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互联网+”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鼓励下,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新的机遇。大学生因对于互联网的熟悉程度较高,在互联网时代创业具有明显的优势。政府对于大学生基于互联网的创业应当给予政策上的扶持,高校应当形成完善的创业课程体系,并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高水平的互联网创业大赛。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
中图分类号:G647.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 204 -02
早在2014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就公开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此后,在浙江嘉兴乌镇举办的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李克强总理再次解释这一关键词,并指出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2015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数据、物联网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1]。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包括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的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政策的出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新方向,扩展了创业思路,也对大学生的创业提出了新时代的更高要求。
一、“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机遇
(一)网民规模不断攀升。
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10亿,半年共计新增网民2132万人,半年增长率为3.1%,较2015年下半年增长率有所提升。互联网普及率为51.7%,较2015年底提升1.3个百分点。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较2015年底增加3656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由2015年底的90.1%提升至92.5%,手机在上网设备中占据主导地位[2]。
随着“宽带中国”战略的深化,互联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国家给予各项政策支持,2016年上半年,国务院等相关部门相继出台有关“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流通”,“互联网+制造业”等指导意见,推动互联网与各个行业的融合。基础设施的完善、用户数量的攀升、政策的支持对基于“互联网+”的创新创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机遇。
(二)大学生竞争劣势降低。
传统行业领域的创业对于资金、资历以及资源的要求较高,对初创业的大学生来说是难以与有经验的创业者抗衡的劣势。但是“互联网+”的产业领域正在发生快速变化,还未形成完善的体系,无论是大学生还是其他人群都处在探索阶段,无形中拉小了大学生与有经验的创业人员之间的差距。加之大学生对新生事物较为敏感,更能够领会潮流的趋势,在市场的选择、开辟上反而更具远见。
(三)互联网催生创新思维。
信息爆炸的时代因信息的沟通带来了资源的交换,而知识的交流与生活的分享让本不相关的两个产业融合升级[3]。如当下为城市大众的生活提供便利的微商平台“俺的农场”,就是将农产品通过网购的形式进行销售,解决农产品缺乏有效营销手段的问题,增加农民收入,降低农产品滞销风险,同时也符合新一代网民的购物方式。诸如此类将传统产业与互联网进下联结而催生的新生产业具有良好前景。
二、“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优势
(一)成长于互联网时代,对网络十分了解。
生于95后的当代大学生,是伴随网络成长的最新一代,他们的生活处处有互联网的相伴,对网络的使用得心应手自不必说,他们还能够熟练运用网络来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这使得这些大学生具有更全面的知识、更宽广的视野甚至更丰富的阅历,同时,他们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强大的信息搜索能力以及对未来趋势的预判能力,能够使他们更加准确的找到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联结点,从而进行产二次创新。
(二)执行力强,敢想敢干。
透过一些社会现象、社会报道,我们不难看出,当代大学生具有很强的主见和执行力,从近些年兴起的“间隔年”现象可见一斑,如今很多大学生在毕业后工作前会选择这样一段真空期进行旅行、游学,去体味人生,完全异于以往的毕业——就业,甚至中间连一个月的断档都不愿出现的传统做法。看待问题有主见和敢想敢干的特质赋予大学生极强的行动力,使得他们在创新创业过程中更有魄力。
(三)崇尚开放式管理,厌恶陈旧的体制。
对当前的大学生来说,陈旧的管理制度越来越无法适应他们的个性需求。面对工作,大学生往往喜欢较为宽松的工作环境,崇尚西方的开放管理和弹性制度,希望能够充分安排自己的时间和工作计划。这些对于约束的厌恶,也是促成他们走出创业这一步的重要原因。当然,对所选行业的认同,也让他们可以为既定目标放手一搏。
综合以上三点,当代大学生具备三点十分重要的创业者应具备的素质,即敏锐性、行动力以及开放的态度,可以帮助他们体察创业契机,并勇敢付诸实践。
三、“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促进路径
(一)政策上加强扶持。
“互联网+”时代,政府需要研究和适应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创业需求、创业形式的新变化、新特点、新动向,及时调整和修正不合时宜的措施和政策,真正实现支持大学生创业常态化,提高创业扶持的实效[4]。近几年各地出台多项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大学生自主创业可享受税收优惠、资金扶持。但是部分政策还未确立相对应的支撑细则,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政策效能未发挥充分的问题。
1.加强住房保障。目前,住房难成为全国尤其是一二线城市的首要民生难题,大学生创业同样需要面对此问题,因此,可以将符合政策规定的大学生纳入经济适用房、公租房或廉价房的保障范围,解决创业大学生的后顾之忧。
2.保证税收优惠。一部分大学生会选择初创科技企业,对于这类企业应给予免缴一定数额的税金的优惠。对于高校毕业生创办的小型微利企业,应保证其能够实实在在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 3.鼓励互联网创业。营造宽松发展环境,全面清理电子商务领域现有前置审批事项,合理降税减负、加大金融服务支持、维护公平竞争,落实鼓励符合条件的互联网企业在境内上市的相关政策。
(二)健全创新创业人才培育体系。
1.完善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2016年以来,将创业课程列为必修课的学校逐渐增多,这对提升创业教育是一个很好的促进,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新思维。但是创业指导教师的师资薄弱仍是问题,很多授课教师也并没有创业经验,在授课中也更多的倾向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较难开展。有条件的高校应当成立创新创业教研室,聘请并培养专业的创业老师来进行该方面的课程讲授,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2.开设网络技术公共课程。基于“互联网+”创业的人才未必都是网络技术相关专业的学生,文科、理科等不同学科的学生也会有创新的创业理念,但受到专业知识的限制,更多的停留在策划、推广层面,“互联网+”新常态下,高校应开设更多的网络技术公共课程,让更多的学生接触网络技术知识,培养复合型人才,助力创业。
3.建立创业实训基地。2016年2月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大力发展众创空间、推动科技创新服务于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有关情况,主要目的是促进众创空间向专业化发展,为双创提供低成本、全方位、专业化服务[5]。众创空间的建立为创业实训提供了良好平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场所和公共服务。高校应大力建设众创空间,与传统的实习基地等管理经验相结合,为有志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实训基地,提高创业实操性。
(三)坚持高水平创新创业大赛的举办。
2015年5月至10月,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由教育部与有关部委和吉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大赛吸引了31个省(市、自治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878所高校的57253支团队报名参加,提交项目作品36508个,参与学生超过20万人,带动上百万大学生投入创新创业活动[6]。大赛历时五个多月,规模基本覆盖全国各省市,参赛作品技术含量高,远超以往不同规模的各类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入围项目紧贴市场需求,吸引企业的大量投资,意向投资签约率超过30%。赛后的成果转化工作也有条不紊的进行,后续工作将大赛的优秀作品、优秀经验进行了推广。
大赛的成功举办取得很多值得推广的经验,此类高水准的创新创业大赛的举办若形成长效机制,可以促进创新创业水平的提高。大赛的不足之处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参赛高校类型主要集中在“985”院校,参赛高校的层次更是几乎都集中在本科院校中,高职类院校参赛情况极少;第二,参赛高校区域分布集中,与经济形势相呼应,入围作品以东南沿海城市居多,中西部参赛团队少,入围作品少;第三,项目所覆盖的领域不够全面,入围全国总决赛现场比赛的100个项目名单当中,医疗健康相关的项目占13%,主要是基于互联网的设备和技术应用。
参考文献:
[1]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成员解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EB].中国经济网.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503/06/t20150306_4740363.shtml.2015-03-06
[2]数据来源:CNNIC: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
[3]田宜国.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创业研究[J]. 决策与信息旬刊.2015(11)
[4]苏益南,齐 鹏等.大学生创业模式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0(10)
[5]国务院政策吹风会透露:众创空间将向专业化发展[EB].中国经济网.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602/05/t20160205_8782314.shtml.2016-02-5
[6]数说首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EB].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5-10/21/c_1116895665.htm. 2015-10-21
作者简介:格根其(1988-),女,蒙古族,内蒙古人,硕士研究生,天津外国语大学,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
中图分类号:G647.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 204 -02
早在2014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就公开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此后,在浙江嘉兴乌镇举办的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李克强总理再次解释这一关键词,并指出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2015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数据、物联网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1]。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包括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的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政策的出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新方向,扩展了创业思路,也对大学生的创业提出了新时代的更高要求。
一、“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机遇
(一)网民规模不断攀升。
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10亿,半年共计新增网民2132万人,半年增长率为3.1%,较2015年下半年增长率有所提升。互联网普及率为51.7%,较2015年底提升1.3个百分点。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较2015年底增加3656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由2015年底的90.1%提升至92.5%,手机在上网设备中占据主导地位[2]。
随着“宽带中国”战略的深化,互联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国家给予各项政策支持,2016年上半年,国务院等相关部门相继出台有关“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流通”,“互联网+制造业”等指导意见,推动互联网与各个行业的融合。基础设施的完善、用户数量的攀升、政策的支持对基于“互联网+”的创新创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机遇。
(二)大学生竞争劣势降低。
传统行业领域的创业对于资金、资历以及资源的要求较高,对初创业的大学生来说是难以与有经验的创业者抗衡的劣势。但是“互联网+”的产业领域正在发生快速变化,还未形成完善的体系,无论是大学生还是其他人群都处在探索阶段,无形中拉小了大学生与有经验的创业人员之间的差距。加之大学生对新生事物较为敏感,更能够领会潮流的趋势,在市场的选择、开辟上反而更具远见。
(三)互联网催生创新思维。
信息爆炸的时代因信息的沟通带来了资源的交换,而知识的交流与生活的分享让本不相关的两个产业融合升级[3]。如当下为城市大众的生活提供便利的微商平台“俺的农场”,就是将农产品通过网购的形式进行销售,解决农产品缺乏有效营销手段的问题,增加农民收入,降低农产品滞销风险,同时也符合新一代网民的购物方式。诸如此类将传统产业与互联网进下联结而催生的新生产业具有良好前景。
二、“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优势
(一)成长于互联网时代,对网络十分了解。
生于95后的当代大学生,是伴随网络成长的最新一代,他们的生活处处有互联网的相伴,对网络的使用得心应手自不必说,他们还能够熟练运用网络来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这使得这些大学生具有更全面的知识、更宽广的视野甚至更丰富的阅历,同时,他们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强大的信息搜索能力以及对未来趋势的预判能力,能够使他们更加准确的找到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联结点,从而进行产二次创新。
(二)执行力强,敢想敢干。
透过一些社会现象、社会报道,我们不难看出,当代大学生具有很强的主见和执行力,从近些年兴起的“间隔年”现象可见一斑,如今很多大学生在毕业后工作前会选择这样一段真空期进行旅行、游学,去体味人生,完全异于以往的毕业——就业,甚至中间连一个月的断档都不愿出现的传统做法。看待问题有主见和敢想敢干的特质赋予大学生极强的行动力,使得他们在创新创业过程中更有魄力。
(三)崇尚开放式管理,厌恶陈旧的体制。
对当前的大学生来说,陈旧的管理制度越来越无法适应他们的个性需求。面对工作,大学生往往喜欢较为宽松的工作环境,崇尚西方的开放管理和弹性制度,希望能够充分安排自己的时间和工作计划。这些对于约束的厌恶,也是促成他们走出创业这一步的重要原因。当然,对所选行业的认同,也让他们可以为既定目标放手一搏。
综合以上三点,当代大学生具备三点十分重要的创业者应具备的素质,即敏锐性、行动力以及开放的态度,可以帮助他们体察创业契机,并勇敢付诸实践。
三、“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促进路径
(一)政策上加强扶持。
“互联网+”时代,政府需要研究和适应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创业需求、创业形式的新变化、新特点、新动向,及时调整和修正不合时宜的措施和政策,真正实现支持大学生创业常态化,提高创业扶持的实效[4]。近几年各地出台多项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大学生自主创业可享受税收优惠、资金扶持。但是部分政策还未确立相对应的支撑细则,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政策效能未发挥充分的问题。
1.加强住房保障。目前,住房难成为全国尤其是一二线城市的首要民生难题,大学生创业同样需要面对此问题,因此,可以将符合政策规定的大学生纳入经济适用房、公租房或廉价房的保障范围,解决创业大学生的后顾之忧。
2.保证税收优惠。一部分大学生会选择初创科技企业,对于这类企业应给予免缴一定数额的税金的优惠。对于高校毕业生创办的小型微利企业,应保证其能够实实在在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 3.鼓励互联网创业。营造宽松发展环境,全面清理电子商务领域现有前置审批事项,合理降税减负、加大金融服务支持、维护公平竞争,落实鼓励符合条件的互联网企业在境内上市的相关政策。
(二)健全创新创业人才培育体系。
1.完善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2016年以来,将创业课程列为必修课的学校逐渐增多,这对提升创业教育是一个很好的促进,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新思维。但是创业指导教师的师资薄弱仍是问题,很多授课教师也并没有创业经验,在授课中也更多的倾向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较难开展。有条件的高校应当成立创新创业教研室,聘请并培养专业的创业老师来进行该方面的课程讲授,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2.开设网络技术公共课程。基于“互联网+”创业的人才未必都是网络技术相关专业的学生,文科、理科等不同学科的学生也会有创新的创业理念,但受到专业知识的限制,更多的停留在策划、推广层面,“互联网+”新常态下,高校应开设更多的网络技术公共课程,让更多的学生接触网络技术知识,培养复合型人才,助力创业。
3.建立创业实训基地。2016年2月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大力发展众创空间、推动科技创新服务于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有关情况,主要目的是促进众创空间向专业化发展,为双创提供低成本、全方位、专业化服务[5]。众创空间的建立为创业实训提供了良好平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场所和公共服务。高校应大力建设众创空间,与传统的实习基地等管理经验相结合,为有志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实训基地,提高创业实操性。
(三)坚持高水平创新创业大赛的举办。
2015年5月至10月,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由教育部与有关部委和吉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大赛吸引了31个省(市、自治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878所高校的57253支团队报名参加,提交项目作品36508个,参与学生超过20万人,带动上百万大学生投入创新创业活动[6]。大赛历时五个多月,规模基本覆盖全国各省市,参赛作品技术含量高,远超以往不同规模的各类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入围项目紧贴市场需求,吸引企业的大量投资,意向投资签约率超过30%。赛后的成果转化工作也有条不紊的进行,后续工作将大赛的优秀作品、优秀经验进行了推广。
大赛的成功举办取得很多值得推广的经验,此类高水准的创新创业大赛的举办若形成长效机制,可以促进创新创业水平的提高。大赛的不足之处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参赛高校类型主要集中在“985”院校,参赛高校的层次更是几乎都集中在本科院校中,高职类院校参赛情况极少;第二,参赛高校区域分布集中,与经济形势相呼应,入围作品以东南沿海城市居多,中西部参赛团队少,入围作品少;第三,项目所覆盖的领域不够全面,入围全国总决赛现场比赛的100个项目名单当中,医疗健康相关的项目占13%,主要是基于互联网的设备和技术应用。
参考文献:
[1]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成员解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EB].中国经济网.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503/06/t20150306_4740363.shtml.2015-03-06
[2]数据来源:CNNIC: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
[3]田宜国.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创业研究[J]. 决策与信息旬刊.2015(11)
[4]苏益南,齐 鹏等.大学生创业模式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0(10)
[5]国务院政策吹风会透露:众创空间将向专业化发展[EB].中国经济网.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602/05/t20160205_8782314.shtml.2016-02-5
[6]数说首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EB].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5-10/21/c_1116895665.htm. 2015-10-21
作者简介:格根其(1988-),女,蒙古族,内蒙古人,硕士研究生,天津外国语大学,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