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中的图像文化教育探析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qingqingc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读图时代”的到来,使培养学生图像解读能力和图像文化素养成为当前美术教育面临的课题。笔者认为可以从理解图像的语言系统、语义信息和文化意蕴以及运用迹象论的观点来解读图像。类文字图像可以作为培养图像文化素养的一个切入点。
  关键词 美术教育;图像;图像文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255.7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1-489X(2007)11-0012-03
  Analysis Education of Images Culture in Art Education//Wang Xueling
  Abstract Basic “Pictures” come,It is a task that training the student’s ability to interpret the images and the quality of image culture.The writer believes that images can be understood from the language system,semantic information and cultural Implications and the use of signs theory to interpret images.Words like culture images can be used as a starting point.
  Key words art education;image;image culture education
  Author’s address College of Fine Arts, the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37
  
  1 引言
  
   伴随着电子视像技术的发展,由大众图像主导的图像文化已成为一种无法忽视的文化现象。学校美术教育关注文化是本次美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将图像以文化的名义纳入到学校美术教育体系中,特别是对当前大众图像文化的教育策略进行探讨尤显重要。笔者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以下就如何提高学生图像解读能力和图像文化素养的培养,提出一些尝试性见解。
  
  2 培养学生图像解读能力
  
  2.1 理解图像的“语言系统”
   “语言”是由字词按一定的语法所构成的复杂的符号系统,是人类特有的交际工具[1]。将图像作为一种“语言系统”来理解,必然会涉及图像语言的组成方式。同文字语言一样,图像自身也有着独特的语言形式,而且图像语言具有与文字语言相同的两重性特征。图像符号的基本结构是点、线、面等及其组合,如同文字的字母和笔画。以此类推,同文字语言的构成语法相对应,图像符号的组成方式也有着自己的原则,即通常所说的以一定的形式美法则来组织图像的基本形态要素。《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于“美术语言”一词的解释是:“指造型艺术的基本构成因素,如点、线、形状、色彩、结构、明暗、空间、材质、肌理等,以及将造型元素组合成一件完整的作品的基本原理,包括多样统一、比例、对称、平衡、节奏、对比、和谐等。”[2]这一解释对更准确地认识图像的“语言系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人们从文字语言和图像语言中都能获得信息,但是很明显,解读文字语言比解读图像语言更受推崇,原因何在?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二者解释的前提不同:文字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人类最基本的沟通方式,所以文字的编码和解码都已有比较完善的体系;图像在人类文明史中主要是以绘画艺术的面貌出现,而绘画历来都是高雅的代名词,再加上一直以来教育的隔阂,图像自然难以形成面向大众的“语言系统”。但是,自20世纪以来,对图像语言进行研究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研究领域,图像的大众化和教育的平民化也让图像教育成为一个新的教育研究领域。图像的大众化让人们不断地寻找大众图像文化的教育之道。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应该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去体验,教师的作用在于抛砖引玉。
  2.2 理解图像的语意信息和文化意蕴
   举凡一件图像作品,其所传达的信息无非为2个方面,其一是表达一定的语意信息,通过图像的方式传达一定的主题;其二就是传达一定的文化信息,既包括作者本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包含时代、地域、民族特有的风俗、观念、信仰等方面信息,也就是深层文化意蕴[3]。
  当把一幅图像作为对象来理解、分析的时候,其实忽视了图像作品自身也是表达交流的一种符号,而更多地去关注它的形式语言。任何艺术作品都是希望向观赏者传达一种信息,正如英国美学学会主席奥斯本所说:“艺术作品的创作往往有许多动机和目的,然而它最普遍和最持久的作用一直是人们之间相互交往的一种方式。”[4]图像自身的语意信息是人们真正透过外在形象来解读图像的开始,是任何图像制作者和接受者无法回避的主题,也是图像成为信息传递载体的最主要原因。图像作品的认知绝不能仅停留在感性的层面,还要提高到理性分析其蕴涵的语意信息的层面。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这是新美术教育观的一个重要突破。从理解图像作为一种文化的角度来说,理解图像艺术的人文含义,理解当时的世界和作品中真、善、美的含义是图像艺术存在的缘由之一。认识“图像”与“文化”之间的关系,还可以将图像视作文化的一种快捷表现方式,如同电脑桌面上的快捷方式一样,真正支持这个快捷方式的是电脑系统中的程序。而只有深入挖掘隐藏于图像表层背后的文化意蕴,图像文化进入美术教育才真正地彰显出育人的目的。
  2.3 运用迹象论的观点解读图像
  对于图像的解读方式,前文已提到从图像的“语言系统”来认识,但需要以系统的美术形式语言等知识为基础。在当前的学校美术教育中,一直比较注重从美术形态来练习、认识美术自身,因为这是美术学科的特点。虽然这种方式对于学生识图能力的提高很有帮助,但是对于大众图像文化,笔者认为还有另外的解读方式,比如迹象论。将迹象论的观点引入到图像文化的教育具有一定的意义,因为它将以往人们认为高雅、无法认识的图像平民化了,正好与当前大众图像文化无处不在的时代相适应。从迹象论的观点来看,图像的组成方式无外乎“迹”与“象”,所谓“迹”即是图像中的各种痕迹,也就是常说的图像的表现形式,所谓“象”即常说的形象。
  符号学认为,图像作为表达符号的一种,图像意识中必然不可缺少一个物理图像(主要指图像作品的原型,也包括点、线、面等抽象图像意识)[5]。“象”为图像之根本,只有形象才能传达出图像的信息,而形式美无疑更算是艺术作品的特色。中国绘画和西方绘画的画面中都存在具体的形象,即使是抽象绘画也有点、线、面等基本抽象的形象。以中国书法中的草书为例,可以说没有经过一定训练的人一般很难理解其中所传达的语意信息。它之所以被称之为艺术,主要是因为它具备了艺术中抽象线条的美的特点,以线条的形式作迹。“迹”可以理解为完成绘画的方式,即运用的是什么工具,采取的是何种构图形式等。将图像分解为“迹”与“象”,以“象”为根本、将“迹”简化为表现形式这样一个简单的概念来理解大众图像,在笔者看来,正好是在这个信息爆炸、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时代,快速获取图像信息的一种方法。
  
  3 培养图像文化素养的一个点——类文字图像
  
  前文已经讨论过图像语言表达的符号功能,符号之所以能够代表被标识之物,是因为符号被相应的行为赋予了含义[5]。人们知道全球的残疾人通道都是运用一个人坐在轮椅上的图像来表示。再比如男卫生间的指示符号,在国外一般运用一个男人头像叼着烟斗的形象来表达,因为这些图像和人们大脑中储存的形象极其相似,所以容易得到正确的理解,避免由于语言障碍而产生的误会。
  关于“类文字图像”,20世纪众多符号论学者,如苏珊·朗格、巴特、皮尔斯等,虽没有明确提出这一概念,但是对此类图像符号的研究也大多见于其著作中。美国符号学家皮尔斯曾提出著名的索引、图标、象征3种符号分类方法,对于“图标符号”的解释为:类似于或看起来类似于他们所图似的东西。“象征符号”是与其所指对象偶合却相沿成习的东西,就是说,在一个群体中只需有某中标记、某个语音(调)或某件物体代表别的某某东西的约定,这种象征关系便可以成立[6]。皮尔斯所提出的后2种分类,其实正好暗合了本文提出的类文字图像概念,因为类文字图像最显著的特征即在于形象类似于图像或已成为使用规范的图式,可以重复使用并保持意义不变,同时这也就具备了文字语言的特点。由于其类似于语言文字,所以称其为类文字图像。
  类文字图像是图像成为全球通读语言的最好诠释,它不同于英语被称之为国际语言的缘由,类文字图像主要是靠联想和社会公认的标准来让人们明白一个图像符号所代表的含义,统一化与公式化是其创造、制作、传播的主要特点。如今这种类文字图像,举目所望,无处不在。由于这种简洁明了的具备指示作用的图像大量、重复地出现,人们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这种图像已经成为一种新的世界通用的语言。所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类文字图像的认知,是非常有必要的。
  由于电子视像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处于一个图像文化时代,图像文化教育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的图像解读能力、表达能力和图像文化素养成为当前及今后美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孙云主编.新编哲学大辞典[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1991:728
  [2]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7
  [3]王大根.学校美术教育目的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49-55
  [4]奥斯本著.20世纪艺术中的抽象和技巧[M].阎嘉等译.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1988:5
  [5]倪梁康.现象学如何解释符号与含义[J].现代哲学,2003(4):94-95
  [6]约翰·A.沃克.视觉文化分析模式[J].新美术,2004(3):17
其他文献
近几年中国外汇储备大幅增长目前已突破8000亿元大关,位居全球第二,关于中国外汇储备的规模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影响外汇储备规模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一国的汇率制度是关键因素之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全面建设惠及广大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小康社会,是党和各级政府重中之重的工作.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组织、带领、引导和服务农民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
基于离散化的思想建立了一种变厚度区轧制辊缝设定方程;通过建立空载和负载辊缝闭环控制方程,给出了一种变厚度轧制辊缝动态控制模型;在实验室四辊轧机上对DP590双相钢进行了
本文针对静态浸泡酸洗的缺点,提出采用氮气鼓泡法来辅助酸洗,并成功地应用于宝鸡电厂3号锅炉的酸洗中,取得了接近于动态循环清洗的效果。氮气鼓泡法具有清洗效果好,腐蚀速率
为了提高芳纶纤维复合材料的铣削加工质量,采用液氮作为冷却液对其进行了超低温铣削,对比研究了常温和超低温铣削条件下的主铣削力、加工表面微观形貌和表面粗糙度,并分析了
第55届中国教学仪器设备展示会于4月18日至20日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参展企业近900家,展位1000多个,是近几年规模较大的一次教学仪器设备的集中展示。
根据甘肃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本文借鉴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CSD)推出的驱动力-状态-反应(DSR)的模式,对1997-2004年影响甘肃农业可持续发展的20个指标进行了分析,运用层
中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中学科学课要注重各个学科知识的整合”,“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创设学习科学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  实施中,要达到上述科学课的教学目标,光靠一个专业教师、一门科学课的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中学阶段,就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言,理化课相对于其他学科,无论在时间的拓展、空间的转移、内容的选择和情景的创设上,都有着独特
当代中国私营业主阶层从其出现到队伍的发展壮大,是有着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支配的必然性的.存在的未必都是合理的,但当代中国私营业主阶层的存在是有其充分合理依据的.本文运用
江泽民同志在考察生产力发展动力时,既继承前人,又有新的突破,提出了'改革动力论'即改革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途径与动力,'创新动力论'即创新是生产力发展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