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学生的阅读活动中,概括能力是最为重要的一种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呢?针对每一篇不同的课文,老师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以下是笔者教学实践中的几则案例,针对不同的课文,抓住不同的训练点,通过阶梯式的培养来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案例一:《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是一篇记事的写人文章。在这一课教学时,第一步通过解题,我让孩子明白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也就是题目中的 “我”( 音乐家肖邦)接着追问:他的祖国是哪里?(波兰)为什么要把心脏带回祖国?(他临死时的愿望)。第二步找出文章主要写他的什么事情?事情的起因是什么?(波兰遭到欧洲列强的瓜分,肖邦被迫离开祖国。)经过呢?(他来到巴黎忘我创作音乐,用音乐来激发祖国人民反抗压迫.)最后结果呢?(劳累加肺结核病死于他乡,要求把心脏带回祖国)。
这次的概括是老师提炼的几个问题让学生逐步完善主要内容的概括。课堂上学生根据老师的几个问题总结记事的写人文章的概括方法:一、从题目入手,找出文章主人公,并且明确身份和名称。二、围绕记事的三大步骤抓住问题,进行概括。
后记:由于时间关系,课堂上在概括内容的部分仅仅是以本为本了,如果能结合总结的方法,再提供一篇相同文体的阅读文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提炼的方法,这样的效果肯定要比单纯就文章的学习要好得多。
案例二:教学《船长》一文时,笔者针对此文故事情节比较引人入胜的特点,从以下几方面来展开教学:
1、从课题入手,先列出人物。题目是什么?船长。一看就知道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和原先学的《郑成功》课题有什么不同?船长是一种职业。郑成功就是人具体的姓名。那这篇文章为什么不用船长的名字“哈尔威”作为题目呢?从这里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主要内容。
2、从中心入手,找到突破。这篇课文有一段直接就赞扬了船长的伟大?你认为是哪里呢?赞扬了船长什么精神?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
3、抓住因果,理清脉络。船长在什么情况下忠于职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从这里引出故事发生的前因后果。
4、合并段意,概括主要内容。根据段意,加上故事表述的几大要素。让学生连贯地把故事的主要内容说出来。
后记: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盯着一个人说,第一次没有说好,让其他学生帮忙。哪里说错了,哪里说多了,哪里说漏了。让别的同学指出需要整改的地方。这样一来,既培养了孩子概括的能力,也培养了孩子倾听的能力。通过一个孩子的点拨,让其他孩子明白主要内容的概括应该如何去锤炼语言。
案例三:《爱之链》这篇文章是一首爱的赞歌,属于小小说一类,文章篇幅比较长。文章极其细腻地描写了发生在严冬深夜中的爱的故事:失去工作的乔伊无偿地帮助老妇人修好汽车,老妇人在用餐的时候又受到了乔伊妻子的精心照顾,也受到了爱的感染,留下来一些钱悄悄地走了。
1、抓住重点,以点带面。如在教学课文第一至五自然段中,以第四自然段为突破口,让学生静心默读,谈谈自己感受最深刻的是什么。在交流时,针对文本核心,从以下三点来谈理解:一是乔依热心地、不顾一切地帮助老妇人修车;二是联系前文第一自然段感受乔依生活的贫困;三是联系课文二、三、五自然段感受老妇人的处境,从而感受乔依对老妇人的关心。这样一来,课文第一至五自然段的内容被有机地整合起来,让学生说说这部分的主要内容就比较容易了。
2、深入文本,抓字、词、句。笔者认为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不能游离于具体的语言文字之外,如果脱离了具体的字、词、句来谈感悟,那只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也许有人会说,这样岂不是回到了传统语文教学误区:死抠字词句了吗?其实不然,对字词句的解读正是建立在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的基础上的。只有个性化的阅读到位了,学生抓住主旨的能力也增強了。 本课教学中笔者在引导学生感受乔依热心修车时,通过“蹭破”、“摘下”、“几乎没有知觉”、“喘着”、“流下来”、“沾满”、“脏”等字词感受天气寒冷,修车的工作费劲,但乔依仍然不怕脏、不怕累,卖力地帮助老妇人修车。在体会乔依生活贫困时,通过“……乔依开着那辆破汽车慢慢地颠簸着往前走。”“飞舞的雪花钻进破旧的汽车,他不禁打了几个寒战。”“乔依工作的工厂在前不久倒闭了,他的心里很是凄凉。”等句子感受乔依的处境艰难。
后记:这篇课文比较长,通过抓住这些重点的字、词、句,就能深入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这样理解后对文章的概括就比较简单了。
总之,教师应善于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点,教给学生有效的概括方法,把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训练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自主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阶梯式的培养是可以取得很大进步的。
【作者单位:常州市新北区三井实验小学 江苏】
案例一:《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是一篇记事的写人文章。在这一课教学时,第一步通过解题,我让孩子明白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也就是题目中的 “我”( 音乐家肖邦)接着追问:他的祖国是哪里?(波兰)为什么要把心脏带回祖国?(他临死时的愿望)。第二步找出文章主要写他的什么事情?事情的起因是什么?(波兰遭到欧洲列强的瓜分,肖邦被迫离开祖国。)经过呢?(他来到巴黎忘我创作音乐,用音乐来激发祖国人民反抗压迫.)最后结果呢?(劳累加肺结核病死于他乡,要求把心脏带回祖国)。
这次的概括是老师提炼的几个问题让学生逐步完善主要内容的概括。课堂上学生根据老师的几个问题总结记事的写人文章的概括方法:一、从题目入手,找出文章主人公,并且明确身份和名称。二、围绕记事的三大步骤抓住问题,进行概括。
后记:由于时间关系,课堂上在概括内容的部分仅仅是以本为本了,如果能结合总结的方法,再提供一篇相同文体的阅读文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提炼的方法,这样的效果肯定要比单纯就文章的学习要好得多。
案例二:教学《船长》一文时,笔者针对此文故事情节比较引人入胜的特点,从以下几方面来展开教学:
1、从课题入手,先列出人物。题目是什么?船长。一看就知道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和原先学的《郑成功》课题有什么不同?船长是一种职业。郑成功就是人具体的姓名。那这篇文章为什么不用船长的名字“哈尔威”作为题目呢?从这里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主要内容。
2、从中心入手,找到突破。这篇课文有一段直接就赞扬了船长的伟大?你认为是哪里呢?赞扬了船长什么精神?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
3、抓住因果,理清脉络。船长在什么情况下忠于职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从这里引出故事发生的前因后果。
4、合并段意,概括主要内容。根据段意,加上故事表述的几大要素。让学生连贯地把故事的主要内容说出来。
后记: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盯着一个人说,第一次没有说好,让其他学生帮忙。哪里说错了,哪里说多了,哪里说漏了。让别的同学指出需要整改的地方。这样一来,既培养了孩子概括的能力,也培养了孩子倾听的能力。通过一个孩子的点拨,让其他孩子明白主要内容的概括应该如何去锤炼语言。
案例三:《爱之链》这篇文章是一首爱的赞歌,属于小小说一类,文章篇幅比较长。文章极其细腻地描写了发生在严冬深夜中的爱的故事:失去工作的乔伊无偿地帮助老妇人修好汽车,老妇人在用餐的时候又受到了乔伊妻子的精心照顾,也受到了爱的感染,留下来一些钱悄悄地走了。
1、抓住重点,以点带面。如在教学课文第一至五自然段中,以第四自然段为突破口,让学生静心默读,谈谈自己感受最深刻的是什么。在交流时,针对文本核心,从以下三点来谈理解:一是乔依热心地、不顾一切地帮助老妇人修车;二是联系前文第一自然段感受乔依生活的贫困;三是联系课文二、三、五自然段感受老妇人的处境,从而感受乔依对老妇人的关心。这样一来,课文第一至五自然段的内容被有机地整合起来,让学生说说这部分的主要内容就比较容易了。
2、深入文本,抓字、词、句。笔者认为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不能游离于具体的语言文字之外,如果脱离了具体的字、词、句来谈感悟,那只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也许有人会说,这样岂不是回到了传统语文教学误区:死抠字词句了吗?其实不然,对字词句的解读正是建立在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的基础上的。只有个性化的阅读到位了,学生抓住主旨的能力也增強了。 本课教学中笔者在引导学生感受乔依热心修车时,通过“蹭破”、“摘下”、“几乎没有知觉”、“喘着”、“流下来”、“沾满”、“脏”等字词感受天气寒冷,修车的工作费劲,但乔依仍然不怕脏、不怕累,卖力地帮助老妇人修车。在体会乔依生活贫困时,通过“……乔依开着那辆破汽车慢慢地颠簸着往前走。”“飞舞的雪花钻进破旧的汽车,他不禁打了几个寒战。”“乔依工作的工厂在前不久倒闭了,他的心里很是凄凉。”等句子感受乔依的处境艰难。
后记:这篇课文比较长,通过抓住这些重点的字、词、句,就能深入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这样理解后对文章的概括就比较简单了。
总之,教师应善于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点,教给学生有效的概括方法,把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训练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自主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阶梯式的培养是可以取得很大进步的。
【作者单位:常州市新北区三井实验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