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者根据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作业区段安全维护进行探讨,分析了作业区段的安全影响因素,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安全维护对策。
关键词: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安全维护
1引言
高速公路以其快速、安全、舒适、经济等特性而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其运营里程不断提高,在道路交通运输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20多年突飞猛进的建设发展,总里程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1]。然而,我国初期建设的高速公路均为四车道,在运营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不能满足现代交通的需要,为保持高速公路及沿线设施完好的运营状态,高速公路改扩建迫在眉睫。改扩建的高速公路往往是所在区域的运输干道和交通骨架,要求在保障车辆安全运行的状况下,施工作业人员和设备能够正常安全施工,这就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保障技术和安全管理措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2]。因而,施工作业区段的安全维护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
2 作业区段安全影响因素
考虑区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速公路改擴建工程往往采取边施工边通车的扩建方式。通常施工和通车是一对矛盾,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互干扰,降低了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在改扩建的高速公路上,既有运营车辆又有施工车辆,还有来回穿梭的工程机械,另外施工过程中会出现石子、土、混凝土等洒落在路面上,污染路面并起扬尘,使作业区交通状况混乱,这些都对高速公路改扩建作业区段造成安全隐患。
2.1作业区段交通量
没有交通量就不会有事故发生。在其他条件相同时,行车事故的数量取决于交通量。因为交通量决定行车速度、交通流的行驶规律以及驾驶人的精神紧张程度。研究表明,交通量与交通流的饱和度直接相关,而交通流饱和度影响交通事故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因此,交通事故与交通量的大小有密切关系。
2.2车速
统计表明,在所有的交通事故中与车速相关的事故约占总事故的1/3,在所有事故致因中排第二,仅次于驾驶人人为因素。
2.3作业区段交通组成
交通组成是指各种车型在交通流中所占的比重。交通车型比例不同,引发的交通事故率也不同,尤其是大型车比例。高速公路中,大货车特别是载重货车比例的多少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很大。研究表明,大货车混入率达到25%时,交通事故迅速增加。而高速公路大小车速度差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
2.4施工方式
高速公路改扩建施工方式分为单侧施工、双侧施工、断交新路和混合式施工。
(1)单侧施工:有利于施工作业面的展开,为大规模机械化施工提供了便利的作业面,最大可能地减少了施工作业和交通流之间的干扰因素,降低了施工对社会车辆的影响,但对道路通行能力造成很大影响,对向车流易发生碰撞、摩擦等交通事故。采取这种作业方式,需在做好改扩建作业区段的交通分流和内部交通组织;
(2)双侧施工:其安全隐患主要是施工作业和同向交通流之间的接触面的安全问题。采取这种作业方式,需要采取必要的交通工程设施,对施工作业区和车流进行隔离,减少施工作业与通行车辆的相互影响,提高交通安全;
(3)断交施工:对改扩建道路交通几乎没有影响,主是对周围路网的交通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当周围路网的交通状况恶劣时。采取这种方式,需要提前调查周围路网的交通状况,必要时先对周围进行一定的技术改造;
(4)混合式施工作业:以上至少两种施工方式的组合。根据具体情况,分段采取不同的施工方式,需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交通安全。
3作业区段安全维护对策
3.1加强作业区段外部分流和内部交通组织
主要采用外部分流和内部交通组织。外部分流主要包括:路网分流、交通便道分流、施工便道分流;内部交通组织主要包括:限速通行、限制货车或大中型货车通行、限制外地车辆通行、限制本地车辆通行或采取隔天单双号轮流通行。
3.2控制作业区段车速
由于高速公路的改扩建施工作业,引起高速公路施工路段的行车条件恶化,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再超速行驶的话,必将导致事故率大大上升。在施工路段,如果不进行限速,必将导致车辆之间的速度更加不均衡,在这种情况下,速度之间极大的不均衡,加上因施工作业而引起车道被封闭等危险因素,必将导致事故率的大大上升。因此,缩小车辆之间的速度差距,使车辆以平均车速前进,将会使事故率明显下降。根据调查研究,在以下情况下必须设置限速标志:施工工作面长度超过500m,路上交通量又特别大时;由于施工灰尘和烟雾的影响,降低了道路的可见度时;在靠近施工路段,道路的净宽度减小一半或以上时;施工人员的安全和精神状态受到高速车辆的严重影响时。同时,应注意道路上通行的绝大多数车辆的速度,不宜过低,并且限制速度应统一,并能给驾驶人对突发事件和对交通控制设施及人员指示的反应时间。
3.3应对不同交通方式进行分流
在高速公路改扩建路段,提示大型车辆,尤其是过境车辆,将其分流到周围道路,禁止驶入施工路段。分流分三个层次:网上的分流、线上的分流、点上的分流。施工路段仅允许小汽车通行,减少施工道路车辆运行速度的离散性,提高道路通行能力,降低道路事故率。
3.4采用合理的施工方式
根据2.4相关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和每种施工方式的特点,采用适宜的施工方式或者几种施工方式的组合,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作业区段的安全维护。
4案例
甬金高速公路宁波段全长42.25km,全线采用四车道全封闭、全立交、控制出入口的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起点至溪口互通设计时速100km/h;溪口互通至剡界岭设计时速为80km/h。为确保工程作业区的安全,施工单位分阶段采取应对措施加以维护:(1)在施工准备阶段,首先刊登告示,进行必要的提醒和分流;其次,对作业人员进行了必要的安全教育与培训,杜绝出现因为工期紧张,环境特殊,省略工前安全教育环节现象发生。安全作业明确落实到责任人;再次,对施工设施、设备采取措施进行检查保养,确保安全的万无一失;(2)在施工进行阶段,严格按照《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的规定,分一般封道和夜间封道进行方案设计和实施,并执行合理灵活分流,减少堵车长度,避免造成高速交通瘫痪,并确保作业区段安全。
5结语
近年来,随着汽车增量的持续上涨,高速公路发展日新月异,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迫在眉睫。然而,确保作业区段的安全维护工作也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作业区段的安全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了加强作业区段外部分流和内部交通组织、控制作业区段车速、对不同交通方式进行分流、采用合理的施工方式等行之有效的作业区段安全维护应对措施,以确保作业区段的施工作业以及行车安全。
参考文献
[1]彭兰梅. 高速公路项目运营管理体制及其项目管理系统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9.
[2]薛成,杨志强. 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交通组织安全技术实施方案[J].公路,2009,(08):175
关键词: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安全维护
1引言
高速公路以其快速、安全、舒适、经济等特性而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其运营里程不断提高,在道路交通运输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20多年突飞猛进的建设发展,总里程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1]。然而,我国初期建设的高速公路均为四车道,在运营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不能满足现代交通的需要,为保持高速公路及沿线设施完好的运营状态,高速公路改扩建迫在眉睫。改扩建的高速公路往往是所在区域的运输干道和交通骨架,要求在保障车辆安全运行的状况下,施工作业人员和设备能够正常安全施工,这就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保障技术和安全管理措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2]。因而,施工作业区段的安全维护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
2 作业区段安全影响因素
考虑区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速公路改擴建工程往往采取边施工边通车的扩建方式。通常施工和通车是一对矛盾,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互干扰,降低了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在改扩建的高速公路上,既有运营车辆又有施工车辆,还有来回穿梭的工程机械,另外施工过程中会出现石子、土、混凝土等洒落在路面上,污染路面并起扬尘,使作业区交通状况混乱,这些都对高速公路改扩建作业区段造成安全隐患。
2.1作业区段交通量
没有交通量就不会有事故发生。在其他条件相同时,行车事故的数量取决于交通量。因为交通量决定行车速度、交通流的行驶规律以及驾驶人的精神紧张程度。研究表明,交通量与交通流的饱和度直接相关,而交通流饱和度影响交通事故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因此,交通事故与交通量的大小有密切关系。
2.2车速
统计表明,在所有的交通事故中与车速相关的事故约占总事故的1/3,在所有事故致因中排第二,仅次于驾驶人人为因素。
2.3作业区段交通组成
交通组成是指各种车型在交通流中所占的比重。交通车型比例不同,引发的交通事故率也不同,尤其是大型车比例。高速公路中,大货车特别是载重货车比例的多少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很大。研究表明,大货车混入率达到25%时,交通事故迅速增加。而高速公路大小车速度差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
2.4施工方式
高速公路改扩建施工方式分为单侧施工、双侧施工、断交新路和混合式施工。
(1)单侧施工:有利于施工作业面的展开,为大规模机械化施工提供了便利的作业面,最大可能地减少了施工作业和交通流之间的干扰因素,降低了施工对社会车辆的影响,但对道路通行能力造成很大影响,对向车流易发生碰撞、摩擦等交通事故。采取这种作业方式,需在做好改扩建作业区段的交通分流和内部交通组织;
(2)双侧施工:其安全隐患主要是施工作业和同向交通流之间的接触面的安全问题。采取这种作业方式,需要采取必要的交通工程设施,对施工作业区和车流进行隔离,减少施工作业与通行车辆的相互影响,提高交通安全;
(3)断交施工:对改扩建道路交通几乎没有影响,主是对周围路网的交通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当周围路网的交通状况恶劣时。采取这种方式,需要提前调查周围路网的交通状况,必要时先对周围进行一定的技术改造;
(4)混合式施工作业:以上至少两种施工方式的组合。根据具体情况,分段采取不同的施工方式,需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交通安全。
3作业区段安全维护对策
3.1加强作业区段外部分流和内部交通组织
主要采用外部分流和内部交通组织。外部分流主要包括:路网分流、交通便道分流、施工便道分流;内部交通组织主要包括:限速通行、限制货车或大中型货车通行、限制外地车辆通行、限制本地车辆通行或采取隔天单双号轮流通行。
3.2控制作业区段车速
由于高速公路的改扩建施工作业,引起高速公路施工路段的行车条件恶化,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再超速行驶的话,必将导致事故率大大上升。在施工路段,如果不进行限速,必将导致车辆之间的速度更加不均衡,在这种情况下,速度之间极大的不均衡,加上因施工作业而引起车道被封闭等危险因素,必将导致事故率的大大上升。因此,缩小车辆之间的速度差距,使车辆以平均车速前进,将会使事故率明显下降。根据调查研究,在以下情况下必须设置限速标志:施工工作面长度超过500m,路上交通量又特别大时;由于施工灰尘和烟雾的影响,降低了道路的可见度时;在靠近施工路段,道路的净宽度减小一半或以上时;施工人员的安全和精神状态受到高速车辆的严重影响时。同时,应注意道路上通行的绝大多数车辆的速度,不宜过低,并且限制速度应统一,并能给驾驶人对突发事件和对交通控制设施及人员指示的反应时间。
3.3应对不同交通方式进行分流
在高速公路改扩建路段,提示大型车辆,尤其是过境车辆,将其分流到周围道路,禁止驶入施工路段。分流分三个层次:网上的分流、线上的分流、点上的分流。施工路段仅允许小汽车通行,减少施工道路车辆运行速度的离散性,提高道路通行能力,降低道路事故率。
3.4采用合理的施工方式
根据2.4相关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和每种施工方式的特点,采用适宜的施工方式或者几种施工方式的组合,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作业区段的安全维护。
4案例
甬金高速公路宁波段全长42.25km,全线采用四车道全封闭、全立交、控制出入口的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起点至溪口互通设计时速100km/h;溪口互通至剡界岭设计时速为80km/h。为确保工程作业区的安全,施工单位分阶段采取应对措施加以维护:(1)在施工准备阶段,首先刊登告示,进行必要的提醒和分流;其次,对作业人员进行了必要的安全教育与培训,杜绝出现因为工期紧张,环境特殊,省略工前安全教育环节现象发生。安全作业明确落实到责任人;再次,对施工设施、设备采取措施进行检查保养,确保安全的万无一失;(2)在施工进行阶段,严格按照《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的规定,分一般封道和夜间封道进行方案设计和实施,并执行合理灵活分流,减少堵车长度,避免造成高速交通瘫痪,并确保作业区段安全。
5结语
近年来,随着汽车增量的持续上涨,高速公路发展日新月异,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迫在眉睫。然而,确保作业区段的安全维护工作也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作业区段的安全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了加强作业区段外部分流和内部交通组织、控制作业区段车速、对不同交通方式进行分流、采用合理的施工方式等行之有效的作业区段安全维护应对措施,以确保作业区段的施工作业以及行车安全。
参考文献
[1]彭兰梅. 高速公路项目运营管理体制及其项目管理系统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9.
[2]薛成,杨志强. 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交通组织安全技术实施方案[J].公路,2009,(08):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