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例——胸闷、心悸、肌酶升高13年,伴四肢无力2年

来源 :中华神经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历摘要   患者男性,26岁,因"胸闷、心悸、肌酶升高13年,伴四肢无力2年"于2010年7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患者1996年12月因"发热、咳嗽、心前区不适"在当地医院检查发现肌酸激酶(CK)518 U/L(正常值25~175 U/L);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不齐,左室高电压";胸片示心影略大,心胸比例1:2,两肺纹理增粗;超声心动图示室间隔厚度9mm(正常值4.9~6.5 mm),左室后壁10 mm(正常值4.8~6.4 mm),左心室舒张末内径48 mm(正常值40.6~44.6 mm),诊为"心肌炎",予改善心肌代谢及对症治疗后症状有所好转。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基层医生使用国产丙戊酸钠(VPA)治疗癫痫的可行性、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 癫痫患者来自湖北省天门市和广西田东县农村地区.由县、乡级医生按规定的入选标准筛选病例,并使用VPA治疗和随访.疗效评估以发作频率与治疗前的变化为标准,其中无发作、显效和有效三者之和为总有效率.结果 入组607例癫痫患者接受治疗随访,男性395例,女性212例,其中579例随访满12个月.患者中全面强直-阵挛性发作
周期性癫痫样放电(periodic epileptiform discharges,PEDs)是一种罕见的脑电现象,是指癫痫样放电(棘波、尖波、尖慢波等)以一定间隔周期性反复出现在一侧或双侧大脑半球.1964年由Chatrian等[1]首先描述了经典的周期性一侧性癫痫样放电(periodic lateralized epileptiform discharges,PLEDs)。
期刊
急性脑出血的病死率高,而血肿扩大的患者病死率更高[1].最初的血肿体积是30 d死亡的最重要的预测因素之一,然而,最初的血肿体积并不是固定的,常常是进展的,通常发生在发病的最初几个小时内.许多患者来医院时意识清楚,但很快昏迷,复查CT后发现血肿扩大,这时治疗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大约有38%的患者血肿会增大[2],最常见的是在发病的最初6 h之内,血肿扩大是脑出血病死率和残存功能减少的独立预测因素.
期刊
期刊
癫痫是神经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慢性脑部疾病之一,根据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公布的统计数据,人群中1%在一生中可能有过至少1次抽搐,但只有持续存在着产生癫痫反复发作的诱因,并且产生了神经生物、认知、心理和社会后果的患者才能被诊断为癫痫或癫痫综合征[1].癫痫的发病年龄从新生儿直到老年,可影响到不同年龄组的人群,病因涉及遗传和各种后天获得性的脑及全身疾病.自20世纪初以来尽管已有数十种具有抗癫痫作用
期刊
期刊
近年来应用A型肉毒毒素(BTX-A)治疗面肌痉挛疗效较好,但对最佳治疗方法仍有争议.我们自1998年以来采用不同BTX-A治疗剂量和治疗间隔时间局部注射治疗面肌痉挛86例,研究其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报道如下。
期刊
患者52岁的男性患者.因进行性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性格怪异2年,抽搐1 h 于2002年4月入院.患者2年前始出现记忆力减退,以近记忆力减退最明显.初始表现为忘记说过的话及刚做过的事,但尚能完成买菜、做饭等日常家务.此后症状逐渐加重,常忘记回家的路,反应迟钝,整日发呆,不能从事原来的驾驶员工作,买东西不会计算.性格变的敏感多疑,不注意衣着,偶有随地便溺现象。
期刊
期刊
目的 ①探讨脑出血(CH)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大鼠模型下丘脑、延髓内脏带(MVZ)及迷走神经的作用;②揭示脑源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CMODS)时下丘脑、延髓内脏带及迷走神经的可能调控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80只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10只)、迷走神经切断(SDV)组(10只)、CH组(20只)、脑出血+迷走神经切断(CH+SDV)组(20只)、脑出血+迷走神经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