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类脂质渐进性坏死的临床病理研究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gularity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性类脂质渐进性坏死(NLD)是有临床特征的少见皮肤病,累及0.3%的糖尿病病人,但也可见于非糖尿病患者。组织病理可见真皮胶原肿胀和扭曲。NLD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糖尿病的治疗和NLD及其它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仍不清楚。作者对15例并发NLD的糖尿病患者进行了研究,从临床病理方面评价NLD患者的微血管和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15例NLD中,Ⅰ型糖尿病14例,Ⅱ型1例;男1例,女14例。在糖尿病确诊前均无NLD,患糖尿病后诊断有NLD的平均期限为7.7年。

其他文献
本文报道了具亚瘤型(LLs)麻风临床和组织学特征的第2例雌性黑长尾猴的麻风感染,它与第一只自然获得麻风的黑长尾猴有接触。
期刊
本文报告了2例针刺部位发生的结节性病变.病例1,男,53岁,针疗后3天针刺处瘙痒,抓破处出现红斑.临床表现:距脊椎约3cm和10cm处见有与心俞、肝俞、肾俞等穴位相一致,伴有浸润的大豆大小的结节16个.结节境界清楚,呈不规则隆起,其中有的是浆液性丘疹,无疼痛.
期刊
在英国,根据230个泌尿生殖医学科或STD诊所上报的有关STD的范围、种类和控制中的问题的年度报告显示,从50年代中期经济繁荣开始至1984年,STD的年新发病人数由100000增加到600000.最近几年,在性活跃年龄的人群中,至少有1%每年到某一诊所就诊一次或多次,提示STD未被控制.
婴幼儿好发的川崎病不仅在日本,在世界各地也正在增加.该病以全身性炎性病变为基础,通过伴发冠状动脉瘤引起血栓性闭塞,有时导致患儿突然死亡.关于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目前还未被阐明.美国哈佛大学小组就本病的发病机理发表了极其简明的假说.Leung等从免疫学方面研究了川崎病的发病机理.
患者男性,50岁,为银屑病患者,有指、趾甲营养不良。8年前在双手掌、指侧和踝部发生肉色丘疹,拟诊为“皮炎”,局部外用氟化类固醇两月无效,4年后皮疹颜色变深,为单一形、红褐色、中央有脐凹的丘疹,直径大约为2mm,用玻片压疹不发白。
波利尼西亚是麻风流行区,麻风年发现率为8.8/10万。该地区从1984年起,执行家庭内接触人群监测计划。
皮肤发育异常这个定义是非常不确切的,一般是指先天性皮肤发育不全而言。狭义的将引起畸形的疾患也作为发育异常来对待,将皮肤松弛症、弹力纤维假黄瘤和Ehlers-Danlos综合征等以真皮改变为主的疾病也称为皮肤发育异常症。此外还包括有爪甲-髌骨-肘发育不全综合征、先天性厚甲症、先天性角化异常症等,但其中也有种种代谢异常。作为遗传性代谢异常性疾病,本文采用广义的概念,将引起先天性皮肤及附属器异常的疾患都
期刊
麻风结节性红斑(ENL)的特征为触痛、红斑及皮下结节.由于ENL反应发生于细胞免疫(CMI)抑制、分支杆菌抗原负荷增多的瘤型麻风(LL)病人,提示ENL是Arthus现象的一种临床表现.但ENL反应病人对二硝基氯苯的免疫反应增强,在某些病人的皮损中缺乏免疫复合物及补体降解产物的沉积,说明ENL也可能是T细胞功能失衡所致.
文身是把各种色素涂于体表,用针刺使色素进入皮肤包埋于真皮,甚至进入皮下组织,在体表局部形成的图形.形成文身的方法很简单,但要消除文身却很困难.目前,有人报告用氩离子或CO2激光来治疗文身,疗效较好,但易形成增生性疤痕,且设备较昂贵.
期刊
目前已开始在发展中国家采用适合当地情况和资源而建立的方法来有效地防治性传播疾病(STD).在过去的20年中,有流行病学意义的STD已由过去的5种(梅毒、淋病、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腹股沟肉芽肿)增加到20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