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吨5000多元的国内外棉价差足以成为压垮纺织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棉农也没有从中得到应有的回报;流通企业也没有了生意可做,惨淡经营……从种植到流通,再到纺织企业,在这个产业链上没有谁能露出笑容。新的一年开始了,棉花价格何去何从?国家会有哪些政策措施出台?新年之际,中国棉花协会常务副会长高芳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
特殊时期的特殊状况
TAweekly:目前国内外棉价差巨大,您认为这种局面还会持续多久?国家可能会有哪些措施缩小价差?
高芳:实际上,国内外棉花价差一直都存在,只有个别年份国内价格低于国外,大多数时间段都比国外要高。价格差只要不超过2000元/吨,纺织企业还是可以承受,毕竟国产棉相比国外棉还是有自己的优势,比如运输方便,使用便捷,便于配棉等。但是超过2000元/吨,甚至最高达6000元/吨,这种状况对纺织企业有很大伤害,主要伤害的是那些出口型企业。棉纺织品服装占纺织整个出口的40%,国际进口商签合同时用国际棉价进行算账,致使棉纺企业的日子很难过。我觉得这种状况是不可持续的,也不是正常的局面。其中主要原因是这轮危机和2008年金融危机相比不同,2008年金融危机时间短、强度大,很快就过去了,而这轮危机是“温水煮青蛙”,时间长,造成外需市场持续低迷,这是一种特殊的情况。
有人认为收储政策有问题,其实这也是一个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虽然2012年的收储价格提高,但棉花种植面积依然下降了10%,目前预测下一年度还会是下降趋势。现在棉花种植、粮食种植人工成本很高,如果没有国家政策托底,一旦农业生产下降,市场恢复起来非常困难。因此我们说,国家出台扶持政策是有道理的。但从另一方面看,这是不可持续的,国家也正在制定一些政策措施,力图缩小国内外棉价差,比如如何抛储、如何发放配额等,预计2013年1月份会有一些措施出台,以缓解纺织企业的困难。国家的出发点是既要考虑农民利益,也要考虑纺织利益,寻求一种平衡。
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
TAweekly:多年来,棉花问题困扰着农民、企业、协会和政府,中国棉花如何才能真正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
高芳:的确,目前这种状况各方面都不会满意。我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理顺产业政策。我们也提了很多建议,包括在新疆保棉花基地、给农民其他补贴补偿等。在棉花生产机械化方面给予政策扶持,抵消劳动力上升的成本。
总之,要从棉花产业可持续发展角度解决,而不是脚疼医脚、头疼医头。如果只依靠收储,就很难持续下去,最后大家都会走进死胡同。我们还提出了优化流通环节的建议,准备建立现代棉花物流中心,目前发改委已经同意立项,从中间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还有一些措施正在落实,或者即将出台。从长远看,目前的政策只是特殊年份下,采取特殊政策,解决特殊问题。从可持续角度看,一定要有综合的、配套的政策支持。
出台政策只为“稳”市
TAweekly:从目前情况看,收储政策对棉农种棉信心有何影响?棉农种棉意向如何?
高芳:从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透露出的信息可以看出,国家政策导向是对棉花、油料、糖料等主要农产品继续完善,适时出台收储政策。从我们对各省棉花种植意愿的抽样调查看,反馈的信息并不乐观,新疆要好一些,会继续保持稳定,而内地会继续萎缩。
TAweekly:您讲到目前是特殊形势,那您认为收储结束后棉价会怎样走?
高芳:预测价格最不靠谱了,谁都不好说。去年3月份收储结束前,大家都在预测收储后市场价格,会不会应声而跌?多数业内人士预计不会下跌,理由是市场都惨到这种程度,那么多棉花都被收储了,再稳不住就都完了。但实际上收储结束后,棉价确实又下跌了。所以今年的形势同样无法判断。但我相信,新政策出台后对棉价不会是打压的态势,从历史上看,抛储价格从没有低于市场价的时候。国家的抛储、配额政策一定是稳定市场,只有稳定才符合各方利益。
TAweekly:不少人提出对棉农进行直补以解决棉花问题,您认为如何?
高芳:一般说来,收储价格的确定一要参考粮食价格,二要考虑国际市场行情,二者缺一不可。虽说参考粮食价格,但实际上如果按照1:10的比例确定棉花价格,去年应该是21400元/吨,我们没有达到。这说明,中国的吃饭问题是头等大事,我个人认为对棉农的直接补贴不是钱的问题,而是耕地面积问题。我们就这么多地,保吃饭是首要任务。
再回到给农民直补问题,如果棉农直补让棉农满意了,那其他作物怎么办?大家都去拿直补了,又会有谁来种粮食?我们从事棉花产业的人当然要吆喝棉花,但从国家整体的角度看,还是需要大家多点理解。
特殊时期的特殊状况
TAweekly:目前国内外棉价差巨大,您认为这种局面还会持续多久?国家可能会有哪些措施缩小价差?
高芳:实际上,国内外棉花价差一直都存在,只有个别年份国内价格低于国外,大多数时间段都比国外要高。价格差只要不超过2000元/吨,纺织企业还是可以承受,毕竟国产棉相比国外棉还是有自己的优势,比如运输方便,使用便捷,便于配棉等。但是超过2000元/吨,甚至最高达6000元/吨,这种状况对纺织企业有很大伤害,主要伤害的是那些出口型企业。棉纺织品服装占纺织整个出口的40%,国际进口商签合同时用国际棉价进行算账,致使棉纺企业的日子很难过。我觉得这种状况是不可持续的,也不是正常的局面。其中主要原因是这轮危机和2008年金融危机相比不同,2008年金融危机时间短、强度大,很快就过去了,而这轮危机是“温水煮青蛙”,时间长,造成外需市场持续低迷,这是一种特殊的情况。
有人认为收储政策有问题,其实这也是一个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虽然2012年的收储价格提高,但棉花种植面积依然下降了10%,目前预测下一年度还会是下降趋势。现在棉花种植、粮食种植人工成本很高,如果没有国家政策托底,一旦农业生产下降,市场恢复起来非常困难。因此我们说,国家出台扶持政策是有道理的。但从另一方面看,这是不可持续的,国家也正在制定一些政策措施,力图缩小国内外棉价差,比如如何抛储、如何发放配额等,预计2013年1月份会有一些措施出台,以缓解纺织企业的困难。国家的出发点是既要考虑农民利益,也要考虑纺织利益,寻求一种平衡。
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
TAweekly:多年来,棉花问题困扰着农民、企业、协会和政府,中国棉花如何才能真正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
高芳:的确,目前这种状况各方面都不会满意。我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理顺产业政策。我们也提了很多建议,包括在新疆保棉花基地、给农民其他补贴补偿等。在棉花生产机械化方面给予政策扶持,抵消劳动力上升的成本。
总之,要从棉花产业可持续发展角度解决,而不是脚疼医脚、头疼医头。如果只依靠收储,就很难持续下去,最后大家都会走进死胡同。我们还提出了优化流通环节的建议,准备建立现代棉花物流中心,目前发改委已经同意立项,从中间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还有一些措施正在落实,或者即将出台。从长远看,目前的政策只是特殊年份下,采取特殊政策,解决特殊问题。从可持续角度看,一定要有综合的、配套的政策支持。
出台政策只为“稳”市
TAweekly:从目前情况看,收储政策对棉农种棉信心有何影响?棉农种棉意向如何?
高芳:从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透露出的信息可以看出,国家政策导向是对棉花、油料、糖料等主要农产品继续完善,适时出台收储政策。从我们对各省棉花种植意愿的抽样调查看,反馈的信息并不乐观,新疆要好一些,会继续保持稳定,而内地会继续萎缩。
TAweekly:您讲到目前是特殊形势,那您认为收储结束后棉价会怎样走?
高芳:预测价格最不靠谱了,谁都不好说。去年3月份收储结束前,大家都在预测收储后市场价格,会不会应声而跌?多数业内人士预计不会下跌,理由是市场都惨到这种程度,那么多棉花都被收储了,再稳不住就都完了。但实际上收储结束后,棉价确实又下跌了。所以今年的形势同样无法判断。但我相信,新政策出台后对棉价不会是打压的态势,从历史上看,抛储价格从没有低于市场价的时候。国家的抛储、配额政策一定是稳定市场,只有稳定才符合各方利益。
TAweekly:不少人提出对棉农进行直补以解决棉花问题,您认为如何?
高芳:一般说来,收储价格的确定一要参考粮食价格,二要考虑国际市场行情,二者缺一不可。虽说参考粮食价格,但实际上如果按照1:10的比例确定棉花价格,去年应该是21400元/吨,我们没有达到。这说明,中国的吃饭问题是头等大事,我个人认为对棉农的直接补贴不是钱的问题,而是耕地面积问题。我们就这么多地,保吃饭是首要任务。
再回到给农民直补问题,如果棉农直补让棉农满意了,那其他作物怎么办?大家都去拿直补了,又会有谁来种粮食?我们从事棉花产业的人当然要吆喝棉花,但从国家整体的角度看,还是需要大家多点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