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PS的测编一体化测图方法研究

来源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antes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介绍了EPS软件垂直摄影三维测图模块的功能,探究了从测图到编绘数据处理的一般作业流程;以某项目为例,将事先准备好的DOM和DEM数据导入EPS软件生成垂直摄影模型,然后加载垂直摄影模型和超大影像图,以二维和三维视图窗口为参考完成了地形图要素的采集与数据检查。实验结果证明:基于EPS的垂直三维测编一体化测图作业方法能够实现裸眼测图,可以直接输出符合基础地理标准规范的地形图,并且能节约大量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立体测图硬件设备的束缚,实现了随时随地测图和便捷化测图。
其他文献
通过电能将二氧化碳以化学燃料的形式固定是解决全球温室效应的有效方案。然而二氧化碳还原动力学过程极其缓慢,因此所以亟需研发有效的电催化剂。在各种催化剂中,二氧化锡由于其抑制析氢副反应能力强和好的碳一产物(甲酸和一氧化碳)选择性而成为优越的催化剂。但是,二氧化锡电还原二氧化碳的过电位高、稳定性差使它无法大面积的使用。锌亦是一种对碳一产物选择性高的元素,将锌引入二氧化锡中有望通过电子调控来降低催化剂对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高校学科建设和后备人才培养,提升国际传播理论研究水平”。高校肩负的使命意义重大,以南京审计大学为例,就当前学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南京大学提出国际化人才培养可实施的路径,旨在加强人才培养实践成效,充分发挥高校育人职能,着力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助力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提升国家软实力,服务国家发展。
企业网站是"互联网+"时代宣传企业产品、塑造企业形象、扩大企业影响、拓展潜在客户、提升品牌价值、实现招贤纳才等的最佳途径。但相当一些企业未能全面、认识到企业网站的价值,网站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未能有效发挥其作用。企业应转变思想,建好自己的网站,拥抱互联网,用好互联网。
<正>蓝绿空间系统反映了自然的演替和时空发展中人类对城市与自然的不断干预。蓝绿空间保证了把自然带到城市,这对人们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无论身在何处,人都要与自然建立联系,确保生活质量,以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奥姆斯特德(Olmsted)在波士顿的翡翠项链设计中,梳理了泥泞的河流系统,
期刊
目的:观察调理三焦法穴位埋线对单纯性肥胖患者外周血清神经肽Y(NPY)、脂联素(ADP)的影响。方法:58例肥胖患者随机分成埋线组(28例)、西药组(30例),两组分别予调理三焦法穴位埋线治疗、口服西药二甲双胍治疗,观察治疗后患者的各项肥胖指标如体质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及外周血清NPY、ADP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经3个月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MI、WC及WH
老年友好城市和健康城市的建设需要明晰蓝绿空间对老年心理健康的效益。针对既有文献在指标选取和空间跨度方面的单维性,利用区分个体和邻域层级的分层线性模型和多层结构方程模型,从城市蓝绿空间的质量(内部环境特征、景观格局指数)与数量(可视性、可得性)维度系统比较对老年心理健康作用的差异,并从活动能力、环境感知和社会凝聚的中介路径,探寻造成差异的内在机制,同时在多空间尺度下检验结论的稳健性。研究结果表明绿色
某小区住宅楼建造于2012年,墙面采用面砖和涂料装饰,近几年小区各幢房屋外墙多处出现损伤和渗漏现象。为了解损伤和渗漏成因,保证房屋正常使用,对房屋外墙损伤和渗漏情况进行检测及成因分析,并提出房屋外墙损伤及渗漏的处理建议。
如何发挥城市蓝绿空间的生态作用是缓解热岛效应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以武汉市3个代表性的湖泊样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Landsat-8遥感影像分布矢量数据,结合ArcGIS、ENVI、Fragstats、SPSS等数据分析工具进行蓝绿空间特征参数与地表温度的关联量化分析。结果表明:1)降温幅度与离岸距离密切相关;2)样区水体与植被的降温能力随着缓冲带距离的增加而降低,有效降温距离为250~470 m
人本导向的动态蓝绿空间品质差异研究日益受到关注。本文从城市居住分异视角切入,以南京市单位小区、传统社区、城中村、保障房和商品房小区的不同收入人群为研究对象,考察其居住地、工作地、其他日常活动地点以及主要活动路径上的蓝绿空间品质,交叉对比不同类型社区和不同收入群体获得的蓝绿空间品质差异,进而研究蓝绿空间质量对居民环境感知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基于活动空间测度的不同社区类型居民蓝绿空间品质差异明显,但
本文使用时间趋势外推法和国际比较法,对2025—2035年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和经费进行了预测。基于我国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变动趋势和经济增长趋势并结合国际经验,本文认为使用国际比较法的保守预测结果是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和经费的适宜目标,即:2025年、2030年、2035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分别达到63.4%、70.4%、77.4%,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将分别达到4885万人、6292万人、6897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