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文化”类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探微

来源 :家教世界·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zhe16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类文化千姿百态,不同的人文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久而久之凝聚成了具有地域特点的文化,即“本土文化”。对于地方具有特色的本土文化课程资源进行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可以丰富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弥补国家语文课程的不足。弘扬和提升本土文化,让自己身边的文化进入课堂,合理开发本校、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资源,成为语文教师的一种使命。
  关键词:本土文化;语文;校本课程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十二五”规划课题“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实施现状调查与策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JJD1211010)。
  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日新月异,世界正日益“缩小”,在商业、科技、信息的全球化过程中,全球化文化也冲击着本土文化。在这个背景之下,“本土文化”类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也就具有了独特的价值。语文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有意识地对本土文化资源进行开发,让学生重新体认自己赖以成长的本土文化,赋予本土文化新的生命力。
  一、本土文化的含义
  为正确理解“本土文化”类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我们首先要理解本土文化的含义:
  1.“本土文化”是文化的一部分,是一个对内具有同质性,对外体现对照性的概念。在同一地区共同的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文化,个性鲜明,区别于其他地区,这种差异性使得本身的文化特点愈加明晰。
  2.“本土文化”的概念具有相对稳定性。一个地区“本土文化”的形成,必须依赖一定的历史积淀和相对明确而稳定的空间形态。当一地区的文化达到了一定水平,形成所特有的共同性和联系时,本土文化才算形成。这种文化一旦形成,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稳定不变,且深入当地居民大部分人的心中。即使有变化,其广度和程度都十分有限,没有像流行文化那样更新的快。
  3.“本土文化”的概念具有活态化。虽然本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但在历史的长河中,还是不断发展的,不变只是相对而言。一个地区一定时间段上的本土文化,包含了不同时期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包含着随着时间的流逝消失了的文化元素,又可能包括本土化改造后融入其中的外来文化元素。
  4.“本土文化”描绘了一个“想象的共同体”。
  任何一种本土文化实际上都不可能只有一个源头,所谓本土文化的“想象的共同体”就是指人们将一个地区内多元的文化体系视作统一的有机的文化体系并建构出或真实地或扭曲地反映文化体系的文化“意象”。同时,在不同的文化权力影响下,个人或群体面对一个地区时会形成对该文化“意象”的趋同。
  5.“本土文化”的地域边界是模糊的。
  一个地区的“本土文化”的边界和这一地区的行政区划往往不是完全等同的,文化强大的渗透性和传播性导致了这个地区的“本土文化”的边界通常要超出其地理范围。不同地区的“本土文化”之间,没有办法像分隔两个地区一样将其截然分开,实际上,不同的“本土文化”之间也时常出现交叉的现象。
  二、“本土文化”类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
  开发“本土文化”类语文校本课程首先要注意课程开发可行性,要审视是否具备开发的条件。
  1.政策条件。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三级课程,三级管理”的模式,倡导新型的课程形态,增加了地方和学校的课程决策权,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很大的空间。教育部2003年出台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也对学校的课程资源意识提出了要求,鼓励学校充分利用已有的语文课程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并且要求学校努力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教学活动。这些都是国家层面为校本课程开发所创设的客观环境,考虑到地方间的差异性,各地教育主管部门的态度和措施、各地课程资源中心的建设进度、各地的课程开发人员培养等方面的问题都是值得学校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前了解和掌握清楚并合理利用的。
  2.学校内外所具有的“本土文化”类语文课程资源评估。校本课程的开发立足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在传统教育的认识中,构成课程的主要因素就是课堂、课本、教师、学生等,对比现代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这种理解无疑是很狭隘的。社会气氛、家庭情况、地方民俗、学校设施等因素也会对课程的建设、教学的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如果努力开发,积极利用的话,也可以成为很好的课程资源。在进行“本土文化”类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前,对于本校所拥有的“本土文化”类语文课程资源进行一番评估和梳理,是十分有必要的。从范围上说,“本土文化”类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可以分为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两大部分。
  (1)校内资源
  在学校范围内,可供开发的资源主要包括学生、教师与校园文化。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中心,也是一切课程建设的立足点。学生的阅读经验、语言表达特点、语文学习环境、对语文的兴趣等都是在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中应该切实注意的。而学生群体的基本情况、家庭背景、学生对于本土文化的了解和思考,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源泉。强调人文性的语文校本课程,尤其需要和教师的知识、态度、情感、价值观相辅相成。
  校园文化也是“本土文化”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资源。我国的很多学校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多年的建校历史上,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这些财富都可以作为课程资源加以开发。
  (2)校外资源
  一般来说,校外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媒体资源、社区资源等。从语文科的角度来看,主要可以利用的是人文资源和一部分的社区资源,具体来说主要有本土的民族文化背景、文学艺术、民间文艺、文化遗产、时代变革特征等。
  我国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也是一个文学艺术大国,拥有丰厚的文化典籍和众多的文学艺术家,为校本课程的开发留下了巨大的空间,是建设语文校本课程的绝好资源。对这些加以积极的开发利用,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另一方面,这些积极的开发和利用,也就是对本土文化资源活态化的促进,是对本上文化资源最有效的保护。作为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者,要有敏锐的嗅觉去发现和捕捉这些本土文化资源。   北京海淀区一个中学开展了以北京文化为基础的“我们如何走近文学大家”语文科校本课程实验,围绕老舍作品与北京文化,通过对老舍的生平、老舍作品的研读、老舍与北京文化的关系等几个专题,老师指导学生自主合作,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发掘文学大家与城市文化的相辅相成,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上海华师大二附中则从细节处出发,从上海“马路”、上海典故、上海的洋房、上海古文化踪迹入手,逐渐归纳出处于现代和传统、城市与乡村、中华与西方激烈冲突中的上海模样,以及这种独特历史经历所打磨出的独特文化传统。
  这些都可以作为“本土文化”类语文校本课程资源进行开发。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为数众多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县,这些州县学校的学生中,少数民族的学生占了很大比重,学校就可以以此作为很好的“本土文化”课程资源,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又比如从1985年开始到2006年的20年间,我国先后在内地20个省、直辖市举办了西藏班(校),全国有28所初高中和师范学校办有西藏班,内地西藏班(校)从事民族教育工作,追求特色学校的创办,切实需要具有藏族本土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
  教师既是校本课程的开发者,也是实施者和评价者,同时教师本身也可以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对于学校来说,教师的教育观念、专业背景、专业水平、人格素养、工作态度都值得关注,这些因素很可能成为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最初预期和最终成果的原因。
  3.教师的素养和时间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因此学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时必须需要确认教师具有课程开发的技能及充分的空闲时间。如果教师没有课程开发的知识和技能准备,校本课程开发只能停留在想法中而无法实施。而如果教师的工作量已经很大,学校还让他们去进行校本课程开发,这显然是一种不现实也不明智的决策,容易使教师产生抵触情绪。即使有教师勉强答应去做,其结果也只是一种应付,既无法实现校本课程开发的初衷,也容易导致开发完就扔在一边不予利用的尴尬状态。事实上,我国许多学校的教师无论是工作量还是工作压力都己经达到饱和,在这种背景下学校在作出校本课程开发的决策之前更要谨慎对待,认真审议。
  4.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校本课程开发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学生,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理应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许多学校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决策之前对学生的需求和兴趣进行调查,形式包括发放调查问卷、举办座谈会、教师走访等,以了解学生的想法。在已有的“本土文化”类校本课程开发的调查中,学生普遍对本土文化有着较高的认同度,对于通过校本课程的途径深入了解家乡文化表现出了较高的热情和意愿,但也有不少对校本课程是否会流于形式,使自己无法从中真正学到东西表示担心。另外,学生对于本土文化中的不同内容表现出的兴趣和关注点也不尽相同。这些,都应该成为学校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决策中值得重视的因素。
  三、校本课程开发内容的选择
  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校本课程的开发者应该注意不局限于某一本教科书或配套的教参,或某一本参考资料,而是要根据课程开发准备阶段的学校所拥有的“本土文化”类课程资源评估结果,充分进行合适而有效的课程内容选择。
  在“本土文化”类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课程内容选择上,既要注意“本土文化”类课程资源的利用,也要注意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具体来说,可供选择的课程内容有:
  1.文学作品
  我国许多地区都有灿烂的文化遗存,各地文人墨客的题咏吟唱、写物抒情为我国文学历史留下了炫目的宝藏。建国以后,各个学校也培养出了许多能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一席之地的知名作家和文学家。通过将本土文化孕育出的诗文作品较系统地引入课堂,引进学生的校园生活,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既能弘扬本土文化,又能切实地使语文学习与生活和环境结合起来,在统一要求与地方差异的融合中张扬个性,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大有裨益。
  2.民间文艺
  除了登大雅之堂的文学作品,许多地区的民间文艺也别具特色。较为适合进入“本土文化”类语文校本课程内容的主要有楹联、书法、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地方戏曲、民歌民谣等。许多学校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时都很好地利用到了本土的民间文艺资源,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3.民俗文化
  面对着有越来越多的高楼林立,被钢筋水泥的森林所包围的城市,常常令人不禁感叹那长期以来附着在城市中的文化因子的消亡速度是如此之快,消亡面积是如此之大。教师用校本课程的形式,带领学生去记录消失中的民俗文化,和学生一同扮演历史的见证者,在此过程中传递人文精神无疑是相当有效的。古老的民俗娱乐活动、民俗礼仪、民俗禁忌、民俗节庆等在一些地方还有留存,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和丰富的社区资源,特别是可以和诸如春节、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以及春分、夏至、谷雨等节令相结合,深刻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及流传原因。
  4.杰出人物
  优秀的人物永远是一个地区永远是用之不竭的宝藏,并于这个地区相辅相成,鲁迅之于绍兴、老舍之于北京都是如此。在“本土文化”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中可以充分挖掘当地知名文学家、思想家的生平事迹以及其成就,用先贤的言行启发学生思考。苏州景范中学校址原为北宋名相范仲淹创办的义庄旧址,范仲淹及其后人在此接济贫困、设立义学、鼓舞风气,形成了独有的义庄文化。景范中学曾经几经易名,1989年10月,值范仲淹诞辰一千周年之季,为弘扬范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精神,学校复名为景范中学。在此背景下,景范中学开发了“范仲淹事迹读本”校本课程,充分尊重学生志趣,引导学生塑造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更为学生良好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5.方言俗语
  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地区和地区之间的语言隔阂已逐渐消除,然而承载了许多本土文化的本土方言反而渐渐式微,许多青少年人已经不会讲本地方言了。在推广统一普通话,统一公共交流的语言平台时,地方方言是否需要保留、如何保留成为很多人争论的话题。而与此同时,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在务工地接受教育,也有学习本地方言、尽快融入本地文化的需要。将方言作为“本土文化”类语文校本课程的内容,也是很有必要的。对于方言课程的开发,一种可以从比较学术性的方式入手,以语一言学研究的方式分析方言的语音、语法等,如河北武安第一职工子弟学校的校本课程“武安方言‘语音与普通话语音对比分析”就是采用了这种做法。另一种,可以根据学校的自身特点,开发普及本土方言的课程。如无锡金星中学外来务工子弟占很大比重,为了让他们学会第二故乡语言,尽快融入这个城市,学校开发了“无锡方一言”校本课程,受到了学生及家长的欢迎,也取得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6.市民文化
  我国自北宋以来生产力提高,城市开始快速发展,市民文化应运而生,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为我们展现了宋代繁华市井文化的场景。而到了近代,随着西方文明的涌入,东西文化共同作用下的城市也形成了一些城市独特的市民文化。感受并思考本土市民文化,也是校本课程开发可以注目的一个方面。在上海,近年来一直在刮“怀旧风”,怀念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为代表的海上旧梦。然而,现在的这种怀旧只剩下一片以小资为代表的消费文化、时尚文化,而丢失了鲁迅所代表的左翼的反思现代性的传统。在这个背景下,上海华师大二附中开发了“旧上海文化踪迹”校本课程,从上海租界、上海“马路”、上海建筑、海上电影、海上戏剧、海上闻人、海上文坛、海上商业、上海的洋房、上海典故等几个方面对上海市民文化进行了充分的回顾与思考。而北京景山中学,则通过开发“关注老北京文化”校本课程,则通过让学生自主研究“老北京的小吃”、“老字号”、京剧、“北京的胡同”、“北京的四合院”、“老北京的玩艺”、“老北京建筑的门和窗框”、“门墩儿”这些历史文化沉淀的精华在当今的式微甚至渐趋消失,传递深厚的人文情怀,也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费孝通.乡土中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李素梅.中国乡土教材的百年擅变及其文化功能考察[M].北京:民族出版
  社,2010.
  [3]李群.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现实基础与推进策略[J].教育科学研究. 2007(05)
  [4]胡云信.语文教学要吸收本土文化滋养[J].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7(07)
  [5] 张庆山.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初步思考[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7(07)
  作者简介:
  朱海兵(1976-),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人,讲师,从事汉语言文学教育与教学法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遵循语言教学的文化原则,文化意识培养是大学英语教学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分析文化意识培养对于学生、教师、教学内容等各个教学环节产生的影响,探讨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之际,大学生文化意识培养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文化意识;影响  引言  语言和文化涉及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历来是一个让哲学家、考古学家、历史学家、人类学家、外语教师等感兴趣的话题。“语
2004 年 12 月 2 日,中国农业部召开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会议,讨论转基因水稻的商业化种植问题。虽然结果并未公布,但已表明,中国的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种植已经启动,如
摘 要:随着物流业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中等职业学校开办了物流专业,物流英语教学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但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英语基础比较差,学习物流英语有一定的难度。本文主要通过几年来物流英语教学的总结,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物流英语教学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物流英语教学,建议  随着物流业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中等职业学校开办了物流专业,物流英语教学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但是中职的学
摘 要:大学生的在校管理具体落实在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中,本文针对90后大学生呈现的新特点,探索新的工作思路与方式,寻求更深层次的对话沟通。  关键词:“90后”大学生;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既是代表学校管理的最基层教职员工,又是代表学生心声的信息反馈者;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一座座桥梁。如何应对现阶段“90后”大学生呈现出来的新特点新问题,探索出更科学的规范的、更利于
摘 要:高职学生由于高中阶段英语基础普遍较差,当他们进入高等职业院校后在应对作为必修课的英语学习中举步维艰,尤其是英语写作。本文致力于探讨分析高职学生在英语写作中较为普遍的指代不明及句子结构失衡两种常见写作错误,以期为高职英语教师有效开展英语课堂教学,切实提高高职学生英语写作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英语写作;常见错误;指代;结构  【基金项目】本文系泸州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教育教学改革与
摘 要:合理有效的过程性评价可以使学生的英语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设计适合高职学生本专业的英语学习任务可以使学生的英语学习更好的得以运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监控和量化是否合理都会影响最终的评价结果。  关键词:过程性评价;高职学生;学习任务;过程监控;量化  课题资金资助:山东外贸职业学院2012年院级立项,编号:ky2012-20.  引言  高职《综合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掌
摘 要:李阳疯狂英语,钟道隆逆向英语等学习法是非常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本文从英语教学的三大要素(语音、词汇、篇章)和两大教学原则(积极性、主动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两个方面探讨了这些学习法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学习法;要素;教学原则  李阳疯狂英语、钟道隆逆向英语等学习法不可否认地深深地影响着我国广大青少年,也对我国的英语教学造成强烈的冲击。但是,这些学习法要么受批判要么遭旁观,没
一、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 现有的通信网已无法满足人们对综合化、宽带化和个人化通信的需求。新的通信需求与传统的专用化通信网体制间的尖锐矛盾,激发了综合业务通信网
摘 要:本文从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物理实验教学教师队伍发展落后、物理实验室建设有待加强、新兴的物理实验教学手段未得到充分的重视三个方面总结出目前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从分门别类,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效果;提高待遇,激活实验教学教师队伍活力;精心设计,提高教学改革效能;加大投入,加强物理实验室建设等四个方面促进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科学发展。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现状;改革对策  物理
摘 要:广东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但规模发展的同时,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缺乏有效的监控和评价机制,严重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而建立一套符合广东省高职教育发展现状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将有利于提高高职教学质量,提升内涵建设。本文主要论述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管理方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和国家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人,如何从日趋激烈的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