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很多有效的教学辅助工具,教师应积极尝试不同的辅助工具,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先进的思维方法,在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加深学生知识记忆和理解等方面有其他工具无法比拟的优势。
关键词:思维导图;生物;联系;知识
高中生物存在着大量需要学生准确记忆的定义、概念、现象,思维导图能够有效改变学生传统学习方法中死记硬背的記忆模式。思维导图用精练的关键性词语表述生物知识,引导学生在主动建构中更深层次地理解所学知识,从而化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实现对生物知识的灵活运用。
一、架构实验,强化思维参与
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与其相关的生物知识,通过联想记忆,补全思维导图,构建完整的逻辑架构,使学生将原本分散的知识点串联在一起,形成知识的全景图,从而顺利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形成解题思维。高中生物实验教材中,一般都为学生指明了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一些实验甚至写明了实验结果,使得生物实验成了学生“不用大脑的手工操作课”,打击了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教师可以在实验前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结合学习材料画出与实验主题相关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思考本实验中值得重点思考的问题,例如,试剂、材料的优缺点、实验步骤的顺序优化等,将学生的思考过程呈现在思维导图中,实现隐形思维过程的可视化,促使学生突破
传统实验思维。
在进行“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时,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根据自学内容创建思维导图,罗列本次实验的原理分析、材料选择、试剂选择、步骤安排,接着向学生提出几个有关实验的重要问题:教材中本次实验采用的是洋葱根尖,其优点在哪里?洋葱根尖可以替换为蚕豆根尖、玉米根尖、广玉兰根尖吗?实验操作中要求使用10%的盐酸解离15分钟,是不是可以用15%或20%等更高浓度的盐酸来缩短解离时间?什么时候对洋葱根尖染色最合适?选择什么浓度的染色剂最合适?教师组织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多方位、多层次、多因素地对实验进行分析,对思维导图关键点进行补充,同时强化学生思维参与意识,使学生做到手脑并用,提高生物实验教学效果。
二、搭建联系,构建知识网络
教师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缩短教学构思时间,把题目中的主要条件提炼成关键词,以此创建主题,引导学生发散思维。高中生物知识点较零散,但各章节知识之间都有或多或少的关联性,要想教会学生综合分析生物问题,教师就必须加强知识间横、纵向联系,利用思维导图教学将一个中心主题延伸出更多“次主题”和要点知识,为琐碎的知识点搭建联系桥梁,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特别是在复习课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教材中的知识点由点连成线,由线织成网,进行网络化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知识不再是单纯地站在某一知识点的视角,而是站在更多维化的角度看待生物问题,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程度。
在开展“蛋白质”的专题复习课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来构建知识网络:先要求学生将“中心主题”(蛋白质)画在白纸的中央,在周围留出空白;接着思考有哪些与蛋白质相关的“次主题”,在分支中画出蛋白质的功能、结构、合成和代谢等;然后再导出与“次主题”相关的知识点,如蛋白质功能分出了催化、运输、免疫、调节、组成物质等小分支,蛋白质合成中分出了转录、翻译等小分支。在这样的不断细化中,学生将分散的知识点整合成完整的知识网络,有助于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在将来遇到问题时学生能快速回忆起相关知识。搭建联系是构建知识网络的重要方法和途径,教师需要给出清晰的规划,以提升教学契合度。
三、创新探究,提升合作质量
小组合作探究是高中生物课堂普遍使用的教学方法,但通常学生在合作探究时都会出现小组讨论混乱、讨论内容跑题的情况,而利用思维导图教学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在组织小组合作时为每一个小组指定一名记录员,让记录员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每个成员的观点清晰地记录下来,避免成员观点的重复。而且有思维导图作为参考,每个小组成员都能紧紧围绕讨论过程中出现的焦点问题,确保合作探究遵循正确的方向开展,提高合作学习质量。
例如,学习“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这一知识点时,学生需要掌握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异同点。教师可以以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为中心主题,以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为次主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异同点,从运输方向、能量消耗、载体需要等方面补全思维导图,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影响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因素有哪些,深化合作探究内容。这样的教学设计,充分利用了思维导图具象化、条理化的特点,使学生的探究活动始终围绕着焦点问题,在层层递进中逐步深入对核心问题的研究,实现了对课堂时间的有效利用。例如,在学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时,有这样一道题目:对于不能进食的病人,依靠注射葡萄糖和生理盐水能够维持代谢平衡吗?该题的解答需要学生正确认识水和无机盐代谢及平衡的有关内容,比较两者的异同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对人体代谢平衡的知识进行回顾,总结葡萄糖、无机盐、水在代谢平衡中的作用,在细化中认识到钾会随着尿液排出,从而得出不能进食的病人,只靠注射葡萄糖和生理盐水是不够的,还需要补充钾才能达到代谢平衡。
总之,高中生物教师应积极将思维导图教学方法带到课堂中,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维导图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教学价值。
关键词:思维导图;生物;联系;知识
高中生物存在着大量需要学生准确记忆的定义、概念、现象,思维导图能够有效改变学生传统学习方法中死记硬背的記忆模式。思维导图用精练的关键性词语表述生物知识,引导学生在主动建构中更深层次地理解所学知识,从而化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实现对生物知识的灵活运用。
一、架构实验,强化思维参与
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与其相关的生物知识,通过联想记忆,补全思维导图,构建完整的逻辑架构,使学生将原本分散的知识点串联在一起,形成知识的全景图,从而顺利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形成解题思维。高中生物实验教材中,一般都为学生指明了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一些实验甚至写明了实验结果,使得生物实验成了学生“不用大脑的手工操作课”,打击了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教师可以在实验前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结合学习材料画出与实验主题相关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思考本实验中值得重点思考的问题,例如,试剂、材料的优缺点、实验步骤的顺序优化等,将学生的思考过程呈现在思维导图中,实现隐形思维过程的可视化,促使学生突破
传统实验思维。
在进行“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时,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根据自学内容创建思维导图,罗列本次实验的原理分析、材料选择、试剂选择、步骤安排,接着向学生提出几个有关实验的重要问题:教材中本次实验采用的是洋葱根尖,其优点在哪里?洋葱根尖可以替换为蚕豆根尖、玉米根尖、广玉兰根尖吗?实验操作中要求使用10%的盐酸解离15分钟,是不是可以用15%或20%等更高浓度的盐酸来缩短解离时间?什么时候对洋葱根尖染色最合适?选择什么浓度的染色剂最合适?教师组织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多方位、多层次、多因素地对实验进行分析,对思维导图关键点进行补充,同时强化学生思维参与意识,使学生做到手脑并用,提高生物实验教学效果。
二、搭建联系,构建知识网络
教师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缩短教学构思时间,把题目中的主要条件提炼成关键词,以此创建主题,引导学生发散思维。高中生物知识点较零散,但各章节知识之间都有或多或少的关联性,要想教会学生综合分析生物问题,教师就必须加强知识间横、纵向联系,利用思维导图教学将一个中心主题延伸出更多“次主题”和要点知识,为琐碎的知识点搭建联系桥梁,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特别是在复习课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教材中的知识点由点连成线,由线织成网,进行网络化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知识不再是单纯地站在某一知识点的视角,而是站在更多维化的角度看待生物问题,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程度。
在开展“蛋白质”的专题复习课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来构建知识网络:先要求学生将“中心主题”(蛋白质)画在白纸的中央,在周围留出空白;接着思考有哪些与蛋白质相关的“次主题”,在分支中画出蛋白质的功能、结构、合成和代谢等;然后再导出与“次主题”相关的知识点,如蛋白质功能分出了催化、运输、免疫、调节、组成物质等小分支,蛋白质合成中分出了转录、翻译等小分支。在这样的不断细化中,学生将分散的知识点整合成完整的知识网络,有助于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在将来遇到问题时学生能快速回忆起相关知识。搭建联系是构建知识网络的重要方法和途径,教师需要给出清晰的规划,以提升教学契合度。
三、创新探究,提升合作质量
小组合作探究是高中生物课堂普遍使用的教学方法,但通常学生在合作探究时都会出现小组讨论混乱、讨论内容跑题的情况,而利用思维导图教学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在组织小组合作时为每一个小组指定一名记录员,让记录员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每个成员的观点清晰地记录下来,避免成员观点的重复。而且有思维导图作为参考,每个小组成员都能紧紧围绕讨论过程中出现的焦点问题,确保合作探究遵循正确的方向开展,提高合作学习质量。
例如,学习“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这一知识点时,学生需要掌握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异同点。教师可以以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为中心主题,以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为次主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异同点,从运输方向、能量消耗、载体需要等方面补全思维导图,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影响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因素有哪些,深化合作探究内容。这样的教学设计,充分利用了思维导图具象化、条理化的特点,使学生的探究活动始终围绕着焦点问题,在层层递进中逐步深入对核心问题的研究,实现了对课堂时间的有效利用。例如,在学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时,有这样一道题目:对于不能进食的病人,依靠注射葡萄糖和生理盐水能够维持代谢平衡吗?该题的解答需要学生正确认识水和无机盐代谢及平衡的有关内容,比较两者的异同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对人体代谢平衡的知识进行回顾,总结葡萄糖、无机盐、水在代谢平衡中的作用,在细化中认识到钾会随着尿液排出,从而得出不能进食的病人,只靠注射葡萄糖和生理盐水是不够的,还需要补充钾才能达到代谢平衡。
总之,高中生物教师应积极将思维导图教学方法带到课堂中,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维导图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教学价值。