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数学合作学习创新刍议
俞剑
(江苏省丹阳华南实验学校江苏丹阳212300)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数学新课改的日益深入,合作学习不仅成为现代教学研究的新领域,也成为一线教学实践采用的新手段,相对其它学习方式而言,合作学习具有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和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优势,因此结合数学学科的体系特点,创新性的将合作学习应用到高中数学学习中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数学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1(c)-0013-01
合作学习倡导在探究中学习,亲历并体验探究过程,鼓励学生进行独立而富有个性的学习,它进一步将学习重新构建成个人知识和科学经验的主动的社会性活动过程,实现从接受到探究的转变,令学生能够在对于知识的协商探讨的过程中实现自由与秩序的有机统一,促进学生良性学习概念的健康发展。
1 开放导入,形成教学空间快速转换
教师在课堂导入的设计过程中,要注意针对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学习目标去设计,使之建立在与所授内容有机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并要注意契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态、知识能力基础、兴趣爱好的差异程度,要善于创造一种令学生提出问题,产生矛盾的情境,有效地引起学生对新知识、新内容的强烈探求,提升师生双边活动的熟练配合程度,为课堂教学做好彼此情愿的愉悦的心理准备。并且课堂导入的方式,千变万化,没有一成不变的定法,其产生实效与时效的关键,就在于能否以导入理念为基点,因人制宜,因时制宜的融入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转移学生的兴趣点,为课堂主体合作环节的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具体运用中,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或数学史实的叙述、表演示范、实验操作、创设学习情境、提出问题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鼓励、调动学生参与学习与合作交流的激情,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例如在“代数式求值”一课中,上课初,教师提向:“将你的年龄乘以5加上19,再把结果乘以2减去38,将最后的结果告诉我,我会在一秒钟内说出你的年龄”。学生纷纷举手让教师回答结果。此时,教师将代数式(5a+19)×2-38化简得到10a。并提问学生:在进行代数式求值时,为了使计算简便,需要先做什么?学生很容易回答出必须先进行代数式的化简,这样的方式针对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教师将学生未知的数学规律、法则、关系、事实等前置应用,创设了新奇的悬念情景,展示数学知识的非凡魅力,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热情。
2 生生互动,实现教学氛围积极营造
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平等交流与合作对学生未来之社会成功十分重要。合作是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为基础,不经历团体成员之个别学习前提的合作,是虚假而缺乏实效的交往与合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首先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与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充分自主学习与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体会交流与合作对成功的价值。本环节中,师生及学生间可以采用提问、交谈、讨论、共同操作,相互示范、模仿、小组竟赛、角色扮演、辩论及共学式等方法,达成彼此之沟通与了解,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一节的教学中,可以在一开始播放了一段MTV,展示贵医门口的斜拉桥的风采,继而让学生估计,这座斜拉桥的塔高度。学生饶有兴趣地讨论开了,最后大致有二种观点:一是以桥上的车为参照物,估计大致高度,二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来计算桥的高度,大部分同学都认为第二种观点比较好,估计高度比较准确。在此基础上,继续问学生,如果是早上或傍晚,这种方法好不好?(这时塔的投影在水面,没法测量)有没有别的估算方法?学生觉得这一问题非常实在,纷纷讨论开了,教师再次播放桥的图像,引导学生观察桥的结构特点,联想有关的数学知识,这时有同学观察到了钢索是平行线,于是很自然地想到任意平行线分线段是怎样的呢?让学生自己动手测算一下、猜想一下,然后在《几何画板》上画三条平行直线a、b、c,两条直线AC、BD与a、b、c相交,让学生观察:(1)转动直线AC或BD,观察被平行线所截长度是否发生变化,它们的比值是否发生变化?(2)平行移动b,观察被平行线所截长度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它们的比值是否发生变化?通过观察,寻找这些量在变化过程中是否蕴藏着不变的性质?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线段的长度、比值的变化,得到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也为估算塔高找到了理论依据。感知上升到理性的思维,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精练巧讲,推动教学信息有效巩固
通过应用,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知识、技能,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小组合作探究这一学习方式的核心问题就是它的实效性。所谓实效性,即指小组合作学习之效率。显然在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中实施本环节,目的就是增强学习效果。否则,在升学应试压力之下,学生之合作交流就会流于形式,甚至拒绝接受合作学习这一方式。在本环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分层练习、小组评议学习结果、合作延伸之方式,使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之能力。例如,在学习《平面图形的密铺》一节时学校校园要扩建,在操场的四周铺设道砖,在建材商店选购材料过程中看到如下几种形状的步道砖:正三角形、正方形、矩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如果只选择一种进行密铺,哪几种可供选择?要求学生分组研究,利用事先所给材料袋里的各种多边形纸板尝试密铺,最后做出选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结论是: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矩形可以密铺,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亲自经历动手尝试一些特殊的多边形的密铺,既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的能力,也为下一步探索任意三角形、任意四边形密铺做了恰当的铺垫,进一步体会密铺的意义。
4 优化评价,落实教学效果课后延伸
小组合作探究教学过程是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师生、生生交流与对话,从而教学相长之过程。教师及时组织引导学生参与总结评价,有助于学生对合作学习这一方式之体认,体验成功的快乐,产生愉悦的学习情趣,进一步激发新的学习动机,有助于强数学生的参与合作意识。另一方面,教师可获取与教学效果有关之信息,来矫正提高教学效率,使不同层次类型的学生都能在合作参与中获得进步和成功,使学生在成功中增强自信,进万步开发自己的学习与创造潜能。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自评、互评或他评等方式来总结评价。
总之,通过小组合作,激起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借助合作的方式,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佐藤正夫[著],钟启泉[译].教学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 曾琦.合作学习研究的反思与展望[J].教育理论与研究,2002,3.
[3] 王坦.合作学习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
[4] 杨宏布.行动研究:以高中数学教学试验合作学习为例[J].台湾:国立彰化师大科学教育研究所,2002.
[5] 王鉴.合作学习的形式、实质与问题的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2004.
俞剑
(江苏省丹阳华南实验学校江苏丹阳212300)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数学新课改的日益深入,合作学习不仅成为现代教学研究的新领域,也成为一线教学实践采用的新手段,相对其它学习方式而言,合作学习具有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和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优势,因此结合数学学科的体系特点,创新性的将合作学习应用到高中数学学习中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数学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1(c)-0013-01
合作学习倡导在探究中学习,亲历并体验探究过程,鼓励学生进行独立而富有个性的学习,它进一步将学习重新构建成个人知识和科学经验的主动的社会性活动过程,实现从接受到探究的转变,令学生能够在对于知识的协商探讨的过程中实现自由与秩序的有机统一,促进学生良性学习概念的健康发展。
1 开放导入,形成教学空间快速转换
教师在课堂导入的设计过程中,要注意针对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学习目标去设计,使之建立在与所授内容有机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并要注意契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态、知识能力基础、兴趣爱好的差异程度,要善于创造一种令学生提出问题,产生矛盾的情境,有效地引起学生对新知识、新内容的强烈探求,提升师生双边活动的熟练配合程度,为课堂教学做好彼此情愿的愉悦的心理准备。并且课堂导入的方式,千变万化,没有一成不变的定法,其产生实效与时效的关键,就在于能否以导入理念为基点,因人制宜,因时制宜的融入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转移学生的兴趣点,为课堂主体合作环节的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具体运用中,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或数学史实的叙述、表演示范、实验操作、创设学习情境、提出问题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鼓励、调动学生参与学习与合作交流的激情,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例如在“代数式求值”一课中,上课初,教师提向:“将你的年龄乘以5加上19,再把结果乘以2减去38,将最后的结果告诉我,我会在一秒钟内说出你的年龄”。学生纷纷举手让教师回答结果。此时,教师将代数式(5a+19)×2-38化简得到10a。并提问学生:在进行代数式求值时,为了使计算简便,需要先做什么?学生很容易回答出必须先进行代数式的化简,这样的方式针对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教师将学生未知的数学规律、法则、关系、事实等前置应用,创设了新奇的悬念情景,展示数学知识的非凡魅力,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热情。
2 生生互动,实现教学氛围积极营造
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平等交流与合作对学生未来之社会成功十分重要。合作是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为基础,不经历团体成员之个别学习前提的合作,是虚假而缺乏实效的交往与合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首先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与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充分自主学习与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体会交流与合作对成功的价值。本环节中,师生及学生间可以采用提问、交谈、讨论、共同操作,相互示范、模仿、小组竟赛、角色扮演、辩论及共学式等方法,达成彼此之沟通与了解,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一节的教学中,可以在一开始播放了一段MTV,展示贵医门口的斜拉桥的风采,继而让学生估计,这座斜拉桥的塔高度。学生饶有兴趣地讨论开了,最后大致有二种观点:一是以桥上的车为参照物,估计大致高度,二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来计算桥的高度,大部分同学都认为第二种观点比较好,估计高度比较准确。在此基础上,继续问学生,如果是早上或傍晚,这种方法好不好?(这时塔的投影在水面,没法测量)有没有别的估算方法?学生觉得这一问题非常实在,纷纷讨论开了,教师再次播放桥的图像,引导学生观察桥的结构特点,联想有关的数学知识,这时有同学观察到了钢索是平行线,于是很自然地想到任意平行线分线段是怎样的呢?让学生自己动手测算一下、猜想一下,然后在《几何画板》上画三条平行直线a、b、c,两条直线AC、BD与a、b、c相交,让学生观察:(1)转动直线AC或BD,观察被平行线所截长度是否发生变化,它们的比值是否发生变化?(2)平行移动b,观察被平行线所截长度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它们的比值是否发生变化?通过观察,寻找这些量在变化过程中是否蕴藏着不变的性质?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线段的长度、比值的变化,得到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也为估算塔高找到了理论依据。感知上升到理性的思维,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精练巧讲,推动教学信息有效巩固
通过应用,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知识、技能,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小组合作探究这一学习方式的核心问题就是它的实效性。所谓实效性,即指小组合作学习之效率。显然在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中实施本环节,目的就是增强学习效果。否则,在升学应试压力之下,学生之合作交流就会流于形式,甚至拒绝接受合作学习这一方式。在本环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分层练习、小组评议学习结果、合作延伸之方式,使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之能力。例如,在学习《平面图形的密铺》一节时学校校园要扩建,在操场的四周铺设道砖,在建材商店选购材料过程中看到如下几种形状的步道砖:正三角形、正方形、矩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如果只选择一种进行密铺,哪几种可供选择?要求学生分组研究,利用事先所给材料袋里的各种多边形纸板尝试密铺,最后做出选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结论是: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矩形可以密铺,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亲自经历动手尝试一些特殊的多边形的密铺,既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的能力,也为下一步探索任意三角形、任意四边形密铺做了恰当的铺垫,进一步体会密铺的意义。
4 优化评价,落实教学效果课后延伸
小组合作探究教学过程是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师生、生生交流与对话,从而教学相长之过程。教师及时组织引导学生参与总结评价,有助于学生对合作学习这一方式之体认,体验成功的快乐,产生愉悦的学习情趣,进一步激发新的学习动机,有助于强数学生的参与合作意识。另一方面,教师可获取与教学效果有关之信息,来矫正提高教学效率,使不同层次类型的学生都能在合作参与中获得进步和成功,使学生在成功中增强自信,进万步开发自己的学习与创造潜能。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自评、互评或他评等方式来总结评价。
总之,通过小组合作,激起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借助合作的方式,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佐藤正夫[著],钟启泉[译].教学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 曾琦.合作学习研究的反思与展望[J].教育理论与研究,2002,3.
[3] 王坦.合作学习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
[4] 杨宏布.行动研究:以高中数学教学试验合作学习为例[J].台湾:国立彰化师大科学教育研究所,2002.
[5] 王鉴.合作学习的形式、实质与问题的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