问。不少课文的内容有一些看起来似乎“自相矛盾”的地方,其实正是作者落墨的着力之处,对于这些地方学生很感兴趣。在这些地方提问,既能使学生集中注意,激发学习积极性,又可以引导学生把课文理解得更深。在《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对读书这一问题有两种不同的答案,回答外祖母说:“只刚念了《四书》。”回答贾宝玉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这不是矛盾了吗?让学生思考回答达成共识:这样的改口,正体现了林黛玉进贾府“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谨慎态度,这是她寄人篱下的心态反映。
  3.在课文理解有争议处提问。有些课文内容理解见解不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在这些地方设置问题,让学生讨论。如《雷雨》中“周朴园是否对鲁侍萍有真感情?”,《项链》中“玛蒂尔德是一个虚荣心极强的女子,还是一个坚强的女子,或者两着都有?”,《祝福》中“祥林嫂有无反抗性格?”……这些问题的答案不一,可以激发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言之有理即可。假如这样一堂堂充满探究性的课能坚持下去,势必会让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大大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也会自然达成。
  二、诱导探索,发展智力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可见,教学中的提问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教师要善于给学生思考的机会,揣摩何处学生不易领会,即于此处提出问题。这就要求教师注意提问的几个地方。
  1.在关键内容处提问。所谓关键内容,是指对全篇文章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作用的问题,或是学生不易理解的疑点、难点等。这些关键内容往往是阅读材料中体现中心思想的点睛之笔,或是散文中的“题眼”,或是诗歌中的“诗眼”,等等。如果教师能平中见奇、慧眼识珠,就能引导学生排除疑难,学有所得。如《雨霖铃》一词,可以在学生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词眼”(“多情自古伤离别”),从而把握全词的主要情感。
  2.在文句的蕴含处提问。文章中有些句子含义丰富,常常寄寓作者特定的写作意图;有些句子很含蓄,往往表现了作者深邃的思想乃至文章的主旨;也有些句子,字面意思一目了然,细细品味,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还有些句子看上去不难理解,但联系全文却有“一石二鸟”甚至“一石多鸟”的作用。《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凤有这样一句话:“况且着通省身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可以让学生分析这句话的语言表达技巧,思考它体现了王熙凤怎样的性格特点。这么一问,王熙凤八面玲珑的性格特点就跃然纸上。又如《我爱这土地》:“为什么‘我’要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诗中的‘土地’、‘河流’、‘风’、‘黎明’四组意象包含了哪些内容?可能有什么象征意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学生可以理解文句的深刻内涵。
  在知识点或考点处提问。语文教学很重要的一环是知识的迁移。这种迁移训练是提高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必不可少的手段,但运用好课文这个例子本身也很重要,特别是在体现知识点、蕴含考点的地方,教师一定要有特殊的职业敏感。如教《拿来主义》一文,讲开头一段时,为了启发学生掌握遣词造句在思想感情上的功能,可设计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1)“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上的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进步”有何含义?你理解鲁迅先生言外之意了吗?(2)“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这几个加点字的特殊含义是什么?这些知识点有一定的深度,是考试容易涉及的地方,提出这样的问题能引起学生思考,同时也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进行思维的严格训练。
  三、因人施问
  因材施教是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所以在课堂提问中,我们要因人施问。课堂提问要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在任何一个班集体中,因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学习能力存在着差异,学习程度自然有“好、中、差”之分,即所谓的“层”。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就要求“好、中、差”兼顾,设计出可供不同水平和不同能力学生回答的不同层次、不同难度的问题,即设计出从易到难,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等多层次的问题。这样,可使全班学生人人都处于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参与讨论问题的积极状态,充分调动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当然,若运用不好,就会使部分学生思想分散,晕头转向,无所适从,影响课堂效果。
  心理学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存在着性格差异,有的活泼,有的内向,有的善于表现自己,有的默默无闻。前者往往是老师提问的对象,而后者老师往往不愿问。有的可能怕影响课堂教学,因为前者回答又快又准,而后者即使回答也吞吞吐吐。其实不然,若不让后者思考或弄明白,这节课就是“夹生”饭。这就要求课堂要面向每一个学生,问题要因人而提,因人而问,讲究策略,需要谁回答就叫谁。问题提出来后,要调动每一个学生的思维,对于前者,要提醒他们注意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对于后者,要给他们思考的时间,给他们鼓励,如:“别着急,想一想再说!”“我相信你能回答好!”,等等,循循善诱,即使回答不好或不对,也应给予鼓励,而不能逼问或批评,以免适得其反。
  实践证明,因人施问对培养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对消除中下生对提问的畏惧心理有很好的效果。
  四、适度、适量提问
  课堂提问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所提的问题应符合学生实际的认识水平和想象能力,要有明确的出发点和准确的针对性。问题过大、过深、过难,全班站起来一大片,谁也回答不了,最后只好教师自己回答。从表面看,虽然也完成了提问的形式过程,但只是在学生的陪衬下体现了老师的高明,于教学两方面都是无益的。相反,问题过小、过浅、过易也是不可取的。这类问题通常以两种形式表现出来,一种是极简单的“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选择问,一种是极肤浅的填空问,如“作者是谁,主人公的精神多么?摇?摇”等。这类问题没有任何思考价值,学生不假思索即能对答如流,不仅无助于思维能力的锻炼,而且在看似繁荣的背后,会养成浅尝辄止的不良习惯。教师必须端正思想,彻底消灭语文课堂教学的这种热闹假象。课堂提问既不能让学生高不可攀,又不能让学生唾手可得,而应该让学生跳一跳——开动大脑积极思考后获得正确的结论。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劳动取得成果,才能感到由衷的喜悦,同时也会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所谓适量,就是在课堂上要有所问,但不能一直问。对课堂所提的问题,教师应精心准备,严格控制质量和数量。教师对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还应在备课时精挑严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既要做到数量适中,又要避免两种倾向:太多或太少。提问太多,不仅不能改变传统教法,反而会令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使学生没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消化;提问太少,讲授太多,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最终会产生厌倦情绪。一节课,一般设计四至五个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掌握内容,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即可。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是语文有效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成效。一个好的提问,犹如给了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语文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使课堂提问真正成为启迪学生智慧,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黎奇.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郑金洲.教学方法应用指导.华东师大出版社,2006.
  [3]张天宝,王攀峰.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
  [4]康藜.在实践中前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础教育课程,2010.
其他文献
新疆铁路动物卫生检疫监督作为我区动物卫生防疫工作的一部分,在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情,促进我区畜牧业发展,保护人体健康,维护公共安全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本文以新疆
契丹很早就有了农耕的历史,《辽史》记载:“初,皇祖匀德实为大迭烈府夷离,喜稼穑,善畜牧,相地利以教民耕。仲父述澜为于越,饬国人树桑麻,习组织。”[1]耶律阿保机建立辽帝国之后,亦十分重视农业的发展,“太祖平诸弟之乱,弭兵轻赋,专意于农。尝以户口滋繁,纠辖疏远,分北大浓兀为二部,程以树艺,诸部效之”。[2]太宗更是将农业视为军国要务的重中之重,会同八年(公元946年),问军国要务,左右对曰:“军国之
作者附言尊敬的《新闻战线》杂志领导和全体工作人员:国际部转来了你们的慰问信,在此请接受我衷心的感谢。北约侵略南斯拉夫是本世纪末最重大的一个历史事件,对此事的新闻报道值
摘 要: 作者认为应该从三个环节入手探讨如何提高语文课堂质量的问题,即精心做好课前准备,认真抓好教学质量,科学进行教学评价,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课 提高教学质量 课前准备 课堂教学 教学评价    如何上好初中语文课,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位教师时刻都在研究的一个问题。我根据教学实践,对此谈些认识。  一、抓好课前准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做好教学设计是提高课堂
摘 要: 为了改变传统戏剧教学模式,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作者在戏剧教学中以激趣为前提,以解疑为切口,深入开掘,培养个性化解读,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品位和对社会生活的感悟能力。  关键词: 新课程 戏剧教学 化繁为简 优化课堂结构    戏剧艺术是诸种艺术门类中历史悠久、成就显著的一个门类,与小说、诗歌、散文并称四大文学体裁。戏剧作品具有十分复杂的文化蕴涵和非常丰富的思想艺术营养,这种营养不但在文艺作
同志们: 我今天能参加这个大会,心里十分高兴。在庆祝人民广播创建50周年的大会上,我作为一个广播电视战线上的老兵,向各位表示热烈的祝贺。同时,衷心祝愿广播电视战线的同
课堂提问的过程,是师生双方共同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过程,是教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是师生交流的过程,是让学生思维不再缺席的重要手段,是达到师生互动课堂教学目的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的提问更应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要加以鼓励和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处理好提问诸环节的问题,这样才能打造一个师生互动的平台,使课堂教学科学化、合理化,获得极佳的教学效果。  一、教师的课堂提问  (一
摘 要: 本文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进行了论述,认为教师应该让学生在“问题追索”中学习语文,在“体验感悟”中学习语文,在“开放交流”中学习语文,在“课堂延伸”中学习语文,在“主动”中学习语文。  关键词: 新课程 初中语文教学 探究性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实施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将探究性学习引进初中语文教学,是当前新课程实施中一个值得探究的问
乙型脑炎( Japanese encephalitis, JE)由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JEV)引起,是世界上特别是亚洲东部和东南部最重要的病毒性脑炎之一,死亡率高达20-50%。JEV是
布氏杆菌病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并造成严重危害的人畜共患病,布氏杆菌是布氏杆菌病的病原体,它是一种胞内寄生的革兰氏阴性球杆菌,无芽抱,有荚膜,无鞭毛不能运动,不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