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伤辊道系统与本体控制系统通讯

来源 :南钢科技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je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板厂新自动探伤仪于2020年主体搭建完成,是国内最先进的自动探伤机之一。在质量控制精度、钢种覆盖广度、对钢板缺陷的判断灵敏度等领域均能覆盖全球最新的探伤标准,但是在程序控制、超声系统方面仍在远程调试。本设计将辊道系统并入本体控制系统,将两者合并可以为自动探伤过程控制系统提供基础功能。
其他文献
宽薄规格钢板在淬火的过程中,板形变化较难控制本文结合宽厚板厂5000 mm淬火机实际生产情况,从泮火机设备精度调整以及淬火工艺的优化着手,对宽厚板厂宽薄规格淬火板形进行技术攻关,从而提高宽薄规格钢板板形的合格率。
中板厂角裂是中板产线独有的一类缺陷,因中板存在横轧展宽,且轧制力较小,裂纹难以通过轧制愈合,当角裂延伸至圆弧以外的区域时需返剪,影响质量稳定性、降低产品成材率。采用多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展宽比的增加,角裂发生的状况开始增加,随着粗轧轧制道次的增加,延伸的长度开始增加且角裂形貌加重。最终制定优化料型减少展宽比和粗轧大压下减轻角裂的固化措施。
平直度是衡量钢板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降低钢板返矫、压平等工序带来的附加成本,提高合同交付水平,本文分析了厚度23 mm及以上规格结构钢瓢曲类型及形成原因。从全流程控制的角度出发,就加热、轧制及冷却等工序提出了板形优化手段,大大降低了钢板瓢曲发生率,提高经济效益。
结合现有生产态势,介绍了在高铁耗模式和低铁耗模式两种不同的生产条件下,第一炼钢厂炼钢车间对石灰消耗的不同控制方法。现阶段低铁耗生产模式下,对造渣料组分和吹炼工艺进行优化后,转炉阶段的石灰消耗已经控制到46.6 kg/t,为后续进一步降低石灰消耗打下坚实的基础。
基于中厚板生产过程中的加热环节进行研究,列举并优化了四种常见的温度均匀性差的情况,对生产过程中设备和操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为后续解决板坯加热均勾性问题提供了具有实际操作性的参考方案。详细探讨了水梁印、宽度方向温度不均匀、长度方向温度不均匀、头尾温度高这四种温度均匀性差的产生原因、对后续生产造成的影响以及解决方案。
中厚板卷厂的十一辊热矫直机,是国内比较先进的矫直机之一,采用全液压调节辊缝的开口度,但是面对现如今复杂多变的钢板板形缺陷,单一的矫直方式已然行不通,矫直工艺方面仍有需要优化的地方。本文通过对热矫直机的矫直设备、矫直能力以及矫直方式的学习研究,针对不同的厚规格瓢曲板,采用一一对应的方式,优化其矫直方式,提升矫直合格率。
钢板的表面质量是评价钢板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降低中厚板卷厂的麻面麻坑的非计划率,本文分析了平轧钢板和卷轧钢板头尾麻面麻坑的形成机理,从生产工艺、设备和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优化加热工艺、改进除鳞设备、优化轧制工艺、加长坯料设计和优化生产计划五项改进措施,最终将中厚板卷厂麻面麻坑的非计划率从2020年的0.2%降低至0.15%。
由于轧钢厂生产环境普遍较为复杂,受其中各种不可控物理因素的影响,中板厂用于测量超快冷框架辊缝的拉线式位移传感器经常发生形变、磨损等问题,造成传感器精度不够,制约着质量的提升。而采用原超快冷系统的标定方法其条件又极为苛刻,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标定方法:采用PLC控制系统设计和人机交互界面设计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超快冷框架的一键标定,满足了生产中的精度需求,简化了设备的维护工作。
分析了第一炼钢厂RH炉浸渍管的现状和问题,根据实验数据及相关资料从喷补工艺、离线烘烤、生产计划等几方面探讨浸渍管侵蚀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优化浸渍管使用工艺。并且针对浸渍管材质、温度以及不定形耐火材料等方面探讨后续改进措施,以期进一步提升浸渍管寿命。
表面检测作为钢板产品质量检测的一环,传统的人工检测存在着漏检率高,人工检测标准不统一,现场安全存在隐患等诸多弊处。我厂引进智能表检项目,旨在消除传统表检弊处的同时推进智能化建设,而板号跟踪作为信息传输过程中的关键一环,在表检项目调试中极其重要.本文重点对板号跟踪调试出现问题进行分析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