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总结往往没有导入那么精彩,但是也有其自身的魅力。一个好的课堂总结,不仅可以有效总结整个课堂教学内容,还能升华主题,让学生习得技巧。可以这样说,课堂总结是一种艺术的体现。笔者以《二泉映月》一课为例,浅析课堂总结技巧的运用。
师:音乐可以抒发情感。对于阿炳来说,二胡是他的生命,更是他情感的全部。在这篇文章中,他结合自己坎坷的经历,创作了世界名曲——《二泉映月》。这首二胡曲子,不仅有优美伤感的旋律,还有——
生:阿炳自己倾注的情感。
师:是的,阿炳在曲子中倾注了自己的情感,那么在课文中主要体现在哪几个自然段?我们来自由读一读。
(学生有的朗读第四自然段,有的在尝试背诵。)
师:琴声为情语。对于《二泉映月》这首名曲来说,那种忧伤,很大程度上与阿炳的生活经历有关。现在我们回过头来思考一下,阿炳一生中究竟遇到了哪些磨难。
生:阿炳的师傅离开了他,这是他最亲的人。
生:阿炳一生都在贫困潦倒中度过……
生:阿炳是一个盲人,这对于他来说,打击很大。
……
师:其实,这首曲子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阿炳一生的经历,那种坎坷,那种伤感,是阿炳对自己人生的一种感悟,与景色无关。一开始,这首曲子并不叫《二泉映月》,而是叫《依心曲》,后来被人整理为《惠山二泉》。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里面有阿炳真实的人生写照,同样也有作者所寄托的真实情感。其实,对于我们来说,一生可以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兴趣爱好,毕竟随着年龄的增长,同学们所关注的对象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聆听《二泉映月》自然也会有不同的感受与体验。现在,你们还处于少年时代,当你们到了青年、中年、老年,就会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体验。
在以上教学片段中,教师虽然是在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却已经对主题进行了提炼,从曲到人,上升到了精神层面。对于《二泉映月》这首曲的成就,教师并没有自行概括,而是引导学生对阿炳的人生进行了回顾,让学生思考阿炳人生的经历与这首曲子的共通之处,进而走近阿炳,了解阿炳创作的源泉,以便真正與文本、作者进行深层对话。
教师通过不同的侧面告诉了学生,课文中的故事不是真实发生的,而是作者对此进行的想象。这里不是对作者进行否定,而是还原了该曲的本来面目。陶行知曾经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教学中将最为真实的一面告诉学生,其实也是对学生、对阿炳创作的一种尊重。毕竟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学生自然会对其故事有自己的判断。对于作者来说,他没有经历过阿炳的生活,只是围绕乐曲感悟进行创作,这种创作是作者联想与想象的结果,是对阿炳创作的一种补充,或者说是作者对《二泉映月》的想象补充。这种感悟源于生活,但往往能高于生活。
对教学来说,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掌握知识,还应该让学生学会感悟情感,当然更重要的是实现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教师对课堂内容的总结,关注了学生的情感,同时还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引向思辨,让他们多角度、多维度、多层次地进行解读,品析在不同的背景下《二泉映月》独特的魅力,真正实现与作者、编者的一种思想深处的共鸣,以便让学生在独立自主中进行思考。在倡导学生个性化阅读的今天,教师应该指导学生用独特的思维、求同存异的方式去解读文本,剖析文本,以便让他们的人生感悟得到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如东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宋园娣
师:音乐可以抒发情感。对于阿炳来说,二胡是他的生命,更是他情感的全部。在这篇文章中,他结合自己坎坷的经历,创作了世界名曲——《二泉映月》。这首二胡曲子,不仅有优美伤感的旋律,还有——
生:阿炳自己倾注的情感。
师:是的,阿炳在曲子中倾注了自己的情感,那么在课文中主要体现在哪几个自然段?我们来自由读一读。
(学生有的朗读第四自然段,有的在尝试背诵。)
师:琴声为情语。对于《二泉映月》这首名曲来说,那种忧伤,很大程度上与阿炳的生活经历有关。现在我们回过头来思考一下,阿炳一生中究竟遇到了哪些磨难。
生:阿炳的师傅离开了他,这是他最亲的人。
生:阿炳一生都在贫困潦倒中度过……
生:阿炳是一个盲人,这对于他来说,打击很大。
……
师:其实,这首曲子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阿炳一生的经历,那种坎坷,那种伤感,是阿炳对自己人生的一种感悟,与景色无关。一开始,这首曲子并不叫《二泉映月》,而是叫《依心曲》,后来被人整理为《惠山二泉》。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里面有阿炳真实的人生写照,同样也有作者所寄托的真实情感。其实,对于我们来说,一生可以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兴趣爱好,毕竟随着年龄的增长,同学们所关注的对象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聆听《二泉映月》自然也会有不同的感受与体验。现在,你们还处于少年时代,当你们到了青年、中年、老年,就会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体验。
在以上教学片段中,教师虽然是在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却已经对主题进行了提炼,从曲到人,上升到了精神层面。对于《二泉映月》这首曲的成就,教师并没有自行概括,而是引导学生对阿炳的人生进行了回顾,让学生思考阿炳人生的经历与这首曲子的共通之处,进而走近阿炳,了解阿炳创作的源泉,以便真正與文本、作者进行深层对话。
教师通过不同的侧面告诉了学生,课文中的故事不是真实发生的,而是作者对此进行的想象。这里不是对作者进行否定,而是还原了该曲的本来面目。陶行知曾经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教学中将最为真实的一面告诉学生,其实也是对学生、对阿炳创作的一种尊重。毕竟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学生自然会对其故事有自己的判断。对于作者来说,他没有经历过阿炳的生活,只是围绕乐曲感悟进行创作,这种创作是作者联想与想象的结果,是对阿炳创作的一种补充,或者说是作者对《二泉映月》的想象补充。这种感悟源于生活,但往往能高于生活。
对教学来说,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掌握知识,还应该让学生学会感悟情感,当然更重要的是实现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教师对课堂内容的总结,关注了学生的情感,同时还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引向思辨,让他们多角度、多维度、多层次地进行解读,品析在不同的背景下《二泉映月》独特的魅力,真正实现与作者、编者的一种思想深处的共鸣,以便让学生在独立自主中进行思考。在倡导学生个性化阅读的今天,教师应该指导学生用独特的思维、求同存异的方式去解读文本,剖析文本,以便让他们的人生感悟得到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如东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宋园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