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我国一项大政方针,一直是国家治理与顶层设计所关注的重点问题,伴随着社会的关注、媒体的助力与技术的赋权,围绕乡村振兴形成了不同的学术研究分野。短视频等新兴平台的勃兴,为乡村景观、乡村文化与共同想象等提供了丰富多样态的话语特征,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多年来中国农村形象依赖于他塑的现实。在短视频平台上的乡村景观,其介于艺术、媒介、现实与市场间的关系耐人寻味。文章考察了短视频平台中的乡村景观与想象建构,从视频呈现、市场需求、集体想象等维度展开讨论,从乡村景观的内容勾勒到技术升级,考察其中符号、情感与映射的具体关联。
【关键词】短视频;乡村景观;集体想象;建构
2020年是我国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党的十九大也明确提出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我国的一项大政方针来抓。乡村的振兴,除了顶层战略设计,还要依赖社会的关注,媒体的助力、技术的赋权及公众的支持。伴随着短视频平台的普及,乡村景观、民俗村貌、乡村特产等也依托新的技术平台,呈现出丰富性和多样态话语特征,助推乡村文化与乡村经济的振兴。合理梳理短视频平台对乡村景观呈现的形式,分析其如何激发个体对田园生活的憧憬与向往,从而唤起公众的乡愁与共情,解析其共同意义空间与集体想象的搭建模式,能够成为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助推乡村旅游产业,振兴乡村经济的有力支撑。
一、短视频平台对乡村景观的内容勾勒
(一)真实与想象并存:悠闲乡村生活的艺術呈现
短视频中呈现的乡村生活大多是闲适、自在、慢节奏的,这种呈现是真实乡村生活与公众想象的杂糅。短视频的一种还原是通过记录真实的农村劳作、技艺展现和生活日常,映射出乡村生活真实与细节的一面,为观者了解现代乡村生活打开了一扇窗。[1]譬如,李子柒的短视频就通过艺术的呈现,向公众展示了一个远离现代工业,未经蒙尘的美丽乡村:广阔的蓝天、美丽的山川、清澈的溪流和朴素的村庄。似曾相识的生活场景和生活经历,能够唤起很多有乡村生活经历公众的回忆,产生强烈的代入感与情感共鸣。有网友坦言:“看着子柒,就想起小时候和爷爷在一起,有做不完的农活,除草、砍猪草、和姐姐一起挑水、漫山遍野地背着大背篓、砍柴、煮饭……在夏天的傍晚,喝碗稀饭就在院子里乘凉,听着虫鸣、鸟叫。那个时候无忧无虑,也没有做不完的作业,没有干不完的工作,没有繁杂的社交,想念爷爷,想念小时候的一切。”
想象本就是城市人对乡村的一种精神憧憬,对应着远离都市与压力,向往静谧生活的写照。短视频中呈现的乡村景观,能够受到公众喜爱的往往是构图精美、剪辑流畅,加入艺术审美与修饰的。这是一种从他者的角度还原他人对乡村生活的想象,运用艺术性与设计感重塑了乡村景观美学,从而满足公众对宜人生活的追求。
(二)原始与现代交融:乡村田园风光的描绘
短视频平台偏爱描绘乡村田园风光的选题,郁郁葱葱的景象在带来视觉享受的同时,也能满足城市人对乡村生活闲散舒适的遐想,从而满足自身的乡村情结或与祖辈情感牵绊的童年记忆。
乡村中的自然环境具有独特的魅力,如森林树木、山川河流等,这些都是极具吸引力的环境要素。乡村环境中山体巍峨、河流蜿蜒曲折,生态环境极其优美,郁郁葱葱的树林在不同季节的影响下,呈现出各色的景象使得城市游客更加向往。在抖音账号名为“汉中文旅”的关于油菜花节的短视频中,展现了汉中秀美壮丽的油菜花海,放眼望去,满目金黄,其中还有绿树点缀,相映成趣。这样的风景都是乡村里最原始的风光景象,这些原始风光是未被污染的,更加符合人们关于乡村的童年记忆。
相较于原生态乡村的乡村景观,融入了现代性艺术审美与设计的乡村景观更能够得到游客青睐。如在汉中油菜花核心景区构造景观带、观花环线、观景台等基础设施,将油菜花的布局设计成不同的图案或字样供游客观赏。人为的现代性景观构建,赋予了乡村景观更加符合都市审美的特质。
(三)多元而不刻板:乡村人像的勾勒
短视频平台的勃兴,为农民的自我表达和呈现提供了契机。农民形象从被呈现变成了自我呈现。技术门槛的降低,许多农民能够熟练地使用短视频及社交媒体平台,从内容消费者逐渐更迭为内容生产者。通过亲历者视角向外界呈现了自己眼中的乡村景观和乡村生活,在收获了粉丝与关注的同时,还通过直播卖货等方式实现了致富梦想。新的农民形象,除了勤劳质朴之外,已经逐渐摆脱了多年来形成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刻板印象,呈现出多种样态。他们紧跟潮流、会使用手机拍摄各种视频,了解网络流行语,精通直播、接受打赏、能够承接商业推广,通过短视频平台的多元化话语体系与多样态呈现,一个勤劳质朴、紧跟潮流、丰满立体的新农民群像逐渐浮现。
二、短视频平台对乡村景观的技术升级
(一)多感官浸入:景别交替丰富视听
景别作为视听语言的表现手段之一,对视频节奏、画面空间以及情感表达均具有重要作用。拍摄过程中不同景别的合理过渡及切换,能够影响画面、构图、表达及观感,并且对多元化情感表达有一定的促进。景别可分为特写、近景、中景、全景、远景五种模式。伴随着大众审美情趣和艺术旨趣的提升,视频的画面构图应兼具美感与时尚,才能吸引观者注意。拍摄主体往往采取多种景别交替使用的手法,丰富观感体验,赢得观者青睐。像油菜花海这类乡村景观的呈现,视频制作多采用中景拍摄,配合手机等移动设备的近景及特写镜头,突出画面细节,展现拍摄对象的颜色、形状、纹理等特征,由点及面。静中有动的处理手法更能使观者获得现场感的体验。[2]配合无人机的全景拍摄,使观者可以从“上帝视角”来欣赏辽阔花海的壮丽景象,使视频更富冲击力。
(二)节奏感突出:动静镜头相结合
在短视频制作中利用动静镜头相结合体现层次感已经成为共识。利用静态镜头选取最佳角度,结合运动镜头表现整体环境与空间感,通过推、拉、摇、移、跟等拍摄方式,增加画面的“动感”与“节奏感”,更好地突出主体、创造戏剧性效果、增强视频画面的冲击力。抖音账号“航拍汉中”2021年3月4日发布了汉中油菜花海的风景视频。视频就使用了动静镜头结合的方法来展现油菜花海的壮丽景观。视频总时长20秒,前4秒采用运动镜头,用“推”的方式将视线带入油菜花海;第4~8秒采用静态镜头,用无人机从“上帝视角”拍摄油菜花海的全貌;最后12秒均采用运动镜头,从不同角度推、拉、移、跟来展现油菜花海的多角度、全方位的美丽景观,该视频也获得了较高的点赞、评论及转发。可见在短视频制作中,善用技术手段,精细化制作往往能够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三)沉浸感营造:视频卡点的善用
视频卡点通过视频画面节奏与音乐的匹配,把握音频与画面切换同步,将视频卡点与音乐及转场效果紧密契合,实现时空转换与场景交替。通过转场效果将零散的视频与照片拼合,搭配节奏感强的音乐,卡准音乐中的节奏点与转场时间,以此生成完整的卡点短视频。视频卡点也是乡村景观短视频中被运用最多的,因为是描绘家乡田园风光,使用较多的音乐多为契合乡村形象的歌曲,如《在希望的田野上》《家乡美》等,还有短视频平台上的热门歌曲及节奏感强的纯音乐也是制作者经常选用的音乐类型。卡点视频增加了动感与情绪,提升观者的整体感受。
三、短视频平台对乡村景观的集体想象建构
(一)符号化:展现具有代表性的乡土风情
乡村符号是对乡村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生活习俗和社会关系的符号化表达,也是乡村长期经过积累而形成的普遍生活方式和状态的真实记录。[3]乡村符号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也在逐渐丰富其内涵,延展其外延。多元化的乡村符号通过不断自塑与他塑,衍生为一系列生动的乡村景观,既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产物,又具备强烈的地域色彩与特性。
进入新时代,乡村符号也被赋予了时代的变化与意义。以往印象中的乡间小路、杂草丛生、土坯房、粗茶布衣已经被水泥路、三层小别院、时尚的穿搭、门前停放的小汽车、丰衣足食的小康生活、世外桃源般的新乡村美景所取代。衣、食、住、行,这些象征着乡村面貌的符号正在悄无声息地发生着改变,不仅映射出乡村生活的变化,也展示出去除污名化与刻板印象后的新乡村景观。
(二)情感:视听表达引发共鸣
在视频编辑中,视听表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又以音乐和方言的运用较为典型。熟悉的音乐,会唤醒受众与该音乐相关的记忆与反应,即便没看到视频画面,也能凭借自身的认知判断视频的大致风格。极具特色的音乐往往能够成为独特的标签,除了烘托气氛、渲染氛围,还能勾连群体记忆,引发情感共鸣、引起身份认同。
方言作为地域性标志的特色语言,是自然风情和人文风貌的体现。方言短视频的传播,具有极强的地域特点与辨识度。方言是极具地域特色的标签,外地观众能立刻辨识出地理位置,同时又因为地域的接近性,能够较容易地引起本地观众的共情和參与互动,进而增强用户黏性。很多方言视频评论中,时常出现“听到乡音真亲切!”“这四川话说得太地道了!”等内容,能够看出方言作为视听表达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三)映射:多元化乡村社会的媒介表达
媒介是人们了解外部事物的重要途径,也是符号意义呈现的主要方式。[4]在媒介建构下,乡村景观呈现出青砖绿瓦、泥泞小径、小桥流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地理形态和生活场景,以及勤劳朴实、勤俭节约的乡村人物形象。
油菜花海、万亩茶园等乡村的景色,蕴含着乡村的符号意义和较高的审美价值,是乡村文化中媒介表达的良好映射。例如,短视频平台中对汉中油菜花节的呈现就让观者看到了多元的乡村社会。在媒介的建构与艺术化表达之下,油菜花海成为汉中的地标性景观,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认可。借助油菜花海的流量,“山水南郑,诗画家园”等口号也逐渐叫响,“#网红打卡地”“#我为家乡代言”“#汉中美景”等多个话题形成涟漪效应,驱动乡村传播矩阵。其衍生出油菜花海中的最美汉服照、直播卖农产品的农民商户,更有“汉调桄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汉中特有的乡村文化内容,与油菜花海交融互动,带领观者走进乡村,探寻属于新乡村的各种新鲜元素。
四、结语
短视频平台对乡村景观的加工剪辑是经过艺术浸润之后的作品,与现实中的乡村还存在着一定差距。经过滤镜及美化,将现实农村生活中的劳作、问题与伤痛进行了艺术的修饰,意在迎合公众对乡土社会的想象,让农村成为民众心中淳朴自然、古老美好的世外桃源。完全脱离了艺术性与美学干预的乡村景观,可能并不能获得公众的认可。像李子柒的视频之所以能够走红,就是将中国传统文化、乡村生活与艺术呈现之间找到了良好的契合点。但是,这可能也会使原生态的乡村创作者与农民自己制作的反映真实乡村生活的视频在传播中受阻,并不能进入公众的视野。所以短视频平台中所呈现出的乡村生活及美丽景观,可能也是根据社会化审美及集体记忆所塑造出的理想化图景,能在乡村文化及乡村传播中的主体还是较少的一部分人,其在大众媒体中的主体性有待提升。现阶段,大众媒体话语依旧是站在城市的视角对乡村进行呈现,而缺乏一种真正来源于乡村的视角。[5]
在乡村景观呈现及乡村文化传播领域,多元化的议题建构,有针对性、接地气、与时俱进地讲述乡村故事应该成为今后发展的方向,能够体现地域差异、文化特色,多视角宽渠道地展现乡村之美。鼓励多元主体参与,政府、媒介、公众多方协作,通过政府引导、技术支持、平台助力、市场带动等多种形式,鼓励乡村文化及乡村景观在短视频平台上的多元化呈现,丰富农村议题,促进乡村文化的内生创造力,进一步保证乡村文化借助短视频平台为契机,助力乡村振兴、实现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奕樊.“快手”清流类乡村短视频中的农村形象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9.
[2]王昊宇.浅谈短视频无技巧转场[J].科技传播,2020,12(10):157-158.
[3]赵金海.乡土符号在美丽乡村景观载体中的应用[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5):49-53.
[4]胡沈明,罗祎文.油菜花的媒介呈现流变与符号意义变迁[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1):16-19.
[5]刘星铄,吴靖.从“快手”短视频社交软件中分析城乡文化认同[J].现代信息科技.2017,1(3):111-113.
(责任编辑:黄康温)
【关键词】短视频;乡村景观;集体想象;建构
2020年是我国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党的十九大也明确提出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我国的一项大政方针来抓。乡村的振兴,除了顶层战略设计,还要依赖社会的关注,媒体的助力、技术的赋权及公众的支持。伴随着短视频平台的普及,乡村景观、民俗村貌、乡村特产等也依托新的技术平台,呈现出丰富性和多样态话语特征,助推乡村文化与乡村经济的振兴。合理梳理短视频平台对乡村景观呈现的形式,分析其如何激发个体对田园生活的憧憬与向往,从而唤起公众的乡愁与共情,解析其共同意义空间与集体想象的搭建模式,能够成为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助推乡村旅游产业,振兴乡村经济的有力支撑。
一、短视频平台对乡村景观的内容勾勒
(一)真实与想象并存:悠闲乡村生活的艺術呈现
短视频中呈现的乡村生活大多是闲适、自在、慢节奏的,这种呈现是真实乡村生活与公众想象的杂糅。短视频的一种还原是通过记录真实的农村劳作、技艺展现和生活日常,映射出乡村生活真实与细节的一面,为观者了解现代乡村生活打开了一扇窗。[1]譬如,李子柒的短视频就通过艺术的呈现,向公众展示了一个远离现代工业,未经蒙尘的美丽乡村:广阔的蓝天、美丽的山川、清澈的溪流和朴素的村庄。似曾相识的生活场景和生活经历,能够唤起很多有乡村生活经历公众的回忆,产生强烈的代入感与情感共鸣。有网友坦言:“看着子柒,就想起小时候和爷爷在一起,有做不完的农活,除草、砍猪草、和姐姐一起挑水、漫山遍野地背着大背篓、砍柴、煮饭……在夏天的傍晚,喝碗稀饭就在院子里乘凉,听着虫鸣、鸟叫。那个时候无忧无虑,也没有做不完的作业,没有干不完的工作,没有繁杂的社交,想念爷爷,想念小时候的一切。”
想象本就是城市人对乡村的一种精神憧憬,对应着远离都市与压力,向往静谧生活的写照。短视频中呈现的乡村景观,能够受到公众喜爱的往往是构图精美、剪辑流畅,加入艺术审美与修饰的。这是一种从他者的角度还原他人对乡村生活的想象,运用艺术性与设计感重塑了乡村景观美学,从而满足公众对宜人生活的追求。
(二)原始与现代交融:乡村田园风光的描绘
短视频平台偏爱描绘乡村田园风光的选题,郁郁葱葱的景象在带来视觉享受的同时,也能满足城市人对乡村生活闲散舒适的遐想,从而满足自身的乡村情结或与祖辈情感牵绊的童年记忆。
乡村中的自然环境具有独特的魅力,如森林树木、山川河流等,这些都是极具吸引力的环境要素。乡村环境中山体巍峨、河流蜿蜒曲折,生态环境极其优美,郁郁葱葱的树林在不同季节的影响下,呈现出各色的景象使得城市游客更加向往。在抖音账号名为“汉中文旅”的关于油菜花节的短视频中,展现了汉中秀美壮丽的油菜花海,放眼望去,满目金黄,其中还有绿树点缀,相映成趣。这样的风景都是乡村里最原始的风光景象,这些原始风光是未被污染的,更加符合人们关于乡村的童年记忆。
相较于原生态乡村的乡村景观,融入了现代性艺术审美与设计的乡村景观更能够得到游客青睐。如在汉中油菜花核心景区构造景观带、观花环线、观景台等基础设施,将油菜花的布局设计成不同的图案或字样供游客观赏。人为的现代性景观构建,赋予了乡村景观更加符合都市审美的特质。
(三)多元而不刻板:乡村人像的勾勒
短视频平台的勃兴,为农民的自我表达和呈现提供了契机。农民形象从被呈现变成了自我呈现。技术门槛的降低,许多农民能够熟练地使用短视频及社交媒体平台,从内容消费者逐渐更迭为内容生产者。通过亲历者视角向外界呈现了自己眼中的乡村景观和乡村生活,在收获了粉丝与关注的同时,还通过直播卖货等方式实现了致富梦想。新的农民形象,除了勤劳质朴之外,已经逐渐摆脱了多年来形成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刻板印象,呈现出多种样态。他们紧跟潮流、会使用手机拍摄各种视频,了解网络流行语,精通直播、接受打赏、能够承接商业推广,通过短视频平台的多元化话语体系与多样态呈现,一个勤劳质朴、紧跟潮流、丰满立体的新农民群像逐渐浮现。
二、短视频平台对乡村景观的技术升级
(一)多感官浸入:景别交替丰富视听
景别作为视听语言的表现手段之一,对视频节奏、画面空间以及情感表达均具有重要作用。拍摄过程中不同景别的合理过渡及切换,能够影响画面、构图、表达及观感,并且对多元化情感表达有一定的促进。景别可分为特写、近景、中景、全景、远景五种模式。伴随着大众审美情趣和艺术旨趣的提升,视频的画面构图应兼具美感与时尚,才能吸引观者注意。拍摄主体往往采取多种景别交替使用的手法,丰富观感体验,赢得观者青睐。像油菜花海这类乡村景观的呈现,视频制作多采用中景拍摄,配合手机等移动设备的近景及特写镜头,突出画面细节,展现拍摄对象的颜色、形状、纹理等特征,由点及面。静中有动的处理手法更能使观者获得现场感的体验。[2]配合无人机的全景拍摄,使观者可以从“上帝视角”来欣赏辽阔花海的壮丽景象,使视频更富冲击力。
(二)节奏感突出:动静镜头相结合
在短视频制作中利用动静镜头相结合体现层次感已经成为共识。利用静态镜头选取最佳角度,结合运动镜头表现整体环境与空间感,通过推、拉、摇、移、跟等拍摄方式,增加画面的“动感”与“节奏感”,更好地突出主体、创造戏剧性效果、增强视频画面的冲击力。抖音账号“航拍汉中”2021年3月4日发布了汉中油菜花海的风景视频。视频就使用了动静镜头结合的方法来展现油菜花海的壮丽景观。视频总时长20秒,前4秒采用运动镜头,用“推”的方式将视线带入油菜花海;第4~8秒采用静态镜头,用无人机从“上帝视角”拍摄油菜花海的全貌;最后12秒均采用运动镜头,从不同角度推、拉、移、跟来展现油菜花海的多角度、全方位的美丽景观,该视频也获得了较高的点赞、评论及转发。可见在短视频制作中,善用技术手段,精细化制作往往能够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三)沉浸感营造:视频卡点的善用
视频卡点通过视频画面节奏与音乐的匹配,把握音频与画面切换同步,将视频卡点与音乐及转场效果紧密契合,实现时空转换与场景交替。通过转场效果将零散的视频与照片拼合,搭配节奏感强的音乐,卡准音乐中的节奏点与转场时间,以此生成完整的卡点短视频。视频卡点也是乡村景观短视频中被运用最多的,因为是描绘家乡田园风光,使用较多的音乐多为契合乡村形象的歌曲,如《在希望的田野上》《家乡美》等,还有短视频平台上的热门歌曲及节奏感强的纯音乐也是制作者经常选用的音乐类型。卡点视频增加了动感与情绪,提升观者的整体感受。
三、短视频平台对乡村景观的集体想象建构
(一)符号化:展现具有代表性的乡土风情
乡村符号是对乡村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生活习俗和社会关系的符号化表达,也是乡村长期经过积累而形成的普遍生活方式和状态的真实记录。[3]乡村符号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也在逐渐丰富其内涵,延展其外延。多元化的乡村符号通过不断自塑与他塑,衍生为一系列生动的乡村景观,既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产物,又具备强烈的地域色彩与特性。
进入新时代,乡村符号也被赋予了时代的变化与意义。以往印象中的乡间小路、杂草丛生、土坯房、粗茶布衣已经被水泥路、三层小别院、时尚的穿搭、门前停放的小汽车、丰衣足食的小康生活、世外桃源般的新乡村美景所取代。衣、食、住、行,这些象征着乡村面貌的符号正在悄无声息地发生着改变,不仅映射出乡村生活的变化,也展示出去除污名化与刻板印象后的新乡村景观。
(二)情感:视听表达引发共鸣
在视频编辑中,视听表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又以音乐和方言的运用较为典型。熟悉的音乐,会唤醒受众与该音乐相关的记忆与反应,即便没看到视频画面,也能凭借自身的认知判断视频的大致风格。极具特色的音乐往往能够成为独特的标签,除了烘托气氛、渲染氛围,还能勾连群体记忆,引发情感共鸣、引起身份认同。
方言作为地域性标志的特色语言,是自然风情和人文风貌的体现。方言短视频的传播,具有极强的地域特点与辨识度。方言是极具地域特色的标签,外地观众能立刻辨识出地理位置,同时又因为地域的接近性,能够较容易地引起本地观众的共情和參与互动,进而增强用户黏性。很多方言视频评论中,时常出现“听到乡音真亲切!”“这四川话说得太地道了!”等内容,能够看出方言作为视听表达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三)映射:多元化乡村社会的媒介表达
媒介是人们了解外部事物的重要途径,也是符号意义呈现的主要方式。[4]在媒介建构下,乡村景观呈现出青砖绿瓦、泥泞小径、小桥流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地理形态和生活场景,以及勤劳朴实、勤俭节约的乡村人物形象。
油菜花海、万亩茶园等乡村的景色,蕴含着乡村的符号意义和较高的审美价值,是乡村文化中媒介表达的良好映射。例如,短视频平台中对汉中油菜花节的呈现就让观者看到了多元的乡村社会。在媒介的建构与艺术化表达之下,油菜花海成为汉中的地标性景观,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认可。借助油菜花海的流量,“山水南郑,诗画家园”等口号也逐渐叫响,“#网红打卡地”“#我为家乡代言”“#汉中美景”等多个话题形成涟漪效应,驱动乡村传播矩阵。其衍生出油菜花海中的最美汉服照、直播卖农产品的农民商户,更有“汉调桄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汉中特有的乡村文化内容,与油菜花海交融互动,带领观者走进乡村,探寻属于新乡村的各种新鲜元素。
四、结语
短视频平台对乡村景观的加工剪辑是经过艺术浸润之后的作品,与现实中的乡村还存在着一定差距。经过滤镜及美化,将现实农村生活中的劳作、问题与伤痛进行了艺术的修饰,意在迎合公众对乡土社会的想象,让农村成为民众心中淳朴自然、古老美好的世外桃源。完全脱离了艺术性与美学干预的乡村景观,可能并不能获得公众的认可。像李子柒的视频之所以能够走红,就是将中国传统文化、乡村生活与艺术呈现之间找到了良好的契合点。但是,这可能也会使原生态的乡村创作者与农民自己制作的反映真实乡村生活的视频在传播中受阻,并不能进入公众的视野。所以短视频平台中所呈现出的乡村生活及美丽景观,可能也是根据社会化审美及集体记忆所塑造出的理想化图景,能在乡村文化及乡村传播中的主体还是较少的一部分人,其在大众媒体中的主体性有待提升。现阶段,大众媒体话语依旧是站在城市的视角对乡村进行呈现,而缺乏一种真正来源于乡村的视角。[5]
在乡村景观呈现及乡村文化传播领域,多元化的议题建构,有针对性、接地气、与时俱进地讲述乡村故事应该成为今后发展的方向,能够体现地域差异、文化特色,多视角宽渠道地展现乡村之美。鼓励多元主体参与,政府、媒介、公众多方协作,通过政府引导、技术支持、平台助力、市场带动等多种形式,鼓励乡村文化及乡村景观在短视频平台上的多元化呈现,丰富农村议题,促进乡村文化的内生创造力,进一步保证乡村文化借助短视频平台为契机,助力乡村振兴、实现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奕樊.“快手”清流类乡村短视频中的农村形象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9.
[2]王昊宇.浅谈短视频无技巧转场[J].科技传播,2020,12(10):157-158.
[3]赵金海.乡土符号在美丽乡村景观载体中的应用[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5):49-53.
[4]胡沈明,罗祎文.油菜花的媒介呈现流变与符号意义变迁[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1):16-19.
[5]刘星铄,吴靖.从“快手”短视频社交软件中分析城乡文化认同[J].现代信息科技.2017,1(3):111-113.
(责任编辑:黄康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