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施工安全对提升经济效益的几点建议

来源 :今日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ghj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理想状态是“双赢”。因此,在保障安全生产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保证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正确处理和摆正安全生产与提高经济效益的关系,是企业当前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近期,全国各地重大建筑安全事故频发,造成了建筑成本攀升和人员伤亡,造成不必要的财产损失。作为安全事故多发的建筑施工行业,应引起高度重视,吸取血的教训,提高认识,防患于未然。
  一、当前施工安全和经济效益关系认识上存在的误区
  一是重经济效益轻施工安全。个别施工管理人员只重视生产效益,忽视安全投入、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认为有了经济效益就有了一切。这种认识上的片面性,导致生产组织上的主管臆断性,导致了一系列事故的发生和效益的下降。
  二是把生产与安全对立起来。把效益放在第一位,把安全摆在第二位,认为只要效益上去了,出点事故也是正常的,在思想认识上出现了严重的偏差,背离了以人为本的安全工作理念。
  三是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日益发展,建筑队伍迅速壮大,大量农民工涌进,安全技术知识较差,对安全操作知识也非常肤浅,缺乏自我防护能力,目无章纪,冒险蛮干。有的人为多拿奖金而违章违纪、冒险蛮干,对待“三违”现象麻木不仁。。
  四是施工现场用电不规范。在高空线路或设备边不设围栏或防护网,电器设备未进行有效的接地接零,没有必需的漏电保护装置,电线、电缆破皮、老化、乱拉乱扯,管理混乱造成漏电等。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施工安全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一是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施工安全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统一的整体,相辅相成。施工安全是经济效益的前提和保证,经济效益是施工安全的必然结果。只有搞好施工安全工作,才能保证正常的生产秩序,才能提高经济效益;有了经济效益,安全防范设施才有条件得以保障和改善,两者不可偏废,但安全是重中之重和基础之基础。
  二是找出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平衡点。施工安全与经济效益两者之间既辩证统一,又相互矛盾,解决这对矛盾的关键就是找出两者之间的平衡点。合理的施工安全投入,能减少和防止事故的发生,能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从而也就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找准了这个平衡点,企业的安全投入就能充分保障,基础就会不断巩固,管理水平就会提高,经济效益就会随之增长,企业就能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为防止发生安全事故,提升经济效益,就要必须抓住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才能有效控制事故的发生,悲剧的重演。
  三、搞好施工安全,促进经济效益的提升
  第一 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是一个发自内心的主动意识,是一种需求,一种不需要任何外力的内在潜意识。把它做為施工生产与事故间的第一道屏障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该注重选用基本素质好、有较丰富的生活阅历和工作经验和受过教育程度和接受安全专业培训的人员。
  第二 强有力的行政保证体系
  建筑行业要根据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制定出本行业、本系统的安全管理规定、安全操作规程及相关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等,并要以强有力的手段严格执行。各级行政一把手,各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必须是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确保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措施、办法的贯彻落实。
  第三 技术保证体系的科学运作
  技术保证体系是一切施工生产过程中确保安全的重要环节,如果在技术方面的哪个环节上出了问题,那是最易发生重大事故的。首先要确保在用的和将要购进的各类设备、工具、材料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能够满足安全施工生产的需要其次要确保施工生产的工艺流程、操作方法、人员配置、机械工具的配置、安全技术要求、质量要求等的合理性、科学性。
  第四 健全有力的安全监察保证体系
  安全监察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监督和制约的机制,对各环节上安全防范的漏洞起到一种补救的作用,是对上述三种安全防范的一种保证与加强,是安全与事故间的最有力的屏障。
  总之:企业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无可厚非,但必须要以安全生产为前提。人命关天,责任如山。轻视安全生产的严重后果,绝非一时的经济效益所能弥补。加强安全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加大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培训力度,努力提高自身的安全生产能力和管理水平。要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大安全监察和处罚力度,规范安全管理行为,合理利用人力和物力,力争使有限的人力和物力发挥最大的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安全投入的作用,减少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绝不能为了一时的眼前利益而铤而走险,而是应该尽力在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实现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同步提高,以最少的资金投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作者单位为福建省福州市 94647部队)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社会生产。生活对于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对于环境的破坏也日趋严重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为了进一步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贯彻,相关部门加强了对于循环经济的提侣,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对于环境污染的治理本文基于此,分析探讨循环经济的内涵,并就循环经济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展开论述。  关键词:循环经济;环境污染智力;研究  随着人日增长与生态环境恶化的矛盾地
期刊
摘 要:低碳经济是低污染,低排放以及低能耗的新型经济模式,低碳经济的发展给银行金融带来较大影响。在低碳经济条件下,银行金融发展中存在一定的限制因素,银行金融机构对低碳经济缺乏足够的重视,缺乏科学合理的战略定位发展模式,缺乏专业的中介机构,同时法律保障和监管体系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合理的改进意见,即加强银行金融对低碳经济的重视,明确自身战略定位,建立合理的中介结构和完善法
期刊
摘 要:旅游产业是在我国属于一个新兴产业,生态旅游是近些年来刚刚提出的旅游发展理念,其目的是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旅游产业在我国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十分严重的环境问题以及资源消耗,为了与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旅思想相吻合,生态旅游倡导绿色、环保、无污染,在获得了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不会对环境与资源带来压力,这就是生态旅游的理念。而生态旅游开发中关键就是环境保护问题,开发过程中,必须要切实做好环境保护工
期刊
项目融资是一项难度高、专业性强的融资行为,也是一种存在一定风险的新型大规模融资的方式。因为项目融资跨度大、涉及面广,潜在风险也较多,所以国内风险管理研究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如成立项目监管平台、建立合同为基础的监管、引入第三方监管机构等。  引言  项目融资被视为工程项目的资金筹集,是融资市场上为大型项目进行筹资的一种行为,其主要适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建设规模较大并且具有长期稳定性收益的项目。项目融资
期刊
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重要行业,不但很好满足了人們精神生活需求,而且在推动经济增长中担当着重要的使命。中国旅游产业对GDP综合贡献超10%, 旅游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10%。但旅游供需过程中买卖双方由于自身利益的需要,导致旅游需求并不总能得到与之相适应的旅游供给,旅游供给也并不总能得到有支付能力的旅游需求,于是,供给与需求就产生了矛盾。市场经济条件下,买方市场已形成,改革供应侧以满足游客之需,已成
期刊
固定资产作为气象部门的重要经济资源之一,是确保各项科研工作和业务活动顺利开展的物质基础。随着市级和县级气象事业快速发展,固定资产种类、数目、价值都呈快速增长趋势,但资产管理中存在的基礎薄弱、职责不清、账实不符、使用效率不高等常见。因此,加强气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对于提升资产使用效率,避免资产流失十分重要。  一、气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意义  1.是实现我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  当前
期刊
一、引言  当今世界是竞争的世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无论国家间的综合实力竞争还是企业间的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认为,人是一种资本,是企业参与竞争,谋求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薪酬是员工因向所在的组织提供劳务而获得的各种形式的酬劳,包括工资、奖金、提成、津贴以及其他形式的各项利益回报的总和。薪酬作为企业激励人才,留住人才的重要手段,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着越
期刊
股权代持因其具有灵活性、隐蔽性等优点,故被广泛应用在日常投融资活动中。但股权代持除了具有优势之外,也存在着不少法律风险。本文分别从显名股东和隐名股东的角度去分析各方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  一、股权代持的概念  股权代持是指实际出资人(隐名股东)与他人(显名股东)约定,将公司的股权登记在显名股东的名下,以显名股东的姓名或名称记载、登记于公司章程、股东名册以及工商登记材料上,并由实际出资人享有投资权益
期刊
由于企业对财务管理要求日益严格,使得财务管理日渐细化。其繁复、老旧的手工操作方式已无法适应当今商业社会的竞争环境。企业应该具有灵敏的反应能力并采用行之有效的措施。而ERP作为当下企业财务管理的现代化手段、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内容之一,探索ERP系统的含义,其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起到的应用以及出现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若干对策。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当今时代已经趋于信息化,信息技术在各方面的应用更加
期刊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我国生产力和城市化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选择,本文简要分析了城乡发展一体化为什么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的对策,这对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