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山的忠诚之歌

来源 :江西教育·管理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仲秋时节,记者专访李玉贞老师。从上饶县黄沙岭乡中心小学出发,经过一个多小时山路的颠簸后,终于在泸溪河边上的中洲小学见到了她。她的脚几天前崴了,走路一拐一瘸的,由学校的两位年轻女教师搀扶着。她黝黑的皮肤,敦实的身材,朴素的衣着,淳朴的笑容,从外表看就像一名普普通通的山村妇女。与之交谈,她那执著的追求,奉献的情怀,对学生无微不至的爱,以及不时发出的爽朗笑声,闪烁着师德的光辉。她是高耸在大山深处的一座丰碑,一座穿越大山、连接山区未来与希望的木桥,一棵头顶蓝天、扎根泥土的大树,她用自己柔弱的身躯托起山区明天的太阳。
  
  特别能吃苦。两度主动来沙潭村教学点任教,在破旧的民房里,她和学生一道打着雨伞、穿着雨鞋上课。她把教室搬到自己家达5年之久。人民教师的爱与责任伴随着她前行
  “这是一条让我十分纠结的河。我当老师30多年,围绕着这条河转来转去,我吃的许多苦也是因为这条河。”站在泸溪河边上,李玉贞用手指着静静流淌的泸溪河对记者说。
  这里山外有山,重重大山把偏僻的中洲村与外界阻隔,而泸溪河却在山脚下蜿蜒盘旋,把中洲、西坑、沙潭等村庄隔开,给孩子们上学带来了许多麻烦。1976年,初中毕业的李玉贞,作为村里“最有文化”的人,被生产大队选拔为民办教师。当时,还有三条路任由她选择:到大队当“赤脚医生”或妇女主任,或到公社妇联当干事。她想:要改变山区贫穷面貌,就必须靠知识把沉睡的山乡唤醒,她毅然选择了当“赤脚老师”,怀揣着青春的梦想来到西坑村小教书。
  学校有170多名学生,6个教师。当时,沙潭村有40多个适龄入学儿童,只有十几个人来学校读书。其他教师都对此未在意,而在大山里长大的李玉贞却要探个究竟。沙潭村有100多户人家,该村的孩子到西坑上学,需要翻过几座大山,走八九里崎岖山路,还要过100多米宽的泸溪河,很多家长担心孩子的安全。有的孩子是因贫失学,有的是因家里缺劳力,有的是因为家长的观念陈旧等等。李玉贞的心在隐隐作痛,她想:“穷山村的孩子不读书怎么行呢?如果村里孩子成为新的文盲,那么山村还有什么希望?我要尽我的所能,去唤醒他们。”
  从教两年后,她主动向组织提出,去沙潭村开辟一个新的教学点。大队领导非常高兴,沙潭村的群众更是喜出望外,孩子们可以在家门口上学了。李玉贞在一片欢呼声中来沙潭村教书,这一呆就是4年。
  很快,沙潭村就有了朗朗的读书声。她登门串户动员适龄儿童入学,为交不起学费的学生垫交学费。在她的努力下,40多个适龄儿童全部入学了。学生分为4个年级,她开展复式教学。
  和其他山区的教师一样,在教学之余,她要帮学生热午饭。40多个人的饭,一个一个地炒,炒完了学生的饭,才做自己吃的饭。有时,她要组织学生到林中去砍柴供学校用。遇到雨天,学生的衣服被雨打湿了,她就生火把衣服烤干。她还帮学生剪指甲、梳头,教他们洗脸、洗手。在她天长日久的“唠叨”中,孩子们的衣服干净了,手上的泥土不见了,谈吐也变得文明礼貌了。从当教师以来,工作日里她没有睡过午觉。从早忙到晚,她长期超负荷工作。
  有一年,李玉贞平生第一次穿皮鞋,别说有多激动。可这一天下午放学时竟下起了大雨。李玉贞叫年龄小的孩子不要回家,到同学家里去借宿。可这些懵懂的孩子不听,冒着大雨往家里跑。李玉贞急了,立即追了出去,深一脚浅一脚在泥泞中跑,把几个小家伙拽回来。回到学校时才发现脚上只有一只皮鞋,另一只不知道掉到哪里去了。她当时真的哭了,第一次穿皮鞋竟是这么滑稽。
  由于工作成绩比较突出,她被组织调到中洲小学任副校长。
  随着李玉贞的调离,沙潭村教学点自行撤销了,但她怎么也没有想到在这个教学点就读的学生,除一部分随她到中洲小学继续学业外,其余的都辍学了。她为这些辍学孩子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人一天天地消瘦下去。在中洲小学呆了一个学期,她再也待不住了,又回到沙潭村,那些辍学的孩子又重新回到了课堂。
  当年的教室破破烂烂。当时,贫穷的山村实在拿不出房子做教室,碰巧村里的一个“五保户”刚过世,房子空在那里,村里就把它变成了教室。由于年久失修,这幢老房子透风漏雨。每当下雨天时,她要打着雨伞、穿着雨靴上课,学生也同样打着雨伞、穿着雨鞋听课。没过多久时间,这栋破房子摇摇欲坠了,不撤走就会出事的。她就把40多个学生带到自己家里,在厅堂里摆上课桌,挂起黑板。她的家包括公婆在内有六七口人,房子本来就紧张,一下涌进40多个学生,而且成天吵吵闹闹的,真叫人够难受的。好在她的公婆一家人深明大义,克服困难,支持李玉贞的工作,并帮助李玉贞照看学生。
  李玉贞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学校办得红红火火。李玉贞第二次来沙潭村任教,一呆就是7年半。
  
  特别能吃亏。当民办教师时,12年未领到一分钱工资,当别人选择离开时,她却仍然乐呵呵地坚守在这山村的讲台上。她的人生选择是因为人民教师的责任
  如果说李玉贞第一次的人生选择是带着青春梦想的话,那么,第二次选择就显得尤为艰难。她是2001年才转为公办教师的,而作为一名山村民办教师,她的生活可以说是含辛茹苦。
  “我当民办教师的20多年时间里,没有哪一年赚到过100元拿到家里。”李玉贞说。
  她付出那么多,一年下来赚到的几十元钱还不是现金,只是抵交“三提五筹”款项。但就是在这么艰难的时候,李玉贞却挤出钱来为学生垫付学费,至今尚有2000多元为学生垫付的钱“杳无音讯”,可当年的2000多元钱是不能和今天的2000多元钱相提并论的。
  当时,我国是实行县乡财政包干制度,民办教师的工资由生产大队发。生产大队穷得丁当响,李玉贞有12年的时间没有拿到一分钱工资,至今还是一笔“无头债”。那12年,是她人生最美好的年华。
  老师拿不到工资,生存的压力迫使他们选择离开。当其他民办教师都离开了学校时,李玉贞却还在学校兢兢业业教书。有人说她真傻:还待在这里做什么?你以为天上会掉下金元宝让你在这里捡?
  李玉贞上有老下有小,家里全靠在永平铜矿当工人的丈夫那点工资撑着。“我何尝没有想过离开,甚至下过决心,但不知怎么的。开学时,孩子们来学校了,我也就不由自主地来了,我自己都说不清这是怎么回事。”李玉贞说。
  她的丈夫也曾动员她离开学校:“玉贞,既然拿不到一分钱,你就回家来吧。我们一家人还要生活啊。”
  她理解丈夫的心情,她也常常感到愧对家庭,但她怎么也离不开那些孩子。她对丈夫说:“我虽然没有拿到一分钱,但家里的事我也不比别人少做。我早上要起早把家里水缸里的水挑满,做好一家人吃的饭,再到学校上课。我还利用课余时间到山上去砍柴、喂猪、洗衣等,下午放学后还要赶到田地里去干农活。村里的妇女在家里也只做这些事,她们不是也没有谁给她们发工资吗?你就把我在学校上课当作业余爱好吧。一想到那些孩子要失学了,我就寝食难安,心都要碎了。”丈夫被她的这种执著打动了,最后支持她“零工资”坚守,并说服全家都来支持她。
  有了家庭的支持,李玉贞坚守的底气更足了。她把别人骂她“傻婆娘”的话抛到一边,成天乐呵呵地和孩子们在一起。
  她的生命与山区教育融为一体。
  
  特别能奉献。为学生撑渡差点掉丢了性命,在“月子”里下水背学生过河落下终身疾病。她就像静卧在泸溪河上的那座木桥,甘愿让人从身上踩过。她奉献的动力源于人民教师的责任
  一到雨季,泸溪河就变得汹涌澎湃,学生上学一年四季都要靠摆渡。但是,摆渡人认为载几个学生赚不到钱,就不出船。李玉贞是个教师,没有权要求摆渡人怎么做,就自己撑船渡学生过河。
  李玉贞是在大山中长大的“旱鸭子”,撑船是外行。第一次撑渡船送学生过河,她非常紧张。河水哗哗地流淌,卷起了一个个旋涡,把船冲得颠三倒四。她使出吃奶的力气把船撑了一段路后,却又被旋涡旋回来了。突然,一个浪头打过来了,船剧烈地摇荡着,船上的人一阵惊慌后跌倒,李玉贞也被掀翻在船上,只差一点点就跌倒河里喂鱼了。“那时候我好懵懂啊!天不怕地不怕的,一心想着渡学生过河。”回忆起那惊心动魄的场面,她自嘲着并呵呵大笑。那100多米长的河面,李玉贞第一次撑渡船却花了3个多小时,而且汗水湿透了全身。
  有一年,李玉贞在家里“坐月子”。因为新请的代课教师管不住学生,就撂手不干了。尚在“月子”里的她坐不住了,提前来到学校上课。渡船每年都要修一两个月,这段时间学生需涉水过河。深秋时节,泸溪河里的水不是很满,大一点学生由她扶着自己过,小的学生必须由她背着过。她不顾还未“满月”的情况,脱掉鞋子、挽起裤腿、趟着冰凉的河水把年龄小的学生一个一个背过河,每天来回4次。为此,她落下了风湿性心脏病和妇科病。现在,每当要变天之时,她的身体就会“天气预报”,浑身疼痛,苦不堪言,但她从来没有因为身体不适而耽误学生一节课。
  2003年,破木船、烂竹排没有了,当地一个做木材生意的人,在河上架了一座“木桥”。这座桥只有两道桥梁,桥面是一些长长短短的树木拼起来的,树木经常会滚动,老人、小孩一不小心就会掉到河里去。为了确保学生安全,在下雨天和霜冻天,学生上学放学时,李玉贞总是背着低年级的学生过桥。她早上6点钟就赶到桥头等学生,等到把最后一名来校学生送进教室才回家吃早饭,常常在刺骨的寒风中一站就几个小时。“我经常要饿饭,到9点多吃早饭是常事。”李玉贞说。
  两年后,这座桥的桥面渐渐霉烂了,李玉贞只得从家中运来树木补桥。感到滑稽的是村民把这桥看作是她家里的桥了,看到桥烂了,就对她说:“李老师,桥烂了,你怎么还不去补桥呀?”她听后呵呵大笑起来。可喜的是,在这座木桥的旁边,由政府投资兴建的一座耗资200多万元的钢筋水泥大桥已经竣工,学生过河再也不用她操心了。
  1999年,学校布局调整,全村委会的学生全部集中到中洲小学就读,李玉贞也转为公办教师了,并担任中洲小学校长。学校有6个教学班。她这个“光杆司令”,根本没有办法忙得过来,她于是就劝说自己的弟弟妹妹、侄子侄女等来学校代课。社会上又有人说她是“傻婆娘”:人家是千方百计为亲戚朋友谋好差事,她却把亲戚拉来作奉献。
  最让她感到愧疚的就是大儿子的事。大儿子初中毕业时考取了师范委培生,毕业后可以当上公办教师,但当时她拿不出1万多元钱的委培费,致使大儿子至今在家当农民。事过多年,至今她对记者讲起此事,眼泪忍不住刷刷地流出来。
  有付出就有回报。她的奉献换来了学生和家长对她的敬佩。村民家里有什么喜事摆酒席,都会请她的客,让她坐首席。很多学生,不管走多远,有什么烦心事,都会向她倾诉。她每次去县城,为了省3元钱车费,总是在距离县城8里路的地方下车,再步行去县城。有一次去县城,她像以往一样一下车就往县城赶路,碰到了她早年教过的一名学生骑着摩托车从这里路过。“李老师,你怎么不坐车?”她不便道出真实的想法,就笑了笑说:“我会晕车,所以下车走走。”这名学生从老师的神态中发现她显然是个不擅长说谎的人,就对李玉贞笑了笑离开了。没走几步路,一辆三轮车突然停在她的身边,司机对她说:“上车吧。”她以为司机是揽她的生意,就边走边对司机说不坐车。走了一段路后,司机又把车停在身边叫她上车,她以为司机在缠住她做生意,不予理睬,继续赶路。在走了几步后,司机第三次把车停在她身边,对她说:“上车吧,前面那个人已经给你付了车钱。”
  “我当时坐在三轮车上真的好感动。”李玉贞说,“我教书30多年,有很多学生有出息,仅考取大学的就有30多人,我觉得自己的付出值得。教育能给予一个人生命历程不息的激情,我正是靠着这股激情倾情奉献,收获幸福。坚守大山,我无怨无悔。”李玉贞老师这样对记者袒露自己的心迹。
  记者告别中洲小学时,4位年轻的女教师,从两边搀扶着李玉贞老师与记者道别,她们都是从城市新来的特岗教师,李玉贞非常高兴中洲小学后继有人。这时不知是从哪个房间里的广播喇叭里传来了《好大一棵树》的歌声:“头顶一个天/脚踏一方土/风雨中你昂起头/冰雪压不服/好大一棵树/任你狂风呼/绿叶中留下多少故事/有乐也有苦/欢乐你不笑/痛苦你不哭/撒给大地多少绿荫/那是爱的音符……”在歌声中,李玉贞频频向记者挥手,夕阳的余晖照在她灿烂的笑脸上,分外美丽。
  李玉贞老师不就是一棵扎根山区的大树吗?根深叶茂,令人“仰为观止”!◆
其他文献
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启动以来,鹰潭市不断强化领导责任,多方筹措资金,切实加强项目监管,确保工程质量,全市校安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鹰潭市对全市中小学校舍进行排查鉴定,可安全使用校舍1200栋,面积74.16万平方米;共有危房1046栋,面积55.59万平方米,其中B级危房面积21.69万平方米,C级危房面积20.67万平方米,D级危房面积11.32万平方米;需迁移避险校舍101栋,面积1.91万
期刊
(祝弟泉 记者 雷杰能)  2011年,上饶县教育局编辑的《饶城国学教育集锦》等3部国学教育专辑结集出版,共30余万字,并出版了一部专题画册。2011年3月,该县被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组评为“全国国学教育先进实验区”;县教育局局长徐建华被评为全国优秀课题主持人,其撰写的《四维一体推进,实现国学教育软着陆》论文获特等奖;县第一小学、第二小学、第五小学、茶亭小学和应家小学被评为“国学教育先
期刊
9月19日,全国职业教育实习管理工作视频会议在京召开。据悉,这是新世纪以来教育部召开的第一次专门就实习管理做出部署的工作会议。会议强调,促进职业教育实习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确保学生实习岗位与所学专业基本对口,保障实习学生权益,组织好实习学生的岗前培训和安全教育、实习中的劳动保护和安全等工作,为实习学生投保相对应的学生实习责任保险等险种,切实保障实习学生合理报酬。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要求,要加强实习
期刊
在逶迤的萍水河畔,繁华的跃进南路桥头,镶嵌着一颗“赣西教育明珠”——萍乡市师范附属小学(简称“萍师附小”)。走进校园,一尊丹霞石屏风首先映入眼帘,上面镌刻着“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红瓦白墙的“四合院”里,柚子低垂,桂花飘香。这所创办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的百年老校,现有41个教学班,学生2215人,教职员工120人。近年来,该校着力推行素质教育,使这所百年学堂在传承与创新的发展进
期刊
日前,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到北京市检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贯彻落实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朱之鑫、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带队检查,北京市副市长洪峰代表市政府做专题汇报。  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把学前教育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来重点推进,北京市制定颁布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3年内,计划投入40多亿元,新建、改扩建769所幼儿园,增加学位约7.5万个
期刊
柯黎明,1960年6月生,教授,现任南昌航空大学航空制造工程学院院长,轻合金加工科学与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副主任,材料热加工技术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主任。2009年被省政府聘为首批“井冈学者”特聘教授。  1984年,24岁的柯黎明从西北工业大学硕士毕业后,被分配到当时的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在红土地上一干就是20年。  柯黎明之前甚至对这个学校一无所知,他说:“进入现在身处的这个领域,不是兴趣,也不
期刊
花团锦簇,绿草如茵,典雅的文化名人铜像与雄伟气派的教学楼相得益彰,古朴的濂溪亭与精致的濂溪桥遥相呼应,而赫然矗立在校门口的北宋哲学家周敦颐的雕像,更是引人注目。俏立于武功山麓的萍乡市芦溪中学,其前身、其文脉可追溯到周敦颐在芦溪县创办的濂溪书院,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近年来,芦溪中学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抓手,着力推进包括教师队伍建设、课堂教学改革、综合实践研究等在内的教育改革,使学校管理日趋科学
期刊
加强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提高农民工素质,是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工作。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研讨、现场调研、电话访谈等形式,以江西省赣州地区的农民工教育培训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农民工教育培训现状进行了一次较为深刻的调查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对策。  一、农民工教育培训的现状  尽管政府、企业为农民工提供的教育培训机会越来越多,但接受教育培训的农民工并不多,农民工教育
期刊
48个春秋的生命里程,13年的教书生涯,14年的抗癌之路。她经过三次大切除手术和几十次化疗、放疗。石秋杰,南昌大学普通的女教师,当上苍用疾病考验她生命的极限,她舍出血肉之躯,展示了人性至美的光辉。  14年来,每一次的治疗方案,她坚持不与自己的教学、科研工作相冲突为前提,从来没有因为治疗而耽误过给学生上课,从来没有因为病痛放松过对科学的追求。  长期的化疗、放疗致使她声带嘶哑,她便带着扩音器坚持给
期刊
贯彻落实规划纲要 推动教育科学发展  (记者 雷杰能)能容纳6000名学生就读的上饶中学已投入使用,一度困扰上饶市城区的大班额问题得到了有效的缓解。与此同时,该市进一步加大了教育发展规划力度,科学调整学校网点布局,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  为实现由教育大市向教育强市的新跨越,上饶市人民政府于今年二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把科学调整学校布局、整合教育资源作为实现教育均衡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