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构建二级管理模式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755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科学构建高职院校二级管理模式是高职院校推进二级管理的基础。在构建二级管理过程中需要解决管理观念转变不及时、责权划分不明晰、规章制度不完善、行政管理能力有欠缺和机构设置不完备等问题,树立人本管理观念,合理设定二级管理目标,重构二级管理职权,完善二级管理制度,创新二级管理组织设置。
  关键词: 高职院校二级管理模式 面临问题 构建对策
  高职院校二级管理是区别于传统以职能部门管理为主的一级管理方式的新模式,其目的是激发二级院系内部活力,解决高职院校发展动力机制问题,其核心是建立起职能部门宏观调控、院系部自主办学的运行机制。当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还处于二级管理模式的探索阶段,如何在顶层构建起科学合理的二级管理模式将直接决定高职院校二级管理运行是否顺畅、有效性是否充分发挥及学校内部教育资源配置是否合理。
  一、构建二级管理模式需解决的问题
  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我国高职教育蓬勃发展。实践已经证明,二级管理模式是在高职院校办学规模扩大的情况下,提高管理水平,提升办学质量的有效办法。然而在构建二级管理模式中,必然面临如下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二级管理就形同虚设,发挥不出其对高职教育应有的积极促进作用。
  1.管理观念转变不及时。由于我国高职院校大多脱胎于中专学校,学校在办学和发展过程中偏重于规模效益追求,其管理思维大多停留在传统中专校一级管理思维之中。其一是学校内部管理行政化倾向严重,过于推崇行政权力和行政管理运作模式,忽视学校学术权力和人员作用。二是推崇以人管人,缺乏人本管理理念。在学校管理决策中,过于依赖经验和常规,没有突出科学管理、民主管理的现代管理思想和运行模式。很多高职院校的领导、中层干部和部分教职员工对二级管理改革的意义和作用缺乏理解和认同,抱有漠视、不支持甚至反对态度。如果在思想观念方面不能及时转变,就无法达成改革共识,那么推进二级管理改革必然困难重重。
  2.责权划分不明晰。责权统一是高职院校实施二级管理的基本保障和要求。当前高职院校二级管理职能划分不明确,主要表现在学校、职能部门和院系部的基本职责没有明确,由此导致职能部门和院系部之间工作不协调和相互推诿。责权之不明晰还表现为责权的不对等。在责权关系中,责任是授权的依据,权力是履职的手段。在推行二级管理过程中,随着院系部的职能范围的扩大,如果学校没有将相应的决策权、人事权作出部分过渡,那么院系部被动执行学校和职能部门下达任务的角色仍难改变,所谓的办学实体也将是空中楼阁。最后,责权不统一还表现为事权和财权不对应。部分高职院校只对院系部下放事务处理的权力而对独立的财务处理权力不予下放。财务自主权的缺乏也导致院系部缺少经济基础,从而影响院系部自主办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规章制度的不完善。二级管理的有效运行需要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然而,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是由中等职业院校升格而来,制度建设相对滞后,新设立的高职院校也存在同样的问题。由于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原有的很多规章制度已不再适用二级管理模式下的高职院校管理。更为严重的是,随着二级管理推进的深入,新问题、新情况不断产生,部分高职院校在校、院系部的具体管理中甚至出现无章可循的现象,这不仅制约二级管理有效性的实际发挥,而且严重影响到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4.行政管理能力有欠缺。在二极管理模式下,职能部门管理能力不足主要体现在越位和缺位两个方面。所谓越位管理是指校级职能部门作为学校政策的执行者,在具体工作中超越政策的界限,成为学校代名词,以院系部的管理者自居发号施令,从而形成指令的混乱和矛盾。缺位,是指在影响学校发展的关键指标上校级职能部门管理缺失。与普通高校不同,就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而言,有很多问题还需要在学校层面进行思考和统一部署。院系部自主办学能力的实现还需要一个长远的过程。因此高职院校不能完全照搬普通高校的模式,在影响学院发展的关键指标上职能部门管理力度仍需加大。
  5.院系部机构设置不完备。在二级管理模式下,院系部成为办学主体,职能部门则扮演宏观调控的角色。在这种学校内部管理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应当对职能机构设置进行调整。在适当精简校级二级管理机构的同时,要加大院系部二级管理机构建设力度。因为,在一级管理模式下,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是通过教研室完成的。教研室的工作性质和种类较为单一。权力下放后,很多工作需要院系部独立开展。院系部除了承担一级管理模式下教研室承担的教学工作外,还要承担起办学主体的方方面面的工作。管理机构的不健全和具备一定素质的管理人员不足也会严重影响二级管理的顺利推进。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以上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主客观两个方面:
  从客观上来讲:首先,我国高职院校发展起点低,底子薄,发展仍不成熟。高职教育发展的阶段性与高职院校发展的阶段性存在着相互制约和促进的关系,这也导致高职院校构建新的管理模式之局限性。其次,我国高职院校管理还不是很规范。由于各高职院校的发展阶段不同,管理不到位。最后,我国高职院校与普通高等学校在价值取向、培养目标、教育方式、社会期望、专业建设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高职院校构建二级管理模式不能照搬普通高校。
  从主观上来讲:首先是对二级管理模式的理解存在偏差。很多高职院校在制定二级管理制度时只重视二级管理模式的外延发展而忽视其内涵研究。在制定相关制度时,概念模糊,涵盖面不广,操作性不强;在二级管理实施过程中,为了疲于应付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不得不反复修订制度、增设补充规定。制度的随意性直接导致工作的被动和管理的不确定性。再次是二级管理观念转变不及时。一方面很多高职院校管理层在管理中的“官本位”、“权本位”思想依然突出。另一方面,普通教职工的理念转变也不及时,他们对新管理模式的效用认识不足,对学校管理改革推进漠不关心。
  三、科学构建高职院校二级管理模式的对策
  1.转变管理观念。管理体制改革,首先需要思想观念转变、思想境界的提升和价值观的调整,是改革成败的关键。高职院校实行二级管理是一个艰难困苦的过程,每一位经历改革的教职员工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对于院系部来说,随着办学实体地位的确立,也必须及时树立人本管理理念,提高管理决策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对于职能部门来说,权力的下放、利益的调整和角色的转换所带来的心理落差和矛盾冲突更加强烈。这就需要学校层面通过各种方式开展大讨论、大辩论和集中学习活动,让全体教职员工知晓实行二级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把思想统一到“一切有利于提高办学效益、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提高管理服务效能”上来,牢固树立院系部在学校办学活动中的实体地位和教学中心地位,真正实现管理思路的转变、管理方式的转型和管理效能的提升。   2.重构二级管理职权。实施二级管理,首先必须制定校、院系部二级管理规程,明确院系部与职能部门之间的职责和权限。二级管理的关键是改革内部管理层次和权力结构,做到简政放权和管理重心下移,学校要在行政和学术两个方面赋予院系部自主权。其次,要重构校级职能机构职责与权限。二级管理模式下,校级职能部门的职责应从单一的管理为主转变为以管理与指导、参谋与协调、服务与保障、检查与评议、监督与评价为主,校级职能部门在二级管理中所扮演的角色应该是指导者、服务者、协调者和研究者。
  3.完善二级管理制度。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需要制度的约束和引导,加强制度建设,是实行二级管理、依法治校的保证。一是要通过建章立制,明确界定学校、职能部门、院系部的职责;二是要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考评细则和责任追究制度,使学校对院系部办学方向、办学质量进行宏观调控和监督;三是要加强院系部内部制度建设,尤其是要在教学、人事、行政财务管理方面全面梳理办事流程,逐步建立起规范科学的院系部内部管理体系。
  4.提高行政管理能力。高职院校行政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学校管理工作服务于教学、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无论是校级职能部门还是院系部内部,繁杂的事务都要求行政管理人员不断提高工作实效。就校级职能部门而言,主要是通过预算管理、制度管理、指标管理等方式实现宏观调控,既不越位又不缺位。就院系部内部行政管理部门来说,不能也不应该对应校级职能部门来设置院系部内部职能部门,而应该本着精简高效的原则,强调行政管理人员的“一专多能”,也就是一个人员编制从事多个工种的事务。总之,在二级管理模式中,随着管理机构的精简,人的作用更加凸显,能否建立一支高效精干的高职院校行政管理干部队伍将最终决定着二级管理组织机构改革的成败。
  5.要创新二级管理组织机构。在一级管理模式下,高职院校一般都是采用传统的金字塔式的科层治理结构,这种治理结构的特点是强化行政权力,弱化学术权力。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这种垂直化组织机构已经逐步暴露其弊端。如何借鉴扁平化管理模式,改革现有的科层制治理机构,实现减少管理层次、下移管理重心,降低管理成本的目标,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加人性化、合理化、快捷化的服务,成为高职院校管理者必须认真思索的一个课题。笔者认为既不能全盘否定传统科层治理机构,又不能完全照搬西方扁平化管理模式,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探寻二者的最佳结合点,避免“一收就死,一放就乱”的局面产生。首先要扁平化设计总体布局,根据人才培养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实际,合理确定管理层次和幅度,精简机构,整合系部。其次要区别对待,在学院领导层和职能部门之间体现科层管理特征,强调执行力;在院系部内部实行扁平化管理,强调学术权力;在职能部门和院系部之间,通过预算管理、目标考核、制度约束等途径,实现宏观调控。
  参考文献:
  [1]吴静.高校二级管理模式下宏观调控实现方式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5(5).
  [2]孙俭.二级管理:科层制和扁平化的对立统一[J].科技创新导报,2009(9).
  [3]叶志明,黄韬,齐平.高校二级管理模式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2).
  [4]高飞,史新民.高职院校二级管理工作探析[J].职教通讯,2012(20).
其他文献
根据“学生为主,教师引导”的新课改理念,我校积极构建以导学为基础的探究式生物实验教学法,鼓励学生创新和探究。 According to the new concept of “curriculum reform o
生物是初中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办学条件而言,农村中学与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中学不可同日而语,这对在农村中学生物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带来一定的困难。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农村中学的生物教学却有着城市中学所没有的优势,那就是在农村生物、植物种类繁多。如何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加强实践生物教学改革实践,对提高中学生物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农村
这十几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用电器涌进千家万户。节约能源,降低民用电量,成为家用电器研究新课题。该文重点介绍了在开发节能家用电器方面做出的成绩。
高效节能型粉煤灰建筑砌块的研究王武祥(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一、前言自从我国的墙改政策和建设部编制的《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颁布以来,有关部委对新型
摘 要: 以就业为导向的实习模式,即改变通常“校内实训——校外实训——顶岗实习”的单向实习培养模式,建立“实习基地”与“就业”双向互动的反馈机制和培养模式,有效通过实习基地的建设和管理,达到实习与就业无缝衔接,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本文提出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实习基地运作和管理模式,建立实习基地的质量评估体系,对学生的实习效果进行过程评价和控制,对探索实习基地建设和管理模式,提高大学的实践教学
煤炭资源开发引起了覆岩的变形和地表环境损伤,诸如耕地的退化、绝产和建筑物的损伤破坏等。该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出发,研究了煤炭资源开采和地表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规律,提出
新建本科院校在进一步满足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欲望方面,在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已成为我国本科教育队伍中的一支新生力量,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衡水
该文扼要介绍了上海乘用轮胎厂在节能、降耗和要效益工作中的具体做法和经验,并介绍了所取得的成效。
编辑是编辑部里的把关人,是新闻作品的再创作者,是记者、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媒介。编辑在新闻工作中所处的地位非常重要,所有新闻稿件都要经过编辑的选择、加工、再创作,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