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直以来,我国有部分中学都会出现“一师多用”的现象,即一个老师上几门课程,这样的现象有碍于教师学科专业素质的表现与提高。本文从学科专业素质的涵义、初中教师的专业素质现状、如果提高学科专业素质三个部分,论述了初中教师的学科专业素质,笔者觉得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初中教师;学科;专业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1-0277-01
教师是一门专门职业,如同医生、律师,需要极强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但从某种角度讲,又不可与这两种职业相提并论,现代教师职业要求从业者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修养,因此我国也不断采取措施加强教师专业性,经过多年的努力,在加强教师的专业性方面是卓有成效的。在选拔教师人才时,也着重考核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修养,而有些地区,由于某种条件,却没有利用好教师的这种专业性。
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特别是有些离城区较远的初中,教师的所教学科并没有明确的分工,一个主学科的老师兼其它副科的任课,造成教师教学上沉重的负担,以及学生严重的审美疲劳。试想,老师除了上课,还要批改大量的作业,还要为下一堂课准备,如何能够保质保量地上好每一科、每一堂课?其次,学生一整天大部分时间面对同一个老师,还有何新鲜感可言?如同每一顿饭吃同一样菜,有再好的胃口都会吃腻。
一、什么是教师学科专业素质
学科专业素质是指对某学科以及与之相关的专业知识水平,是教师专业化的一个表现方面,是评定教师是否专业的必不可少的东西。每教一门学科,其任课教师都应具有这个学科的专业素质。
各学科表面上看似乎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它牵涉到的知识并非这仅仅一门学科能够解释完整的。因此,要求一门学科的老师要有非常扎实的专业功底,并掌握与之相关的各类知识。这样,才能够称得上足够的学科专业素养。
二、我国初中老师学科专业素质现状
《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一文中,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一个真正的教育能手,在课堂上,在学习教材的过程中,处于他注意中心的,并不是所学东西的内容本身,而是学生,是学生的脑力劳动,是学生的思维以及学生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①或许,这才是教师专业素养的最高境界。这一观点与当前我们所倡导的“培养式”的教学方式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当然,这样的教育素养,是要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探究,这也并不是默许教师可以就此而轻视教材和学科知识。②相反,如果想达到这样的境界,扎实过硬的学科专业素质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只有扎实过硬的专业知识,以及充分熟悉教材,洞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才有可能在知识的传授中驾轻就熟,完成这种注意中心的迁移。
然而,从目前调查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初中教师在某些科目上还达不到这种学科专业素质。某些地区由于教师缺乏,往往“一师多用”,既教语文、美术、音乐,既教数学,也教生物、地理,等等。这些学科,并不是知识浅显,一说就懂的科目,而是需要深入探究,需要专业知识讲解的科目。试问,又有多少人能有这样了精力去备好每一门学科的课?又有多少人能有激情去上好每一门值得探究的课?即使上好了这样的课,又有多少人能回过头来,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在现行的教学中,除了语文、数学、英语这三门主要课程,其它学科还不是等到考试之前,老师给予充分的时间,背背能过就算了。这样下去,孩子们的知识面怎么拓展?中国的教育怎样提高?怎样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
因此,这样的老师队伍现状是急需改进的,学科专业素质也是亟待提高的。
三、提高教师学科专业素质迫在眉睫
首先,应壮大并加强教师队伍,要想求得“质”,必须要保证“量”。教师队伍要有充足的储备,才能蓄势待发。某些乡镇初中不得不“一师多用”,就是因为师资太少,供不应求,造成“教师负担重,学生学习累”这一现象。因此,少量的教师并不能满足我们教育事业的需求,必须加大力度壮大教师队伍,争取一位老师只上一门课程,做到真正的专业。
其次,作为教师,要与时俱进,更新教育观念,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教育必须从关注共性、关注社会性的要求中逐步走向满足主体性发展的需要。课程是在动态过程中逐步构建起来的体验与会话过程。教师不是课程的被动实施者,而应该和学生一起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课程的积极开发者和主体。③教学是课程的创生与开发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也是师生相互对话、共同参与、共同建构的过程,也是教师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师就应该具备一种随时接受新观念的与时俱进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观念常用常新。
最后,要加固学科功底,丰富文化底蘊,做精而博的综合性教师。要做一名专业素质高的教师,首先就得有坚实的专业基础,在这一个铺垫上,做到博学。之前也提到过,每一门学科并非完全独立的,它必然有和其它学科的联系,因此教师的博学也是必备的。
归根结底,抓好教育质量,就必须从教育的主导力量——教师抓起,只有加强教师队伍,分工不断明确,不断提高教师的学科专业素质,我们的教学质量才有希望不断提高,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会是只会读书、考试而不会实际运用的书呆子,而是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栋梁。如此看来,初中教师的学科专业素质更是一切的基础,因此必须要把这个“开头”抓好。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6月第二版.
[2]张学勇.《新课程教学法》[M],2004年3月.
[3]黄甫全主编.《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关键词】初中教师;学科;专业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1-0277-01
教师是一门专门职业,如同医生、律师,需要极强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但从某种角度讲,又不可与这两种职业相提并论,现代教师职业要求从业者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修养,因此我国也不断采取措施加强教师专业性,经过多年的努力,在加强教师的专业性方面是卓有成效的。在选拔教师人才时,也着重考核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修养,而有些地区,由于某种条件,却没有利用好教师的这种专业性。
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特别是有些离城区较远的初中,教师的所教学科并没有明确的分工,一个主学科的老师兼其它副科的任课,造成教师教学上沉重的负担,以及学生严重的审美疲劳。试想,老师除了上课,还要批改大量的作业,还要为下一堂课准备,如何能够保质保量地上好每一科、每一堂课?其次,学生一整天大部分时间面对同一个老师,还有何新鲜感可言?如同每一顿饭吃同一样菜,有再好的胃口都会吃腻。
一、什么是教师学科专业素质
学科专业素质是指对某学科以及与之相关的专业知识水平,是教师专业化的一个表现方面,是评定教师是否专业的必不可少的东西。每教一门学科,其任课教师都应具有这个学科的专业素质。
各学科表面上看似乎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它牵涉到的知识并非这仅仅一门学科能够解释完整的。因此,要求一门学科的老师要有非常扎实的专业功底,并掌握与之相关的各类知识。这样,才能够称得上足够的学科专业素养。
二、我国初中老师学科专业素质现状
《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一文中,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一个真正的教育能手,在课堂上,在学习教材的过程中,处于他注意中心的,并不是所学东西的内容本身,而是学生,是学生的脑力劳动,是学生的思维以及学生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①或许,这才是教师专业素养的最高境界。这一观点与当前我们所倡导的“培养式”的教学方式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当然,这样的教育素养,是要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探究,这也并不是默许教师可以就此而轻视教材和学科知识。②相反,如果想达到这样的境界,扎实过硬的学科专业素质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只有扎实过硬的专业知识,以及充分熟悉教材,洞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才有可能在知识的传授中驾轻就熟,完成这种注意中心的迁移。
然而,从目前调查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初中教师在某些科目上还达不到这种学科专业素质。某些地区由于教师缺乏,往往“一师多用”,既教语文、美术、音乐,既教数学,也教生物、地理,等等。这些学科,并不是知识浅显,一说就懂的科目,而是需要深入探究,需要专业知识讲解的科目。试问,又有多少人能有这样了精力去备好每一门学科的课?又有多少人能有激情去上好每一门值得探究的课?即使上好了这样的课,又有多少人能回过头来,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在现行的教学中,除了语文、数学、英语这三门主要课程,其它学科还不是等到考试之前,老师给予充分的时间,背背能过就算了。这样下去,孩子们的知识面怎么拓展?中国的教育怎样提高?怎样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
因此,这样的老师队伍现状是急需改进的,学科专业素质也是亟待提高的。
三、提高教师学科专业素质迫在眉睫
首先,应壮大并加强教师队伍,要想求得“质”,必须要保证“量”。教师队伍要有充足的储备,才能蓄势待发。某些乡镇初中不得不“一师多用”,就是因为师资太少,供不应求,造成“教师负担重,学生学习累”这一现象。因此,少量的教师并不能满足我们教育事业的需求,必须加大力度壮大教师队伍,争取一位老师只上一门课程,做到真正的专业。
其次,作为教师,要与时俱进,更新教育观念,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教育必须从关注共性、关注社会性的要求中逐步走向满足主体性发展的需要。课程是在动态过程中逐步构建起来的体验与会话过程。教师不是课程的被动实施者,而应该和学生一起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课程的积极开发者和主体。③教学是课程的创生与开发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也是师生相互对话、共同参与、共同建构的过程,也是教师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师就应该具备一种随时接受新观念的与时俱进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观念常用常新。
最后,要加固学科功底,丰富文化底蘊,做精而博的综合性教师。要做一名专业素质高的教师,首先就得有坚实的专业基础,在这一个铺垫上,做到博学。之前也提到过,每一门学科并非完全独立的,它必然有和其它学科的联系,因此教师的博学也是必备的。
归根结底,抓好教育质量,就必须从教育的主导力量——教师抓起,只有加强教师队伍,分工不断明确,不断提高教师的学科专业素质,我们的教学质量才有希望不断提高,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会是只会读书、考试而不会实际运用的书呆子,而是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栋梁。如此看来,初中教师的学科专业素质更是一切的基础,因此必须要把这个“开头”抓好。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6月第二版.
[2]张学勇.《新课程教学法》[M],2004年3月.
[3]黄甫全主编.《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