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刚:用钢笔留住古韵乡愁

来源 :科学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inbow8207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沓素描画纸,一支蘸水钢笔,就是他所有的作画工具,他经常背着画夹骑着自行车穿梭于太原的大街小巷,用简单的黑白线条,记录着人们心中的那座老太原城。他画笔下的太原城栩栩如生,勾起了老一辈人们的回忆与感慨。
  11月25日,《科学导报》记者来到位于太原太化工业遗址公园的“萧刚创新工作室”,见到了山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萧刚,他告诉记者:“钢笔手绘是一个细活儿、累活儿,用钢笔来描绘一座宏伟的古建筑,如同用钢笔尖在画布上绣花,要不得半点心浮气躁、来不得半点浮皮潦草,需要精湛的技艺,更需要匠心的认真、细致和执着。”

让绘画复建“精神乐园”


  萧刚出生于北京,年幼的他原先与母亲住在北京西城区,后来,萧刚随母亲来到山西大同。“我对雁北是有感情的,我的初中、高中都是在大同上的,而对我后期作画方向有影响的还要从童年生活之地的那座教堂说起。”萧刚说。那是一座建于清末的教堂,是萧刚与玩伴们最好的乐园,也正是这座教堂那种萧疏的轮廓激发着他骨子里艺术的灵感。在大同上高中的数年里,萧刚就已经开始用画笔勾勒那些纵横在这个曾是北魏古都老城里的巷子了。高中毕业后,他如愿考上了山西大学美术学院。
  2006年,阔别北京近20年后,萧刚携全家故地重游,见到那条热闹的胡同,以及屋后那棵粗壮的大槐树和撞入眼帘的妙应寺大白塔,走进那落满灰尘的老宅院时,萧刚就会大声地喊一声“我回来了”!随后萧刚拉着儿子的手,走进那早已废弃的校园中,寻找着儿时玩耍的痕迹,看着曾经与小伙伴们戏耍的乐园,伤感如同流水,哗哗流淌在内心深处,而正是这伤感让他拿起了手中的钢笔,开始画这些老建筑,以这种特殊的绘画形式和一种近似于纪录片的手段来复建着属于他的那座“精神家园”。
  这座家园包括了北京老宅院,雁北的老教堂,更包括了太原这座与萧刚生活了20余年的历史古城。在大学时期,萧刚就四处找人借过去的老照片,将老城的一砖一瓦、一宅一巷悉数定格在他的画纸上,毕业之后,他便开展了一项伟大的“重建”工程。晋祠圣母殿、蒙山大佛、万寿宫皇庙、赵树理故居、永祚寺双塔、南肖墙角楼、山西大学堂旧址……每一张画背后,都是一段不可磨灭的记忆。

把历史“放”在素描本上


  偶然一次外出,萧刚来到晋源老城,那时的老城只剩下西门“望翠门”和北门“德化门”,虽然时间摧残着它的墙体,但它仍雄立一方。步入门洞,地上杂乱地堆着砖块等杂物,街道上的部分老屋已经修缮过。向北望去,城墙上已经长满蒿草,墙上醒目的“德化”二字,仿佛还在将汉文帝以德化民的治国纲领传示后人……
  萧刚便迫不及待地带着工具来到这里开始了他的“抢救”工程。其实他的工具很简单,不过是几支不同笔尖的钢笔,一个用了十几年的画夹,和一个伴随他多年的折叠画凳。就这样,他迎着门洞的风,度过了整个上午,握笔的手,画到最后已经冻僵不听使唤,回到家后浑身酸痛不已,接着便开始发烧,也因此实实在在地躺了一个礼拜。刚恢复过来,他又踏入了晋源老城,搜集了不少珍贵素材,继续在画纸上构建着他的精神家园。
  刚开始画古建的时候,萧刚也曾选择油画作为绘画手段,后来考虑到钢笔更加便捷,随时随地展开画夹就可作画,事实证明这个选择完全正确,在随时可能消失的老宅面前,已容不得太多的时间去为绘制过程消耗更多时间了。他开玩笑地说道:“我前脚刚画过的老宅,后脚就被拆除,所以我是个与挖掘机赛跑的人,希望自己的绘画能赶在挖掘机前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避免古建民居落得被拆的命运。”

锲而不舍的古建文化“守护者”


  萧刚是山西省一名以钢笔手绘为主要创作特色的优秀画家,他被业界所接受、被大众所熟知,源于他用钢笔画细腻、质朴、独特的表达方式。通过这十年来的艰辛付出,他创造出500多幅以山西各地历史建筑、古街民居为题材的钢笔画作品,为山西古建文物和历史民居搭建了一座“钢笔尖上的博物馆”。
  萧刚关于古建、民居绘制的研究和心得,多次在国家、省、太原市学术刊物上发表。他的钢笔画也从纯粹的“书画”作品,拓展为以瓷器、精工饰品、生活用品为载体的旅游文化產品,实现了文创产品的产业化开发,他以晋祠圣母殿、蒙山大佛等为主题的一系列文创产品,也已成为宣传太原旅游的名片。
  谈及未来,萧刚说道:“山西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其历史悠久,建筑历史亦非常悠久,古建数量和质量都居全国之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古建已经开始风化溃烂,下一步,我将抓紧时间,用钢笔让更多的山西古建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并获得重生。”
其他文献
科学导报讯 记者耿倩 近日,記者从山西白求恩医院了解到,经过2年多的筹备,通过项目设计、专家论证、伦理审查和物价申请等关键环节,该院已成功开展了菌群移植新技术。应用菌群移植技术治疗的2例患者,临床疗效显著。这一技术的顺利开展填补了山西省在该领域的空白。   山西白求恩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院正在全面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菌群移植作为普通外科“136”兴医工程建设的关键技术之一,医院将加快临床肠道微
期刊
近日,受强冷空气影响,黄河河津段30多公里的河道全線出现流凌,大小不等的流凌顺流而下,场面壮观。当地有关部门启动防凌运行机制,展开防凌24小时值班、凌情观测、工程防守等工作。
期刊
《抗生素的故事》,威廉·罗森著,中信出版社2020年11月出版  抗生素的发现,是一部融合科学、技术、政治和经济的宏大史诗,也是自一万年前农业发明以来,人與自然的关系最富戏剧性的变革之一。但在威廉·罗森《抗生素的故事》之前,几乎无人从这一微观视角切入,在科学与人文的交会处,探讨人与自然永恒的博弈。“那些杀不死你的,只会让你更强大。”在《抗生素的故事》中,透过一颗药丸,窥见人类的历史与未来。
期刊
科学导报讯 12月10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获悉,来自该所等国内外单位的研究人員首获青藏高原中南部新生代地层年代序列,他们测定青藏高原中南部伦坡拉盆地古高度年代为4000万年前小于2300米,2600万年至2100万年前才可能达到3500米至4500米。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科学进展》上。
期刊
近日,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眭顺照、李名扬团队在《园艺研究》上发表论文,初步揭示了蜡梅寒冬开花之谜,为蜡梅花期预报提供了参考。   课题组结合重庆北碚的气象数据,在自然条件下蜡梅开花需冷量的研究基础上,通过人工低温诱导实验发现蜡梅花芽打破休眠正常开花的条件为临界低温≤12℃,且需冷量≥570CU。基于轉录、蛋白组测序及相关分析,研究人员发现,蜡梅通过ABF转录因子正向调控CpSVP1和CpSOC1a
期刊
“自从医院被托管以来,群众不出远门就能享受到三级医院的诊疗服务、二级医院的收费标准、县级医院的医保报销标准。医生的收入提高了,百姓的幸福感增强了。实现了群众、医护人员的双丰收……”12月3日,在山西省卫健委新闻中心的组织下,《科学导报》记者走进河津市人民医院,深入了解托管前后科室发展变化及就医感受时,河津市人民医院院长刘俊对记者说。   河津市人民医院成立于1949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
期刊
据最新一期《自然》杂志报道,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一项新研究发现,低成本纳米金刚石的量子感应能力可提高纸质诊断测试的灵敏度,其灵敏度比广泛使用金纳米颗粒的测试高出5个数量级,有望更早檢测出诸如HIV之类的病毒性疾病。
期刊
我国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正逐渐实现从内容、手段到形式的系统性加強与创新。比如,从对文化遗产本体的保护转向对文化遗产所在环境的共同保护,从对文化遗产的物体保护转向物体与数字化保护双管齐下,从实体展示转向实体与数字化展示比翼齐飞。在这些变化与创新中,空间考古大有可为。1、遥感考古“上天入地”  地面的田野考古调查往往只见树木、难见森林。仅凭借肉眼或简单的工具去获取人类活动的物质遗存信息毕竟存在局限,对
期刊
科学导报讯 12月11日,笔者从煤炭工业网获悉,国家能源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近日公布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建设煤矿名单,山西7处煤矿入选。   这7处煤矿分别为:同煤大唐塔山煤矿有限公司塔山煤礦、同煤国电同忻煤矿有限公司同忻煤矿、阳泉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矿、山西高河能源有限公司高河煤矿、山西新元煤炭有限责任公司新元煤矿,被确定为智能化升级改造煤矿;吕梁东义集团煤气化有限公司鑫岩煤矿、山西西山
期刊
发展創新型产业集群有助于地方经济依靠创新驱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培育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一环,也是促进产业链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当前,各地都在积极寻找发展新动能,以期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中占据领先地位,成为辐射带动其他地区的创新策源地。不过,目前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仍存在堵点,创新链与产业链、人才链仍存在脱节或不匹配现象。建议通过持续投入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创性技术开发,全面提升科技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