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避“贝勃定律”,教育教学中少做“无用功”

来源 :科学教育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jiawei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规避“贝勃定律”,教育教学中少做无用功,是解放教师的有效途径,是教育艺术的生动体现,是教师专业发展中自我反思的具体形式。教育者要时时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多做“雪中送炭”的事,少做“锦上添花”的事,尽量不做“画蛇添足”的事。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效果,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在教育过程中,唤醒学生心灵,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并最终培养具有自主发展能力的学生。
  【关键词】教育教学 规避“贝勃定律” 案例 艺术
  案例1:快到教师节了。办公室里,王老师收到了学生寄来的明信片。这引起了大家关于“学生毕业后是否还记得你”这个话题的讨论。“我带过的学生中,那些平常比较调皮的学生常和我联系较多,在校期间表现好、成绩好的学生,现在也不知道他们过得怎么样。比如今天这个学生吧”,王老师晃了晃手中的明信片,接着说,“在学校的时候简直是个定时炸弹,不知道哪天就给你捅个篓子出来……”“是啊,是啊,我的学生也是呢,那些优秀的学生基本都没消息了。”还没等王老师说完,李老师就接上了话茬。他这一接不要紧,大家竟然发现情况惊人的相似,于是又开始感叹起来,有人甚至上升到了学生品德、做人的高度上。“叮铃铃——”上课铃响了,一个个夹起书本向教室走去,脚步没有了刚才的轻盈……
  案例2:学生小彤又迟到了,班主任张老师非常生气,这已经是短短几天内这位同学第三次迟到了。见到教师黑着脸站在教室门口,小彤很自觉的没有往里走。“老师,还是三圈吗?”,仿佛是个“惯犯”,很了解规矩。见张教师不置可否,小彤自觉的转身向操场跑去……
  案例3:短短十几天时间,一年一度的新生军训结束了,学生跟军训教官依依惜别,“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场面煞是感人。看得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们一个个唏嘘不已,既感动又难过,感动是因为分别的场面,难过是想到将来带这些学生三年也享受不到这“待遇”。
  1.有趣的“贝勃定律”
  上面的案例您是不是也似曾相识?不错,从事教育几年后,很多老师都会有过上面的经历。这些仿佛毫不沾边的事,其实包含着一个重要的规律——贝勃定律。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一个人右手举着300克的砝码,这时在其左手上放305克的砝码,他并不会觉得有多少差别,直到左手砝码的重量加至306克时才会觉得有些重。如果右手举着600克,这时左手上的重量要达到612克才能感觉到重了。也就是说,原来的砝码越重,后来就必须加更大的量才能感觉到差别。这种现象就叫“贝勃定律”。贝勃定律告诉我们,如果人长时间的受到某种刺激,必须加大刺激的“变量”,才能引起人的感觉。
  贝勃定律生活中很常见。比如,5角钱一斤的土豆如果一下涨到5元钱一斤,人们很难接受,可如果是1500元/平方米的房价涨到1600元/平方米,人们却熟视无睹。再如,家长天天对孩子嘘寒问暖、做饭洗衣,孩子毫无察觉,可一旦声色俱厉、严词训斥,就难以接受,离家出走,出走后陌生人的一碗热汤都会使自己感动不已。
  我们用贝勃定律来解释一下上面的三个案例:
  由于现行教师评价机制的影响,教师往往关注那些平时表现好、成绩好的优秀学生,他们是教师工作成绩的体现。可优秀的学生不是一天优秀起来的,在没进你的班之前就优秀了,家长、以前的老师也都天天夸奖、表扬,已经使他(她)对表扬有了“免疫力”,兴奋不起来,你对他(她)的关注和爱护,被他(她)理解成了理所当然。可那些平时异常调皮的后进生,在家长、教师的批评声中长大,有些甚至还饱受皮肉之苦,所以对于一般的惩罚措施也就习以为常,案例2中的小彤就是这种情况,反正经常迟到,不就是跑操场3圈嘛,没啥说的,跑呗!他们很少听到表扬或鼓励的话,或许你谈心中无意表露出来的一句话、一个动作就让他(她)记在心里,成为向上的动力,对你感激不尽。案例1中学生毕业后,为什么后进生记得你的多,不难理解了吧!学生长期处于身边家人和老师爱护和照料这样的刺激之中,已经当成了一种习惯,一星半点的“刺激变量”已经引不起学生的感觉,但是对于刚接触不久一起“并肩战斗”过的军训教官,偶尔的聊天、拉歌都能使他们感到异常的温暖。当然这里面也有青春期孩子“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心理特征等其他原因。
  2.规避“贝勃定律”,教育教学中少做“无用功”
  实事求是的说,如今具有“职业幸福感”的教师还是少数,很多数教师陷入纷繁芜杂的事务性工作中,整天围着学生转,围着分数转,做着大量的重复性工作,在这些工作中,哪些是“雪中送炭”,哪些是“锦上添花”,哪些又是“画蛇添足”,很少进行深入的思考,做了大量的“无用功”,不仅使自己心力交瘁,失去了工作的激情,而且学生还意识不到,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如今教师专业发展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重视,而自我反思是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我们应该多做雪中送炭的事,少做锦上添花的事,不做画蛇添足的事。
  2.1 规避“贝勃定律”,爱要张弛有度。
  著名教育家吕型伟说过:“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但爱远远不是教育的全部,湖南郑学志老师曾说:“爱孩子,那是老母鸡都会做的事。”所以我们在爱孩子的同时,也要培养孩子的爱心。如今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物质条件优越,是父母甚至包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掌上明珠,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对于他人的奉献、关爱要么漠视不见,要么认为理所应当。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心中有爱,但这份爱不是廉价输出的,一旦发现有学生对自己的爱不以为然,应该立即减少天平中“砝码质量”,这样再次增加爱的“变量”时,学生才容易觉察得到。爱学生要张弛有度,否则教师的付出就容易变成“画蛇添足”,就是“无用功”。对于后进生,要付出更多的爱,他们饱尝“失败”的滋味,缺少爱的体验,容易自暴自弃,教师的爱对他们来说是“雪中送炭”,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2 规避“贝勃定律”,教育要震撼心灵。   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通过教师的一系列措施,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与自我教育》中曾说:“……能激发出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教师采取的一切教育行为必须能够激发学生深入反思,自我教育,而达到这个目的的前提是,教师所采取的措施要震撼学生的心灵。在《班主任之友》2008年第10期上发表的拙作《唤醒心灵比履行制度更重要》体现的也是这样一种思想。
  教育是否需要惩罚,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命题。我们姑且不论案例2中张老师对小彤是否变相体罚,单说这次教育经历小彤能够获得什么。从小彤“老师,还是三圈吗”这句话我们可以知道,他肯定不是第一次迟到,也肯定不是第一次被罚,但是为什么每次迟到都进行惩罚,就是不见效果呢?很显然,这种惩罚措施,并没有直达学生心灵深处,引起学生心灵震撼。特别是对于一些屡次违反纪律的学生,从小经历过各种各样的惩罚,已经见怪不怪,这时候教师就不能为了惩罚而惩罚,必须找到学生迟到的深层次原因,是厌学还是时间观念不强,与家长教育有没有关系等等,在充分了解了学生迟到的原因之后,才能确定采取相关的措施,否则每天第一节课前站在教室门口进行“蹲点守候”不是无用功又是什么?只能使教师感到既劳心又劳力,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2.3 规避“贝勃定律”,表扬切忌廉价贩卖。
  中国教育存在很多问题,正因为如此,当某地一个先进经验获得成功的时候,人们就像抓到了“救命稻草”一样,想经过简单培训就疯狂复制,妄图通过照搬照抄也能获得成功。比如,前几年炒得沸沸扬扬的“赏识教育”,如果有人问一句“赏识教育”就要杜绝批评吗?肯定被认为说抬杠,就像李镇西在教育在线一篇文章中说的那样,别人说“教育需要爱”,如果你接话“只有爱就够了吗”?这就纯属抬杠。
  我们的教师中就真有这种“赏识教育者”,仿佛赏识无所不能,仿佛表扬无往不利,大事小情都要把学生一顿夸奖、一顿表扬。当然,在初期学生面对教师的巨大变化,感觉能受到教师表扬确实令人激动,但久而久之,当学生发现教师不管是谁都会表扬,不管多小的事,值不值得都会表扬的时候,学生就对教师的表扬失去了兴趣。时间长了,还会认为老师“虚伪”,“玩弄表扬”。于是乎,教师开始对赏识教育有了怀疑,认为专家们整日闭门造车,没事造出这么个害人的理论。
  赏识、鼓励、表扬重要性我想没人会否定,但是如果教师的表扬是廉价的,是无原则的,那么长期处于这种刺激之下的学生,对于以后的一些微小刺激“变量”就会麻木,这时候教师的表扬就变成“无用功”了。多表扬并不是摒弃批评,只有批评的存在才能衬托出表扬的价值。
  2.4 规避“贝勃定律”,教学中杜绝“熟题效应”。
  每次考完试,都会在办公室听到同事的抱怨:“学生学习一点都不认真,这道题我讲了无数遍了,学生还是不会,唉!”这种“熟题效应”的出现,与教师在讲题过程中的简单重复有关,如果每次讲这个题,教师都用同一种思路和方法,而不去探究命题意图,条件变换后的各种可能性,那么就容易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势,见到类似的题就套用教师讲授的方法,而不去仔细审题,看看题目环境、条件是否发生变化,造成错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无论讲多少遍,学生还是会错,做的就是无用功了。
  教学中还有很多现象可以用贝勃定律来解释,比如强调多次的重难点问题,布置作业问题等等,只要教师具有发现的眼睛,具有反思的意识,就能发现这些现象,从而采取措施避免做无用功。
  规避“贝勃定律”,教育教学中少做无用功,是解放教师的有效途径,是教育艺术的生动体现,是教师专业发展中自我反思的具体形式。教育者要时时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多做“雪中送炭”的事,少做“锦上添花”的事,尽量不做“画蛇添足”的事。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效果,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在教育过程中,唤醒学生心灵,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并最终培养具有自主发展能力的学生。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快乐识字的具体做法。首先,在趣味识字中开发学生智力,激发识字之乐。 根据心理学的原理及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识字方法可大大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从而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其次,要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学习汉字,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字义,更快的识记字形,从而体验到在语言环境中学
期刊
【摘要】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价值和能力的充分认识和评价,它是激励人们自强不息地实现理想的内部动力。农村地区的初中学生因各种客观原因造成的自信心不足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我们必须认真的剖析和探讨。  【关键词】素质教育 农村初中学生 自信心 培养  我们中国的广大农村地区有这样的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社会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年轻父辈,他们的这种观念
期刊
【摘要】现如今学生评价目标比较单一,评价的方法还不够丰富,关注评价过程不够,关注情况态度和价值观不够,这样的评价结果对学生的学习并不能真正产生多大的效力,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就小学数学多元化评价之评价手段多样化的实施谈几点个人体会:①课堂观察评价,有助于师生共同进步;②两次评价,为学生再次学习提供机会;③成长记录袋、学生学习历程的见证。  【关键词】小学数学 作业评价 多样化  《课标》明确指出
期刊
【摘要】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是发展潜能的桥梁,也是当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习能力,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借本文谈谈自己的感受。  【关键词】语文教学 自主学习 精彩课堂  语文课程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是学生现在和将来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基础,具有多重的奠基作用和功能。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是发展潜能的桥梁,也是当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方
期刊
【摘要】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健康心理品质的人。这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职业学校现在存在着一种较普遍的现象:许多职专生缺乏进取心,自信心不强,自卑感重。因此,职业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强的心理品质,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职校语文 健康心理品质 培养  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将学生培养成具有
期刊
【摘要】“教”与“学”角色的适当转化、深入课堂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都得到了充分地调动,学生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由苦学向乐学转变。这就需要综合运用一切行之有效的教学法和协调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相长的实效。  【关键词】角色 教与学 转化 教学相长 实效  从学生到教师,从观战到实战,尽管时间短暂,但我确信自己学到不少东西,对教师在课堂唱“独角戏”的终结有了较深的认识。
期刊
【摘要】本文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紧密联系学生活实际、通过吸引学生眼球的实验、利用生动有趣的故事、组织有趣的游戏等方式精心创设科学课堂教学情境,从面巧妙地让学生迅速聚焦于科学探究问题,以取得良好的科学探究效果。  【关键词】创设 教学情境 聚焦 问题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科学课程以探究式学习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同时,课程标准也指出要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引导他们主动地探究。那么如何才能很好
期刊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培养的。职业中学的计算机专业学生不但要熟练掌握软件的操作,更要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这样在就业时才能更快地适应社会需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过多地交给学生操作软件的技能,使学生有较强的操作能力,但涉及到创新设计时,模仿成分过多,形式味重,创新
期刊
【摘要】语文科的教学,它是教育环节中重要的一环,在其中贯彻创意思维的训练主要有以下两点重要作用:第一,教会学生多种学习思考的方式和技巧;第二,有助于同学们思想境界的自发提高,改变过去被动式的思想教育方式。  【关键词】语文教学 创意思维 训练  1.语文科教学的目标  语文,过去称之为国文,它具有工具性的一面,但另一方面,从内容而言,它则是生活,是事物,是思想,是精神。没有这一点,所有的表达都成了
期刊
【摘要】本文从叙述艺术的三个本质即社会本质、认识本质、审美本质三个方面入手,详细论述了艺术的社会本质之一——教育功能。教育功能从教学目标这个层次入手,分三个层次来论述,它们是认识目标、情感目标、能力目标。这三个教学目标与艺术的本质也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不可分割的。最后论述了艺术审美教育的特点与教育意义。  【关键词】艺术 社会本质 教育功能  思格斯在《在马克思暮前的讲话》中说:“马克思发现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